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燕子李三除贪官 > 第一章

李三哥,您可算来了!再晚一步,我家那口子就要被张剥皮的人拖去填河了!通州城外破庙里,佃农王老汉拽着个黑衣人的衣袖,膝盖一软就要下跪,眼里的泪混着泥垢往下淌。
被称作李三哥的人连忙扶住他,声音清亮却压得极低:王老汉,先起来说话。张知县又逼你交租子了这人约莫二十七八岁,身形瘦削却挺拔,黑布头巾罩住大半张脸,只露出双亮得像寒星的眼睛——正是江湖上名声赫赫的燕子李三。
王老汉抹了把脸,哭得更凶:可不是嘛!今年开春就闹旱灾,地里颗粒无收,张剥皮不仅不减租,反倒加了三成‘抗旱捐’!我家老婆子拿不出钱,被他手下的差役打断了腿,如今又说要抓我去抵账,还要把我闺女卖到窑子里去!李三哥,您快救救我们吧!
李三攥紧了藏在袖中的短刀,指节泛白:张知县名叫张万霖,是吧去年刚调任通州,就靠着搜刮百姓买了个‘爱民如子’的匾额挂在县衙门口,背地里却干着逼良为娼、草菅人命的勾当。你且放心,今晚我就去会会他。
可、可张万霖家里有十几个护院,还请了个会武功的教头!王老汉连忙补充,我听说那教头能开三石弓,您一个人去太危险了!
李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从怀里掏出个巴掌大的铜制燕子哨,吹了声清脆的哨音:放心,我不是一个人。话音刚落,破庙梁上跃下两个黑影,一个背着弩箭,一个提着锁链,正是他的师弟赵二和师妹柳燕。
赵二拍了拍腰间的弩:三哥,都准备好了!今晚三更,咱们就去县衙‘借’点东西,顺便给张剥皮送份‘大礼’!
柳燕则蹲下身,从药囊里掏出瓶药膏递给王老汉:王伯伯,这是治跌打损伤的药膏,您拿回去给伯母敷上。我们今晚若得手,明日一早张万霖的罪状就会贴满通州城,到时候他自顾不暇,再也不敢找您麻烦了。
王老汉接过药膏,对着三人连连磕头:多谢三位恩人!多谢三位恩人!我王家这辈子都忘不了你们的大恩大德!
李三扶起他:举手之劳罢了。您快先回去照顾家人,记住,今晚不管听到什么动静,都别出门。
等王老汉走后,赵二才凑近李三:三哥,张万霖的卧房在县衙后院,库房和账房都有护院看守,咱们的计划是先去账房找他贪赃枉法的证据,再去卧房拿他搜刮的钱财,最后把罪状贴出去,对吧
没错。李三点点头,从怀里掏出张手绘的县衙地图,铺在地上,你们看,这是我昨天夜里摸进去画的。账房在东厢房,窗户对着后花园的竹林,容易潜入;库房在西厢房,有两个护院轮班看守,得先解决他们;张万霖的卧房在正房二楼,他每晚都会把搜刮来的银子锁在床头的铁箱里。
柳燕指着地图上的一处角落:这里是县衙的狗窝,有三只恶犬,要是被它们发现,肯定会惊动护院。我带了迷药,到时候先把狗迷晕。
赵二拍着胸脯:护院交给我!我这弩箭上涂了麻药,一箭一个,保证悄无声息。
李三收好地图,眼神变得锐利:记住,咱们只拿张万霖搜刮的赃款,不动百姓的一分钱;只找他贪赃枉法的证据,不滥杀无辜。若遇到反抗,尽量留活口,别给官府留下把柄。
知道了!赵二和柳燕齐声应道。
当晚三更,月色朦胧,通州县衙一片寂静。李三带着赵二和柳燕,像三只夜猫子似的,悄无声息地翻过高高的院墙,落在后花园的竹林里。
柳燕从怀里掏出个小瓷瓶,倒出些淡黄色的粉末,捏在手里轻轻一扬,粉末顺着风飘向不远处的狗窝。没过多久,原本还竖着耳朵的恶犬就趴在地上,没了动静。
搞定!柳燕比了个手势,三人沿着竹林边缘,往账房摸去。
账房的窗户虚掩着,李三轻轻推开一条缝,往里看了看——里面点着一盏油灯,一个账房先生正趴在桌上打盹,手里还攥着支毛笔。
我去拿证据,你们在外边守着。李三压低声音说完,像片叶子似的飘进账房。他轻手轻脚地走到书桌前,翻找起抽屉里的账本。
就在这时,账房先生突然动了动,李三立刻屏住呼吸,躲到了书架后面。等了片刻,见账房先生只是翻了个身,继续打盹,他才又走出来,加快了翻找的速度。
很快,他就在书桌最下面的抽屉里找到了一本红色的账本,上面记录着张万霖收受商人贿赂、虚报赋税、强占百姓田地的明细,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还有他逼死佃农的记录。
找到了!李三把账本揣进怀里,刚要转身离开,就听到外面传来一声轻响。他心里一紧,连忙从窗户缝往外看——只见两个护院正提着灯笼,往账房这边走来,嘴里还嘟囔着:今晚怎么这么安静,连狗叫都听不到了
赵二和柳燕躲在竹林里,手里紧紧攥着武器,大气都不敢喘。李三对着他们比了个别动手的手势,然后轻轻推开窗户,悄无声息地跳了出去,和他们一起躲到了竹林深处。
等护院走远后,柳燕才松了口气:吓死我了,还以为被发现了呢!
别大意,前面就是库房,护院更多。李三说着,带头往库房走去。
库房门口果然站着两个护院,手里拿着大刀,正警惕地盯着四周。赵二从背上取下弩箭,瞄准左边的护院,轻轻扣动扳机——咻的一声,弩箭射中护院的大腿,护院闷哼一声,倒在地上。
右边的护院见状,刚要大喊,柳燕就甩出一条锁链,缠住他的脖子,用力一拉,护院顿时没了声音。
快进去!李三推开门,三人冲进库房。库房里堆满了粮食、布匹和金银珠宝,角落里还放着几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银子,闪闪发光。
好家伙,张剥皮真是贪了不少啊!赵二瞪大了眼睛,拿起一锭银子,掂了掂,这些银子,够通州百姓吃好几年了!
