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珍刚把一杯水倒好,准备给旁边的婶子递过去。
听见张娟喊她,甜甜的应一声,自然地把杯子递给冯天明。
自己来到张娟面前,乖巧地站着。
“桂珍,坐下。我们聊聊呗。”
张娟拉过刘桂珍的手坐下,思索了一阵开口。
“桂珍哪,留学的事情打算好了吗?有没有想过,回来之后怎么办?怎么发展呢?”
刘桂珍想了想,不知道怎么开口。
“哦,我的意思是,回来之后,应该不会忘记我们吧?”
冯豫章也开口,“桂珍,千万别忘了我们!”
“那不会,等我们回来,一定拍拍肩膀,“你这小子!”
很快,刘桂珍出国的日子到了。
至于出国需要用的证件,都由冯豫章和张娟一手安排好了。甚至连那边的翻译也都安排好了。
本来刘桂珍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在和冯天明一起学习外语,三年下来也掌握了不少英语底子。
只是不太专业罢了。
周秀兰两口子还有冯天明一起把她送到了市里,然后又买了去首都的票,再去了首都。
看着她上了飞机。
冯天明依依不舍地看着刘桂珍离去,心情有些低落。
周秀兰安慰他,“天明呀,桂珍也就是出去进修三年时间,很快的!”
冯天明点点头。
“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刘振华也问。
“我在首都读书的时候,已经跟着两个要好的同学商量好了,准备开个公司,技术通信公司。”
两人一听纷纷点头,虽说听不懂这到底是个什么,可听起来总感觉没错。
“那你加油,叔叔阿姨会一直支持你的!”
冯天明听着他们的话,重重点头。
很快,刘贵生和范小芳的农业采购站开起来了。
开业这天,鞭炮放了一茬又一茬,热闹的气氛完全能和结婚那天有的比。
这场面震惊了周围一切的人。
范小芳和刘贵生穿着蓝色的确良工作服,站在柜台里。
一排的门面上能同时容纳几百人进去,面积宽得很。
玻璃柜台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大米,精面,豆子,玉米,花生等农作物。
里面还有各式各样的农产品和中药材,以及种地用的生产物资,例如农具,农药,化肥等等。
那些人都觉得稀奇,纷纷围过来看。
范小芳拿着高音喇叭介绍着面前的农作物和各种被问到的东西。
一个老头听到范小芳介绍着面前的稻米,点点头。
“这个不错,给我来五十斤,我之前吃过这个米,好吃呢,这一看,果然是正宗的黑省大米呀!”
“哎,好嘞大爷。”
范小芳脆生生地答应一声,刘贵生赶紧称了五十斤黑省大米,问了大爷地址,看他年纪大,还给他送货上门。
其他人一看,也没了后顾之忧,纷纷过来买大米,面条,还有精面啥的。
一时间,人挤满了农业站。
除了刘贵生和范小芳小两口,其他的刘家人也都穿着工作服,背后印着“贵生农业采购站”五个大字。
纷纷开始忙碌起来。
而外面的百姓邻居们议论纷纷。
“没想到刘家开启了这和张娟从车上下来了。
不俗的气质和昂贵的车,让四周围观的人一片惊呼!
周秀兰赶紧过来迎接两人,不好意思地说,“哎呀,你们看看这,没地方坐。真是对不住!”
冯豫章看看四周这忙碌的景象点点头,“嗯,还真是不错!”
当场定了五千斤粮食捐去了偏远山区!
四周的邻居们羡慕得眼睛都红了,都在想为什么这种好事落不到自己头上!
甚至两人看农业站忙不过来,都过来帮忙卖货。
一直忙到天黑,终于结束了开业的一天!
看着已经有些空荡荡的库房,刘贵生和范小芳抹掉脸上的汗水,相视而笑。
刘贵生和范小芳以及周秀兰两口子也感动得不行,纷纷来道谢。
张娟笑着挽住周秀兰的手摇摇头,“我们两家的缘分还长呢,别说这些客气话。”
“饿了吧?我们去吃饭吧。”
傅云在前面的饭店订了一个大包厢,于是又饿又累的他们一起去吃了饭。
“今天开业真是开门红,刘家现在还真是不容小觑了!”
冯豫章对于刘家人很是满意,不停点头表示赞同。
张娟也笑了,“这刘家人呀,还真是不错,我都想预定一个刘家人了!看来眼下只有这桂珍还有机会咯!”
刘振华忙接上话,“也不是不行,既然你们喜欢桂珍,那就把她认成干女儿吧!”
张娟和冯豫章一听,脸上噎住了。
两人互相看一眼,喃喃道,“干女儿?算了吧,到时候桂珍回来再吧!”
范小芳和刘贵生也互相看一眼,偷偷地笑起来。
这个父亲也是,人家哪是想让她当干女儿呀?
“来,吃菜!”
所有人开怀畅饮,心情好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