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旧相机里的夏日光斑 > 第一章

第一章
储物间的秘密撞破
六月的风裹着樟树叶的热气,钻进星湖中学旧教学楼的窗缝。苏念蹲在三楼储物间的地板上,指尖轻轻擦过手里老相机的金属外壳——这是台1980年代的海鸥DF-1,她上周在旧货市场淘来的,镜头盖还沾着当年的胶卷痕迹,机身刻着个模糊的衍字。
储物间是她的秘密基地。自从高一偶然发现这里没锁,她就常躲来整理淘来的旧相机,墙角堆着她攒了两年的胶卷盒,窗台上摆着从校工爷爷那讨来的旧台灯,昏黄的光刚好能照亮相机的零件。
咔嗒,门锁突然转动。
苏念吓得差点把相机摔在地上,慌忙把相机塞进帆布包,往门后缩。门被推开时,她看到双白色的运动鞋停在门口,接着是校服裤的裤脚——裤脚边沾着点墨渍,和她上周在图书馆看到的、那个总坐在靠窗位置的男生裤子上的墨渍一模一样。
这里有人男生的声音很清,像冰镇汽水开瓶时的脆响。苏念抬头,撞进双偏浅的琥珀色眼睛,男生手里抱着个黑色的摄影包,肩上还扛着个三脚架,显然也是来占地儿的。
是陆时衍。
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不是因为张扬,而是太低调——成绩稳居年级前三,摄影社的指导老师总夸他镜头里有故事,但他从不在社团活动里露面,连运动会拍的照片,都是匿名传给学生会的。
苏念的脸瞬间发烫,手指绞着帆布包的带子:我……我只是来拿点东西,马上走。
陆时衍没动,目光落在她脚边露出的胶卷盒上,又扫过窗台的旧台灯:你也喜欢老相机他蹲下身,指尖碰了碰墙角的胶卷盒,动作很轻,像怕碰坏什么,这个富士100的胶卷,现在很难买到了。
苏念愣住了。这半年来,她跟谁提旧相机,对方不是说过时了就是看不懂,还是第一次有人能准确说出胶卷型号。她松开攥紧的帆布包,把海鸥相机拿出来,小声说:你也懂这个
陆时衍的视线落在相机机身的衍字上,瞳孔微缩,伸手轻轻碰了碰:我爷爷以前有台一样的,也刻着这个字。他抬头时,琥珀色眼睛里多了点温度,这里很安静,适合修相机。如果你不介意,我们可以……共用这个地方
真的吗苏念眼睛亮了。她之前总担心储物间被别人发现,现在有个人一起守着秘密,反而踏实了。
陆时衍点头,从摄影包里拿出个银色的工具盒:我带了修相机的工具,下次你要是遇到卡壳,可以找我。他把工具盒放在窗台上,又从包里掏出张纸条,写了串手机号,这是我的电话,来之前可以先跟我说,免得撞不上。
苏念接过纸条,指尖碰到他的手背,两人同时缩回手。她看着纸条上工整的字迹,又看了看陆时衍肩上的三脚架,突然想起上周在图书馆,她看到陆时衍的笔记本上画满了相机草图,当时还觉得原来学霸也有不务正业的时候。
对了,陆时衍扛起三脚架,往储物间最里面走,那里有个旧木架,他把三脚架靠在架边,我偶尔会来这里洗照片,暗房设备有点占地方,你别介意。
苏念摇摇头,看着他熟练地整理架子上的东西,突然觉得这个夏天好像没那么闷热了。她蹲回地上,重新拿起海鸥相机,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在相机机身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刚好落在那个衍字上,像颗小小的星星。
下午的课,苏念总忍不住走神。物理老师在黑板上写牛顿第二定律时,她想起陆时衍碰相机时的小心翼翼;自习课刷题时,她摸出那张写着手机号的纸条,指尖反复划过陆时衍三个字。放学铃响时,她没像往常一样直接去储物间,而是绕去了学校门口的文具店,买了本带相机图案的笔记本——她想把每次修相机的过程记下来,或许以后能和陆时衍分享。
第二天午休,苏念提前给陆时衍发了条短信:我去储物间啦,你今天来吗
没等多久,手机震动:刚上完竞赛课,十分钟到。
苏念坐在储物间的地板上,把笔记本摊开,开始写第一篇记录:1982年海鸥DF-1,镜头有点跑焦,快门反应慢,今天试试调光圈……笔尖刚落下,就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她抬头,看到陆时衍提着个塑料袋走进来,里面装着两瓶冰镇的橘子汽水。