别耽误时间,拿上银子,咱们去卧房找张万霖!李三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布袋,装了满满一袋银子。赵二和柳燕也各自装了一袋,然后跟着李三往卧房走去。
张万霖的卧房在正房二楼,李三带着赵二和柳燕,顺着柱子爬了上去,趴在窗户上往里看。只见张万霖正躺在床上,打着呼噜,床头的铁箱敞开着,里面还放着几锭金子。
这老东西,睡得还挺香!赵二压低声音骂道。
李三轻轻推开窗户,跳了进去。他走到床边,刚要拿铁箱里的金子,张万霖突然翻了个身,嘴里嘟囔着:银子……再多来点银子……
李三屏住呼吸,等张万霖又睡熟后,才把铁箱里的金子装进布袋,然后从怀里掏出事先写好的罪状,放在张万霖的枕头边。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丫鬟的声音响起:老爷,您醒了吗该喝醒酒汤了。
张万霖被吵醒,迷迷糊糊地说:进来吧。
李三心里一紧,连忙躲到床底下。丫鬟推开门,端着一碗醒酒汤走了进来,放在床头柜上,然后转身就要走。
等等!张万霖突然坐了起来,眼睛盯着床头柜上的罪状,这是什么东西
他拿起罪状,看了几眼,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大声喊道:有贼!抓贼啊!
丫鬟吓得尖叫起来,转身就往外跑。李三从床底下钻出来,对着张万霖踹了一脚,张万霖倒在床上,疼得龇牙咧嘴。
张知县,别喊了,没人会来救你的!李三冷冷地说,你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今天我燕子李三就是来替天行道的!
张万霖看着李三,吓得浑身发抖:你、你是燕子李三我、我跟你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要跟我过不去只要你放了我,我给你银子,给你很多银子!
我要的不是你的银子,是你的命!李三说着,从怀里掏出短刀,就要刺向张万霖。
就在这时,赵二和柳燕从窗户跳了进来,大喊道:三哥,快走!护院都冲上来了!
李三看了眼张万霖,咬了咬牙,把短刀收了起来:今天就先饶你一命,明日你的罪状就会贴满通州城,到时候自有官府来收拾你!
说完,他带着赵二和柳燕,从窗户跳了下去,往院墙方向跑去。护院们拿着武器,在后面紧追不舍,嘴里大喊着:抓贼啊!别让他们跑了!
李三三人跑得飞快,很快就翻出了院墙,消失在夜色中。
回到破庙,李三把账本和银子放在桌上,对赵二和柳燕说:明天一早,你们就把张万霖的罪状和账本复印件贴满通州城的大街小巷,再把这些银子分给受苦的百姓。我去一趟知府衙门,把账本原件交给知府大人,让他派人来查张万霖。
三哥,你去知府衙门太危险了!要是知府和张万霖是一伙的,你不就自投罗网了吗柳燕担心地说。
放心,通州知府周大人是个清官,我之前跟他打过交道,他肯定不会坐视张万霖胡作非为的。李三说着,从怀里掏出封信,这是周大人之前给我的信,他说要是遇到贪官污吏,可以随时找他。
赵二点了点头:那好吧,三哥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明天一早就去贴罪状、分银子。
第二天一早,通州城的百姓们发现,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张万霖的罪状,上面详细记录了他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事实。百姓们看了,无不义愤填膺,纷纷拿着锄头、扁担,往县衙冲去,要求张万霖交出赃款,给百姓们一个说法。
张万霖看到罪状,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让护院紧闭县衙大门,自己则躲在卧房里,瑟瑟发抖。
与此同时,李三来到了知府衙门,见到了周知府。他把账本原件交给周知府,说:周大人,张万霖在通州作恶多端,百姓们苦不堪言,还请大人为民做主,严惩张万霖!
周知府看完账本,气得拍案而起:好个张万霖!竟敢如此贪赃枉法,我一定要严惩他!李三兄弟,多谢你提供的证据,我这就派人去通州,把张万霖抓起来!
周知府立刻派了一队官兵,前往通州县衙。官兵们赶到时,县衙门口已经围满了百姓,百姓们看到官兵,纷纷让开一条路,让他们进去抓张万霖。
张万霖见官兵来了,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只好束手就擒。官兵们从县衙里搜出了大量的赃款和赃物,还有张万霖逼死百姓的证据。
百姓们看到张万霖被抓,无不拍手称快,纷纷高呼:周大人英明!燕子李三英明!
赵二和柳燕把银子分给了受苦的百姓,王老汉拿到银子,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着李三的方向连连磕头:李三哥,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几天后,周知府对张万霖进行了审判,判他死刑,没收全部赃款,分给受苦的百姓。通州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得不得了,纷纷自发地来到知府衙门,感谢周知府和燕子李三。
李三、赵二和柳燕站在人群中,看着百姓们开心的笑容,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
三哥,咱们又除掉了一个贪官,真是太痛快了!赵二兴奋地说。
柳燕也笑着说:是啊,以后咱们还要继续除贪官,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李三点了点头,眼神坚定地说:没错,只要还有贪官污吏在欺压百姓,我们就不会停下脚步。走,咱们去下一个地方,看看还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助的百姓!
三人相视一笑,转身消失在人群中,继续他们的除贪之路。
李三哥,等等我们!我们也想跟你们一起除贪官,为百姓们做事!几个年轻的百姓看到他们要走,连忙追了上来。
李三停下脚步,看着他们,笑着说:好啊!只要你们有一颗为民的心,愿意为百姓们做事,我们就欢迎你们加入!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李三的队伍,他们一起除贪官、济百姓,燕子李三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英雄。
多年后,李三已经不再年轻,但他依旧坚持着除贪的事业。他的弟子们也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为百姓们做事。
有一天,李三回到通州,看到这里的百姓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李三哥,您回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李三回头一看,正是当年的王老汉。如今的王老汉已经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
王伯伯,好久不见,您身体还好吗李三笑着说。
好!好!托您的福,我现在日子过得可好了!王老汉拉着李三的手,激动地说,现在通州再也没有贪官了,百姓们都能吃饱穿暖,这都是您的功劳啊!
李三摆了摆手: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除不掉的贪官。
王老汉点了点头:是啊,您说得对!以后我们还会继续支持您,支持您的弟子们,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李三看着王老汉,又看了看通州城的大街小巷,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只要百姓们团结一心,只要还有人愿意为百姓们做事,就一定能实现天下无贪、百姓安居乐业的目标。
王伯伯,您放心,我和我的弟子们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天下再也没有贪官污吏为止!李三坚定地说。
王老汉笑着说:好!好!我们都相信您!
