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青州的铺子还经不经营?不经营?你靠什么还钱?”妻子,“青州还不好吗?!你这是得、得”
一旁听闲话看热闹的人连忙提醒:“得陇望蜀!”
妻子点头:“对!你得陇望蜀,都城又怎么样?我们老家还是乡下,好不容易在青州扎下根来,本没有亲戚帮扶,多亏邻里善心,孩子在青州也有几个竹马,都是老实孩子,哪里不足了?”
丈夫小声说:“这可是都城。”
妻子昂首:“那又怎么样?这里没有咱们的生计,没有咱们的友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更何况青州是狗窝吗?多少人想当青州人都没有机会!偏你好日子过久了皮痒!”
看热闹的人立马说:“阿婶说的有道理啊!”
“对,这是老成之言!”
妻子更有自信了,她瞥了丈夫一眼,哼道:“幸好我没放你一个人出来!”
丈夫垂头丧气,毕竟妻子说的很有道理,可他仍然格外难过。
曾经有个当首都人的机会摆在眼前
有放弃这个机会的,自然也有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的。
“我家是必买的!我和我妻都在城外的厂子干活,将来我恐怕能去火车站当维修工,在城里买一套房子更好!生计不发愁,孩子读书不发愁,买套小一些的,能住下我们一家几口人就成。”
“不知铺面什么时候能卖呢?我是想多买几个哦不能多买,那买一间也行。做什么生意?这倒是还没想好,我做的是糕点生意,估计还是开一家糕点铺子。”
百姓们谈论着都城的房价,谈论着政务大楼前的空地——那么大,且都铺设了水泥路,宽的叫人心慌,也谈论都城的路灯,比青州的更亮,到了晚上,这座城仍然可以亮如白昼,再也不会与人因为看不清路而跌一跤了。
他们对这个新国家有无数的期望,也为这个新国家深深自豪!
看啊,多少年了,他们终于洗刷了耻辱,终于又能昂首挺胸地吐出一口气,不必再担心战火又起,也不必害怕家人被劫掠为奴,更不必哭喊着祈求少一些苛捐杂税。
他们能津津有味的说着许多年前的日子,有时还会落泪,可擦完了泪又说:“再不会那样了!”
当天将亮未亮时,有人走出酒楼,正想着去街边的小摊买些东西来吃的时候,忽然停下了脚步。
他听到了什么声音,轰隆隆的,像是打雷。
但那不是雷声,雷声没有那么规律,也没有那么持久。
就在他思索着是不是某个工厂弄出来的动静时,他突然看见了不敢置信的一幕。
黑压压的人群正从远方走来,他们背着朝阳。
那轰隆隆的,震耳欲聋的声音,正是士兵整齐有力的脚步声。
领头的人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马背上。
他看不清那个人的脸,只是下意识的想,真是一匹好马。
他突然又意识到——
大典,仿佛就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