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迷雾中的沉沦
九月的风裹挟着桂花香掠过江城大学的林荫道,林辰缩着脖子躲在图书馆角落,电脑屏幕上闪烁的游戏界面与周围的书香格格不入。他机械地点击鼠标,耳机里充斥着厮杀声,眼角的余光却不由自主瞟向窗外——那里,苏晚晴正和学生会主席赵宇并肩走过,阳光洒在她白皙的侧脸,连发丝都染上了金边。
又在看苏女神啊室友王胖子叼着辣条凑过来,别想了兄弟,人家是天之骄女,你是咱们系有名的‘挂科专业户’,这差距比珠穆朗玛峰还大。
林辰猛地关掉游戏,屏幕映出他憔悴的脸:黑眼圈浓重,头发乱糟糟的,T恤上还沾着上周的油渍。这已经是他大二下学期,高数、线代、概率论红灯高悬,辅导员找他谈了三次话,警告再挂科就要留级。
我以前不是这样的。他喃喃自语。高中时的林辰是市重点的尖子生,高考发挥失常才进了这所二本院校。巨大的落差让他一蹶不振,把所有时间都耗在游戏里,以此逃避现实。
突然,图书馆的广播响起:请大三金融系苏晚晴同学到服务台,有您的包裹。
林辰的心猛地一跳。苏晚晴,这个名字像暖阳,总能驱散他心头的阴霾。他们是高中校友,他曾在开学典礼上见过她作为新生代表发言,那时她穿着白裙子,眼神清亮,说要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从那天起,这个女孩就悄悄住进了他心里,只是他如今的模样,连靠近她的勇气都没有。
他看到苏晚晴抱着包裹离开,路过他座位时,脚步顿了顿。林辰赶紧低下头,假装看书,耳朵却捕捉到她和同伴的对话:赵宇非要送我最新的经济学专著,可我更想自己攒钱买。
人家可是学生会主席,家里又有钱,对你这么上心,你就别端着了。同伴打趣道。
可我觉得他太功利了,上次申请助学金,他还暗示我……苏晚晴的声音越来越远。
林辰攥紧了拳头。赵宇他认识,仗着家里有背景,在学校里横行霸道,听说不少女生都被他骚扰过。一股莫名的怒火涌上心头,他第一次痛恨自己的无能——连喜欢的女孩可能被欺负,都只能眼睁睁看着。
当晚,林辰收到了辅导员的最后通牒:下周补考再不过,你就准备留级吧。看着父母发来的微信,问他最近过得好不好,屏幕上的字渐渐模糊。他冲进卫生间,用冷水泼脸,镜子里的人眼神涣散,像个迷失方向的幽灵。
够了!他对着镜子低吼,林辰,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那天夜里,林辰删掉了电脑里所有游戏,把课本从床底翻出来,布满灰尘的封面上,还能看到刚入学时写下的加油二字。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为了不辜负自己,为了有资格站在她身边,拼一次!