给你。他把汽水递过来,瓶身还挂着水珠,刚在小卖部买的,降温。
苏念接过汽水,指尖碰到冰凉的瓶身,心里却暖暖的。她看着陆时衍坐在对面的地板上,从摄影包里拿出台单反,开始拆镜头,动作流畅得像在完成某种仪式。阳光从窗户照进来,落在他的发梢,镀上层浅金色,他的睫毛很长,垂着眼时,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
你为什么喜欢摄影啊苏念忍不住问。
陆时衍拆镜头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她:我爷爷以前是摄影师,总带我去拍老街道。他说,相机能留住那些会消失的东西。他拿起拆下来的镜头,对着窗户比划了一下,光斑落在苏念的笔记本上,刚好圈住她写的海鸥相机几个字,你呢为什么喜欢老相机
因为……苏念低头,摸了摸海鸥相机的外壳,我妈妈以前也喜欢拍照,她走后,我就想收集她那个年代的相机,好像这样就能离她近一点。
空气突然安静下来。苏念怕气氛尴尬,刚想转移话题,就听到陆时衍说:这个海鸥相机,我帮你修吧。我爷爷教过我调快门,应该能修好。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苏念抬头,看到陆时衍的琥珀色眼睛里没有同情,只有认真,她点点头,把相机递过去:麻烦你了。
陆时衍接过相机,从工具盒里拿出个小小的螺丝刀,开始仔细拆解。苏念趴在旁边看,发现他拆零件时,会先把每个小螺丝放在固定的胶卷盒里,标签上还会写清是哪个部位的——和她整理相机的习惯一模一样。
你看这里,陆时衍指着相机的快门组件,弹簧有点生锈,我带了除锈剂,等下擦一擦,快门反应就能快很多。他说话时,气息偶尔会拂过苏念的手背,让她的心跳漏了半拍。
那天午休,两人没说太多话,却格外默契。陆时衍修相机,苏念在旁边递工具、记笔记;陆时衍口渴了,苏念就把冰镇汽水递过去;阳光移动时,苏念会悄悄调整台灯的角度,让光刚好照在陆时衍的手上。
快上课的时候,陆时衍把修好的海鸥相机递给苏念:你试试。
苏念按下快门,咔嗒一声,清脆又有力。她对着窗户拍了一张,虽然没装胶卷,却好像已经看到了照片里的光斑和樟树叶。
太谢谢你了!苏念的眼睛亮得像星星。
陆时衍收拾工具盒,嘴角勾了勾:下周我带胶卷来,我们可以试试拍几张。
走出储物间时,两人刻意错开了几步。苏念走在前面,听到身后陆时衍的脚步声,突然想起刚才他低头修相机时,阳光落在他侧脸的样子,心里像被橘子汽水浸过,甜丝丝的。
第二章
胶卷里的默契与试探
接下来的一周,苏念和陆时衍几乎每天午休都会在储物间碰面。
陆时衍果然带了胶卷来,是他爷爷留下的柯达彩色胶卷,包装纸都泛着旧黄。两人一起给海鸥相机装胶卷时,指尖偶尔会碰到,每次苏念都会慌忙缩回手,耳朵发烫,而陆时衍会假装没看见,继续低头讲解装胶卷要注意齿孔对齐。
他们拍的第一张照片,是储物间的窗台。苏念按下快门时,陆时衍刚好把台灯往窗边挪了挪,暖黄的光落在胶卷盒堆上,樟树叶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淡淡的水墨画。
等洗出来看看效果。陆时衍把相机收好,我明天带显影液来,这里的暗房设备刚好能用。
苏念点点头,看着他把相机放进自己的帆布包:你帮我保管吧,我怕我不小心弄坏了。
陆时衍接过帆布包,肩上的摄影包和她的帆布包靠在一起,一个黑色,一个浅蓝,意外地搭。他把两个包都放在木架最上层:放心,我会看好的。
第二天午休,储物间拉上了厚厚的窗帘,只留台灯的光。陆时衍在暗房设备前忙碌,苏念蹲在旁边,看着他调配显影液——他戴着手套,动作很轻,显影液倒在托盘里时,泛着淡淡的药味,却不让人讨厌。
等下你可以试试。陆时衍把另一副手套递给苏念,洗照片不难,就是要注意时间,多一秒少一秒,颜色都会不一样。
苏念戴上手套,跟着陆时衍的步骤,把底片放进显影液。看着底片上的影像慢慢浮现——窗台的胶卷盒、台灯的光斑、墙上的树叶影子,她忍不住哇了一声:真的出来了!
