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摇下车窗,深秋的风立刻灌了进来,带着稻田成熟的香气和一丝凉意。道路两旁,银杏树已经披上金装,叶片在阳光下透明如琥珀。她放缓车速,看着这片熟悉的风景,心中涌起复杂情绪。
导航显示已进入柿园村地界,但她几乎认不出这条路了。记忆中的泥泞小道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路边还立着仿古式的路灯。只有远处连绵的山峦轮廓依旧,像老友般静候她的归来。
转过最后一个弯道,一片火红突然撞入眼帘。
柿园。
上百棵柿树沿着山坡层层铺开,枝叶间挂满了熟透的果实,像无数小灯笼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林晚不由自主地踩了刹车,将车停在路边。
二十年了。
她下车走向那片红色海洋,高跟鞋在碎石路上有些不稳。空气中弥漫着甜腻的柿子香,勾起她深藏的童年记忆。
晚晚,看,这个最红,给你。祖母的手粗糙而温暖,将一颗饱满的柿子放在她的小手里。
奶奶,为什么柿子秋天就红了呀
因为它们知道冬天要来了,要把最甜的样子留给我们呀。
林晚闭上眼,深呼吸。都市里奔波忙碌的这些年,她几乎忘记了家乡秋天的味道。
喂!那辆银色轿车是你的吗
一个男声打断了她的回忆。林晚转身,看见一个穿着灰色西装的男人正朝她走来,眉头微皱。他手里拿着卷起的图纸,看起来三十出头,身材高挑,一副都市精英的模样,与周围的田园景致格格不入。
是的,怎么了林晚问。
你停的位置正好挡住了测量点,我们正在工作。他的语气有些不耐烦。
林晚这才注意到不远处有几个穿着工装的人正在操作仪器。她的车确实停得不是地方。
抱歉,我马上挪开。她压下心头不快,毕竟是自己理亏。
回到车上,她小心翼翼地将车向前开了十几米。后视镜里,那个男人仍在看着她,似乎确认她不会再造成麻烦后才转身离开。
没风度的家伙。林晚小声嘀咕,虽然明知错在自己。
根据记忆,她很快找到了老家的小院。白墙灰瓦的老房子比她记忆中破败了许多,但门前那棵老柿树依然枝繁叶茂,树上果实累累,有几个已经熟透掉落在草地上,溅开橙红色的果肉。
钥匙在锁孔里转动多年,发出沉闷的响声。门开了,灰尘在阳光中飞舞。屋里的家具都蒙着白布,像是等待被唤醒的幽灵。
林晚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所有窗户,让秋风吹散屋内的沉闷。她需要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至少她是这么告诉自己的——寻找设计灵感,休养生息。只有她自己知道,更深层的原因是她在城市里的生活和事业都遇到了瓶颈,需要逃离。
整理了一会儿,林晚想起应该去拜访陈爷爷。他是祖母的老友,就住在隔壁,小时候经常给她柿子吃。
陈爷爷家的门虚掩着,林晚敲了敲,听到里面传来一声含糊的回应。
小院里,一位老人正坐在柿树下,手里编着竹筐。他抬头,眯着眼睛打量来客,脸上的皱纹像极了柿树的年轮。
陈爷爷,我是晚晚,林婆婆的孙女。林晚小心翼翼地说。
老人的眼睛突然亮了:晚晚那个总是跟在奶奶后面要柿子吃的小丫头
林晚笑了:您还记得我。
怎么不记得!你奶奶最疼你了。陈爷爷放下手中的活计,来来,坐。吃饭了没尝尝今年的柿子,甜得很。
他起身从屋里端出一盘鲜红的柿子,个个饱满圆润。
林晚拿起一个,轻轻一吸,甘甜的果肉便滑入口中,还是记忆中的味道。
真好喝,和小时候一样。
陈爷爷满意地点头,忽然压低声音:晚晚,你回来得正好。这帮人,要砍我们的柿树!
砍树为什么
说是什么开发,要建大酒店、大商场。陈爷爷激动地用拐杖戳着地面,这些上百年的老树啊,他们说砍就要砍!我不同意,我就守着,看谁敢动!
