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明兽医,开局给朱标续命 > 49 另类奏疏

傍晚。
西边的天际烧起了晚霞。
屯户已经陆续收工回来了。
秋收到了尾声,他们终于可以缓一口气。
今天大家的情绪都很好,说话都带着笑容。
很多人到家首先拆了鸡笼子,村里凌乱的鸡叫声此起彼伏。
让许克生惊喜的是,周三柱赶着牛车来了。
“三叔,地里的活忙的怎么样了?”
“都脱了粒,晒几天就可以上缴卫所了。”
周三柱看左右无人,才低声问道:
“俺听说方主事受伤了。伤的很重吧?”
许克生点点头,
“右腿断了,还是大腿骨,治好也是瘸子了。”
他详细说了前后经过。
当然,他略过了养狗的过程,这种事只能永远烂在自己的肚子里。
“我看村里人都很开心。”
周三柱忍不住一拍巴掌,喜笑颜开,
“俺也开心!这就是报应!那就是头狼,还追着咬过俺!”
周三柱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有断,“那你考试没问题了吧?”
许克生摇摇头,
“不好说,我想去县城问问。现在不敢大意,谁知道县令是怎么想的。”
万一县令喜欢折腾人,提早知道还能想想法子。
周三柱点点头,
“再过四五天俺就有空了,到时候陪你一起去县衙。”
~
说着话,周三柱将带来的新粮、瓜果蔬菜、面饼都卸去了厨房。
“二郎,听说你治了一个贵人?”
“是信国公府的小公子,打猎受了伤。”
“听说腿也断了?”
“是的,他是小腿骨。”
“会瘸吗?”周三柱关切道。
“最近三个月他别乱跑,不会瘸的。”
“他运气好啊,碰到你了。”周三柱感慨道。
他又低声问道:
“老狗如果请你给他治,他肯定也不会瘸吧?。”
“有很大希望不瘸,”许克生笑道,“但是他不敢,哭着喊着去看太医。”
周三柱大笑:
“书上怎么说来,作孽的,都得死!”
许克生接口道,
“自作孽,不可活!”
周三柱一拍巴掌:
“对,就这句,村里的先生说过的。”
~
两人开心地聊着天,董小旗来了。
许克生急忙迎了过去。
董小旗道:
“主事受伤了,咱们千户所的人明天进城探望。”
许克生疑惑道:
“我也要一起去?”
“不用,”董小旗摇摇头,“大家凑份子,你也出一点,礼单上会将你的名字写上。”
许克生有些犹豫,这钱有必要出吗?
董小旗不清楚其中恩怨,大声劝道:
“虽然主事不管卫所,但是百户对你不薄。再说了,这也不是钱的事。”
周三柱也劝道:
“二郎,这钱得出。”
“小旗说的是。”许克生爽快地答应了,“晚生该出多少?”
“五文。”
许克生不由地笑了,原来出这点钱,现在一只小公鸡还需要三文呢。
从礼钱看的出来,这里没人在乎方主事了。
大家去这一趟,不过是看方百户的面子。
董小旗笑道:
“俺出十文,总旗二十文,也就是个意思。”
许克生取了钱,给了小旗。
“咦?怎么给了俺……十一文?”
“买两只小公鸡开荤。”许克生笑道。
今晚吃一只,明天周三柱带走一只。
董小旗美滋滋地收了钱:
“行,等下给你送来。今天你叔在,咱就不给你杀了。”
他家里养了一些公鸡,本打算去集市卖的。现在基本上都被许克生给买了,省了他朝集市跑了。
周三柱开心地低声道:
“方老狗彻底完了!去年他发高热,在城里养病。卫所也去探望了,小旗要出五十文。”
~
周三柱杀鸡的功夫,一个屯户来请许克生出诊,牛蹄子受了伤。
许克生拿着医疗包跟着去了。
牛的问题不大,就是蹄尖上翘,用刀修一修就好了。
一炷香的时间,解决了问题。
许克生婉拒了屯户的留饭,拎着医疗包回家了。
村里炊烟袅袅,家家都飘出饭菜的香味。
许克生不时隔着篱笆和屯户打着招呼,不少人正在拆鸡笼子。
听到的都是轻快的声音,今晚家长的脾气都格外的好。
村子最大的变化是路上的鸡多了,鸡屎也多了。
~
周三柱也开始做饭了。
许克生走进厨房问道:
“三叔,有个小旗叫史老大,您认识吗?”
周三柱朝灶里塞了一把麦秆,
“认识啊。怎么了?”
“刚才我和他打招呼,看他眼睛很红,像是哭过。”
周三柱猛拍大腿,
“想起来了!听俺大哥说过,史老大有个小囡去年被黑狗咬了,伤的不重,但是被吓着了,没两个月就夭折了。”
许克生吃了一惊,
“没想到那畜生还背着人命!”
周三柱冷哼一声,
“被黑狗咬伤的可不少,单是俺知道的就有七八个。俺大哥就被狗咬过一口,幸好冬天衣服厚,没有咬透。”
看着灶里跳动的火焰,许克生不禁皱起了眉头。
黑狗如此凶恶,周三娘不知道的吗?
想到她轻声慢语的模样,实在无法和呲牙咧嘴的黑狗联系在一起。
~
夜色迷蒙,繁星满天。
皇宫。
谨身殿灯火通明。
朱元璋已经用过晚膳,开始批阅奏疏。
打开今天的锦衣卫奏报,他翻的很快,依然没什么重要的事情。
蓝玉还在为爱马求医,那是陪伴他北征的战马。
方主事的事故也在其中:
“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方秀清断股,太医院遣医士往诊。”
改写方主事命运的事故,只有这一句话。
朱元璋一扫而过,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刻意去看,一个六品官而已,还不足以引起帝王的关注。
翻到最后,他随手丢在了一边,没有让他感兴趣的内容。
他开始批阅奏疏。
第一本是太子朱标的,太子从洛阳过河前写了这封奏疏。
朱元璋直接翻到最后看了日期,推算了一番,太子至少过潼关了。
~
一轮弯月爬上了中天。
鼓楼方向隐约传来三声沉闷的鼓响。
夜深了。
朱元璋放下御笔,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揉揉酸涩干疼的眼睛,坐直僵硬的老腰。
他又拿起了一本奏疏,这是今晚最后一本。
看着标题,朱元璋愣了:
“代虞部郎中王国用论韩国公冤事状”
李善长,大明开国元勋、韩国公,去年卷入胡惟庸案,涉嫌谋反被诛了三族。
竟然为他鸣冤?
这个王国用不怕死的吗?
朱元璋瞬间困意全无,缓缓打开奏疏,第一句就是:
“善长与陛下同心……”
开篇明义,不认可李善长会谋反。
朱元璋面无表情,目光变得锐利,
“……善长岂不知天下之不可幸取……”
奏疏再次点明,李善长没有反意。
幸好最后一句比较和缓:
“今善长已死,言之无益,所愿陛下作戒将来耳。”
朱元璋掩卷沉思,他算到会有大臣为李善长喊冤,但是没想到这么快,才刚过去不到一年。
这份奏疏如果放出去,会如一声霹雳,惊天动地。
良久,他才将奏疏放在一旁,没有批一个字。
在太监的搀扶下,朱元璋吃力地站起身,该燕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