夕阳下,李三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他的眼神依旧明亮,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三哥,沧州那边传来消息,新任知府刘厚德刚到任就忙着圈地,还把反抗的百姓抓进大牢,说是‘刁民抗法’!赵二捧着封信冲进破庙,信纸被他捏得皱巴巴,语气里满是怒火。
李三刚把分剩下的银子打包好,准备送往灾区,闻言停下动作,接过信快速扫了几眼,眉头拧成疙瘩:刘厚德我记得这人前年在保定做通判时就手脚不干净,怎么还升了知府
柳燕端着刚煮好的粥走进来,听到这话,手里的粥碗晃了晃,粥水洒出几滴:保定百姓当年联名告过他,可他不知找了什么靠山,最后竟不了了之。这次去沧州,怕是要变本加厉搜刮百姓。
沧州本就遭了蝗灾,百姓们连种子都快吃没了,他还圈地这是要把人逼死啊!赵二急得直跺脚,三哥,咱们现在就去沧州,给这刘厚德点颜色看看!
李三沉默片刻,把信折好揣进怀里,又将银子交给旁边帮忙的村民:这些银子你先带回去,分给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告诉大家,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等村民走后,他才转头对赵二和柳燕说:沧州不比通州,刘厚德有靠山,行事肯定更谨慎,咱们得先摸清楚他的底细,再动手。
三人当天就启程前往沧州,一路疾行,傍晚时分终于到了沧州城外。刚进城门,就看到几个衙役正拿着鞭子抽打一个老农,旁边还围着不少百姓,个个敢怒不敢言。
老东西,敢不交地契,我看你是活腻了!衙役的鞭子狠狠落在老农背上,老农疼得惨叫一声,却死死抱着怀里的布包:这是我家传了三代的地,我死也不给你们!
柳燕看得眼眶发红,刚要上前,被李三一把拉住。他对着柳燕摇了摇头,示意她别冲动,然后拉着两人躲到旁边的茶馆里。
茶馆里坐满了人,大多唉声叹气。一个穿粗布衣裳的年轻人拍着桌子骂道:这刘厚德就是个活阎王!刚到任就说要‘修河堤’,把城外最好的几十亩良田都圈了,说是要建‘堤坝粮仓’,其实就是给他自己建庄园!
旁边的老汉叹了口气:我家那二亩地也被圈了,衙役说要么交地契,要么拿五两银子‘赎地’,我哪有那么多钱现在只能靠帮人拉车勉强糊口。
李三听着众人的议论,心里越发清楚——刘厚德所谓的修河堤就是幌子,实则是强占百姓良田。他对赵二和柳燕使了个眼色,三人悄悄离开茶馆,往城外走去。
城外的良田果然被圈了起来,几个壮丁正拿着锄头挖地基,旁边有衙役看守,手里的刀闪着寒光。李三三人躲在树林里,观察了一会儿,发现看守的衙役每隔一个时辰就会换班,换班时会有半柱香的空隙。
data-fanqie-type=pay_tag>
今晚三更,咱们先去大牢看看被抓的百姓,再去知府衙门找刘厚德贪赃的证据。李三压低声音说,赵二,你带些迷药,先解决大牢的看守;柳燕,你准备好绳索,要是遇到危险,咱们好及时脱身;我去知府衙门找账本,咱们在城外的破庙汇合。
好!赵二和柳燕齐声应道。
当晚三更,月色昏暗,沧州城一片寂静。李三三人分头行动,赵二和柳燕往大牢方向走去,李三则往知府衙门摸去。
知府衙门的院墙比通州县衙高了不少,还装了铁丝网。李三屏住呼吸,像只燕子似的,踩着墙缝往上爬,很快就翻进了院墙。他躲在阴影里,观察着四周的动静——院子里有两个护院巡逻,手里拿着火把,每隔一会儿就会咳嗽两声。
李三等护院走远后,悄悄往账房摸去。账房的窗户关得严严实实,他从怀里掏出个小铁片,轻轻撬开窗户,钻了进去。账房里黑漆漆的,他掏出火折子,点亮后快速翻找起来。
很快,他就在书桌的抽屉里找到了一本蓝色的账本,上面记录着刘厚德收受商人贿赂、强占百姓良田的明细,还有他给京城某位大官送礼的记录,送礼的金额一次比一次多。
原来靠山是户部侍郎!李三冷笑一声,把账本揣进怀里,刚要转身离开,就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他连忙吹灭火折子,躲到书架后面。
门被推开,一个穿着官服的人走了进来,正是刘厚德。他手里拿着个算盘,嘴里嘟囔着:这月的银子怎么少了两成难道是账房吞了说着,他走到书桌前,开始翻找账本。
李三屏住呼吸,手心捏出了汗。就在刘厚德快要摸到藏账本的抽屉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喊叫声:不好了!大牢里的囚犯跑了!
刘厚德一惊,连忙放下算盘,转身往外跑:怎么回事不是让你们看好了吗
李三趁机从窗户钻了出去,往城外的破庙跑去。他刚到破庙,就看到赵二和柳燕带着十几个百姓跑了过来,个个面带喜色。
三哥,我们把大牢里的百姓都救出来了!赵二兴奋地说,那些看守被我用迷药迷晕了,我们还拿了他们的钥匙,打开了牢门。
柳燕也笑着说:这些百姓都是因为反抗圈地被抓的,他们说愿意跟我们一起,找刘厚德算账!
李三点点头,从怀里掏出账本:我找到刘厚德贪赃的证据了,他还跟户部侍郎有勾结。明天一早,咱们就把账本的复印件贴满沧州城,再把证据送到按察使衙门,让按察使大人来收拾他!
第二天一早,沧州城的百姓们看到了刘厚德的罪状,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拿着锄头、扁担,往知府衙门冲去。刘厚德看到罪状,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让护院紧闭大门,自己则躲在卧房里,给户部侍郎写信求救。
可没等他把信写完,按察使大人就带着官兵赶到了。按察使看完李三送来的账本,气得拍案而起:好个刘厚德!竟敢勾结权贵,欺压百姓,我一定要严惩你!
官兵们冲进知府衙门,把刘厚德抓了起来,还从他的卧房里搜出了大量的赃款和赃物,以及他给户部侍郎送礼的书信。
百姓们看到刘厚德被抓,无不拍手称快,纷纷高呼:按察使大人英明!燕子李三英明!