窗外的月光透过纱窗照进来,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辰深吸一口气,翻开了积灰的高数课本,第一页上,不知何时被人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旁边写着: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第二章
破茧的勇气
补考周来临前的七天,林辰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他把床铺搬到了自习室,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咖啡喝到心悸,遇到不懂的题就追着学霸问,哪怕被冷嘲热讽也毫不在意。
哟,这不是林大神吗怎么不打游戏改修仙了班里的富二代张明路过自习室,故意撞了下他的桌子,别费劲了,就你这脑子,再学也没用。
林辰没抬头,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演算:能不能安静点
嘿,挂科佬还敢顶嘴张明伸手就要抢他的书,却被一只手拦住了。
同学,自习室请保持安静。苏晚晴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保温杯,而且嘲笑同学很有意思吗
张明看到苏晚晴,立刻换了副嘴脸:晚晴啊,我跟林辰开玩笑呢。
玩笑应该让人开心,不是让人难堪。苏晚晴淡淡说完,对林辰点点头,加油,我相信你能通过的。
她的眼神真诚又温暖,像一束光,瞬间驱散了林辰所有的疲惫。他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握笔的手更有力了。
王胖子凑过来说:行啊你,女神都为你说话了!看来你的春天要来了
别瞎说,林辰脸颊发烫,我现在只想补考通过。
可命运似乎故意捉弄人。补考当天,林辰刚进考场就被赵宇拦住:听说你最近跟晚晴走得挺近赵宇倚着墙,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小子,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癞蛤蟆就该待在泥潭里,别妄想天鹅肉。
林辰攥紧准考证:我和苏晚晴只是校友。
最好是这样。赵宇突然撞了他一下,林辰口袋里的2B铅笔掉在地上,笔芯断成了几截。等他捡起铅笔冲进考场时,已经迟到了十分钟。
监考老师警告他:再迟到就按缺考处理。
林辰手忙脚乱地坐下,心跳得像擂鼓。断了芯的铅笔写起来格外费劲,加上之前的干扰,他的思路完全乱了。看到第一道大题,他的大脑一片空白,额头上渗出冷汗。
放弃吧,你根本不是学习的料。赵宇嘲讽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
我能行!林辰咬着牙,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回忆知识点。苏晚晴那句我相信你突然在脑海中响起,他猛地睁开眼,思路奇迹般清晰起来。他用断了的铅笔头,在草稿纸上重新演算,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与命运抗争。
考试结束铃响时,林辰正好写完最后一个公式。他交卷时,手心全是汗,后背的衣服都湿透了。
一周后,补考成绩公布。林辰颤抖着手指点开教务系统,当看到高数61分、线代63分、概率论65分时,他愣了半晌,突然蹲在地上,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这几分的差距,是他用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的救赎。
王胖子拍着他的背:哭啥!及格了就该庆祝!走,我请你吃烧烤!
烧烤摊上,林辰第一次觉得生活有了盼头。王胖子突然指着不远处:快看,那不是苏晚晴吗赵宇跟她表白被拒了!
林辰望过去,只见赵宇把一大束玫瑰塞到苏晚晴怀里,被她用力推开:赵宇,我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们不合适。
我哪里不好赵宇恼羞成怒,你是不是看上那个林辰了就他那样的学渣……
他比你好一千倍一万倍!苏晚晴的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至少他努力、真诚,不像你,总想着用权势和金钱衡量一切!
赵宇脸色铁青,狠狠瞪向林辰的方向。林辰的心怦怦直跳,苏晚晴竟然为他说话他看到苏晚晴转身离开,正好对上他的目光,她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那天晚上,林辰在日记本上写下:今天,我不仅及格了,还看到了光。