林晚这才明白上午遇到的测量队是来干什么的。那片美丽的柿林,竟然面临被砍伐的命运。
怎么会这样没人反对吗
年轻人巴不得拿补偿款进城买房,老家伙们说话没人听。陈爷爷叹息道,就剩我在这儿硬撑着了。
林晚正想安慰老人,院门突然被推开。上午那个穿西装的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个果篮。
爷爷,我给你带了点——他话说到一半,看见林晚,明显愣了一下,你怎么在这里
陈爷爷没好气地说:这是晚晚,林婆婆的孙女。不像你,一年到头不回家,一回来就帮着外人欺负自己人!
林晚惊讶地看着这个男人。他是陈爷爷的孙子
爷爷,我不是来解释过了吗这是工作,而且开发对村里有好处。男人的语气很无奈,转向林晚伸出手,陈帆。没想到你是林婆婆的孙女。
林晚没有握手:上午也不知道你是来砍自家树的。
陈帆的手悬在半空,最后尴尬地收回:不是砍树,是开发。我们会保留部分树木,整体规划是科学的。
科学把长了百年的树砍掉建酒店叫科学林晚忍不住反问。
陈爷爷用拐杖重重敲地:行了!要吵出去吵!反正我告诉你,陈帆,只要我有一口气,谁也别想动这些树!
陈帆叹了口气,把果篮放在石桌上:爷爷,您冷静点。这是大势所趋,补偿款很优厚,对大家都好。
我不要钱!我要这些树活着!陈爷爷激动得咳嗽起来。
林晚连忙上前轻拍老人的背,对陈帆说:你能不能少说两句没看见爷爷不舒服吗
陈帆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了院子。
林晚安抚好陈爷爷后,心情复杂地回到自己的老屋。夕阳西下,将柿林染成金红色,美得令人心碎。她无法想象这片风景将被钢筋水泥取代。
手机突然响起,是她在城里的合伙人。
晚晚,你什么时候回来‘新源’那个项目对方很不满意,说要重新考虑合作。李总直接问我你是不是江郎才尽了。
林晚的心沉了下去:我再休息一周就回去。你稳住他们,我有新灵感了。
挂掉电话,她苦笑。哪来的新灵感她连设计笔都拿不起来了。
窗外,最后一丝夕阳没入山后,柿园沉入暮色之中。林晚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不知过了多久,敲门声响起。林晚开门,惊讶地发现陈帆站在门外,已经换上了一件深色毛衣,看起来没那么正式了。
有事林晚问,语气不算友好。
陈帆递过来一个饭盒:爷爷让我送来的,说是你奶奶以前最爱吃的柿饼,让你尝尝。
林晚接过饭盒,态度缓和了些:谢谢。陈爷爷还好吗
睡下了。陈帆犹豫了一下,上午的事,抱歉。我不知道你是林婆婆的孙女。
这有什么关系
爷爷很敬重林婆婆,她们那代人一起经历过困难时期。柿园救过很多人的命。陈帆望向窗外的柿林,所以我理解爷爷的感情,但时代变了,林小姐。村里需要发展,年轻人需要工作,不能永远困在过去。
林晚打开饭盒,里面是几个手工制作的柿饼,形状不算规整,但散发着自然的甜香。
你尝过今年的柿子吗她突然问。
陈帆愣了一下:什么
我说,你尝过今年的柿子吗不是买来的,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
我...没什么时间。
林晚拿出一个柿饼,掰成两半,递给他一半:尝尝吧,这是你爷爷亲手做的。
陈帆迟疑地接过,咬了一小口。
甜吗林晚问。
甜。
这就是为什么值得保护,陈先生。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陈帆沉默地吃着柿饼,良久才说:我有我的难处。这个项目公司很重视,我是负责人,如果做不好...
