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开局收音机厂,你让我造相控阵? > 第3章 真当厂长了

三天后,海峰市收音机厂的大礼堂里黑压压坐满了人。
老式的日光灯管在头顶嗡嗡作响,忽明忽暗的光线照在每个人脸上,让整个会场显得格外凝重。
墙上挂着一幅已经斑驳的标语:团结就是力量。
红色的字体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有些模糊。
台上摆着一张长条桌,上面铺着一块洗得很干净的红桌布。
厂长老张坐在中间,左右两侧分别是几个副厂长和科室主任。
他们的脸色都很严肃,仿佛在参加一场审判。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厂大会,就厂长承包制改革进行投票表决。”
老张清了清嗓子,声音在空旷的礼堂里回荡。
“现在有两位同志提出了竞选申请。”
台下的工人们窃窃私语,有人不时回头张望,寻找着坐在后排的林涛。
林涛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静静坐在年轻工人们中间。
他的神情很平静,但紧握的双手出卖了他内心的紧张。
“首先,请刘建国同志发言。”
老张的声音传遍全场。
刘建国站起身,整了整中山装,走到台前。
他拿起话筒,环视了一圈台下的工人们。
“同志们,我在这个厂子里工作了二十多年,从一个普通工人做到今天的副厂长,对厂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我们厂现在确实面临困难,但困难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可能一天两天就解决。”
台下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多数是年纪较大的工人在鼓掌。
“如果大家信任我,我承诺在一年内让厂里的情况有所好转,两年内实现扭亏为盈。”
刘建国说完,鞠了一躬,返回座位。
接下来轮到林涛发言。
他缓缓站起身,在众人的目光中走向台前。
年轻工人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但坐在前排的老师傅们大多面无表情。
“同志们,我叫林涛,今年二十六岁。”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但很快就稳定下来。
“我知道很多人觉得我年轻,觉得我不懂管理,觉得我在说大话。”
台下传来一阵嗤笑声,是几个老师傅发出的。
“但是,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林涛提高了音量。
“我们厂连续三年亏损,工人们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我们还要继续这样下去吗?”
礼堂里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在听他说话。
“我不是在画大饼,我是在给大家一个希望。”
林涛的声音越来越有力。
“如果选我当厂长,我立军令状,三个月内让产品合格率提升到95以上,半年内让厂里扭亏为盈,要是做不到,我自动辞职!”
台下年轻工人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但前排的老师傅们依然面色凝重。
“好!既然你敢立军令状,那我们就给你这个机会。”
坐在台上的老张突然开口说道。
投票结果很快出来了。
在全厂三百多名工人中,林涛得到了一百八十多票,刘建国得到了一百二十多票。
“现在我宣布,林涛同志当选为海峰市收音机厂厂长。”
老张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
“但是,按照他刚才的承诺,需要当着全厂工人的面立下军令状。”
刘建国站起身,面色严肃的看着林涛。
“林涛同志,你刚才说的话,现在还算数吗?”
“当然算数。”
林涛毫不犹豫的回答。
老张从桌子上拿起一张纸,递给林涛。
“那就请你写下军令状,在场所有工人都是见证人。”
林涛接过纸笔,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写下了军令状的内容。
他的字迹工整有力,每一个字都写得很认真。
写完后,他举起纸张,朗声读道:“我林涛承诺,三个月内让产品合格率提升到95以上,半年内让厂里扭亏为盈,如果做不到,自动辞职,并承担厂里的所有损失。”
台下再次响起掌声,但这次的掌声显得有些复杂,有支持,有怀疑,也有担忧。
散会后,林涛被一群年轻工人围在中间,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期待。
“林厂长,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干?”
王红林兴奋的问道。
“马上就开始。”
林涛看着围在身边的年轻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明天一早,技术科开会,我们先从改进生产工艺开始。”
“年轻人啊,不知道天高地厚,这个厂子,怕是要毁在他手里了。”
就在这时,几个老师傅从旁边走过,其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摇了摇头。
“三个月95的合格率?我们干了大半辈子,都达不到这个标准,他一个毛头小子,凭什么?”
另一个老师傅也附和。
林涛听到了这些话,但他没有反驳,只是静静的看着那些离去的背影。
他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只有用结果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第二天一早,技术科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除了林涛的核心支持者王红林、李卫东、赵建军之外,还有十几个年轻的技术员和工人。
他们的脸上都写着期待,等待着这位新厂长的第一个决定。
“同志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收音机的生产工艺进行全面改革。”
林涛站在黑板前,手里拿着一支粉笔。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焊接工艺问题。”
“现在我们的虚焊率太高,很多收音机出厂后不久就出现杂音或者无法正常工作。”
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图,然后指着几个关键部位说道。
“林厂长,这个问题我们也知道,但是工人们的技术水平就是这样,很难提高。”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提出了疑问。
“技术水平可以培训提高,但更重要的是改进工艺流程。”
林涛在黑板上写下了“分段预热法”几个字。
“我们采用分段预热的方法,先让焊点达到合适的温度,然后再进行焊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虚焊率。”
“这个方法理论上可行,但需要重新调整生产线的节奏。”
李卫东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
“没错,所以我们需要对工人进行重新培训。”
林涛放下粉笔,转身面对大家。
“赵建军,你负责挑选几个技术好的工人,先进行试验。王红林,你负责联系设备科,看看能不能对现有设备进行一些小的改进。”
“好的,林厂长!”
两人异口同声的回答。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技术科的灯火通明到了深夜。
林涛带着这群年轻人,一遍遍的试验新的工艺流程,一次次的调整参数。
在红星的帮助下,林涛很快就找到了最佳的工艺参数。
虚焊率从原来的15降到了5,产品的合格率有了显著提升。
“林厂长,我们成功了!”
赵建军兴奋的跑进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检验报告。
“咱们今天生产的三十台收音机,合格率达到了92!”
林涛接过报告,仔细看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很好,但这还不够,我们的目标是95。”
“可是林厂长,92已经是我们厂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了。”
王红林有些激动的说道。
“我知道,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
林涛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忙碌的生产车间。
“我们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定要达到95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