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只记得走了很远的路 > 第一章

楔子
院门吱~吱的被推开,闺女带着小重外孙过来照顾我两天。
你咋在院子里坐着,眼瞅着就白露了,别再着了凉闺女刚进门就埋怨了起来。
天儿好,晌午边暖和,孩子睡了
我接住孩子,闺女进屋收拾,要把衣服床褥换洗一下。
孩子刚抱怀里就醒了,看着我就笑:几天没来,又胖了,要抱不动你喽。
我的额头抵在他的额头上,抱着他,他咯咯的笑着,我俩都高兴的不得了。
俩人就这么一逗一笑的坐在门口晒着太阳,我给他讲着故事,一会孩子又睡着了。看着他嘴角嗜着笑,就打心底高兴,但是故事还没有讲完…

俺叫古月,因为出生那天月亮特别的大,照的院子里和门外边的棒子地到处都亮趟儿的,俺爹晓得这是个不错的兆头,索性就这么叫了。
家里头兄弟姊妹五个,大哥和二姐,俺是老三,下边俩弟弟。
大哥出生那年爷爷把家分了,俺家就分了七分熟田和一亩三分的生田,这两亩地的收成基本上全靠着那七分熟田,家里时常就会揭不开锅。
年年农忙的时候,爹都在外头帮田,等外边没活儿了就陪俺娘去垦荒地,偶尔也帮个零工贴补一下。就这么饥一顿饱一顿的熬过了四五年的光景,到俺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多了几亩熟田。这一年刚过秋分就开始收秋,收成比往年都多,爹常说这是俺带来的福气。
小时候家里没有院墙,只有两间屋子,小点的住人,一张大床就占了半个屋子的地方。大点的屋子当客厅,当门口摆了张八仙桌,还是爹娘结婚的时候置办的,门后边放了很多农具,再往里头杂七杂八的放了很多东西。屋外头用两根杆子靠墙支了个矮棚子,上边搭了茅草,下边用土垒的灶台用来烧火做饭。
娘说她没出月子就下地干活了,俺满月之后就带上了俺。她弯着腰在地里拔草,从这一头弯到另一头,俺那五岁的哥哥跟着她后边也从一头走到另一头,二姐就在垄沟里看着俺。俺会走路之后也跟着俺娘后边开始学怎么在土地里刨食儿了,后来又多了两个弟弟,都是在田地里长大的。
一直到了四五岁,俺都很少出去玩,很多时候都是在地里干活。俺也不想干活,但是娘说不干活收成就不好,收成不好就会饿肚子,饿肚子很难受,俺不想挨饿。
再大一点后知道了家外边是庄子,庄子外边还有很多庄子。
俺们庄是附近十里八乡最大的庄,庄上大事儿小事儿都是族里的五叔祖说了算。五叔祖以前在外头当官,因为上了年纪就还乡回来了,在庄里威望很高。所以庄上的大事儿小事儿都会听听五叔祖的意思,就连当初爷爷分家,也是找的五叔祖主持的。
听说刘家七他们今天去了豆河营,闯进老张头家里把他给捅了,当时人就没了,也不知道怎么惹到这伙子土匪了。俺娘在煤油灯下一边纳着棉鞋一边给俺爸说到。
他们要杀人,还要什么理儿呀。俺爹碎了一口,语气有点不忿。
接着说到:咱们庄里要不是五爷爷,这些年也好不到哪儿去,反正年年夏秋两季肯定都少不了给这帮土匪交粮食。
哎,能有什么办法那些当官的忙着抢椅子,这年头谁会管平头老百姓的死活。收拾收拾睡呀,煤油快没了,省着点。俺娘说着就开始收拾灯熄了。

生活从来没好过一点,缺吃少穿的时候看着庄稼长的好点,日子还有个盼头,但是世道一乱起来,真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了。以前五叔祖的威望还能震一震那些土匪地痞,保着庄里少些事端。但是到了俺七八岁的时候,外边就开始打仗了,很快就打到了庄里。
这个时候刚过了白露,麦子都长上来了,下午俺娘准备去地里看看麦子,要是有没长出来的麦子还得赶紧补一些种下去。
还没走出门,就看见俺爹慌里慌张的跑进来。
鬼子来了,那些日本鬼子听说从城关出来正往这边走呢,已经快到豆河营了,咱得赶紧跑。话都没说完就开始往独轮车装东西,催着俺娘带着俺们出门。
娘说那些日本鬼子都吃人,所以去北边的亲戚那里避一避。
可是别人能跑,五叔祖跑不了,而且他年纪也大了。起初人们都觉得五叔祖的威望,就算日本人应该也不会乱来,但是那小鬼子可真不讲什么道理,有人带着他们找到了五叔祖,跟他要钱要粮,还要五叔祖找人手征工。五叔祖一辈的名声,不想丢在这儿,最后被他们绑了起来,吊在了大路口的老槐树上。
过了两天,有人偷偷回庄里才发现了五叔祖,人被救下来的时候已经是出气多进气少了,当天晚上人就没挨过去。按往常五叔祖的身份应当大操大办,但是非常时期没人敢闹太大动静,在家放了两天,寻了个晚上偷偷的葬了。
就这么东躲西藏的过了好些年,只晓得一点风吹草动就拖家带口的投奔亲戚去了。也有一些舍不得家财的,带着东西躲在地窖里,他们庆幸这些鬼子只是路过,但也有遇到扫荡的时候。这个时候那些鬼子找不到东西的话,就会点火把房子也给烧了,好些人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没了,爷爷也是这么没的。
打仗的时候日子过的很苦,收回来的粮食要交上去很多,家里面根本攒不下粮食,很多时候都熬不到收粮食,家里的余粮就已经吃完了。
庄里很多人都会出去要饭,去挖草根,薅树叶,把能吃的都拿来填肚子了。夏天的时候日子还好,能吃的多一些,那些蝉蛹、鸽子、麻雀、青蛙能多养活一些人,可是到了冬天就很难了,别说吃了,就是家里的火很多时候都生不起来,很多人都见不到开春。

直到俺十五岁的时候,日本鬼子终于被赶走了,听说外边还在打仗,但是日子终归是好过了些。