那就想办法既做好项目,又保护好柿园。林晚直视他的眼睛,你不是建筑师吗难道就想不出两全其美的方案
陈帆苦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公司要的是效益最大化。
那就说服他们。如果连试都不试,不就是直接认输了吗
陈帆看着林晚,夜色中她的眼睛亮得惊人。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那个总是跟在奶奶身后的小女孩,手里总是拿着半个柿子,笑得比秋天的阳光还灿烂。
我想起来了,他突然说,你是那个小尾巴。总是跟着林婆婆来我家,衣服上老是沾着柿子汁。
林晚愣了一下,记忆的闸门突然打开。那个总是爬树最快的男孩,那个会把最红的柿子留给她的玩伴...
帆帆哥
陈帆笑了:没想到你还记得。
气氛突然变得微妙起来。童年的记忆冲淡了成人世界的对立,两人之间的剑拔弩张悄然消散。
我该回去了。陈帆最终说,谢谢你的...谈话。
林晚点头:谢谢陈爷爷的柿饼。
陈帆转身走入夜色,林晚关上门,背靠着门板,心中泛起涟漪。没想到二十年后,她会以这种方式与童年的玩伴重逢。
而此刻,陈帆走在回临时住处的路上,同样心绪难平。他拿出手机,打开公司发来的规划图。那片标为待清除的红色区域,正是他童年最爱爬的那些柿树所在的位置。
他第一次犹豫了。
远处,柿园在月光下静默如谜,仿佛等待着什么。
林晚一夜无梦,这是她数月来睡得最沉的一晚。清晨,她被鸟鸣和阳光唤醒,推开窗,秋日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远处的柿园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她简单洗漱后,决定去看看陈爷爷。刚出院门,就看见老人正在自家院子里给几棵小柿树浇水。
陈爷爷早。
早啊晚晚,睡得好吗陈爷爷精神看起来不错,完全不像昨天那个激动咳嗽的老人。
特别好,乡下的安静真是最好的安眠药。林晚笑着说,需要我帮忙吗
陈爷爷摆摆手:这点活计,干了半辈子了,不费力。他放下水壶,神秘地压低声音,晚晚,我想好了,光靠我老头子硬扛不行,得让更多人明白这片柿园的价值。
林晚点头:您说得对。村里其他人是什么态度
大部分年轻人巴不得拿钱走人,只有几个老人舍不得。但人微言轻啊。陈爷爷叹息道,晚晚,你是城里回来的,见过世面,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
林晚正要回答,手机响了。是她合伙人发来的紧急消息:新源项目负责人明天要见我们,你必须今天回来!
她心头一紧。现实的压力如山般压来,她几乎要脱口而出答应今天返程。但看着陈爷爷期待的眼神和那片在晨曦中发光的柿林,她做出了决定。
陈爷爷,我今天就去村里转转,和大家聊聊,看看能不能找到支持者。
老人眼睛亮了:太好了!我就知道晚晚有主意!
林晚先回了条消息给合伙人:抱歉,有急事处理,推迟三天回城。项目资料我已看过,可以视频会议。
发送完毕,她长长舒了口气。这么多年来,她第一次把工作放在了第二位,感觉既惶恐又奇妙地解脱。
早餐后,林晚开始在村里走动。柿园村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大多是中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了,只有节假日才回来。
她先拜访了几位记得的老人,听他们讲述与柿园的故事。
58年闹饥荒,就是这些柿子救了好多人的命啊。八十多岁的李奶奶回忆道,那时候你奶奶和陈爷爷他们,把柿子晒干磨成粉,掺在米糠里,才让村里没人饿死。
另一位老人补充道:不仅是饥荒年,抗战时候,柿园还是躲鬼子的好地方呢!树枝密,藏几个人根本看不见。
林晚用手机记录下这些故事,心中越发感到这片柿园承载的历史重量。
中午时分,她路过村委办公室,看见陈帆正在和几个村干部开会。透过窗户,她能看见他专注的神情和熟练展示规划图的样子。工作中的他自信而果断,与昨晚那个略显犹豫的男人判若两人。
会议结束,村干部们满面笑容地与陈帆握手,显然对开发计划十分满意。
陈帆走出办公室,看见林晚,愣了一下:你怎么在这里
收集柿园的故事。林晚晃了手机,听说你要把它们都砍了
陈帆皱眉:不是全部,规划中会保留一部分作为景观。
然后把剩下的变成酒店和商场林晚忍不住讽刺道,真是有创意的‘保护’。
陈帆深吸一口气:林晚,我知道你感情上难以接受,但这是经过科学评估的最佳方案。村民能获得合理补偿,村里能获得发展机会,公司能获得投资回报,三赢。