陆时衍站在她旁边,低头看着托盘里的底片,呼吸拂过她的头顶:你很有天赋,第一次洗就这么好。
苏念的心跳突然快了起来,不敢抬头看他,只能盯着底片:是你教得好。
那天他们洗了三张照片,都晾在储物间的绳子上。陆时衍把其中一张递给苏念:这个给你,留作纪念。照片上的窗台,光斑刚好落在最上面的胶卷盒上,像颗小小的太阳。
苏念把照片夹进相机笔记本里,小心得像对待宝贝。
周末,苏念去旧货市场淘胶卷,意外看到台1970年代的珠江S-201,机身也刻着字,是个念字。她想起陆时衍说他爷爷的相机刻着衍,心里突然一动,咬咬牙把相机买了下来——她想,或许这台相机,可以送给陆时衍。
周一午休,苏念把珠江相机抱去储物间。陆时衍看到时,眼睛都亮了:这是珠江S-201!我爷爷以前说过,这台相机拍出来的人像特别柔和。
我看到机身上的‘念’字,就想起你说的‘衍’字,苏念把相机递过去,有点紧张,我觉得……它跟你很配,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就收下吧。
陆时衍接过相机,指尖反复摩挲着念字,抬头时,琥珀色眼睛里好像有光:谢谢你,苏念。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礼物。
他第一次叫她的名字,不是同学,而是苏念。苏念的脸瞬间红了,低头抠着帆布包的带子,没看到陆时衍嘴角藏不住的笑。
从那天起,两人的互动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陆时衍会在早上给苏念带热牛奶,说修相机要保持精力;苏念会在陆时衍竞赛课结束后,把做好的笔记给他,说你缺的课,我帮你记了;他们还会在晚自习后,绕远路走学校后面的老街道,陆时衍拿着珠江相机拍照,苏念跟在旁边,帮他扶着三脚架。
有天晚上,两人走在老街道上,路灯昏黄,路边的老槐树落下细碎的花瓣。陆时衍突然停下,举起相机对着苏念:可以拍张照吗
苏念愣住了,慌忙摆手:我……我不上相。
不会,陆时衍的声音很认真,你站在槐树下的样子,很好看。
苏念的心跳得像要跳出胸腔,她站在槐树下,手不知道该放哪里,只能攥着衣角。陆时衍调整了一下相机角度,按下快门:好了,下次洗出来给你看。
回去的路上,两人都没说话。快到学校门口时,陆时衍突然说:下周学校有摄影展,我想把我们拍的照片拿去参展。
真的吗苏念眼睛亮了,可是……我们拍的都是很普通的东西。
不普通,陆时衍看着她,因为是和你一起拍的,所以很特别。
苏念的心里像炸开了烟花,她点点头:好啊,我们一起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在储物间忙着挑选参展的照片。他们选了窗台的光斑、老街道的槐树、苏念在槐树下的侧影,还有一张陆时衍拍的、苏念低头记笔记的样子——那是他趁苏念不注意时拍的,阳光落在她的笔记本上,笔尖悬在半空,格外温柔。
就这五张吧。陆时衍把照片整理好,明天我去交给摄影社。
苏念看着照片,突然觉得,这个夏天好像因为这些相机和照片,变得格外有意义。她想起第一次在储物间撞见陆时衍的尴尬,想起一起修相机的专注,想起洗照片时的惊喜,心里慢慢涌起一种说不清的情绪——好像每次看到陆时衍,看到这些老相机,她都会觉得很安心,很开心。
参展照片交上去的那天,摄影社的社长找到陆时衍,惊讶地说:陆哥,你终于愿意参展了!这些照片也太有感觉了吧,尤其是那张槐树下的侧影,是谁啊
陆时衍看了眼不远处的苏念,嘴角勾了勾:是个很重要的人。
苏念刚好抬头,看到陆时衍的目光,慌忙低下头,耳朵却红到了耳根。她摸了摸口袋里的海鸥相机照片,突然期待起摄影展开展的那天——她想和陆时衍一起,站在他们的照片前,听别人说这些照片真好看。
第三章
摄影展的风波与守护
摄影展开展那天,是个周六。苏念特意穿了件浅白色的连衣裙,还扎了个低马尾,手里攥着陆时衍昨天给她的门票,早早地到了学校礼堂。
礼堂里已经挂满了照片,大多是摄影社成员拍的风景和人像,色彩鲜艳,构图精致。苏念沿着展区慢慢走,终于在中间的位置看到了他们的照片——五张照片挂在专门的展架上,下面标着陆时衍、苏念
合作作品。
最显眼的是那张槐树下的侧影,照片里的苏念站在昏黄的路灯下,槐树花瓣落在她的发梢,眼神有点慌乱,却格外灵动。旁边是陆时衍拍的苏念记笔记的样子,阳光落在笔记本上,笔尖的影子清晰可见。
这张侧影拍得也太绝了吧!路过的同学小声议论,这个人是谁啊长得好好看。
你没认出来吗是高二(1)班的苏念,听说她跟陆时衍一起拍的这些照片。
难怪这么有感觉,原来有故事啊!