你大哥和你二姐当初日子不好过,将就着成了家,现在你也不小了,这两年让你娘多留点心,给你相一门好亲事。把日本鬼子赶走以后爹就让娘托人给俺寻亲了。
俺娘也笑着说:一眨眼三妮儿都长大该结婚了,是得赶紧找,要是过了十七八还没嫁出去,可就不好嫁人喽。
到十六岁的时候,一个亲戚给介绍了一户人家,俺娘又托邻居家嫁到当地的闺女给打听了一下。听说是一户不错的人家,距离约莫有个二十里地,倒也不算远,这人听说还念过书,大俺两岁,大高个,瘦高瘦高的,这年头可没几户人家能把人吃胖的,而且说是模样长的挺好看。
打听完之后,亲事便被定了下来。又找人算了日子,两家商量着,婚事安排在了九月底,也就是霜降以后了。这会儿秋收忙完了,天儿也凉快,是个不错的好日子。
婚后第二年入冬,俺生了个大胖小子。俺公公在鬼子打过来第二年就没了,俺嫁过来以后婆婆待俺极好,妯娌们之间互相来往,关系很近,兴许就是这个原因,这老大出生的时候足有六斤七八两,又是头一胎,生他那天感觉没了半条命。
到了办满月宴的时候,爹用独轮车推着娘,带着一家老小都来了。这一天光鸡都杀了好几只,亲戚四邻来了好多人,可真热闹啊。
娘逗着床上的孩子头也不回的说到:你现在也当了娘了,以后可不能再跟个小孩子一样了,多长点心。
俺当初刚满月就下地了干活了,这能叫不懂事儿
娘白了俺一眼说到:当初那是没得选,但凡多个人帮衬着,俺也不能让你遭那份罪。你呀,以后你就知道当娘的不容易了。
给孩子办了满月没多久,娘家就来了消息,说俺娘当天回去染上了伤寒,这两天病的重,吃了好些药都不见好。本来娘家的后代们应该来人叫俺带着孩子回家住一阵的,但是这个情况不太方便,叫俺在家先安心带孩子。
因为入了冬,风刮的急了些,因为孩子还太小,因为刚出月子身子骨还太虚…总之,总之有太多的原因,俺没回去看一眼,心里想着一个伤寒,不济就是多难受几天,过了这阵带着孩子再回去就是了。
到底是没来及,得到消息后还没半个月,有一天俺娘把喝进去的药都吐了出来,还吐了好多的血,之后人就不行了。以前总觉得日子还长,今天不去还有改天,年纪轻轻的对什么事儿都没个敬畏,结果连俺娘最后一面都没来得及见。
下葬那天,俺已经哭的站不住了,但俺还是能看得出来,俺爹心里头更难。他本是一个壮实的庄稼汉子,肩上挑着百十来斤的麦子都能一口气走十几里地的路,可这会儿他坐在门框上,腰都有点直不起来了。
他到底是没哭,大抵是生怕这泪流出来了,人这口气儿就泄了。下面还有俩儿子等着娶媳妇呢,他还得接着干。

怀上大闺女的时候,有一天孩子他爹从外边回来,整个人开心的不行。
打赢了,打赢了,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他说着就喝了一大碗水,那架势,好像喝了一碗好酒一样。
是个高兴的事儿,还记得前几年小鬼子进村,大家都东躲西藏的。这以后要是自己也不打了,这光景得多好,等闺女生了,就想法子多垦两亩地出来,只要能让人安安生生的多种两亩庄稼,以后的日子都不敢想嘞。俺也跟着高兴的说到。
人在很多时候都愿往好了想,但没人会让你好。事实上因为夫家爷爷辈的时候带了一些成分,日子并没有好起来,但是这世道也没更差。
又过了两年,立了冬以后生下了老三,日子过的还勉强。还没出月子就开始下地干活了,老大跟着在外边跑,婆婆在家看着两个小的。孩子他爹因为念过书,现在允许他教书,虽然挣不多,可就算多一分,也能让日子好过一分。
本以为日子会这么过下去,可到底老天爷不能让你好过。还没开春,老三就出了事,也不晓得是染上了什么脏东西,没几个月就夭了。
都怪我,现在的天儿这么冷,屋里的炉子不能熄,肯定是因为那天给孩子冻着了。婆婆一直自责,因为是个男孩,她把事情都归在了自己身上,心里犯了魔怔。
到了年三十儿晚上,大家都忙着收拾,一不留神没顾得上看她,就一会儿功夫,找了个梧桐树挂上去了。
这个年是没法儿过了!孩儿他爹跺着脚说到,也说不上来是伤心还是生气,反正这个年确实是没法儿过了。
这些年活着不容易,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过到底还是饿的时候多。俺想着也许是老三来世上看了看,发现这世道也算不上多好,干脆又走了。可是俺婆婆没想开,这下能追上去问问了。

又过了一年四婶儿突然进门:放放手里的活儿,有桩好事儿给你说说。
这是咋了,有啥好事我问道。
四婶儿说:你婆婆说走就走了,剩下个闺女还没成家呢,现在她也到年纪了,婶子就想着给她寻门好亲事。
婶子这是有合适的小伙儿了
四婶儿说:俺娘家那边有个后代,是俺堂兄弟的儿子,兄弟五个他排老二。这孩子很踏实,干活利索,长的也是高高大大,俺觉得不错,就来提提。平常你俩关系不错,你又是当嫂子的,你婆婆不在了,这事儿你得替她拿主意。
俺说:那确实好,晚上吃饭等他们回来了俺好好说说,明个再给四婶回个信儿
不着急不着急,这么大的事儿,不急,那俺就先回了。四婶儿说着就站了起来。
又唠叨了一些家常,送走了四婶儿心里就开始想,家里在将军庄儿好像没什么熟人,回头问问孩儿他爹,看看能托谁打听一下。
晚上吃饭我把这个事儿说了一下,小姑子看着脸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闷不声儿的吃饭。
孩子他爹一边吃饭一边说:我认识个朋友就是将军庄儿的,小时候老在一块玩,这些年都成了家见的少了,明天我去找找他打听一下。
就这么一来二去的,过了小雪后,小姑子的事儿算定了下来。因为当年数不到好日子了,这婚又拖了一年才结下。