那记忆呢历史呢那些无法用钱衡量的价值呢
情感不能当饭吃。陈帆的语气冷了下来,村里多少老人看病缺钱,多少孩子上学困难,你知道吗开发带来的就业机会和集体经济收入,能实实在在改变这些现状。
林晚一时语塞。她不得不承认陈帆说的有道理,但从情感上,她无法接受那片美丽的柿园消失。
也许有既能保护柿园又能带来发展的办法呢她坚持道。
陈帆看了看表:我下午还要去县里开会。如果你想讨论可行性方案,而不是单纯的情绪反对,随时欢迎。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林晚既沮丧又不服气。可行性方案她喃喃自语,那我就做一个给你看。
她立刻回老屋,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搜索生态保护性开发的案例。作为设计师,她曾参与过几个文化保护项目,但规模都比这个小得多。
整个下午,林晚沉浸在工作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她收集资料,画草图,计算初步成本,甚至连品牌设计方案都有了雏形——以柿园记忆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
傍晚,她带着初步想法再次拜访陈爷爷。老人听得津津有味,不时补充些关于柿园的历史细节。
晚晚,你这个主意好!既保住了树,又能让村里挣钱。陈爷爷兴奋地说,就是需要找个懂行的人算算具体账目。
林晚突然想到什么:陈爷爷,陈帆是不是学建筑出身的
老人点头:是啊,还是什么‘绿色建筑’专业毕业的呢,尽学些洋概念。
林晚眼睛亮了。绿色建筑这不正是她设想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吗
正当她思索如何说服陈帆时,窗外传来一阵骚动。两人出门一看,只见村口方向停着几辆工程车,一些工人正在卸测量设备。
这么快就动手了陈爷爷大惊。
林晚扶住老人:您别急,我去看看。
她快步走向村口,发现陈帆正在指挥工人。
陈帆,这是什么意思不是说好还没定吗
陈帆转身,面色凝重:总公司下了指令,要求提前开始地质勘测。我也刚接到通知。
这不符合程序!村民还没同意呢!
程序上,村委会已经盖章了。陈帆的声音里有一丝无奈,我只是执行命令。
这时,几个村民也围了过来,议论纷纷。大部分人对工程车感到好奇和期待,只有少数老人面露忧色。
陈爷爷赶了过来,看到工程车,激动地用拐杖指着陈帆:你这个不孝子孙!带着外人来刨自家的根!
爷爷,这是正常工作...
正常工作我让你正常!陈爷爷突然冲向最近的一台测量仪器,举起拐杖就要砸下去。
工人们连忙阻拦,场面一时混乱。陈帆赶紧上前拉住爷爷:您别这样!损坏设备是违法的!
把我抓走好了!反正树没了,我这把老骨头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了!陈爷爷情绪激动,呼吸急促起来。
林晚见状急忙上前:陈爷爷,您冷静点,身体要紧。
老人突然捂住胸口,面色苍白,身体摇晃着向下倒去。
爷爷!陈帆惊呼,及时扶住了老人。
快叫救护车!林晚一边喊一边帮助陈帆让老人平躺下来。
陈帆手忙脚乱地打电话,声音颤抖。工人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林晚握住陈爷爷的手,发现它冰冷得吓人。陈爷爷,坚持住,救护车马上就来了。
老人嘴唇发紫,费力地说:树...保住...
您别说话,保存体力。林晚安慰道,抬头看见陈帆焦急的表情,心中五味杂陈。
救护车很快赶到,将陈爷爷送往县医院。陈帆随车前往,临走前对工程负责人说:今天先停工,等我通知。
林晚看着远去的救护车,心中涌起一股决心。她不能眼睁睁看着陈爷爷倒下了而无所作为。
回到老屋,她继续完善自己的方案,直到深夜。期间她给医院打了电话,得知陈爷爷已经脱离危险,但需要住院观察几天。
午夜时分,敲门声响起。林晚开门,看见陈帆站在门外,一脸疲惫。
爷爷怎么样了她急忙问。
稳定了,说是急火攻心引起的暂时性心肌缺血。陈帆揉着太阳穴,睡了,我明天一早再去。
林晚点点头:进来坐会儿吗我泡了柿子茶。
陈帆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来。林晚给他倒了杯热茶,金黄色的液体在杯中荡漾,散发出独特的果香。
对不起,陈帆突然说,今天的事...