第三章
并肩的温暖
补考通过后,林辰像变了个人。他剪掉了乱糟糟的头发,换上干净的衣服,每天准时出现在自习室和图书馆。曾经的游戏大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眼神专注、笔耕不辍的学霸。
他开始系统性地补之前落下的课程,遇到难题就去请教老师。系里的老教授对他刮目相看:林辰这孩子,总算开窍了,他脑子其实很灵光,就是以前没把心思放在正途上。
一次专业课上,老师提问一个复杂的金融模型,班里鸦雀无声。林辰犹豫着举起手,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甚至指出了模型的两处缺陷。老师惊喜地说:非常好!林辰同学的分析很到位,看来下了不少功夫。
同学们惊讶地看着他,包括坐在前排的苏晚晴。她回头对他竖起大拇指,眼里满是赞许。
下课后,苏晚晴主动走过来:林辰,你最近变化好大,上次补考多亏你……
不不不,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林辰紧张得结巴,脸颊发烫,主要是你那天说相信我,给了我动力。
苏晚晴笑了,眼睛弯成月牙:能帮到你就好。其实我一直觉得你很聪明,只是之前没找到方向。她递给他一本笔记,这是我整理的专业课重点,或许对你有帮助。
笔记本封面是淡雅的樱花图案,里面的字迹娟秀工整,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林辰捧着笔记本,仿佛捧着全世界最珍贵的礼物:谢谢你,我一定会好好看的。
对了,苏晚晴像是想起什么,学校下个月有‘金融创新大赛’,我还缺个搭档,你要不要参加
林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我可以吗
当然,苏晚晴眼神笃定,我看过你上次课堂上的分析,很有想法,我们一定能合作得很好。
从那天起,林辰和苏晚晴成了自习室的固定搭档。他们一起查资料、做模型、改方案,常常讨论到深夜。林辰发现,苏晚晴不仅漂亮,更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逻辑清晰,见解独到,总能在他陷入瓶颈时给出关键提示。
data-fanqie-type=pay_tag>
而苏晚晴也渐渐发现,林辰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他思维敏捷,对数字特别敏感,常常能提出出人意料的创意;他很细心,每次讨论都会提前买好她爱喝的热奶茶;他虽然话不多,但眼神真诚,让人觉得很踏实。
你以前为什么总躲着我一次休息时,苏晚晴好奇地问。
林辰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以前的我太颓废了,觉得配不上你这样优秀的人。
优秀不是用分数和外表定义的,苏晚晴认真地说,一个人是否值得被尊重,要看他是否有向上的勇气和善良的底色。林辰,你其实很优秀,只是自己没发现。
她的话像春雨,滋润着林辰干涸的心田。他看着眼前的女孩,灯光柔和地洒在她脸上,心里某个角落悄然融化。
他们的默契越来越深,方案也日趋完善。可赵宇却像阴魂不散的幽灵,处处给他们使绊子。先是故意占用他们常去的讨论室,接着又散播谣言说苏晚晴为了赢比赛不择手段,找学渣当挡箭牌,甚至偷偷删掉了林辰电脑里的部分数据。
当林辰发现数据丢失时,离提交截止日期只剩三天。他气得浑身发抖:一定是赵宇干的!
苏晚晴反而很冷静:别生气,生气解决不了问题。我们还有备份,加把劲,一定能赶出来。
那三天,他们几乎没合眼,泡在实验室里重新整理数据、调试模型。林辰负责技术重构,苏晚晴负责逻辑梳理,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当最终方案提交成功的那一刻,他们相视一笑,眼里都布满了血丝,却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提交完方案的深夜,林辰送苏晚晴回宿舍。月光皎洁,树影婆娑,两人并肩走着,谁都没有说话,却有种温馨的氛围在流淌。
快到宿舍楼下时,苏晚晴突然停下脚步:林辰,谢谢你。
该说谢谢的是我,林辰鼓起勇气,是你让我重新找回了自己。他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苏晚晴,我喜欢你,不是一时冲动,是很久很久了。
苏晚晴的脸颊瞬间染上红晕,月光下,她的眼神羞涩又明亮。沉默片刻,她轻轻嗯了一声,声音细若蚊吟,却清晰地传入林辰耳中。
林辰愣在原地,幸福来得太突然,让他有些不知所措。直到苏晚晴笑着跑上楼,他才反应过来,激动地跳了起来,在楼下大喊:苏晚晴,我会对你好的!