俺俩姑嫂之间这些年关系一直都很好,因为小姑子婆家那边离的不远,中间就隔了两个庄,所以她经常会带一些好吃的回来给孩子。以前小姑子是个动不动就害羞的小女孩,如今嫁了人她的变化很大,但是在俺面前她还是那个样子。
后来才知道,给她寻的那个踏实的女婿,确实是踏实,也能吃苦,人确实不赖。但就是个闷葫芦,几棍子下去都打不出一个屁来,偏偏是他家兄弟们多。因为男人的这种性子,让小姑子在那边受了不少委屈,这委屈受的多了,自然也不能干受着,慢慢的小姑子说话都凌厉了不少。本该男人站出来说的话、干的事儿,等到一个女人去说、去做的时候,这个女人受了多少的辛酸也就可想而知了。

就这样又过了差不多十年,不算早夭的老三,俺生了四儿四女八个孩子。
这一天是大雪,到了晌午从队上吃完饭就要回家,但是碰到点其他的事儿,他爹没一块回来。这天儿瞅着应该要下一场大雪才是,天有点昏暗,风刮的人脸上通红,往后的天儿也是越来越冷了,俺想着得赶紧再做一身厚棉袄出来才行。
到了下午俺正在收拾那些旧的棉花套子,听见外边门响,拨开一点窗户看见俺男人一瘸一拐的和三大爷一块进了门,三大爷手里还拖着条死狗。
在街上跟三大爷说了会话,不知道从哪儿跑出来的畜生,没反应过来,让它给脚踝上来了一口。俺男人到了屋里有点晦气的说到。
俺把这狗给打死了,八成是条疯狗,扁担都给我抡折了,你一会儿把这狗剥洗一下,给他炖了吃,吃了这狗肉人就没事了。三大爷对我交代了一下。
因为担心孩子他爹的情况,那狗肉俺都没让孩子们吃一块,结果他身体越来越差,虽然没敢耽搁太久就赶紧看了医生。
这是狂犬病,你们来的太晚了。医生检查了一下说到。
那怎么办医生,你得给治治呀!我吓的跪在医生面前,拽着他的衣服,希冀着能听到一丝希望。
找人打听一些土方子再试试吧,也许能成。医生说完便让我们赶紧回去吧。
人回到家很快就下不来床了,到处打听着找了一些偏门的法子,还是没挺过来。
俺男人走的那一年俺三十三岁,最小的儿子还不满周岁。
咬着牙硬是凑了一副寿材,家里的兄弟们帮着一块把人入了土。年初这一家十口子人还吵吵闹闹的,到了年底,就只剩俺孤儿寡母了,以后的日子还不知道怎么过呢,只记得打这会儿起,得有十年不知道什么叫饱饭。
后来的日子其实多亏了老大,虽然很不让人省心,给家里添了不少麻烦,让几个兄弟姊妹们置了不少气。但是有一说一,要不是他这些年在外头没死没活的干,这个家估计又开始吃树皮挖草根了。
老大是从小一身反骨,打娘胎里就他吃的胖,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就长的人高马大了。从小到大那是三天两头的打架惹事,他爹在的时候都管不了他,他爹走了以后,他就长大了很多。因为很是有一把子力气,他爹走的这些年,他一个人早早的就撑起了这个家,他这些弟兄姊妹们能长大,可离不开他在队上挣的工分。
以前也从来没有想过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每天睡觉前都是想着明天的活计,到了第二天天还不亮就开始起来干活了,一天都不敢歇过。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往前赶着,唯一的盼头就是等孩子们长大了,赶紧给他们成个家,这日子应该就能好起来了。

其实这会儿老大都已经十六了,这两年也在留意着给他找门亲事,但是他爹说走就走了,这事儿就又耽搁了下来。
过了年后一眨眼又到了夏天,到了雨季这天总是闷的让人难受。
老大光着膀子进门,洗了把脸后说:娘,俺找了个媳妇儿,你置办点东西,晚上去二大爷家走走,让他明天带东西过去提亲吧,现在不能结也先定下来。
俺很意外的问道:啥时候的事儿,娘咋不知道
老大说:你管那么多干啥,媳妇儿给你娶到家就是了。
说是这么说,老大这个人能折腾,自己有主见,就随他吧。晚上把这事儿托给了他二大爷,先把亲事定下来,合个日子,在把婚事儿办了。
这个时候结婚还是很简单的事情,双方没什么意见,合过日子以后。过了冬至没几天就典了礼办了宴席,毕竟老大这个年纪,这事儿也得着点急,于是这桩事情总归是有了着落。
转眼过了冬至,老大这儿成家没多久,二闺女这儿就有人上门提亲来了。其实要不是老大一直没成家压着,闺女这儿早一两年就成家了,但是没有办法。这会儿有人来提,闺女应该是早就看好了,后面的事儿就没那么麻烦了,但是这会儿也到了年底,就一块商量着先看日子,这婚事到明年再办。
许是万事开头难,这开了头以后,事情就简单多了。往后七八年的时间前边的六个孩子都成家了。
几个孩子都不错,就说干活上,没有一个说是拿不出手的。所以,就剩下小闺女和小儿子,也没觉得有什么难的,毕竟什么难过的日子不都过来了。
日子慢慢能过了起来,虽说吃的不见得有多好,可好歹饿的少了。人没只要没什么烦心的事儿,这就已经算是好日子了。
这一天过了晌午,几个妯娌一块纳鞋,说起闲话就是唠唠叨叨,我嘴笨,这么些年都是听的多说的少。大家哄笑的时候,小弟突然来了,看着他那个样子,我这心里跟突然漏了一拍似的。
小弟进了门,也没管这一屋子人,说:咱爹没了。早上趁着天儿凉快,他老早就去地里翻地去了,我看那个地就剩没多少,他应该是想都翻完再回去。可是十点那天儿多热,八成是中了暑。吃晌午饭的时候四嫂看人没回来,就去找了,发现咱爸栽倒在地里了,她一个人弄不动咱爸,就赶紧喊人,等我们都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我当时好像被人拿锤子在胸口锤了一下一样,整个人瘫靠在了床上。