不是你的错。林晚轻声说,我们都没想到陈爷爷反应会这么激烈。
陈帆苦笑:我应该想到的。那片柿园对他来说不仅是树,是整整一生的记忆,是与奶奶的定情之地,是困难时期的救命恩人,更是与林婆婆那代人的友谊见证。
林晚惊讶地看着他:你都知道
爷爷昨晚跟我聊了很多。陈帆深吸一口气,我也查了公司最初的评估报告,确实忽略了文化价值那部分。
林晚眼睛一亮,趁机拿出自己的方案:那你看看这个,这是我初步设想的生态文化保护计划。
陈帆接过文件,仔细翻阅。起初他表情专业而冷静,渐渐地,眼中露出惊讶和兴趣。
你做的一整天
林晚点头:我是设计师,做过几个文化保护项目,虽然没这么大。
陈帆继续阅读,不时提出问题:这部分成本估算可能偏低...这个审批流程会更复杂...但创意很好,特别是这个‘柿园记忆’品牌的概念。
所以,有可能对吗林晚期待地问。
陈帆沉吟片刻:作为一个纯商业项目,很难说服总部。但如果有足够的文化价值和舆论支持,或许有可能。
两人讨论到凌晨,茶壶续了又续。陈帆的专业知识弥补了林晚方案的不足,而林晚的创意则给了陈帆新的视角。
我需要回医院了。陈帆最终站起身,明天,不,今天下午我会去总公司汇报。可以把这份资料发给我吗
林晚连忙点头:当然!我马上发你邮箱。
送走陈帆,林晚毫无睡意。她站在窗前,望着月光下的柿园,心中升起一丝希望。
也许,奇迹真的会发生。
第二天下午,林晚正在村里继续收集柿园故事,接到陈帆的电话。
总部态度强硬,但还是同意暂缓一周。条件是...陈帆顿了顿,我们需要在一周内提供完整的可行性报告,包括至少三分之二村民的支持签名。
林晚倒吸一口气:一周这几乎不可能!
这是我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了。陈帆声音疲惫,要么接受,要么他们明天就全面开工。
林晚咬咬牙:好,一周就一周。你什么时候回来
今晚。我们一起做方案。陈帆停顿了一下,谢谢,林晚。如果不是你,我可能已经成了家族的罪人。
电话挂断后,林晚既感到压力巨大,又莫名充满了力量。她立刻开始行动,先是拜访了村里几位有威望的老人,请他们帮忙动员村民支持。
傍晚,陈帆带着笔记本电脑和一堆资料回来了。两人在老屋的餐桌旁工作到深夜,一个负责技术部分,一个负责文化和设计部分。
我们需要一个标志性事件,让更多人关注柿园的价值。林晚揉着酸涩的眼睛说。
陈帆想了想:周六就是重阳节了,村里本来就有登高赏秋的传统。不如办个‘柿园记忆’活动
林晚眼睛一亮:太好了!可以展示老照片、老物件,请老人讲故事,还可以品尝各种柿子制品!