李三、赵二和柳燕站在人群中,看着百姓们开心的笑容,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
三哥,咱们又除掉了一个贪官,真是太痛快了!赵二兴奋地说。
柳燕也笑着说:是啊,不过刘厚德的靠山是户部侍郎,咱们以后可得小心,说不定那侍郎会派人来报复咱们。
李三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咱们不能掉以轻心。不过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为百姓做事,就不怕他们报复。走,咱们去下一个地方,看看还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助的百姓!
三人刚要离开,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人拦住了他们,手里拿着个包裹:三位恩人,我是沧州的秀才张启山,这是我攒的一些银子,虽然不多,但希望能帮到你们。你们为百姓除害,我们百姓也愿意支持你们!
李三看着张启山,心里暖暖的:张秀才,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银子我们不能要。我们除贪官,不是为了银子,是为了让百姓们能过上好日子。
张启山坚持道:恩人,你们路上需要盘缠,这些银子你们一定要收下。要是你们不收,我们心里会不安的。
旁边的百姓们也纷纷附和:是啊,恩人,你们就收下吧!
李三推辞不过,只好收下了银子:那好吧,我们就收下了。多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除更多的贪官,让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百姓们听了,都高兴地鼓起掌来。
三人离开沧州后,又去了很多地方,先后除掉了济南的贪官王知府、太原的污吏李县令等十几个贪官污吏。他们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百姓们支持他们,还有不少江湖义士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成为了他们的帮手。
这天,三人来到了京城附近的通州县。刚进县城,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当年被他们除掉的张万霖的侄子张小狗。张小狗现在做了通州县的县丞,正带着几个衙役,在街上敲诈勒索百姓。
张小狗,你竟敢在这里作恶!赵二看到张小狗,气得眼睛都红了,就要冲上去。
李三拉住他,低声说:别冲动,张小狗现在是县丞,身边有不少衙役,咱们得先摸清他的底细,再动手。
三人躲在旁边的店铺里,看着张小狗敲诈了一个卖菜的老农,才得意洋洋地离开。
张小狗这小子,跟他叔叔一样坏!柳燕咬牙切齿地说,当年张万霖被抓后,他逃到了京城,没想到现在竟然做了县丞,还在这里欺压百姓!
李三点了点头:看来京城附近也有不少贪官污吏,咱们得好好查一查。今晚咱们先去县衙找张小狗贪赃的证据,再想办法把他除掉。
当晚三更,李三三人悄悄翻进县衙,往账房摸去。账房里空无一人,李三快速翻找起来,很快就找到了一本账本,上面记录着张小狗收受贿赂、敲诈百姓的明细,还有他跟京城某个太监勾结的记录。
没想到张小狗还跟太监有勾结!李三冷笑一声,把账本揣进怀里,刚要转身离开,就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他连忙躲到书架后面,看到张小狗带着几个衙役走了进来。
今晚一定要把账算清楚,要是出了差错,你们都别想好过!张小狗恶狠狠地说,然后走到书桌前,开始翻找账本。
李三屏住呼吸,手心捏出了汗。就在张小狗快要摸到藏账本的抽屉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喊叫声:不好了!县太爷,大事不好了!
张小狗一惊,连忙放下账本,转身往外跑:怎么回事慌慌张张的!
李三趁机从窗户钻了出去,往城外的破庙跑去。他刚到破庙,就看到赵二和柳燕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
三哥,你怎么样拿到证据了吗柳燕着急地问。
李三点点头,从怀里掏出账本:拿到了,张小狗不仅贪赃枉法,还跟京城的太监有勾结。明天一早,咱们就把账本的复印件贴满通州城,再把证据送到都察院,让都察院的大人来收拾他!
第二天一早,通州城的百姓们看到了张小狗的罪状,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拿着锄头、扁担,往县衙冲去。张小狗看到罪状,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让衙役紧闭大门,自己则躲在卧房里,给京城的太监写信求救。
可没等他把信写完,都察院的大人就带着官兵赶到了。都察院大人看完李三送来的账本,气得拍案而起:好个张小狗!竟敢勾结太监,欺压百姓,我一定要严惩你!
官兵们冲进县衙,把张小狗抓了起来,还从他的卧房里搜出了大量的赃款和赃物,以及他给太监送礼的书信。
百姓们看到张小狗被抓,无不拍手称快,纷纷高呼:都察院大人英明!燕子李三英明!
李三、赵二和柳燕站在人群中,看着百姓们开心的笑容,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
三哥,咱们又除掉了一个贪官,真是太痛快了!赵二兴奋地说。
柳燕也笑着说:是啊,不过京城的水很深,咱们以后可得更加小心。那太监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说不定会派人来报复咱们。
李三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咱们不能掉以轻心。不过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为百姓做事,就不怕他们报复。走,咱们去京城看看,说不定那里还有更多需要我们帮助的百姓!
三人刚要离开,一个穿着官服的年轻人拦住了他们,手里拿着个令牌:三位可是燕子李三、赵二和柳燕我是都察院的御史李清风,奉都察院大人之命,前来邀请三位去都察院一叙。
李三愣了一下,看着李清风手里的令牌,又看了看赵二和柳燕,犹豫了片刻:李御史,不知都察院大人找我们有何事
李清风笑着说:三位为百姓除害,都察院大人非常敬佩,想跟三位商量一下,如何才能更好地打击贪官污吏,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
李三心里一动,要是能得到都察院的支持,他们以后除贪官就会更容易了。他点了点头:好,我们跟你去都察院!
三人跟着李清风来到都察院,见到了都察院大人。都察院大人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面容慈祥,眼神却很锐利。
三位请坐!都察院大人指了指旁边的椅子,三位为百姓除害,老夫非常敬佩。现在朝廷里贪官污吏横行,百姓们苦不堪言,老夫希望能跟三位合作,一起打击贪官污吏,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
李三连忙站起身,对着都察院大人拱了拱手:都察院大人言重了,为民除害是我们应该做的。要是能得到都察院大人的支持,我们以后除贪官就会更容易了。
都察院大人点了点头:好!那咱们就一言为定。以后你们发现贪官污吏,就把证据交给老夫,老夫会派人去调查,严惩贪官污吏。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可以随时来找老夫。
李三、赵二和柳燕听了,都高兴地笑了起来。有了都察院的支持,他们以后除贪官的道路就会更加平坦了。
从那以后,李三三人经常跟都察院合作,先后除掉了京城的不少贪官污吏,包括那个跟张小狗勾结的太监。朝廷里的贪官污吏越来越少,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这天,李三三人来到了江南的苏州府。苏州府是个富庶之地,可这里的百姓却过得很苦——苏州知府钱百万是个大贪官,他不仅搜刮百姓的钱财,还强抢民女,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钱百万这老东西,真是胆大包天!赵二看着手里的情报,气得直跺脚,他竟然把苏州府的盐税都贪了,现在百姓们连盐都吃不起了!