爹这些年太劳累了,是一天福也没享。小弟们也早就结了婚,按理说他也不用那么累,但是家里日子不好过,他想能干就多替孩子们分担一点,结果倒在了那地头儿。
夏天的时候天太热,这人放不了太长时间,但是后代们觉得爹生前把身后事儿都办的明白,给几个孩子都成了家,现在孩子也都有了孩子,怎么说也要过了头七再下葬。娘家的事儿自己也只能听兄弟们的,可是还没来得及孝顺父母,爹娘就都没了,哎。

日子一天天的推着往前走,家里有了孙子,有了外孙女,眼看着家里的人越来越多,你看多兴旺。
但是人多呀,这事儿也跟着多了起来。这一大家子的人,都在一口锅里刨食儿吃,哪儿能长久,连大锅饭不也没吃几年,何况这小门小户的。
随着老大的闹腾,这家就没怎么安生过。俺知道,这是家里人多了,这几个妯娌之间互相的都不想让别人沾了光去。更何况老幺还没娶媳妇呢,这以后要出的钱还多呢。
成光他娘,你咋来了呀他二大爷在院子里喂着鸡,见到我进门便下了手里的活儿,迎了过来。
过不下去了。我顿了顿接着说:这人越多,日子过的越拧巴,你看现在这一家子,老大现在说话都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老二媳妇自打进门啥时候到俺哪儿吃过饭老三两口子是见了谁都笑么呵的,可老大说要分家,他俩吵吵的比谁嗓门都不大,哎。
他二大爷说:这事儿也怨不得孩子们,你自己想想,成光结婚有十来年了吧,成宗结婚也有个七八年了,成耀晚点也有三年了。这么些人一块过日子过这么些年,谁多干点,谁多吃点,难免会有怨言。况且,这人哪儿有不为自己想的你一个人顾着这一大家子,就能一碗水端平嘞
要不是老幺还没结婚,俺也不想管呀。
成祖今年有十二、三了他到结婚不得个五六年你要揽到那个时候不成
其实今天过来也是想问问二哥,这该咋办呀!
咋办要我说,你干脆就分了,让他们几个哥哥嫂子都给老幺留一份,将来也得出一份力,总比现在这拧巴的过着强!
找人看了日子,等过了小寒有一天不错,到年底的时候家里什么事儿都忙完了,也好算账,干脆就在这一天把这个家分了。

这家是分了,但是剩下的事儿还得解决。说好了,现在老幺还小,他那份地我就先种着,等他结了婚就给他种。
于是我跟小闺女就把老幺的地给种了起来,小闺女大老幺两年,她身体长的快,这一点上跟她大哥挺像,所以老大看着跟谁都不对付,但是对这个小妹其实挺好。小闺女都十四了,从小不爱读书,但是干活上可利索,所以分家后她手上的活儿就多了很多。
以前总觉得往后能好过些,可这么些年了,也没觉得好哪儿了。分了家之后,吃饭上都不如之前了,一直咬着牙熬了五六年,二闺女和三闺女带着一家子帮忙起了两间屋子给老幺结婚用。
房子盖起来过了两三年,终于给老幺相了一门亲事。那女孩我私底下去看了,样貌上不太好,还有点骄扈。
晚上我问老幺:到底是你的大事,你决定吧,甭管咋说,娘都给你娶个媳妇。
就她了,娘,俺现在也大了,也能干,她嫁过来就算不干活,俺也能养活这一家。老幺看着我说。
我知道他是咋想的,他面相随他爹,生的好看,下决心娶这样的媳妇回来,也是没办法了,这么大年纪还没个媳妇,说闲话的可不少。他晓得家里是个什么情况,再不成家,往后会更难,所以他这是咬着牙认了。
等给老幺娶了媳妇,这桩事情忙完,才顾得上小闺女的事。
因为老幺,小闺女放心不下我,就一直没结婚,说等给老幺娶了媳妇她再嫁人。我其实亏欠的是这个闺女,因为错过了年岁,之后给她找婆家不太好找,年龄合适的大都早早成了家,导致她出嫁的太晚了。不过总归是在老幺结婚一年后,小闺女也成家了。
小闺女订亲之前,连天的下了好几场雪,到了大寒这天儿更冷了几分。因为俺这心里头总觉得亏欠,越是这么想就越想找补,为了她的婚事,订亲前专门托她小姑私底下找了人算了一卦。
且少言苦做,调转这半生风水。
待子孙长报,享福泰承欢膝下。
她小姑专门回来一趟,解释说是一门不错的姻亲,这心里的石头终于是落下来了。
这儿女的大事儿都解决了,我也算对得起他爹了。

忙活了大半辈子,也忘了什么时候开始,家里都能攒些余粮了,还记得每年年底队上分红俺家都要欠工分,好像也就是前几年的事儿。后来分了地开始缴公粮,粮食年年不够吃,正长身体的几个孩子饭量一个赛一个的大,每回收了粮食都要多换点麸子面、高粱壳壳面,就为了能撑到下一波农收。谁能想到这才几年光景,家里年年都能攒几圈粮食了。
这一天小女儿把她闺女儿又送过来了,说:娘,小彩在你这儿住两天,菜地这几天活儿多,你给看两天孩子。
我抱起孩子,说:你该忙就忙去吧,孩子在这儿就行。转头看着怀里的孩子:妮儿,想姥姥来没有
小女婿家里兄弟姊妹们也多,事儿也多,有些事儿不想跟闺女打听,不是说不关心,是帮不上啥忙。反而那些事儿说出来,闺女心里又难受一遍,哎,造孽呀。
自打几个孩子都成了家,我下地也少了,每天就是给这个看孩子,帮那个带孩子,孩子们都忙,能吃饱饭不容易,让他们好好干吧。
我也是转过六十的人了,身边这几个妯娌天天串门子打桥牌,都老掉牙的人了,开始过上好日子了。这应该也算得上是好日子了,顿顿都能吃饱饭,吃白面,怎么能不算好呢
时间一晃,又到了年根,这十冬腊月的,还未打春,这么大岁数可不好熬。
几个闺女时不时的会过来看看我,给送点菜和一些吃食过来。今天大闺女过来,我只当是她来看我。她进了屋说:俺婆婆走了,娘,你看看这个事儿该咋个办嘞。
哎,她这个婆婆早就不能干活了,卧床这些年还离不开人伺候。这冬天没熬过去,闺女以后肩上的担子也能轻点,这些年她觉得过的委屈,到了事儿头上,我晓得她想让娘家给她办漂亮点,不能埋汰了。