计划就此定下。接下来几天,两人分工合作:陈帆完善技术方案和成本核算;林晚则筹备活动,动员村民。
过程中,林晚发现了陈帆不为人知的一面——专业、负责,甚至偶尔会幽默地开玩笑。而陈帆也对林晚的创意和执行能力刮目相看。
周五晚上,所有准备工作就绪。林晚正在检查明天的展示材料,陈帆拎着一瓶柿酒进来。
爷爷让我拿来的,说是祝你明天成功。
林晚笑了:陈爷爷真是的,还在医院就操心这么多。他明天能来吗
医生说可以出院半天。陈帆倒了两杯酒,尝尝这是用爷爷的秘方酿的。
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摇曳,散发着独特的果香。两人轻轻碰杯。
为了柿园。林晚说。
为了不辜负信任我们的人。陈帆补充道。
酒液甘醇,带着柿子的甜香和一丝辛辣。林晚感觉一股暖流从喉咙滑到胃里,然后弥漫到全身。
真好喝。她由衷赞叹。
这是我奶奶的配方。陈帆看着杯中酒,眼神柔和,爷爷说,她酿的柿酒能让最愁苦的人展露笑颜。
两人静静品酒,气氛莫名温馨。窗外,一轮明月挂在柿树枝头,清辉洒满院落。
你知道吗陈帆突然说,小时候我最喜欢爬那棵最高的柿树,因为从那里能看到你家的院子。
林晚惊讶地转头:你偷看我
不是偷看,陈帆轻笑,是看你跟奶奶学做柿饼,小手忙忙碌碌的,总是弄得满脸都是柿子浆。
林晚假装生气:所以你记得我的糗事!
我记得你很可爱。陈帆轻声说,然后似乎意识到失言,急忙喝了口酒掩饰。
林晚感到脸微微发烫,幸好夜色遮掩了她的窘迫。
明天会很顺利的。她转移话题,今天我去最后确认场地时,看到好多村民自发来帮忙布置,真让人感动。
陈帆点头:我也有意外发现。重新评估柿园生态价值时,我发现那里有几种珍稀鸟类栖息,如果开发,还需要通过额外的环评。
真的这能帮到我们吗
或许能争取更多时间,但不能作为决定性因素。陈帆叹了口气,最终还是要看经济可行性和民意支持。
夜渐深,酒瓶渐空。两人从工作聊到童年,从理想聊到现实,发现彼此竟有如此多的共同点和共鸣。
当教堂钟声敲响十一下时,陈帆才惊觉时间已晚。
我得走了,明天还要接爷爷出院。他站起身,有些摇晃——柿酒的后劲不小。
林晚也感到头晕目眩,送他到门口:小心点,需要我送你吗
陈帆摇头:就几步路。晚安,林晚。
晚安。
关上门,林晚背靠着门板,心跳莫名加速。月光从窗户洒入,在地板上绘出柿枝的剪影。她感到一种久违的期待和希望,不仅为了明天的活动,也为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远处,一只夜莺在柿林中歌唱,声音清澈而执着,仿佛在守护这个不眠的秋夜。
重阳节清晨,柿园村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林晚早早醒来,心中既紧张又期待。今天是决定柿园命运的关键日,她和陈帆筹备的柿园记忆活动将在这里举行。
她推开窗,深吸一口清冽的空气,发现陈帆已经在院子里布置展板了。
这么早林晚有些惊讶。
陈帆回头,眼下有淡淡的黑眼圈,但精神很好:接爷爷出院后就直接过来了。你看这个位置行吗
林晚打量了一下展板的摆放:很好,参观路线很流畅。她犹豫了一下,陈爷爷身体能撑住吗
医生说短期活动没问题,但不能太劳累。陈帆微笑,他坚持要来,说就算坐轮椅也要见证今天。
两人相视一笑,那种默契让林晚心头暖融融的。
上午九点,村民们陆续到来。让小禾和其他孩子担任的小向导们穿着传统服饰,带领大家参观展区。林晚精心布置的老照片墙前围满了人,老人们指着照片回忆往昔,年轻人则惊讶地发现自家祖辈的故事。
十点钟,活动正式开始。陈爷爷作为最年长的守护者,发表了简短而动人的开场白:这片柿园不只是树,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历史。今天不是反对进步,是希望找到一条既保根又向前走的路!