宿舍楼里传来阵阵哄笑,林辰却不管不顾,任由喜悦在心底蔓延。夜空下,星星仿佛都在为他闪耀。
第四章
赛场的锋芒
金融创新大赛的初赛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林辰和苏晚晴穿着整齐的正装,站在报告厅后台,紧张地做着最后的准备。
别紧张,我们准备得很充分。苏晚晴拍了拍林辰的胳膊,试图缓解他的紧张。
林辰深吸一口气:我不是紧张比赛,是怕搞砸了你的心血。
我们是搭档,要赢一起赢,要输一起输。苏晚晴的眼神给了他莫大的鼓励。
轮到他们上场时,林辰看到台下赵宇正和评委席上的一位老师低声交谈,嘴角挂着得意的笑。他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在他们展示完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信贷评估模型后,那位和赵宇交谈过的评委突然发难:这个模型的核心算法和去年某篇论文高度相似,你们是不是存在抄袭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苏晚晴脸色微变,刚要解释,林辰轻轻碰了碰她的手,示意她别着急。
他走到台前,从容不迫地说:这位老师,您说的论文我读过。我们的模型虽然借鉴了其中的基础框架,但在数据维度、权重分配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做了创新性改进,尤其是引入了企业主个人信用行为分析,这是原文没有的。
他调出对比图表,条理清晰地阐述两者的区别:这里是我们的创新点,经过回测验证,比原文模型的准确率提高了17%。
评委的脸色有些难看,又问:你们的数据来源是否合规据我所知,很多企业数据属于商业机密。
我们使用的是公开的企业年报数据,结合了国家统计局的宏观经济指标,所有数据都有明确来源,这里是授权证明。林辰展示出相关文件,而且我们对原始数据做了脱敏处理,确保不涉及隐私泄露。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逻辑严谨,台下响起阵阵掌声。之前发难的评委哑口无言,只能尴尬地坐下。
赵宇没想到林辰准备得如此充分,气得脸色铁青。他原本买通了那位评委,想在初赛就把林辰他们淘汰,没成想偷鸡不成蚀把米。
最终,林辰和苏晚晴以初赛第一的成绩顺利晋级决赛。下台后,苏晚晴激动地抱住林辰:你刚才太帅了!我都快吓死了。
林辰的心跳瞬间加速,轻轻回抱住她: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决赛采用答辩形式,对手正是赵宇带领的团队。赵宇他们的项目是智能投顾系统,虽然技术成熟,但创新性不足。可评委席上有好几位是赵宇父亲公司的合作对象,打分明显偏袒他们。
轮到自由提问环节,赵宇突然发难:林辰同学,听说你大一大二挂了五门课,这样的学习能力,怎么保证项目的可靠性
台下传来一阵窃笑,苏晚晴气得想反驳,却被林辰拦住。他平静地说:我承认过去的我不够努力,但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是因为经历过低谷,我才更懂得珍惜现在的机会。
他看向评委席:挂科只能说明我过去的状态,不能否定我现在的能力。我们的模型经过三次迭代优化,通过了五十家企业的实地验证,这些成果,比成绩单更能说明问题。
说得好!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突然鼓起掌,我是金融学院的张教授,我最看重的就是学生的成长和潜力。林辰同学能从挂科边缘逆袭,本身就证明了他的毅力和决心,这样的人做项目,我信得过!
张教授的话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最终,林辰和苏晚晴的项目以微弱优势夺得冠军。当主持人宣布结果时,林辰紧紧握住苏晚晴的手,两人眼里都闪烁着泪光。
颁奖台上,赵宇接过二等奖证书时,狠狠瞪了林辰一眼,眼神里充满了怨毒。林辰却懒得理会,他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身边的女孩身上,此刻,她比奖杯更耀眼。
比赛结束后,张教授找到他们:你们的项目很有商业价值,我认识几家投资机构,有没有兴趣进一步开发
林辰和苏晚晴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兴奋。这不仅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更开启了人生的新可能。
那天晚上,林辰请苏晚晴在学校附近的餐厅吃饭。烛光摇曳中,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这不是什么贵重礼物,是我用比赛奖金买的。
盒子里是一条银项链,吊坠是小巧的星星形状。林辰笨拙地为她戴上:在我最黑暗的时候,你就像星星一样照亮了我。
苏晚晴抚摸着吊坠,眼里闪着泪光。
第五章
暗流与成长