这边的事儿你不用操心,回头让小东过来挨个给他舅舅和姨们送个帖子。俺让他们兄弟几个一块置办一下。
这是他们兄妹里边头一桩事儿,平时磕磕绊绊也就算了,我是能不管尽量不管你们,但是这事儿上不能丢了后代们的脸面。
十一
年纪越来越大,事情一点都不觉得少,大闺女的事儿办完,基本上就开始过年了。
今天就是雨水,再有两天过了十五,这个年算是过完了。本想今年能安生的过个年,结果一个个的又开始闹腾了。
老大家里两儿两女,老二家里两儿三女,老三家里三儿一女,老四家里是一儿两女,闺女家也时不时的带着孩子就过来了。实在是前面四个结婚早,现在孩子都大了,来的少。
但是光下边这几个年岁挨着的,就有十来号人马。你瞧瞧这一大家子,每天碎不完的嘴,你还一点法子没有,只能是听着忍着,不然又能打起来。
娘,小深是不是你孙子,咋三弟四弟家的就是,这老二家的就不是儿媳妇拽着她家的小儿子在院儿里喊了起来。
老三和老四家的孩子都在屋里不敢出来,扒着门口往外看。
这是咋了,进屋说来。
老二媳妇说:这个屋门俺就不进了,有些事咱就在这儿说出来让大家评评理,都是你孙子,你就把那鸡蛋糕藏床底下,偷偷拿出来给他们吃,小深就不能吃
门口她几个婶子听见声儿走了过来,进门就劝:别动这么大肝火,这么多孩子,你娘可能就是漏了,都是亲孙儿,咋能不亲
亲是这么亲的别人都拿着鸡蛋糕吃,小深就没有小深一来就赶紧把东西都藏起来是吧,今天看俺不把你那些东西都给扔大街上……
说着儿媳妇就开始往屋里走,几个婶子赶紧上前拦着。
看着这架势,今天不能善了,我伸手让几个妯娌停下:别拦她,她心里有气,让她先把这口气出了,等气儿出了咱在好好说。
你说俺跟小深不亲,没给他吃的,俺藏东西。俺不知道这些事儿是哪儿来的,小深从小来俺这个奶奶这儿就少,好几次家里做饭去叫你跟孩子,你们也没来。俺都上门去叫了也没来,还要让俺再咋的亲
你不是要把俺藏的东西都翻出来扔了吗,去吧,看看这破房子里都藏了啥,去翻翻看。
老二从头到尾也没露面,让他媳妇在街上叫骂了一路。
他以前跟媳妇也不知道怎么好上了,抛家舍业的非要娶这个媳妇,只要你愿意,当娘的也不说啥,这媳妇就这么给你娶回来了。可是自进门老二媳妇就跟我这个当婆婆的不对付,好像哪儿犯冲了一样。
老二其实人不错,他有能力,有干劲儿,长相上也随他爹,为人看着就正气。他是孝顺的,但因为他媳妇,他跟着也干了好些没脸的事,可是自己的儿子,你又能怎么办
人多,兴旺,可家里这难念的经也跟着念不完。每天不是多了这个一口吃的,就是没帮那个看孩子。我虽说没上过学,但多少也明些事理,这偏呀向呀的哪儿能一碗水端那么平闹就让他们闹吧,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有几年盼头。
十二
悄么声的起了床,最小的这个外孙儿还在床上睡着,早早的我就出门了,他三姥姥昨儿晚上走了,天还没亮的时候几个侄子过来说了一声,我得过去看看。到这把年纪,身边的人是一个接一个的走了,也不知道哪天自己也不吭不响的也离开了。
成光娘,你来了。几个先到的妯娌打起了招呼。
来了,你们早来了
后半夜就来了,昨天成寿在这儿陪着他娘,结果睡觉前煤炉子盖子没盖好,中了煤气。成寿后半夜难受醒了,当时身子就不听使唤了,喊他娘也没动静,自个儿费了好大劲才爬到门口开了门。冷风吹了好一阵才缓过来点。能动以后就赶紧去拽他娘,拖到门口就赶紧出去喊人,晚了,医生来的时候人已经咽气了。
今年倒春寒,都过了惊蛰又下了这么大一场雪,估摸着是昨天觉得太冷了,使劲烧火。
三嫂岁数大了,几个孩子轮流伺候着,要是孩子都不管,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发现呢。
几个人你一嘴我一嘴的说了起来。
回去之后看着孩子醒了,又做了早饭,吃完饭后带着孩子去了他大舅家。
娘,有啥事儿嘞他大舅也是刚吃完饭准备出门,在门口遇上了。
你三大娘那儿晚上你们过去陪灵,都是一个家谱上的,以前你爹走的时候这帮叔叔婶子大爷大娘们都没少帮衬。你们四个轮流去,这事儿是头大的事儿,他们三个那儿去跟他们说说,俺就不来回跑了。
这事儿不用你说,你该干啥干啥去吧,俺几个商量就行,你别管了。
我带着孩子往回走,突然感觉自己年纪好像真的大了,已经很多年没有管过事儿了。每天忙活的就是帮着孩子们带孩子,别的也帮不上什么忙了,奔七十的人喽。
到了下葬这天突然暖和了起来,街上的雪都化了,一帮孝子贤孙跪在泥泞的灵棚前扯着嗓子嚎哭。起灵前孝子摔了盆,结果雪化的地上软塌塌的,摔了两次都没碎。有个眼尖的赶紧拿了块砖垫上,这才摔碎了。
她几个闺女一块给上了半扇猪肉,中午下葬回来的时候已经到锅里了,整整熬了两大锅的冬瓜。吃完饭后我回去提了个桶过来,小外孙怕生没过来,再拿俩馒头回去给他吃。
十三
现在的年岁比以前可好了太多,小闺女今天过来送了饺子。
不是说翻盖房子呀,还没动工嘞
准备开始呀,房前边的大爷给算了日子,春分第二天,明天正合适。
嗯,忙起来了就别来回跑了,在家忙吧。
你别管了,有空就来了,没空你想看也看不着人。
孩子都开学了吧
早开学了,让闺女去她奶奶哪儿住两天,咋的也不去,马上就盖房子呀,都去街门下边挤着,一点也不懂事儿。
都给奶奶不近,哎,等放假了都过来这儿住几天。