苏念站在旁边,听着同学们的议论,心里又甜又慌。她拿出手机,想给陆时衍发消息,却看到他提着个纸袋走进来,里面装着两杯冰咖啡。
来得挺早。陆时衍把冰咖啡递给她,目光落在展架上的照片,效果比我想的好。
都是你拍得好。苏念接过冰咖啡,指尖碰到他的手,慌忙缩回。
陆时衍笑了笑,没拆穿她的紧张,指着那张槐树下的侧影:这张照片,我爷爷要是看到,肯定会夸你上镜。
你还跟爷爷说过我啊苏念抬头问。
嗯,陆时衍点头,上次视频,我跟他说我认识了个喜欢老相机的女生,还一起修好了海鸥DF-1,他让我下次带照片给他看。
苏念的心里暖暖的,刚想说话,就听到身后传来个尖锐的声音:这些照片也配参展不就是拍了点破相机、破街道吗
两人回头,看到高二(3)班的林薇薇站在后面,她是摄影社的副社长,平时总觉得自己的照片最好,之前还因为陆时衍不参加社团活动,跟他闹过矛盾。
林薇薇,说话别太过分。陆时衍皱起眉,把苏念往身后护了护。
林薇薇冷笑一声,走到那张槐树下的侧影前,故意用手指戳了戳照片:过分我说的是实话!苏念,你不就是想靠陆时衍出风头吗自己没本事,还占着陆时衍的资源……
你胡说!苏念忍不住反驳,这些照片是我和陆时衍一起拍的,胶卷是我们一起装的,照片是我们一起洗的,跟‘占资源’没关系!
一起拍的林薇薇挑眉,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点开一张照片,你看,这是我上周在旧教学楼看到的,陆时衍一个人在修相机,你就坐在旁边看着,明明就是什么都不会,只会蹭!
手机屏幕上的照片,是上周苏念帮陆时衍递工具时拍的,角度刁钻,看起来像是苏念真的在偷懒。苏念气得发抖,她想解释,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当时她确实在递工具,可照片里根本看不出来。
林薇薇,你故意拍这种角度,有意思吗陆时衍把苏念护得更紧,这些照片里的每一张,苏念都付出了很多,装胶卷时她帮我对齐齿孔,洗照片时她算时间比我还准,就连选照片,她都提出了很多好建议。你要是不服,就拿出比我们好的作品,别在这里造谣。
周围的同学都围了过来,对着林薇薇指指点点。林薇薇的脸涨得通红,却还嘴硬:我造谣谁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的一起拍的!说不定这些照片都是陆时衍一个人拍的,苏念就是个幌子!
我可以证明。一个声音突然从人群外传来。苏念回头,看到校工爷爷提着个工具箱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个旧胶卷盒,上周我看到这两个孩子在储物间洗照片,小姑娘调显影液调得可认真了,小伙子还跟我说,小姑娘比他会找光斑呢!
校工爷爷是学校的老员工,大家都很信任他。听到他的话,周围的同学都明白了,是林薇薇在故意找茬。林薇薇的脸更红了,狠狠瞪了苏念一眼,转身跑了。
风波过后,周围的同学都围过来安慰苏念:苏念,你别生气,林薇薇就是嫉妒你。你们的照片真的很好看,尤其是那张侧影,太有感觉了!