柳燕也咬牙切齿地说:还有更过分的,他为了建自己的后花园,竟然拆了百姓的房子,还把反抗的百姓打死了好几个!
李三的脸色也变得很难看:钱百万的靠山是丞相,咱们这次一定要小心。咱们先摸清楚他的底细,再找机会把他除掉。
三人在苏州府待了几天,摸清了钱百万的作息规律——他每天晚上都会去后花园的凉亭里喝酒,身边只有几个护院看守。
今晚三更,咱们就去后花园找钱百万算账!李三压低声音说,赵二,你带些麻药,先解决凉亭外的护院;柳燕,你准备好绳索,要是钱百万想跑,咱们就把他绑起来;我去跟钱百万对峙,让他交出贪赃的证据。
好!赵二和柳燕齐声应道。
当晚三更,李三三人悄悄翻进苏州府的后花园,往凉亭摸去。凉亭里点着几盏灯笼,钱百万正坐在那里喝酒,旁边站着四个护院。
赵二从怀里掏出麻药,轻轻一扬,麻药顺着风飘向护院。没过多久,四个护院就倒在地上,没了动静。
钱百万听到动静,刚要喊人,李三就从阴影里走了出来,冷冷地说:钱知府,别喊了,你的护院已经被我们解决了。
钱百万看到李三,吓得浑身发抖:你、你是谁竟敢闯我的后花园,你不想活了吗
我是燕子李三!李三说着,从怀里掏出之前收集到的证据,你贪赃枉法,强抢民女,拆百姓房子,打死无辜百姓,这些证据都在这里,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钱百万看着证据,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连忙从怀里掏出一锭金子,递给李三:李大侠,我知道错了,这锭金子你拿着,就当是我给你的赔偿。只要你放了我,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我要的不是你的金子,是你的命!李三说着,就要上前抓钱百万。
钱百万吓得转身就跑,柳燕连忙甩出一条锁链,缠住他的腿,钱百万摔倒在地。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钱百万的儿子钱少宝带着十几个护院冲了进来:爹,你怎么样我来救你了!
三哥,小心!柳燕话音刚落,钱少宝就提着一把钢刀朝李三劈来。那钱少宝自小习武,刀术倒有几分章法,钢刀带着风声,直逼李三面门。
李三侧身躲过,袖中短刀唰地抽出,挡住钢刀。两兵相接,火星四溅,李三冷喝:你爹作恶多端,你不劝他悔改,反倒助纣为虐,今日一并收拾了你!
钱少宝咬牙切齿:我爹是苏州知府,谁敢动他,就是跟朝廷作对!说着,他挥刀又砍,护院们也围了上来,将李三、赵二、柳燕三人团团围住。
赵二掏出弩箭,咻咻两箭,射倒两个冲在最前面的护院:跟贪官为伍,也配提朝廷柳燕则舞动锁链,锁链如灵蛇般缠住一个护院的手腕,用力一拉,护院惨叫着摔在地上,钢刀脱手飞出。
凉亭外的打斗声惊动了府里的其他护院,越来越多的人往后花园涌来。李三知道不能久耗,虚晃一招逼退钱少宝,对赵二、柳燕喊道:先抓钱百万,撤!
柳燕会意,锁链一卷,缠住钱百万的腰,将他拽到身边。赵二则在身后掩护,弩箭连发,逼得护院们不敢上前。三人押着钱百万,往后花园的围墙方向退去。
钱少宝急得大喊:别让他们跑了!我爹要是出事,你们都得陪葬!他带着护院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李三突然转身,将短刀抵在钱百万脖子上:再追一步,我就杀了他!
钱少宝脚步一顿,脸色铁青:你敢!我爹要是死了,丞相大人不会放过你的!
丞相李三冷笑,你以为丞相会护着一个随时可能把他拖下水的贪官等我把钱百万的罪证送到都察院,别说丞相,就是皇上也保不住他!说完,他不再理会钱少宝,带着赵二、柳燕和钱百万,翻出围墙,消失在夜色中。
三人将钱百万押到城外的破庙,把他绑在柱子上。钱百万吓得浑身发抖,眼泪鼻涕一起流:李大侠,我真的知道错了!我把贪来的银子都交出来,求你放我一条生路吧!
银子在哪李三问道。
钱百万连忙说:在知府衙门的地下密室里,钥匙在我卧房的床底下!我还知道丞相贪赃的证据,我都告诉你,只要你放了我!
赵二啐了一口:现在才想卖主求荣早干什么去了!
柳燕则拿出纸笔:把你知道的都写下来,包括你贪赃的明细、丞相的罪证,还有地下密室的位置,少一个字,别怪我们不客气!
钱百万哪敢怠慢,连忙点头:我写!我写!柳燕解开他的手,钱百万颤抖着拿起笔,一笔一划地写了起来。
天亮后,李三让赵二带着钱百万写的供词去都察院,又让柳燕去通知苏州百姓,说今日午时会在知府衙门前公开钱百万的罪证,还百姓一个公道。他自己则押着钱百万,往知府衙门走去。
刚到衙门口,就看到钱少宝带着护院守在那里,还有不少百姓围在旁边,个个面带怒色。钱少宝看到李三押着钱百万,脸色一变:快把我爹放了,不然我对这些百姓不客气!说着,他就要去抓旁边一个老妇人。
住手!李三怒喝,你敢伤百姓一根汗毛,我现在就杀了钱百万!
钱少宝动作一顿,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都察院的官兵来了!李清风带着一队官兵,骑马奔来,看到李三,翻身下马:李三哥,我奉都察院大人之命,前来捉拿钱百万!
官兵们冲上前,将钱百万和钱少宝都绑了起来。百姓们看到这一幕,无不拍手称快,纷纷高呼:都察院大人英明!燕子李三英明!
李三让官兵去地下密室取出赃银,又将钱百万的罪证贴在衙门前的墙上。百姓们围过来看,看到钱百万贪了那么多银子,还害死了不少百姓,个个气得咬牙切齿。
把这些赃银分给百姓们!李三对李清风说,苏州百姓遭了这么多罪,这些银子本该就是他们的。
李清风点点头:好!我这就让人去办!
官兵们将赃银搬到衙门前的空地上,按照百姓的损失,一一分给大家。一个老妇人拿到银子,对着李三连连磕头:李大侠,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要是没有您,我们这辈子都别想有好日子过!
