5
我开始寻找更多素材。被修改的战争照片,被“美化”的古典油画,被官方销毁又在民间流传的底片。
我把它们做成短视频,一天一个。
账号依然冷清。
第三天晚上,我的第三个视频,关于一张美国内战照片里被p进去的将军,底下出现了一条新评论。
“这个有意思,我一直以为这张照片就是原版。”
很快,有人回复他。
“是的,历史照片造假很常见,为了政治宣传。博主这个系列很好。”
我的手停在了鼠标上。
接下来的几天,粉丝数从零,慢慢涨到了几百。大多是历史爱好者和一些大学生。
周铭的水军也发现了这里。
“故弄玄虚!用这些不相干的东西转移视线!”
“说白了就是为了给你自己洗白,恶心!”
但这次,没等我动手,新来的粉丝就自发反击。
“哪里不相干?核心都是篡改事实,你脑子不好使?”
“人家只是在做史料科普,怎么就刺痛你了?”
“我看是你们这些只想要一个完美偶像的人,才害怕看到真实吧。”
评论区成了一个小战场。
我翻出通讯录,找到一个许久未联系的号码。
陈馆长。
他已退休三年,是我入职时的导师,也是纪念馆里我唯一敬重的人。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喂?”苍老但有力的声音传来。
“陈馆长,是我,林晚。”我声音有些发紧。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
“我还在想,你什么时候会打给我。”
“我看到你发的那些视频了。”陈馆长说,“做得不错。”
“可是,这还不够。”
我握紧手机:“陈馆长,我不知道我做的对不对,我只是”
“你做的当然对。”他打断我,“捍卫真实,什么时候错过?”
“但你的方法,动静太小了。”
“晚晚,一个人的声音,在喧嚣里是听不见的。你发一段视频,这点声音很快就会被淹没。”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严肃。
“你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别自己去喊,要让那些证据,自己对所有人说话。”
我愣住了。
“一个更大的舞台?”
“对。”陈馆长说,“让事实自己说话。”
挂断电话,我在书桌前坐了很久。
我重新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
在文档的开头,我敲下它的名字——
《被修正的真实:一场关于历史真相的线下展览策划案》。
我用了一整夜。
从主题、展区划分,到每件展品的选择和解读,再到互动装置的设计。
展厅的入口,就是那幅完整的,鲁迅先生夹着烟的原画。
展厅中央,则会用巨大的多媒体屏幕,循环播放那张被p成拳头的荒诞图片,以及所有支持这个修改方案的“正义”言论。
天亮时,几十页的策划案完成了。
我打开一个众筹网站,创建了一个新项目。
我把策划案的完整版作为附件,上传。
在众筹目标那一栏,我定下一个近乎天文数字的金额。
最后,我把这个众筹链接,发在了“历史的底稿”这个账号上。
配文只有一句。
【真实需要一个舞台,我想为它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