这一年没多久有了禽流感,孩子们早早放了假,但是也没过来。家里已经好久没有孩子过来住了,都长大了,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老三的儿子今年都生了个胖小子,又多了一口子人,但这年头也饿不着人了。
日子越来越好了,牙也越来越少了,大重孙拿着雪糕跑来看我,咬不动喽。
俺这个大孙跟他爹一样,很能干,早早的就不上学出去打工了,有了重孙以后也是把孩子往家一丢,跟着媳妇去外地挣钱了。他爷爷那个夯货动不动就是骂孩子,所以这孩子老往我这儿跑,家里那些吃的现在孩子们来的也少了,都给他留着。
这孩子在这儿玩着睡了一会,他三爷爷来了。
娘,这两天闹禽流感,你这儿有事没有
没事,不用操心,没那么厉害。说完我看着他脸色不太对,又说到:你这事儿有啥事儿嘞咋脸色不对
老三脸上露出愁容,说:小梅身上这两天不得劲了,准备带她去县医院看看。
在家看了哦…那赶紧上县里看看吧。
老三没待太久,说了几句话就回去了。过了一阵听说老三媳妇在县医院住院了,儿媳妇还有闺女们都商量着带点东西去看看,好像是胃里出了毛病,这连半个月都没有,已经吃不下东西了。
听说老三媳妇从医院回来了,本来想过去看看,老三没让去,说样子不太好,别看了。在门口坐了会,也就没进去。
这病来的及,前后没多久人就没了,哎,还没五十呢。
本来老三家的儿子闺女也都大了,这事儿不说大操大办,怎么着也能好好办一下,多少有点排场。但是这禽流感还没过去,庄里头什么事儿都管着,最后草草的葬了。
十四
坐在门口晒太阳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的很慢,晒着太阳想想以前的事儿,又觉得这日子过的很快。这几年能说话的老人越来越少,小辈儿来的也越来越少,连大重外孙都出去打工了,再后边的孩子都很少过来。
听说二闺女家的大孙子生了个闺女,真想让她抱过来看看,又是一代人呀。以前家里过年到处都乱糟糟的,要压岁钱,要吃的,孩子们多的站不下了都。现在生了个孩子,办满月都不会叫你了。
年年清明前两天小闺女都会来上坟,然后拐到家里坐一会,算算也到日子了,正想着门就被推开了。
这天还没有多暖和嘞就出来坐着了,都多大岁数了,是不是忘了。
呵呵,忘了,早记不住了。听着她说话,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问道:孩子没回来
没有,在外头上着班,不由人。想吃啥快晌午了,给你做点饭吃。
不饿嘞慌,晚点吃吧。俺顿了顿说:不是说清明节都放假呀,他不回来
闺女进屋拿过来一个马扎,往院子里一坐,说:上个礼拜打电话,说还没有买到火车票,说不准能不能回来嘞。
不回来哪儿能行,都多大了还没结婚,叫他赶紧回来,多给他说两个,赶紧订了清了。
不由人,一天天的不少让人着急,人家自己就不上心,有啥法儿。
那也不能成天由着他那个性子来呀,一辈子都不结婚了就剩他了。
一块吃了晌午饭她就回去了,现在家里也不种菜了,她找了个班上,今天是夜班,晚上还要赶过去。
今年雨水勤,清明就开始下,一直到谷雨,沥沥拉拉的下了半个月,看样子今年五月麦子收成应该不错。
日子往前又过了一阵,家里头过会,今年他小姑来了。
咋来的我看着她能过来就高兴的不行。
立军骑摩托车来的。顿了一下他小姑接着说到:早就想来了,就是自己骑车骑不动了,还得抽孩子有空才行。
你现在岁数也不小了,也是往八十走的人了。
受了大半辈子罪,这年头稍好过了点,岁数大了,呵呵呵。
一院子的人,吃过了晌午饭都陆续的回去了。三闺女和四闺女留下来收拾了一下屋子,到了五点多一块吃完晚饭才回去。
站在街门口看了半天,眼睛不行了,以前能看着他们一直走到最西头的街口拐过弯,现在走一半就看不清了。看着他们好像回头摆手,嘴里喊着回去吧,但还是就这么站着,偶尔有小辈们从门口路过也说上两句话。
天黑以后拉了灯绳儿,自己坐靠在床上,手里拨动着念珠,屋子里只剩下挂在墙上的挂钟咔哒咔哒的声音。
十五
这一年家里好多孩子都过来了,往年也放假在家,但是现在孩子们都想玩,给一个老人过生日有什么意思。所以大多时候就这些个儿孙会过来,孙女婿们来的都少。
来不来吧,人太多了,除了几个儿孙,再往下的孩子认得的也不多。
但是八十八大寿他们来的倒是齐整,热闹给谁看呀。在床上靠坐了一天,累了就躺会儿,看着他们在院子外面都没站脚的地儿,人都跑街上站着去了。
二闺女家的外孙今年刚结了婚,这一天带着新媳妇也来了,是个俊俏人,小脸胖胖的,看着就有福气。二闺女偷偷塞了一个红包过来,然后我把红包当着一家子的面儿给了新媳妇。
话说这重外孙都结婚了,俺这小外孙还没结婚呢,这小子出生那会儿赶上计划生育,闺女带着他东躲西藏的在这边儿住了好一阵子。他三四岁那会,可喜欢拿着小扒手跟俺一块去捡煤块,打小就长的可喜人,本想着以后应该也不愁个媳妇,结果现在都快三十的人了还没动静。
后来过了年之后,春天里边儿伤了风寒,一直到立夏以后还没好利索。几个孩子轮流过来照顾,老了,除了添麻烦,没啥用了。
这一伺候一直到了年根,几个孩子在一块因为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吵了起来。
当年你盖厂房,俺家出人出钱,大家都是亲姐弟,不说要你挣钱给什么回报,但是咱也不能说你后面赔钱了,就直接把帐给赖了吧二闺女生着气,咬牙切齿的质问二儿子:俺也知道你那会难,你姐夫从来没提过一句让你还钱,俺也没在你面前张过一次口跟你要钱,但是你是咋做的当了几十年的闷葫芦,硬是在俺和姐夫面前连个屁都没有!这就是亲弟弟干出来的事!