李三扶起老妇人:老人家,快起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要是再遇到贪官,你们就去找都察院,他们会为你们做主的。
百姓们听了,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处理完苏州的事,李三、赵二和柳燕准备离开。李清风送他们到城外,递给李三一封信:这是都察院大人给你们的信,里面有一些盘缠,还有我们收集到的下一个贪官的情报——河南巡抚吴天德,比钱百万还贪,你们要多加小心。
李三接过信,拱了拱手:多谢都察院大人和李御史的支持,我们一定会小心的。
三人离开苏州,往河南方向走去。一路上,他们看到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打听后才知道,河南遭了水灾,吴天德不仅不赈灾,还把朝廷拨下来的赈灾款都贪了,百姓们只能靠吃树皮、草根度日。
这吴天德,简直是丧心病狂!赵二气得直骂,朝廷拨了十万两赈灾款,他竟然全贪了,这得害死多少百姓啊!
柳燕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咱们得快点去河南,早点把吴天德除掉,让百姓们能拿到赈灾款,好好活下去。
李三点点头:嗯,咱们加快速度,争取早日到河南。
三人日夜兼程,终于到了河南开封府。刚进城门,就看到几个衙役正把一个饿晕的孩子扔到路边,嘴里还骂着:死丫头,没钱还敢来要饭,真是晦气!
柳燕冲上去,扶起孩子,从怀里掏出个馒头,喂给孩子吃:你们怎么能这样对一个孩子
衙役斜了柳燕一眼:你是谁啊敢管我们的事!这丫头是个孤儿,饿死了也没人管,扔了怎么了
你们……柳燕气得说不出话,就要动手,李三拉住她,对衙役说:这孩子我们带走,以后不许你们再欺负百姓。
衙役刚要发作,看到李三冰冷的眼神,又看到赵二手里的弩箭,吓得缩了缩脖子,转身就跑。
柳燕把孩子抱在怀里,心疼地说:孩子,别怕,我们会帮你的。
孩子吃完馒头,精神好了些,小声说:谢谢姐姐……我爹娘都被洪水冲走了,吴大人不给我们粮食,好多人都饿死了……
李三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放心,我们会让吴大人把粮食还给大家的。
三人带着孩子,找到一个收留孤儿的破庙。庙里有十几个孩子,都是父母双亡的孤儿,靠一个老和尚接济度日。老和尚看到他们,叹了口气:三位施主,你们还是快走吧,吴大人的人经常来这里搜查,要是被他们发现,你们会有危险的。
老和尚,我们是来除吴天德的,你能告诉我们一些吴天德的事吗李三问道。
老和尚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吴大人把赈灾款贪了之后,还把开封府的粮仓锁了起来,百姓们想借粮都不行。他还养了一支私兵,有几百人,个个都很能打,经常在街上欺压百姓。
私兵李三皱了皱眉,他竟然敢养私兵,看来背后的靠山不小啊。
老和尚说:听说他跟宁国公有关系,宁国公是皇上的亲戚,没人敢惹。
赵二撇了撇嘴:就算他靠山再大,咱们也不怕!只要有证据,都察院大人肯定会收拾他!
李三说:老和尚,谢谢你告诉我们这些。我们会小心的,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把吴天德除掉,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当天晚上,李三三人悄悄摸到开封府的粮仓。粮仓门口有十几个私兵看守,个个手持钢刀,警惕地盯着四周。李三观察了一会儿,发现私兵每隔半个时辰就会换班,换班时会有片刻的空隙。
等会儿换班的时候,咱们冲进去,先把看守的私兵解决了,再打开粮仓,把粮食分给百姓。李三压低声音说。
赵二和柳燕点了点头。
半个时辰后,私兵开始换班。李三三人趁机冲了上去,赵二的弩箭先射倒两个私兵,柳燕的锁链缠住一个私兵的脖子,李三则抽出短刀,跟剩下的私兵打了起来。
私兵们虽然人多,但哪里是李三三人的对手,没过多久就被解决了。李三打开粮仓的大门,里面堆满了粮食,散发着阵阵麦香。
太好了!有粮食了!赵二兴奋地大喊。
李三让柳燕去通知百姓来领粮,自己和赵二则留在粮仓里看守。很快,百姓们听到消息,纷纷拿着布袋、篮子,往粮仓跑来。看到满仓的粮食,百姓们都激动得哭了起来。
李大侠,谢谢您!您真是我们的救星啊!一个百姓对着李三连连磕头。
李三扶起他:快起来领粮吧,这些粮食本来就是你们的。
百姓们有序地领粮,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吴天德带着私兵赶来了。吴天德坐在马上,看到百姓们在领粮,气得脸色铁青:谁敢抢我的粮食!都给我杀了!
私兵们冲了上来,百姓们吓得纷纷后退。李三、赵二、柳燕挡在百姓前面,李三冷声道:吴天德,这些粮食是朝廷的赈灾粮,是给百姓们的,你竟敢据为己有,还敢派兵杀人,你可知罪
吴天德冷笑一声:我是河南巡抚,这里我说了算!这些粮食就是我的!你们敢抢我的粮食,我看你们是活腻了!说着,他拔出腰间的佩刀,一挥:杀了他们!
私兵们冲了上来,李三三人跟他们打了起来。私兵人数众多,而且个个悍不畏死,李三三人渐渐有些吃力。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喊杀声——是都察院的官兵来了!
李清风带着一队官兵,骑马奔来,大喊:吴天德,你贪赃枉法,私养私兵,残害百姓,今日我奉都察院大人之命,前来捉拿你!
吴天德看到官兵,脸色一变:李清风,你敢抓我我可是宁国公的人!
宁国公也保不住你!李清风说着,下令道:把吴天德和他的私兵都抓起来!
官兵们冲上前,跟私兵们打了起来。私兵们哪里是官兵的对手,没过多久就被全部抓获。吴天德想跑,被李三一脚踹倒在地,束手就擒。
百姓们看到吴天德被抓,无不拍手称快,纷纷高呼:都察院大人英明!燕子李三英明!