苏念点点头,心里的委屈慢慢散了。她看向陆时衍,发现他正看着自己,眼神里满是担心:没事吧刚才吓到你了。
我没事,苏念笑了笑,谢谢你护着我,还有校工爷爷……
校工爷爷是我请过来的。陆时衍小声说,我知道林薇薇肯定会来找茬,昨天特意去跟校工爷爷说,让他今天过来帮忙作证。
苏念愣住了,没想到陆时衍这么细心。她看着他,心里的那种情绪又涌了上来,比之前更强烈——她好像,真的喜欢上陆时衍了。
摄影展快结束时,指导老师找到他们,笑着说:你们的照片获得了最佳创意奖,下周学校会给你们发证书,还会把照片放在学校的宣传栏里。
真的吗苏念惊喜地说。
当然是真的,指导老师拍了拍陆时衍的肩膀,时衍,你终于愿意把你的才华展现出来了,还带了个这么有天赋的搭档,不错不错。
陆时衍看了眼苏念,嘴角的笑更浓了:是她带我的,没有她,我也拍不出这些照片。
离开礼堂时,天已经黑了。陆时衍送苏念回家,两人走在学校后面的老街道上,和上次拍照时一样,路灯昏黄,槐树花瓣落在地上。
苏念,陆时衍突然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她,琥珀色眼睛在夜色里格外亮,有件事,我想跟你说很久了。
苏念的心跳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看着陆时衍,等着他继续说。
从第一次在储物间看到你抱着海鸥相机,我就觉得,你很特别。陆时衍的声音很认真,后来一起修相机、洗照片、拍老街道,我发现……我好像喜欢上你了。苏念,你愿意做我女朋友吗
苏念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不是因为难过,而是因为开心。她用力点头,声音有点哽咽:我愿意,陆时衍,我也喜欢你。
陆时衍伸手,轻轻擦掉她的眼泪,然后小心翼翼地握住她的手。他的手心很暖,把她的手裹在里面。两人并肩走在老街道上,槐树叶的影子落在他们身上,像撒了层星星。
苏念看着陆时衍的侧脸,想起旧相机里的光斑,想起洗照片时的药味,想起摄影展上的守护,突然觉得,这个夏天,是她这辈子最珍贵的夏天。
第四章
老相机背后的约定(前半部分完)
确定关系后,苏念和陆时衍的日常多了很多甜蜜的小细节。
早上,陆时衍会在苏念家楼下等她,手里拿着热牛奶和三明治;午休时,两人会在储物间一起修相机,陆时衍教苏念拆镜头,苏念教陆时衍写相机笔记;晚自习后,他们会去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买橘子汽水,坐在操场的看台上,聊未来的梦想。
苏念生日那天,陆时衍送给她一个礼物盒,里面是本相册,第一页贴着他们在摄影展上获奖的五张照片,后面还有很多空白页。以后我们拍的每一张照片,都可以贴在这里,陆时衍摸着相册的封面,等我们毕业,这本相册就会装满我们的故事。
苏念抱着相册,眼泪差点掉下来。她从帆布包里拿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银色的相机形状吊坠:这是我用攒的零花钱买的,跟你的珠江相机很配,你戴着它,就像我一直在你身边一样。
陆时衍接过吊坠,让苏念帮他戴上。吊坠挂在他的脖子上,刚好贴在胸口。他低头,在苏念的额头轻轻吻了一下:谢谢你,苏念。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生日礼物。
暑假的时候,陆时衍带苏念去见了他的爷爷。爷爷住在老城区的小院子里,院子里种着棵老槐树,和学校后面的那棵很像。爷爷看到苏念时,笑得眼睛都眯了:你就是时衍说的那个喜欢老相机的小姑娘吧快进来,我给你们看我年轻时拍的照片。
爷爷的房间里摆满了老相机,有海鸥DF-1,有珠江S-201,还有很多苏念只在书上见过的型号。爷爷拿出一本厚厚的相册,里面是他年轻时拍的老街道、老房子,还有奶奶的照片——奶奶站在槐树下,笑容温柔,和苏念在照片里的样子有点像。
我和你奶奶就是因为老相机认识的,爷爷指着一张照片,当时她在旧货市场淘相机,我也在,我们都看中了那台海鸥DF-1,最后我让给了她,她为了谢我,给我拍了张照,就是这张。
苏念看着照片,突然觉得很神奇——原来她和陆时衍的相遇,和爷爷奶奶的相遇,这么像。
时衍这孩子,从小就内向,爷爷拍了拍陆时衍的肩膀,自从认识你,他开朗多了,还总跟我说起你们一起修相机的事。我看你们啊,跟我和你奶奶年轻时一样,有缘分。
