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远兄!”
陈嗣远远看见他们,便笑着招手。
目光落到王明远身旁那铁塔般的汉子身上时,眼中闪过一丝惊叹,随即笑容更盛,快步迎了上来。
“这位便是明远兄的大哥吧?久仰久仰!在下陈嗣,字子继。”
陈嗣拱手行礼,态度自然又热情,没有丝毫倨傲。
王大牛哪见过这阵仗,读书人给他行礼?
他有点慌张,黝黑的脸涨得有点通红,赶紧学着样子笨拙地抱拳回礼,声音洪亮得像打雷:“王王明心!见过陈陈相公!”
(以后正式场合家里人我都用类似王明心这种改过的名字,日常还是用之前的名字,这样更有贴入感)
他这嗓门和动作,引得路过几个学子侧目。
王大牛更窘迫了,手脚都僵着。
陈嗣却浑不在意,反而哈哈大笑:
“王大哥好气魄!这身板,这嗓门,一看就是条顶天立地的汉子!
比我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强多了!
走走走,平日里明远照顾我颇多,今日我做东,带你们好好领略长安风光!”
他自来熟地拍了拍王大牛的胳膊,那亲热劲儿,瞬间化解了王大牛的拘谨。
王大牛挠挠头,也跟着嘿嘿笑起来,心里那点忐忑烟消云散。
“陈兄,这位是?”王明远看向那小厮。
“哦,这是我家的小厮,叫顺子。今日人多,带他跑跑腿,拎拎东西。”
顺子机灵地上前行礼:“小的顺子,见过王公子,王大哥。”
一行人说说笑笑,由陈嗣这个“老长安”领着,汇入了清晨渐渐喧嚣的人流。
陈嗣没带他们走宽阔的主街,反而一头扎进了旁边蜘蛛网般密布的小巷。
“明远兄,王大哥,长安城真正的好味道,不在那光鲜亮丽的大街上,都藏在这些犄角旮旯里呢!咱们先去吃点美食!”
陈嗣兴致勃勃地介绍。
巷子窄得仅容两三人并行,青石板路被经年的脚步磨得光滑油亮。
两侧是低矮的铺面,门板刚卸下,露出里面琳琅满目的货物。
各种早饭摊子早都支起来了:刚出炉的焦香胡饼、带着蒸笼里腾起水汽的暄软的大包子、甜腻腻的炸油糕、各式的菜角肉饼、还有不知哪家飘来的炖肉浓香
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勾得人食指大动。
“诶,朋友~~胡饼!刚出炉的!芝麻管够!”
一个高鼻深目的胡商操着生硬的官话,在摊子后吆喝。
烤炉里炭火正旺,金黄的胡饼贴着炉壁,滋滋冒油,芝麻粒被烤得噼啪作响,香气不住地钻进鼻孔。
陈嗣熟门熟路地掏钱买了几个,塞给王明远和王大牛一人一个:
“尝尝!他家的胡饼长安一绝!外酥里软,香得很!”
王大牛小心接过那和他巴掌一般大的胡饼,入手滚烫,他却浑然不觉。
小心地咬了一口。
酥脆的外皮簌簌簌簌掉渣,里面是暄软的面芯,混合着芝麻的焦香和麦子的甜香,嚼劲十足。
他眼睛一亮,几口就干掉了一个,意犹未尽但忍住没有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来,说道:“真香!比我们镇上那饼子强多了!”
要不是此刻陈嗣在这边,他高低得多买几个解解馋,哪怕比镇上的饼子贵。
其实狗娃的馋劲根源应该是他,不过大哥是成年人更懂得克制。
“是吧?”陈嗣得意地笑,“走,前面还有!”
他们又挤到一个卖“毕罗”的摊子前。
这是一种用油煎的面点,形状像个小口袋,里面塞满了剁碎的羊肉、葱姜和各种香料。
煎得两面金黄,油汪汪的。
陈嗣又买了几份。
王大牛咬开一个,滚烫的肉汁差点烫了舌头,浓郁的肉香混着香料味在嘴里爆开,他烫得直哈气,却舍不得停下。
“慢点吃,大哥,烫!”王明远笑着提醒。
“香!真香!”
王大牛含糊不清地说,三下五除二解决了一个,又拿起第二个,这会实在是忍不住了,还不忘对王明远说,
“这玩意儿,虎妞肯定爱吃!还有狗娃!回头走的时候,得多买点带回去!就是不知道路上能不能放得住。”
“行!记着呢!”
王明远笑着应道。
看着大哥吃得满嘴油光,像个孩子似的开心,他心里也暖洋洋的。
他们一路走一路吃。
陈嗣像个美食向导,什么镜糕、柿子糊塌、椒盐酥、还有加了胡椒和香料的大肉饼见着新奇的就买点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