李三让官兵把剩下的粮食分给百姓,又让李清风把吴天德贪赃的证据整理好,上报朝廷。
处理完河南的事,李三、赵二和柳燕准备离开。百姓们自发地来到城外,为他们送行,有的拿着鸡蛋,有的拿着馒头,还有的拿着自己织的布。
李大侠,你们一定要常回来看看啊!一个百姓哽咽着说。
李三接过一个馒头,笑着说:放心,只要还有贪官污吏在欺压百姓,我们就会回来的。
三人离开河南后,又去了很多地方,先后除掉了广东总督、四川巡抚等十几个贪官污吏。他们的名声越来越大,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英雄,也成为了贪官污吏的噩梦。
这天,三人来到了京城。京城是朝廷的所在地,贪官污吏更多,而且个个都有靠山,想要除掉他们,难度更大。
三哥,咱们在京城可得小心,这里到处都是官兵和锦衣卫,要是被发现了,可就麻烦了。柳燕担心地说。
李三点点头:嗯,咱们先找个地方住下来,再慢慢调查京城的贪官污吏。
三人找了一家偏僻的客栈住了下来。当天晚上,李三悄悄摸出客栈,想去都察院找李清风,问问京城的情况。刚走到一条小巷,就看到几个锦衣卫在欺负一个老百姓,嘴里还骂着:不长眼的东西,敢挡我们的路,活腻了是吧!
李三看不下去,上前拦住他们:你们是锦衣卫,怎么能随便欺负百姓
锦衣卫斜了李三一眼:你是谁啊敢管我们的事!我们是奉魏公公的命令办事,识相的就赶紧滚,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魏公公李三皱了皱眉,魏公公是当今皇上身边的大红人,权倾朝野,据说他勾结了很多贪官污吏,残害忠良,百姓们对他恨之入骨。
魏公公也不能让你们随便欺负百姓!李三说着,就要动手。
锦衣卫们见状,纷纷拔出佩刀:敢跟我们动手,你找死!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来:住手!
李三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官服的人走了过来,正是李清风。
锦衣卫们看到李清风,脸色一变:李御史,您怎么来了
李清风冷声道:你们竟敢在京城街头欺压百姓,眼里还有王法吗还不快滚!
锦衣卫们不敢得罪李清风,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李清风走到李三身边,小声说:三哥,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跟我来。
李三跟着李清风来到一家茶馆的包间里。李清风关上房门,才开口说:三哥,你们怎么来京城了京城不比其他地方,危险得很,尤其是魏公公,他的眼线遍布京城,要是被他发现你们,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是来除京城的贪官污吏的,尤其是魏公公。李三说道。
李清风愣了一下,然后叹了口气:魏公公权倾朝野,还有皇上撑腰,想要除掉他,太难了。而且他手里有东厂和锦衣卫,手段残忍,很多忠臣都被他害死了。
再难我们也要试试!赵二从外面走了进来,柳燕也跟在后面,只要我们能找到魏公公贪赃枉法、残害忠良的证据,再联合朝中的忠臣,就一定能除掉他!
李清风点了点头:也好,我在朝中也认识一些忠臣,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不过你们一定要小心,魏公公的眼线很多,你们的行踪一定要保密。
接下来的几天,李三三人在李清风的帮助下,开始秘密调查魏公公的罪证。他们发现,魏公公不仅贪赃枉法,收受贿赂,还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想要谋反。
没想到魏公公竟然想谋反,真是胆大包天!赵二愤怒地说。
柳燕也说:咱们得尽快把证据交给都察院大人,再联合朝中的忠臣,早日除掉魏公公,不然等他谋反成功,天下百姓就要遭殃了。
李三点点头:嗯,咱们今晚就去魏公公的府里,找他谋反的证据。
当晚三更,李三三人悄悄摸进魏公公的府里。魏公公的府里戒备森严,到处都是东厂番子和锦衣卫。李三三人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人,往魏公公的书房摸去。
书房里亮着灯,魏公公正坐在书桌前,跟一个穿着黑衣的人说话。李三躲在窗外,仔细听着。
只听黑衣人道:公公,我们的人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就能拿下皇宫,扶持您登基称帝!
魏公公冷笑一声:好!等我登基之后,一定不会亏待你!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等我把朝中的忠臣都除掉,再动手不迟。
黑衣人道:公公英明!那我们先回去准备了。
黑衣人走后,魏公公从书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枚玉玺——竟然是假的玉玺!
李三心里一惊,魏公公果然想谋反!他悄悄从怀里掏出纸笔,把刚才听到的话和看到的假玉玺都记了下来。
就在这时,魏公公突然转过身,对着窗外喊道:谁在外面
李三心里一紧,连忙转身就跑。魏公公打开房门,看到李三的背影,大喊道:有刺客!快追!
东厂番子和锦衣卫们听到喊声,纷纷冲了过来,对李三紧追不舍。李三跑得飞快,很快就冲出了魏公公的府邸。
李三刚冲回客栈,就见赵二和柳燕正收拾行囊,显然已察觉不对。三哥,怎么了后面好像有动静!赵二压低声音,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弩箭上。
别收拾了,快走!魏公公发现了,东厂番子和锦衣卫正在追我!李三一把抓过桌上的罪证,我听到他和人密谋谋反,还看到了假玉玺,这证据必须尽快送到都察院!
三人刚冲出客栈后门,就听到巷口传来脚步声——锦衣卫已经围了过来。往这边走!柳燕熟悉京城地形,拉着两人拐进一条狭窄的胡同,胡同尽头是堵高墙。
爬上去!李三蹲下身,让赵二和柳燕踩着自己的肩膀先翻上墙。等他刚要翻墙,一支箭咻地射来,擦着他的胳膊飞过,钉在墙上。回头一看,锦衣卫已追到胡同口,为首的正是魏公公的亲信刘千户。
燕子李三,你跑不了了!乖乖束手就擒,还能留你全尸!刘千户冷笑,挥手让手下往前冲。
李三咬牙,借着墙缝猛地一跃,抓住墙头翻了过去,落地时胳膊上的伤口扯得生疼。三人不敢停留,一路疾跑,终于甩掉了追兵,躲进了李清风事先安排好的隐蔽小院。
三哥,你受伤了!柳燕看到李三胳膊上的血,连忙从药囊里掏出纱布和药膏。
李三按住伤口,眉头紧锁:这点伤不算什么,关键是魏公公已经察觉,肯定会加强戒备,咱们得尽快把证据交给都察院大人,还要通知朝中的忠臣,提前防备魏公公谋反。
正说着,小院的门被轻轻推开,李清风走了进来,脸色凝重:三哥,你们没事吧我刚收到消息,魏公公已经下令关闭城门,全城搜捕你们,还说你们是‘乱党’,要格杀勿论!
乱党他倒会倒打一耙!赵二气得拍桌,幸好咱们拿到了他谋反的证据,不然还真被他栽赃了!