苏念的脸红了,偷偷看了眼陆时衍,发现他也在看自己,眼里满是温柔。
那天下午,爷爷教他们用老相机拍院子里的槐树,苏念按下快门时,陆时衍刚好帮她扶了扶相机,阳光落在他们身上,爷爷用另一台相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
这张照片,以后要贴在你们的相册里,爷爷笑着说,等你们结婚的时候,我再拿出来给你们看。
苏念和陆时衍的脸都红了,却没有反驳——他们都知道,他们想一起走到那一天。
暑假快结束时,苏念和陆时衍一起去了旧货市场,想再淘台老相机。在一个摊位前,苏念看到台1960年代的上海58-II,机身刻着时光两个字。
这个好,陆时衍拿起相机,上海58-II拍风景最有感觉,我们可以用它拍学校的秋天。
苏念点点头,看着相机上的时光两个字,突然说:陆时衍,我们以后一起收集老相机好不好等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就弄一个房间当相机房,摆满我们淘来的老相机,还有我们拍的照片。
好啊,陆时衍把相机递给苏念,我们还要一起去拍遍全国的老街道,把每个地方的时光都留在相机里。
开学后,高三的生活变得紧张起来。苏念和陆时衍虽然忙,却还是会抽出时间去储物间——有时候是一起做一套数学卷子,有时候是一起给老相机换个零件,有时候只是安静地坐一会儿,闻着胶卷和显影液的味道,就觉得很安心。
有天晚上,两人在储物间整理相机,苏念突然想起爷爷说的话,抬头问陆时衍:陆时衍,你以后想考哪个大学啊
陆时衍放下手里的工具,看着她:我想考A大的摄影系,那里有全国最好的老相机修复专业。你呢
我想考A大的中文系,苏念笑了笑,我想把我们和老相机的故事写下来,以后出版一本书,书名就叫《旧相机里的光斑》。
那我们就一起考A大,陆时衍握住她的手,等我们考上了,就去A大的老校区拍照片,那里有很多老建筑,肯定很适合我们的老相机。
苏念点点头,靠在陆时衍的肩膀上。储物间的台灯昏黄,老相机的金属外壳泛着光,窗外的樟树叶沙沙作响,像在为他们的约定伴奏。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相机吊坠,又看了看陆时衍脖子上的同款吊坠,突然觉得,高三的压力好像没那么大了——因为她知道,不管未来有多少困难,她和陆时衍都会一起面对,一起把他们的故事,写在时光和相机的胶片里。
第四章
老相机背后的约定(后半部分)
高三的月考像场不间断的雨,砸得人喘不过气。苏念的数学成绩总在及格线边缘徘徊,每次拿到试卷,红叉像爬在纸上的小虫子,看得她眼酸。
有天晚自习,她对着一道解析几何题掉眼泪,草稿纸揉了满地。陆时衍从身后递来张纸巾,又把自己的笔记本推过来:别急,我教你用‘相机取景法’解这种题。
相机取景法苏念抬头,眼泪还挂在睫毛上。
陆时衍蹲在她旁边,用红笔在图上画了个框:你看,把这个三角形想象成相机取景框,焦点在原点,辅助线就是镜头的焦距,这样是不是就好懂了他边说边把上海58-II相机放在桌上,镜头对准试卷,就像我们拍照片要找焦点,解题也得找核心条件。
苏念盯着相机镜头里的试卷,突然觉得那些复杂的线条变得清晰了。陆时衍握着她的手,在草稿纸上一步步推导,他的指尖带着体温,比冬天的暖手宝还让人安心。那天晚上,他们一起解了五道解析几何题,苏念终于能独立算出答案时,陆时衍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你看,你很厉害的,只是需要点时间找‘焦点’。
为了帮苏念补数学,陆时衍把每天午休的时间都挤了出来。他会提前把知识点整理成相机笔记——用光圈值比喻函数定义域,用快门速度类比解题步骤,连例题旁边都画着小相机图案。苏念把这些笔记贴在课本里,每次翻书看到,都觉得心里暖暖的。
而陆时衍的摄影艺考也进入了关键期。他要准备一组时光记忆主题的作品,选了学校后面的老街道、爷爷院子里的老槐树,还有储物间的旧相机。为了拍到老街道的晨雾,他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苏念会提前一晚帮他准备好热豆浆和三明治,放在他的摄影包里。
有天早上,陆时衍拍晨雾时,上海58-II的快门突然卡住了。他急得满头汗,这台相机是他们准备艺考作品的主力,离提交截止只剩一周了。苏念知道后,拉着他去了老城区的相机修理铺——那是爷爷推荐的,师傅姓陈,修了四十年老相机。
