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胜诉方 > 第3章
雨后的清晨带着水汽的凉,苏清秋是被窗外的鸟鸣吵醒的。窗帘没拉严,一道晨光斜斜地打在床头柜上,照亮了那只没来得及洗的保温杯,杯口还沾着点可可的棕褐色痕迹。
她坐起身揉了揉太阳穴,脑子里还残留着ICU监护仪的蜂鸣声。手机在枕头边震动了一下,屏幕亮起——是林砚发来的消息,只有一行字:“楼下等你,带了早饭。”
苏清秋抓过白大褂往身上套,指尖划过口袋里的胃药盒,才想起昨晚忘了吃。走廊里传来护士换班的脚步声,她对着镜子理了理额前的碎发,看见眼下淡淡的青黑,像被水墨晕开的痕迹。
“苏姐,早啊!”小王端着消毒盘从病房出来,看见她拎着包往外走,眼睛亮了亮,“林律师的车?协调会这么早?”
“嗯,怕家属又搞事。”苏清秋把保温杯塞进包里,金属外壳碰到钥匙串,叮当作响,“我先走了,3床那边有情况随时叫我。”
跑到楼下时,晨光已经漫过了车顶。林砚降下车窗,副驾上的纸袋冒着热气,隐约能闻到肉包和豆浆的香。“食堂的南瓜粥,”她侧过头,睫毛上沾着点阳光的金,“小陈去买的,说你昨天没吃晚饭。”
苏清秋拉开车门的手顿了顿,忽然想起昨晚在积水里的那辆车,和杯里加了蜂蜜的热可可。
车里换了种冷调的木质香,比雪松味更清浅。苏清秋咬了口肉包,姜味混着肉香漫开来,不腻人。“你车修得怎么样了?”
“小陈盯着呢,估计得三天。”林砚打了把方向盘,晨光在她侧脸流动,柔和了下颌线,“今天开的备用车。”
她没提自己昨晚是不是也没睡好,苏清秋却瞥见她握着方向盘的手,指节泛着淡淡的白。
协调会在医院的小会议室开。3床家属果然带了个穿冲锋衣的男人来,说是“懂法律的朋友”。林砚刚进门,那男人就伸手要握:“林律师久仰,我是——”
“不必。”林砚径直走到主位坐下,文件“啪”地拍在桌上,“要么让你朋友出去,要么现在散会,咱们法庭见。”
冲锋衣的手僵在半空。花衬衫涨红了脸:“找人参谋下都不行?”
“行啊。”林砚翻开笔记本,指尖在一行字上敲了敲,“但这位‘朋友’昨天下午给三家媒体打过电话,说‘保证有大新闻’——需要我把通话记录打出来,念给大家听吗?”
冲锋衣的脸瞬间白了,悄没声地往门口挪。
接下来的谈判像场无声的拆解。林砚把术前评估、会诊记录、甚至苏清秋手术时的器械清点单都摆出来,每一页都标着时间和签名。“你们父亲的恢复数据,ICU每天都有记录,”她推过去一沓监测报告,“觉得有问题,随时申请第三方鉴定,费用我们出。但要是再造谣,或者联系媒体,”她抬眼看向花衬衫,“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我可以现在教你们。”
红裙女人举着手机录了半天,见实在挑不出错,悄悄按了暂停。
散会时已近中午,家属走得灰溜溜的。苏清秋收拾文件时,发现林砚的笔记本上画着密密麻麻的时间线:小到“苏医生术前谈话时家属接了3分钟电话”,大到“主动脉夹层的文献数据来源”,连她自己都没留意的细节,都被红笔圈了出来。
“你昨晚没睡?”她忽然问。
林砚合上笔记本,抬头看她:“睡了四个小时,够了。”
苏清秋想起她眼底的淡红,心里莫名有点沉。“谢谢你。”她把文件递过去,指尖碰到她的手背,比昨天更凉些。
“说了是职责。”林砚接过文件,目光忽然落在她的虎口,“对了,下午有空吗?我认识个整形科医生,祛疤技术不错,你那道旧疤——”
“不用了。”苏清秋下意识蜷了蜷手指,挡住那道浅褐色的疤,“留着挺好,提醒我小心点。”
林砚没再坚持,只是“嗯”了一声。
走出会议室时,小王抱着病历本跑过来,眼睛弯成月牙:“苏姐,林律师,3床家属说想送面锦旗给苏姐呢!”
苏清秋正低头理文件,闻言抬了下眼,没说话,只是指尖在文件袋上轻轻敲了敲。
林砚看着她这个小动作,忽然想起上周翻去年那起医疗纠纷卷宗时,附卷里有张科室年会的照片。照片上苏清秋被推到台前领奖,双手背在身后攥得紧紧的,和现在这个姿势几乎一模一样。卷宗里还夹着护士的证词:“苏医生最不爱搞这些形式,上次患者送锦旗,她转天就挂护士站了。”
“锦旗就不必了。”林砚开口时,语气里带着点基于“调查”的笃定,“他们要是真心想表示,不如把钱存进患者住院费里,或者给ICU护士站添点实用的东西,这几天她们轮着守夜,咖啡都喝空好几盒了。”
小王“哦”了一声,又补道:“家属还说想请两位吃饭赔罪呢。”
苏清秋这次先开了口,声音很轻:“不用了,他们好好照顾患者就行。”
林砚跟着点头,目光掠过她放松下来的指尖:“苏医生说得对,这比什么都实在。”
等小王跑开,苏清秋才侧头看她,晨光落在两人之间的地面上,暖融融的。“你怎么知道我不想收锦旗?”
“查去年那起纠纷卷宗时,看到的。”林砚说得坦然,像是在汇报工作,“卷宗里有张你们科室年会的照片,你领奖时手也是这么攥着的,旁边护士写的备注里提了一句。”
苏清秋愣了愣,去年那起纠纷闹得凶,她根本没心思看卷宗里的附加材料。没想到林砚连这些边角细节都翻到了。
“你们律师查案子,都这么……细致吗?”她忍不住问。
“不然怎么赢。”林砚的嘴角难得弯了下,“何况,你的诊疗记录写得特别清楚,连患者术前喝了多少水都记着,我猜你是个很怕麻烦的人,自然也不爱这些虚礼。”
走廊里的风带着点暖意吹过来,苏清秋忽然觉得,这份基于“卷宗细节”的了解,比凭空的默契更让人安心——原来她没说出口的那些习惯,早被人用职业性的严谨,悄悄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