这事儿从来没赖过,当年的帐俺早给你说过,算到大姐头上。那会开厂子,大姐夫过来当会计,偷偷昧了多少钱这厂子最后倒了,大姐夫可是出了不少力气,这个钱俺跟大姐说过,昧下厂子里的钱,俺可以不跟你要,但是二姐的钱你得给了,一分都不能少!
你还指上俺了张口就是你姐夫昧了你的钱,你有点良心没有你姐夫在哪儿给你干活,你给他开多少工资你姐夫从来没有怨过唠叨过,他多踏实一个人,你说他会昧你的钱大闺女在旁边坐着被二儿子指到,立即站起来指着二儿子反驳道。
没有他当会计那些帐对不上的有多少小深娘以前看着账本不对劲的时候就跟俺提过,但是俺信得过大姐夫,没有细看,到最后出了事查了一下发现问题那么大,你还敢睁着眼说大姐夫老实这老实人把坏事儿都干尽了!
这一家子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吵了一下午,劝的我嗓子都哑了。后来大闺女和二闺女生气就走了,也吵不出什么结果,再后来干脆不来了。没什么新鲜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旧账了,硬是翻不过去,我也管不了,早就管不了了。
十六
这几年听说地都包出去给别人种了,现在都没人种地了。大外孙女叫着儿子开着汽车,说今天天气好要带我出去逛逛,都好多年没出门了。
已经小满了,看地里这些麦子长的多好。我看着车窗外边连片的麦地,地里头没什么人,但是那麦子长的真喜人。
长的好也不值钱,现在都没人种地了,这些地都包给别人了,现在包地超过多少会有补贴,自己种不挣钱,包出去让别人挣吧。
现在的孩子们确实都不种地了,好像也确实过了很多年了,谁知道这么多年以后人原来可以不用种地也能吃饱。
可是不种地以后,人见面也少了,都出去上班了,也就几个儿女都在身边,虽然偶尔也出去打工,总归还是见的多点。但是孙辈往下一年到头都见不了几次,他们得等放假,有时候放假时间短还不够在路上折腾,索性就不回来了。
到了芒种的时候街后边的庙上开光,请了一班戏台子。白天都忙,家里没人过来,俺就想过去看看戏。现在唱戏的少了,以前甭管是庙上开光还是庄里过会,是红白喜事还是过寿还愿,都得请上一两班戏台子。但是现在都会请一些歌舞团在哪儿唱,嗐,看戏越来越少了。
我拄着拐掂着一个马扎就出了门,一步一挪的过去看戏,本想着已经走的很慢了,结果还是没扶稳,脚下一滑就摔了一跤,好半天没起来。
好在这会儿地里忙,街上人多,被邻居家的孩子看见以后就把我扶了回来。
孩子们知道后都过来了,看到以后就是一阵埋怨。
你都九十多的人了,还当自己身体多好嘞还一个人拄着拐就出门了,看现在还出去不出去了。大儿子一边说一边坐在了床上,他现在腿脚也不好使,也用上了拐杖。
在家闲着没事就想去看看戏,走嘞还挺慢呀,还是给摔了,哎。
往后你就在家吧,想出去了找个人带着你,你这要真摔的不能动了,都就啥也不能干,成天踮着脚跟你跟前伺候你吧。
谁知道他一句话玩笑话,还真说中了。
过去了好几天,这胯跨股还是疼,老二就让孩子开着车带我去了一趟县医院,回来说是骨头有点裂了,让慢慢养着。身边离不开人,到底还是拖累他们了。
十七
最近说话有点絮絮叨叨的,感觉真的要老糊涂了。觉也越来越少,每天在床上困了就眯一小会。好久没有睡过整觉了。
上次骨裂,养了快两年,算是好点了。不过门是出不了了,只能扶着凳子在家来回动弹一下,也不敢出门了,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了。
今天天一亮,老四媳妇起来就走了,过了一会送了早饭过来。老四年纪还小,还能干得动,经常不着家,在外边天南海北的打工,所以经常是老四媳妇照顾俺。
吃过饭以后,老四媳妇就回去了,今天换老大过来。到了晌午边上,老大拄着拐进了门。
今儿夏至嘞,家里头煮了点饺子,起来吃点吧。
夏至了已经这么快,看着现在天就长了。俺扶着床沿坐了起来,对老大说:你吃了没
你别管俺了,一会回去吃,你慢点吃吧。一边说着,老大一边拿了个空碗,把饺子倒进去,就拿着碗回去了。
又过了几天小闺女来了,算算日子,今天还没有轮到她。
你咋来了
俺公公走了,过来给俺大哥他们说一声,拐到这儿了。
啥时候昨天
嗯,昨儿晚上。一口气儿吊了半月,昨天晚上不行了,喂了好几颗速效救心丸,还是走了。
就那样吧,他也活了个大岁数,也够了。顿了顿又问她:啥时候埋嘞说好了
想的是到头七那天,但是这阵儿上边说是要管火化,看情况吧,要是有人管,就准备提前晚上埋了清了。
因为她公公的事儿,后来她延了一阵儿才过来,再来的时候因为进了伏天,到了小暑的时候天已经热了起来。
伏天的热是那种闷热,这两天热的厉害,到了昨天晚上下了好大一场雨。后半夜的时候听到轰隆一声,小闺女不放心,起来出去瞅了瞅。
东屋房顶塌了,睡吧,明儿再看吧。她大声喊着说到。