陈师傅接过相机,用放大镜看了半天:快门弹簧断了,配件不好找,最少要三天才能修好。
三天陆时衍的脸白了,我下周就要交作品了……
苏念拉了拉他的手,对陈师傅说:师傅,我们可以在这里等吗我们帮您递工具,说不定能快一点。
陈师傅看了看他们,又看了看相机上的时光二字,笑了:行,你们要是不怕累,就留下吧。
接下来的三天,苏念和陆时衍每天放学后都往修理铺跑。陈师傅教他们拆快门组件,苏念负责用酒精棉擦零件,陆时衍负责对接弹簧,三人配合得格外默契。有天晚上,修理铺的灯亮到十点,陈师傅看着他们专注的样子,突然说:我年轻时也跟你们一样,为了台相机能熬通宵。那时候我跟我老伴,就是在修相机的时候认识的。
苏念和陆时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温柔。
第三天晚上,上海58-II终于修好了。陆时衍按下快门,咔嗒一声,清脆有力。陈师傅把相机递给他们:这台相机跟你们有缘,好好用它,拍点值得记住的东西。
离开修理铺时,夜色很浓,苏念突然说:陆时衍,我们用这台相机拍张合影吧。
陆时衍把相机架在路边的石墩上,调好定时,跑过来握住苏念的手。快门响起时,苏念靠在他的肩膀上,笑容里满是安心。后来这张照片洗出来,贴在了他们的相册里,旁边写着:修相机的三天,比任何照片都珍贵。
艺考作品提交的前一天,陆时衍终于完成了所有拍摄。他把照片洗出来,在储物间里铺满一地——老街道的晨雾、老槐树的落叶、储物间的台灯、苏念低头记笔记的侧影,最后一张是两人的合影。
这样应该可以了。陆时衍坐在地上,看着照片,眼里满是期待。
苏念坐在他旁边,握住他的手:肯定可以的,陈师傅都说了,这台相机跟我们有缘。
艺考成绩出来那天,陆时衍正在帮苏念补数学。手机震动时,他的手都在抖。苏念比他还紧张,攥着他的衣角,直到看到屏幕上合格两个字,才忍不住跳起来:陆时衍,你过了!你真的过了!
陆时衍抱住她,声音有点哽咽:谢谢你,苏念。没有你,我可能坚持不下来。
周围的同学都围过来恭喜他们,数学老师笑着说:看来谈恋爱也能互相进步啊,你们俩要继续加油,争取都考上A大。
离高考只剩一个月时,学校组织了毕业照拍摄。苏念和陆时衍站在一起,陆时衍手里拿着上海58-II,偷偷给苏念拍了张照片。照片里的苏念穿着校服,阳光落在她的发梢,笑容比春天的樱花还甜。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晚自习,两人又去了储物间。窗台的胶卷盒堆得更高了,绳子上还晾着他们上次洗的照片,老相机们整齐地摆在木架上,像一排守护秘密的小战士。
明天就要高考了,苏念靠在陆时衍的肩膀上,我有点紧张。
别怕,陆时衍握住她的手,就像我们拍照片一样,把注意力放在‘取景框’里,别想太多,你一定可以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胶卷盒,里面装着张纸条,这是我写的祝福,等你考完第一科再看。
苏念接过胶卷盒,小心地放进帆布包:你也要加油,我们说好要一起去A大的。
嗯,一起去A大。陆时衍低头,在她的额头轻轻吻了一下,等高考结束,我们就用上海58-II拍遍学校的每个角落,做一本毕业相册。
第五章
胶片里的未来与重逢
高考那两天,天气格外好。陆时衍每天都在苏念的考场外等她,手里拿着冰镇的橘子汽水和她爱吃的草莓蛋糕。第一科语文考完,苏念打开陆时衍给的胶卷盒,纸条上写着:我的女孩,笔下有乾坤,眼里有星光,加油。
眼泪差点掉下来,苏念把纸条折好,放进钱包里——这是她收到过最珍贵的祝福。
最后一科英语考完,苏念走出考场,看到陆时衍站在樟树下,手里拿着上海58-II。他看到她,笑着跑过来:考试结束了,我们去拍毕业照吧!
两人在学校里跑了一下午,拍了教室的黑板、操场的看台、图书馆的靠窗位置、储物间的窗台,最后在老槐树下拍了张合影。苏念穿着校服,陆时衍穿着白衬衫,槐树花瓣落在他们的肩膀上,相机定格下这美好的瞬间。
高考成绩出来那天,苏念和陆时衍约在爷爷的小院子里查分。苏念的手一直在抖,陆时衍握住她的手,陪她一起点下查询按钮——A大中文系的录取线是580分,苏念考了592分!
我考上了!苏念激动地抱住陆时衍,眼泪掉在他的衬衫上。
陆时衍也查了分,A大摄影系的录取线是560分,他考了610分,远超录取线。爷爷在旁边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们能行!走,爷爷带你们去吃好吃的,庆祝一下!
