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开局收音机厂,你让我造相控阵? > 第14章 波峰焊机

林涛站在三车间的图纸桌前,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
单靠电风扇,很难驱除大型设备散发出的热量。
桌上摊开着一张巨大的设计图纸,上面密密麻麻画满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图。
“红星,再次确认波峰焊机的关键技术参数。”
林涛用手指轻点着图纸上的几个关键部位,心里默默询问着。
“技术参数确认:焊料温度控制在250±5摄氏度,传送带速度12米/分钟,助焊剂喷淋角度30度,波峰高度12毫米。关键难点在于温度控制系统和传送机构的精度配合。”
红星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依然是那样冷静准确。
李明华趴在图纸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
他工装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但专注的神情没有丝毫松懈。
“林厂长,这个传送带的齿轮比例我有些看不明白。”
李明华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按照图纸上的尺寸,这个减速比似乎有问题。”
张卫东也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把游标卡尺在图纸上比划着。
车间里其他几个老师傅围在旁边,虽然看不太懂这些复杂的机械图纸,但都能感受到这个设备的不同寻常。
“小李说得对。”
王师傅放下手中的烟头,用粗糙的手指指着图纸。
“这个齿轮如果按这个比例做,转速太快了,电路板过去的时候容易晃动。”
林涛点点头,拿起铅笔在图纸上修改着齿轮的参数。
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车间窗户洒进来,在图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远处传来收音机装配车间的机器声,那是厂子里最熟悉的声音。
“红星,重新计算传送系统的最佳参数配置。”
“重新计算完成:主动轮直径应为180毫米,从动轮直径720毫米,减速比1:4,传送速度可精确控制在08-15米/分钟之间。”
林涛快速在图纸上标注着新的数据,钢笔在纸面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刘建军拿着一张零部件清单,正在计算着制造成本。
“林厂长,按照图纸上的要求,光是主要材料就需要八千多块钱。”
刘建军放下算盘,脸上带着担忧的表情。
“如果加上加工费用,这台设备至少要花费一万二千块。”
车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能听到远处机器的轰鸣声。
一万二千块,在1979年的夏天,这笔钱足以买下半条街的平房。
王红林推门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
他看到满桌的图纸和围在旁边的人群,心里已经猜到了大概。
“涛哥,上海那边又来催货了。”
王红林把电报递给林涛。
“他们说如果这个月底不能交货,就要考虑其他供应商了。”
林涛接过电报,快速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
上海无线电一厂的采购经理语气很急切,千台收音机的大订单让他们不敢怠慢。
“老王,现在装配车间的日产量是多少?”
林涛放下电报问道。
“满负荷生产的话,一天能出180台。”
王红林擦了擦额头的汗。
“但是焊接工序总是跟不上,工人们手工焊接的速度有限。”
这正是林涛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手工焊接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质量不稳定。
特别是夜班工作,工人疲劳后焊点质量更加难以保证。
而波峰焊机可以实现自动化焊接,不仅速度快,质量也更加稳定。
“红星,分析波峰焊机投入使用后的产能提升效果。”
“分析完成:波峰焊机投入使用后,焊接工序效率提升400,日产能可达350台,同时焊点质量合格率提升至995。预计设备成本可在六个月内回收。”
李明华站在图纸前,用尺子测量着各个部件的尺寸。
他的动作很仔细,每一个数据都要反复确认。
“林厂长,这个温控系统是整台设备的核心。”
李明华指着图纸上一个复杂的电路图。
“如果温度控制不好,焊锡要么融化不充分,要么温度过高烧坏元件。”
张卫东走到车床旁边,仔细观察着已经加工出来的几个样品零件。
这些都是按照图纸要求制作的测试件,精度要求非常高。
“王师傅的手艺真不错。”
张卫东拿起一个铸铝的加热槽,对着光线仔细检查着内壁的光洁度。
“这个加工精度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王师傅憨厚的笑了笑,手上还沾着机油的痕迹。
“这点活算不了什么,就是这个设备到底能不能成功,心里还是没底。”
车间外面传来汽车的喇叭声,一辆解放牌卡车停在了厂门口。
几个装卸工人从车上卸下一个个木箱,里面装着从天津订购的电器元件。
“小刘,去看看货到了没有。”
林涛对刘建军说道。
“林厂长,是温控系统的元件到了,还有那批进口的加热管。”
刘建军跑到窗边看了看,然后回头报告。
这批从香港转口进来的加热管花了厂子不少外汇,但这是整台设备的核心部件,国内的仿制品也大多在高端企业。
在技术封锁的年代,每一个进口元件都来之不易。
夕阳西下,车间里的工作依然在继续。
李明华和张卫东趴在图纸桌前,正在设计控制电路的细节。
旁边的黑板上画满了各种电路符号和计算公式,密密麻麻的看起来像天书一般。
王师傅和几个老工人在机床旁边,按照图纸要求加工着各种零部件。
车床的切削声和铣床的轰鸣声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工业生产特有的节奏。
金属屑在灯光下闪着银色的光芒,机油的味道弥漫在整个车间里。
林涛走到窗前,看着厂区里忙碌的景象。
一车间和二车间里依然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的生产收音机。
而在这个三车间里,一台可能改变整个厂子命运的设备正在慢慢成型。
“红星,预测波峰焊机制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
“技术难点预测:一、加热系统温度均匀性控制;二、传送带与pcb板的精确定位;三、助焊剂喷淋系统的雾化效果;四、焊料回流系统的密封性。建议分步骤逐一突破,先解决主要矛盾。”
夜幕降临,三车间里的灯光依然明亮。
这台自主设计的波峰焊机,承载着新阳收音机厂迈向自动化生产的梦想。
一心只想把收音机厂盘活的林涛还没有意识到,从制造波峰焊机开始,新阳收音机厂在他的带领下,已经走上了另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