林晚接着展示了她的生态文化保护方案,用直观的效果图和模型展示了柿园可能的未来——不是被砍伐,而是变成活的文化博物馆和生态体验区。
轮到陈帆时,他出人意料地没有站在开发商角度,而是展示了一份全新的评估报告。
经过重新测算,我们发现保护性开发长期经济效益反而更高。他切换PPT,展示数据和图表,文化旅游的持续收益远超一次性补偿,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柿园内有三种省级保护鸟类栖息,全面开发将面临法律风险。
台下响起议论声,不少原本支持开发的村民开始动摇。
关键时刻,开发商刘总突然出现在活动现场。陈帆显然也没料到,脸色微变。
刘总,您怎么来了陈帆迎上前。
听说我的项目经理在搞‘副业’,来看看。刘总语气平静但目光锐利,他转向人群,乡亲们,我是远航开发的刘志远。陈帆刚才展示的方案很好,但有一点他没说——这需要额外投资三千万,且回报周期长五年。公司不可能接受。
现场顿时哗然。林晚的心沉到谷底,她看向陈帆,发现他也一脸震惊,显然这个数据是刘总临时编造的。
刘总,这个数据不准确...陈帆试图辩解。
准确与否,回公司再讨论。刘总打断他,现在的问题是,你似乎忘记了自己的立场。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村民们面面相觑,不知该相信谁。
就在这时,林晚站到了展台中央:刘总,陈经理没有忘记立场,他只是选择了更负责任的立场。至于额外投资的问题...她切换PPT,展示出一页新内容,我们已经联系到省文化旅游基金和生态保护组织,他们愿意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实际公司需要投入的不会超过原计划。
这完全是临场发挥,林晚手心冒汗,但语气坚定。陈帆惊讶地看着她,随即会意,接着她的话说:是的,刘总,这是我原本打算周一汇报的。保护性开发不仅能获得政府支持,还能提升企业形象,从长远看...
长远刘总冷笑,公司要的是短期回报!陈帆,你被解雇了。现在,工程队进场!
几台挖掘机突然从村口开来,显然早有准备。村民们惊慌失措,陈爷爷激动地站起来:你们不能这样!
混乱中,林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快步走到最大的那棵柿树下——树上挂着柿园记忆的横幅和村民们写满祝福的木牌。她张开双臂,挡在树前。
要砍树,先从我身上压过去!
陈帆立刻站到她身边:还有我!
接着,陈爷爷、小禾、村里的老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站了过来,形成一道人墙。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最终连原本支持开发的几个中年人也站了过来。
刘总面色铁青:你们这是违抗合法协议!
协议不合法!一个苍老但洪亮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众人回头,看见一位白发老者拄着拐杖走来。陈爷爷惊喜地叫出声:老校长!
来人是柿园村小学的前任校长,也是县里知名的文化学者。他举起一份文件:我查了县志和土地档案,柿园在1952年就被划为文化保护地,后来的土地改革没有取消这个
status!任何开发都必须先通过文化评估!
刘总愣住了,显然没料到这一出。
媒体记者们——林婉事先邀请的——疯狂拍照记录。局势瞬间逆转。
刘总咬牙切齿地瞪了陈帆一眼,最终挥手让工程队撤退。这事没完!他丢下这句话,愤然离去。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村民们围着老校长询问细节,记者们采访着陈爷爷和林晚。只有陈帆站在原地,神情复杂。
活动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林晚找到站在柿树下发呆的陈帆。
你还好吗她轻声问。
陈帆苦笑:失业了,可能还要被起诉违约,好得起来吗
对不起,是我把你卷进来的。
不,是我自己的选择。陈帆望向那片柿林,其实我很感谢你,林晚。你让我记起了自己为什么学建筑——不是为了拆掉过去,而是为了建设更好的未来。
夕阳西下,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晚的心跳突然加速,某种情感在胸中涌动。
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陈帆转身面对她,眼神坚定:既然开始了,就做到底。我会完善那个保护性开发方案,找投资,争取政府支持。就算没有远航,也要保住柿园。
我帮你。林晚脱口而出,我有设计经验,还有人脉资源。我们可以一起做。
陈帆凝视着她,突然问:为什么这么拼命只是为了儿时回忆吗
林晚沉默片刻,终于坦诚:一开始是。但现在,也是为了你。
这句话说出口,两人之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远处传来归鸟的鸣叫,柿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像是自然的低语。
陈帆缓缓伸手,轻轻拂去林晚发梢上的一片落叶:知道吗回村的这些天,是我多年来最充实的时间。
他们的距离很近,近得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林晚抬起头,在陈帆眼中看到了与自己相同的情感。
就在这时,小禾蹦蹦跳跳地跑来:帆叔叔,晚晚姐,爷爷叫你们回去吃晚饭!