录取通知书寄来那天,两人一起去学校拿。红色的通知书上印着A大的校徽,苏念和陆时衍的名字并排放在一起,像他们相册里的照片一样,格外般配。陆时衍把通知书举起来,用上海58-II拍了张照片,笑着说:这张要放在相册的第一页,作为我们新故事的开始。
暑假里,两人忙着整理高中的东西。苏念把相机笔记本和所有照片都放进箱子里,陆时衍则把老相机们仔细包好,放进专门的相机包。他们还一起去了趟学校,把储物间的钥匙还给了校工爷爷。
以后不能再来这里修相机了,有点舍不得。苏念摸着窗台的胶卷盒,小声说。
校工爷爷笑了:没关系,你们可以常回学校看看,我还在这里呢。对了,这个给你们。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里面是枚旧钥匙,这是储物间的备用钥匙,你们要是想回来,随时都能来。
苏念接过钥匙,心里暖暖的。陆时衍握住她的手,对校工爷爷说:谢谢您,爷爷,我们一定会常回来的。
开学那天,陆时衍陪着苏念去A大报到。A大的老校区有很多红砖墙建筑,樟树比星湖中学的还粗,还有一条满是老店铺的街道,像极了他们之前拍过的老街道。
你看,陆时衍指着不远处的一栋小楼,那就是摄影系的教学楼,里面有老相机修复实验室,我以后就能在那里修我们的相机了。
苏念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小楼的窗户上爬满了爬山虎,阳光落在墙上,像极了储物间的光斑。她笑着说:那我以后就去中文系的图书馆看书,写完稿子就去找你,跟你一起修相机。
两人在A大的校园里散步,走到一棵老槐树下时,陆时衍突然停下脚步:苏念,你还记得我们在星湖中学的老槐树下拍的第一张合影吗
当然记得。苏念点头。
陆时衍从摄影包里拿出上海58-II,对准她:我们在A大的老槐树下,再拍一张吧。
苏念站在槐树下,像高中时那样,笑容温柔。快门响起的瞬间,她突然觉得,时间好像真的被相机留住了——高中时的储物间、老相机、胶卷、光斑,还有身边的陆时衍,都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大一的生活很充实。苏念在中文系的图书馆里写稿子,书名就叫《旧相机里的光斑》,里面记录了她和陆时衍的故事;陆时衍在摄影系的实验室里修老相机,还加入了学校的摄影社,偶尔会带着社员去老街道拍照,每次都会带上苏念。
周末的时候,两人会去旧货市场淘老相机,已经攒了十多台了。他们还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房子,专门用来放老相机和照片——房间里摆着个大木架,上面整齐地放着海鸥DF-1、珠江S-201、上海58-II,还有其他淘来的老相机;墙上挂满了他们拍的照片,从高中的储物间到A大的老槐树,每一张都带着时光的温度。
有天晚上,两人在小房子里整理相册,苏念突然说:陆时衍,你还记得陈师傅说的话吗他说,相机能留住会消失的东西。
记得,陆时衍握住她的手,但我觉得,比相机更能留住时光的,是我们一起经历的日子。
苏念靠在他的肩膀上,看着墙上的照片,突然觉得,原来最好的爱情,就像老相机里的胶片——需要慢慢等待,细细打磨,才能洗出最温暖的光斑。
寒假的时候,他们带了A大拍的照片去看爷爷。爷爷翻着相册,笑得眼睛都眯了:真好,你们把日子过成了照片里的样子。他从抽屉里拿出台1950年代的徕卡相机,递给陆时衍,这是我年轻时最宝贝的相机,现在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用它,拍更多幸福的瞬间。
陆时衍接过相机,郑重地说:谢谢爷爷,我们一定会的。
离开爷爷家时,雪下得很小,苏念和陆时衍手牵手走在老街道上。陆时衍突然停下,用徕卡相机给苏念拍了张照片。雪落在苏念的发梢,她笑着看向镜头,眼神里满是幸福。
这张照片,要贴在相册的最后一页,陆时衍把相机收好,等我们老了,再翻来看,就能想起今天的雪,还有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苏念点点头,握紧他的手。路灯的光落在他们身上,像老相机里的光斑,温暖又明亮。她知道,她和陆时衍的故事,还会像老相机里的胶片一样,继续记录下去——记录他们的大学时光,记录他们的相机房,记录他们的婚礼,记录他们所有的幸福瞬间,直到时光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