塌了塌就塌吧,早就该塌了,睡吧。现在觉浅了很多,醒了以后很难再睡了,闭着眼拨动着念珠,听着外边的大雨下了整整一夜。
五点多的时候小闺女起来做饭,她今天还要去上班,得早点走。但是吃了早饭以后还没出门就接了个电话,说昨天晚上雨太大,上游泄洪,厂子周遭全淹了,放几天假,等水退了再说。
又过了一会老四和老二过来了,今天该老四照顾过,但是昨天下了一夜的雨,今天早早的过来看看。老二也一样,放心不下过来看看。
东屋还是俺结婚那会盖的,一直住了很多年,年头太长了。前些年房顶裂了条缝,加上周边修路盖房,路面高出屋子地面太多,没法儿住了,于是他们几个兄弟凑钱盖了一个西屋给我住着。
那房子住的时候也没修过,没管过,但是人在里边住着的时候就没什么大事。这一没人住,没两年的功夫,就破败的不行了,昨天晚上一场雨下的,彻底塌了。
十八
最近几个孩子商量着要接我到家里轮流住,大闺女、二闺女岁数也大了,现在路上汽车也多,隔一个礼拜跑一趟,他们太累了。但是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谁知道什么时候说走就走了,几个孩子也没谈妥,大闺女现在身上毛病多,大女婿腿脚也不利索,这下没谈拢,一生气干脆也不来了。
我知道孩子们各有各的难,也没什么办法,由着他们商量吧。
孩子那个事儿谈的咋样了
今天小闺女在,最近听说小外孙的婚事要动了。
今年五一他对象来家了,他也去让人家爸妈看了看,咱就说这个事儿该成了,两家都没说啥,那不是该成了结果嘞,一直没动静了,就一直催,人家俩人现在又出去旅游了,一点都不慌着结婚。现在说等旅游回来了先把亲事定下来,礼钱先下了,啥时候结婚哪怕在看日子呀。
还不上心嘞,都三十多了,不能太惯着了,你还当他小孩嘞。赶紧娶个媳妇吧,再晚还不知道俺能看到不能了。
说是下半年有好日子,下半年必须连这个事儿办了,上半年来不及了,眼看都大暑了,等他俩回来先把亲事订了再说。她说着好像突然想到了啥,看着我说到:回头叫俺给他对象妈妈打个电话,把这个结婚的日子先合一合,你今年整一百了,要是这个典礼的日子也在这个时候,双喜临门呀,哈哈哈。
她笑的很高兴,想想确实是一件美事。
立了秋之后,日子还在慢悠悠的往前走着。一大早三儿子找了些人,还带着挖掘机。
东屋都倒了好几年了,俺把东屋翻盖一下,回头搬过来这儿住,守着伺候你。老三进了屋跟我交代了一声。
这边分家本来就分给他了,他结婚后一直在后街住着,三媳妇走的早,他一直帮着孩子顾家。现在他几个孙子也大了,都在外头上学,一年回不来几次,孩子跟儿媳妇也是常年不回家。来就来吧,娘儿俩也有个伴儿。
十九
这两年因为老三住过来了,所以基本上是他在照顾我。
大闺女和二闺女身体不好,路也远,也都岁数不小了,不常来了。大儿子来的还勤点,俺大重孙给他买的轮椅,天天的没事儿就过来了。
他们还分着工,三闺女、四闺女和四个儿子还轮流照顾俺。
处暑过去好些天,现在也不怎么热,感觉整个人都有点爽利,晚上睡觉也早就不开空调了。今天一早三闺女陪俺吃了饭就回去了,一会换小闺女过来做晌午饭,照顾俺两天。
早上老三出门去看他儿子了,这孩子在外边上班摔了,也不知道严重不严重,在家还得伺候着,所以他早早的就过去了。
感觉今天身体挺舒坦,吃完饭就扶着椅子坐到了院子里。这个夏天雨水没那么多,但是也下了几场,门口本来被老三砍了好多的竹子,到现在又长出了好些。
今天也没什么风,日头晒的挺舒服。本来昨儿晚上也没怎么睡着,这会儿太阳晒在身上有点困了,手里头无意识的拨动着念珠,心里想着小外孙的孩子一会应该会跟闺女一块来吧。
临近晌午闺女带着孩子推门进来了,这小胖堆儿跟他爹小时候长的一样。我坐在屋门口,靠着门框,接过孩子抱在腿上。闺女进门顺嘴埋怨了两句就进屋收拾去了,嗐,没感觉她也七十的人了,头发都白了。
我晒着太阳抱着孩子逗弄他,他现在说话还不利索就可喜欢听故事了。
我给他讲以前发生的事,讲打仗,讲灾祸,讲那些吃风咽雪的日子。孩子没一会儿就睡着了,毕竟这些事挺枯燥的,但是我知道的也就这些事儿了。说着说着我也睡着了。
——
——
这一睡,我便没能再醒过来,抱着怀里的小生命,睡的很安详。
data-fanqie-type=pay_tag>
我迎着圆月出生,伴着骄阳入眠,站在人生的尽头,回望时间的长河,这一世如果不是孩子他爹走的太早,应该也算得上是圆满了。
也不觉得享过什么福,特别是到了晚年,家里的大事小事儿,总之难过比笑的多。其实都是些很没意思的事儿,一个庄儿里的老妪,一辈子连县城都没走出去过,能有什么意思。
我只是活的时间久了点,见过最大的长辈是老叔爷,最小的子孙是曾孙,身前身后八代人,五世同堂。我见过了太多的事情,时间太久也忘了很多事情,只记得这条来时的路一直走过了很远。
我叫古月,现在想来那晚的月亮确实很圆,真是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