两人如梦初醒,相视一笑,那种默契不言而喻。
晚餐后,陈爷爷早早休息了。林晚和陈帆坐在院子里,望着星空下的柿园轮廓。
下周我要回城一趟,林晚说,处理工作室的事情,顺便见几个可能对项目感兴趣的投资人。
陈帆点头:我也需要去省城咨询一下文化保护地的法律细节。
那我们保持联系。林晚顿了顿,鼓起勇气,等这些事情结束了,你愿意...正式地和我尝试在一起吗
陈帆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伸手从衣袋里掏出一个小木盒:这是我奶奶的戒指。爷爷今天给我的,说如果认定了一个人,就不要再错过。
林晚屏住呼吸。
陈帆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精致的银戒,造型是一片柿叶:这不是求婚,只是一个承诺——承诺我会认真对待我们的感情,就像对待这片柿园一样。
林晚眼眶湿润,接过盒子:我答应你。等柿园的危机过去,等我们都准备好。
月光下,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如同他们的命运,在这一刻真正交织。
一个月后,省文化局正式认定柿园为文化遗产保护地,禁止任何破坏性开发。在陈帆和林晚的努力下,柿园记忆生态文化项目获得了政府和基金会的支持,正式启动。
初冬的第一场雪轻轻落下,覆盖了柿园。光秃的枝干上积着薄雪,别有一番韵味。
林晚已经处理好城中的事务,将工作室业务调整为重点关注传统文化保护项目。此刻,她正和陈帆站在老柿树下,看着工人们为树木做防寒保护。
开春后,游客中心就能动工了。陈帆指着规划图,按照你的设计,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和环保材料。
林晚点头:李总那边也联系我了,说新源项目想继续合作,专门做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系列。
因为你获奖了陈帆笑着问。林晚的柿园主题设计不久前刚获得一个重要奖项。
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文化创意的价值。林晚纠正道,然后轻轻靠在他肩上,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比获奖更珍贵的东西。
陈帆搂住她的肩:爷爷今天问我,什么时候能正式叫你孙媳妇。
林晚脸一红:你怎么说
我说,等第一个项目完工,柿园重生之时。
雪越下越大,两人准备往回走。突然,林晚注意到雪地里有几点红色。
看,还有一个柿子没摘!她惊喜地指着高处的枝头。
陈帆笑道:留给过冬的鸟儿吧。这是爷爷教我的——永远留一点果实,与自然分享。
林晚心中一动,这正是她一直在寻找的设计理念: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记忆与创新,都应该共享共生。
回到老屋,陈帆从包里拿出一封信:今天收到的,刘总寄来的。
林晚紧张地问:他说什么
他道歉,并表示远航希望以新的方式参与项目投资。陈帆摇摇头,世界变得真快。
不是世界变了,是人们终于开始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林晚轻声说。
窗外,雪覆盖了整个柿园,洁白无瑕,仿佛一切重新开始。炉火噼啪作响,茶壶冒着热气,陈帆正在泡柿子茶。
林晚拿出笔记本电脑,开始设计新的系列——这次的主题是冬藏,关于等待、沉淀和积累的力量。
开春后,我们在这里种些新柿树吧。陈帆突然说,不是取代老的,是延续。
林晚抬头微笑:好主意。就像记忆,需要传承才能生生不息。
她保存设计稿,走到窗边。雪停了,月光照在雪地上,映出一片银白世界。光秃的柿树枝条向天空伸展,仿佛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陈帆走过来,从身后环住她:看什么这么入神
看我们的未来。林晚靠在他怀中,轻声说。
远处,一只夜莺在冬夜里歌唱,声音清澈而执着,仿佛在宣告:无论季节如何轮回,生命总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延续。
而柿园静默地伫立在山坡上,树根深植土地,枝干指向星空,守护着过往,等待着新生。在它的年轮里,又将添上一圈故事——关于离别与重逢,关于根与翅膀,关于一个秋天的奇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