李清风接过李三递来的证据,快速看完,脸色更沉:魏公公竟然敢私刻假玉玺,还密谋登基,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我现在就去都察院,联合几位御史大人,连夜把证据呈给皇上!
不行!李三连忙拦住他,魏公公在皇上身边多年,深得信任,你现在去呈证据,皇上未必会信,反而会打草惊蛇,让魏公公提前动手。
那怎么办城门被关,咱们也出不去,魏公公迟早会找到这里!李清风急得团团转。
柳燕突然开口:我有个办法。我认识一个江湖朋友,他在京城开了家戏班,戏班明天要去颐和园给太后唱戏,咱们可以扮成戏子,混进颐和园,找机会把证据交给太后。太后一向反感魏公公专权,说不定会帮咱们!
李三眼前一亮:这主意好!太后虽然不管朝政,但在皇上面前说话有分量,只要她相信证据,魏公公就难辞其咎!
第二天一早,柳燕的朋友带着戏班来到小院,给李三三人送来戏服。李三扮成武生,赵二扮成丑角,柳燕则扮成花旦,混在戏班队伍里,往颐和园走去。
城门处,锦衣卫正在逐一检查,刘千户看到戏班,皱了皱眉: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
戏班班主连忙上前,递上腰牌:大人,我们是给太后唱戏的戏班,这是内务府的腰牌。
刘千户接过腰牌看了看,又打量了戏班众人一眼,目光在李三身上停留了片刻——李三低着头,脸上画着浓妆,遮住了原本的模样。刘千户没看出破绽,挥了挥手:进去吧,别耽误了太后看戏。
众人松了口气,跟着戏班进了颐和园,来到后台准备。趁没人注意,柳燕悄悄打听太后的行踪,得知太后正在万寿山的凉亭里休息。
我去送证据,你们在这里接应。李三压低声音说,要是我半个时辰没回来,你们就带着证据离开,去找都察院的其他大人。
赵二和柳燕点点头,目送李三悄悄离开后台,往万寿山走去。万寿山上游人不多,侍卫们四处巡逻。李三借着假山和树木的掩护,悄悄靠近凉亭,看到太后正坐在那里喝茶,身边只有几个宫女和太监。
他深吸一口气,突然从假山后走了出来,跪在地上:草民李三,有要事求见太后,事关朝廷安危,请太后容草民禀奏!
侍卫们大惊,纷纷拔出佩刀:大胆刺客!竟敢惊扰太后!
住手!太后摆了摆手,打量着李三,你是谁有什么要事,竟敢闯颐和园
李三连忙从怀里掏出证据,双手奉上:太后,草民是燕子李三,这是魏公公私刻假玉玺、密谋谋反的证据,请太后过目!魏公公权倾朝野,残害忠良,若不早日除他,恐危及社稷!
太后接过证据,快速看完,脸色大变:竟有此事!魏忠贤这狗奴才,竟敢如此大胆!她连忙对身边的太监说:快,传我旨意,让皇上立刻来颐和园见我!
没过多久,皇上就带着侍卫来到颐和园。看到跪在地上的李三,皇上皱了皱眉:太后,这是怎么回事此人不是朝廷通缉的乱党吗
皇上,你先看看这个!太后把证据递给皇上,魏忠贤私刻假玉玺,密谋谋反,你要是再纵容他,大明的江山就要毁在他手里了!
皇上看完证据,又惊又怒:魏忠贤!他竟敢骗朕!来人,传朕旨意,立刻捉拿魏忠贤,抄没他的家产,查抄东厂和锦衣卫!
侍卫们领旨,立刻往魏公公的府里赶去。李三松了口气,连忙磕头:皇上英明!太后英明!
皇上看着李三,点了点头:燕子李三,你虽为江湖人士,却心怀社稷,为民除害,朕赏你黄金百两,良田千亩,封你为‘侠义伯’!
李三连忙推辞:皇上,草民不求封赏,只求皇上能严惩贪官污吏,让天下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太后笑着说:难得你有这份心,皇上,依哀家看,不如让李三协助都察院,打击贪官污吏,这样也能让他更好地为百姓做事。
皇上点头:好!就依太后所言,封李三为都察院参议,协助都察院打击贪官污吏!
李三只好谢恩:谢皇上!谢太后!草民定当尽心尽力,不负皇上和太后的信任!
很快,魏公公被抓的消息传遍京城,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纷纷涌上街头,庆祝除掉了这个大奸臣。都察院趁机清查魏公公的党羽,先后抓了几十个贪官污吏,京城的风气为之一清。
几天后,李三、赵二和柳燕来到都察院,李清风笑着迎了上来:三哥,恭喜你啊!现在你可是朝廷命官了,以后咱们一起除贪官,就更方便了!
赵二拍着李三的肩膀:三哥,这下咱们再也不用东躲西藏了,可以光明正大地为百姓做事了!
柳燕也笑着说:是啊,以后咱们可以联合更多的人,把天下的贪官污吏都除掉,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李三笑着说:就算我成了朝廷命官,咱们为民除害的初心也不会变。以后咱们还要继续努力,不仅要打击贪官污吏,还要帮助百姓解决困难,让天下再也没有受苦的人。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匆匆走进来,递给李清风一份公文:大人,江南传来消息,苏州知府钱百万的党羽在江南作乱,欺压百姓,百姓们纷纷上书,请求朝廷派人去平定!
李三接过公文,看了看,眼神变得坚定:看来咱们又有新任务了!赵二、柳燕,收拾东西,咱们去江南!
赵二和柳燕齐声应道:好!
三人告别李清风,走出都察院。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街上的百姓看到他们,纷纷热情地打招呼:李大人!赵大人!柳大人!
李三三人笑着回应,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们知道,除贪之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实现天下无贪、百姓安居乐业的目标。
走,咱们去江南!李三说着,带头往前走去。赵二和柳燕跟在他身后,脚步坚定而有力。
远处的天空湛蓝,白云朵朵,仿佛在为他们加油鼓劲。李三回头看了看赵二和柳燕,笑着说:你们说,等咱们把天下的贪官都除掉了,百姓们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赵二笑着说:到时候百姓们肯定能吃饱穿暖,孩子们能上学,老人们能安享晚年,再也不用怕被贪官欺负了!
柳燕也笑着说:到时候天下太平,再也没有战乱和饥荒,大家都能开开心心地过日子,那该多好啊!
李三点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希望:会的,一定会有那么一天的!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三人相视一笑,继续往前走去,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人群中,但他们为民除害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百姓们的心中,成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