项链的银链贴着肌肤微凉,苏晚晴却觉得心里暖融融的。她抬起头,眼里的星光比吊坠更亮:林辰,其实你自己也在发光啊。她轻轻握住他的手,从你决定改变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是自己的星星了。
窗外的月光透过餐厅的玻璃窗,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辰看着苏晚晴认真的眼睛,突然明白,真正的喜欢从来不是仰望,而是并肩时的彼此照亮。
比赛夺冠的消息很快传遍校园,林辰成了逆袭学霸的代名词。曾经对他冷嘲热讽的同学态度大变,连辅导员都在班会上表扬他:林辰同学用实际行动证明,任何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
但麻烦并没有彻底消失。赵宇输掉比赛后怀恨在心,开始在背后搞小动作。他利用学生会主席的职权,故意克扣林辰他们的比赛奖金,还在申请保研名额时暗中使绊子,散布林辰靠苏晚晴才获奖的谣言。
别理他,越理他越得意。苏晚晴看出林辰的烦躁,轻声安慰道,我们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他的小动作只会显得自己格局小。
林辰点点头,把精力投入到项目深化中。在张教授的引荐下,他们和一家创投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对方愿意提供种子轮融资,支持他们将模型落地。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完成学业,还要兼顾项目开发,忙碌程度成倍增加。
林辰索性把宿舍的床铺搬到了实验室,白天上课,晚上和技术团队打磨模型,常常忙到凌晨。苏晚晴则负责商业计划和市场调研,两人虽然见面时间变少,但默契丝毫不减。每天深夜,苏晚晴都会给林辰带一份热夜宵,看着他吃完才离开;林辰则会提前帮她整理好第二天的课堂笔记,在重点处画满可爱的小符号。
一次项目对接会上,投资方代表突然提出修改核心算法,要求降低风险阈值以迎合短期收益。林辰当场拒绝:这个模型的核心价值就是精准风控,如果为了短期利益降低标准,不仅违背我们的初衷,更会埋下巨大隐患。
对方脸色一沉:林同学,资本只看回报,理想不能当饭吃。
但信誉可以。苏晚晴接过话头,拿出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我们做过测算,坚持现有标准虽然前期收益增长慢,但长期坏账率能降低23%,客户留存率提高40%,这才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她逻辑清晰的阐述和扎实的数据支撑打动了投资方,最终对方同意尊重他们的技术坚持。散会后,代表拍着林辰的肩膀说:你小子好福气,不仅技术过硬,还有这么清醒的搭档。
林辰看着苏晚晴,眼里满是感激。他知道,没有她在商业层面的把控,自己的技术理想很难落地。
就在项目稳步推进时,林辰收到了家里的急电——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需要立刻手术。他脑子嗡的一声,瞬间一片空白。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常年在外打工供他上学,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措手不及。
别慌,有我在。苏晚晴第一时间赶到他身边,把自己攒的奖学金和比赛奖金都取了出来,先凑齐手术费,其他的事情我们一起想办法。她帮林辰请了假,买好回家的车票,细致地列出需要准备的证件和手续。
在医院陪护的日子里,林辰一边照顾父亲,一边远程处理项目问题,身心俱疲。苏晚晴每天都会给他发视频,分享学校的事,给他讲笑话,帮他协调团队进度,让他能安心照顾家人。
父亲手术成功后,林辰回到学校,发现项目不仅没停滞,反而完成了关键的技术测试。团队成员告诉他:苏姐每天都带着我们加班,说不能让你分心。林辰看着苏晚晴眼下的乌青,喉咙哽咽得说不出话。
欢迎回家。苏晚晴笑着递给他一杯热咖啡,叔叔没事就好,其他的都不重要。
那一刻,林辰在心里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好好守护这个女孩。他知道,真正的携手共进,不仅是共享荣光,更是在风雨来临时,能成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
第六章
破局与抉择
父亲的康复需要长期调养,家里的经济压力骤增。林辰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白天上课、跑项目,晚上去家教机构代课,周末还要去工地搬砖,常常累得沾床就睡。
苏晚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偷偷帮林辰找了份更轻松的编程兼职,把自己的奖学金匿名打到林辰母亲的银行卡里,还以团队名义申请了学校的创业扶持基金,减轻他的经济负担。
这些钱我以后一定还你。林辰拿着扶持基金的支票,眼眶泛红。
我们之间说什么还不还的。苏晚晴帮他整理好衣领,等项目盈利了,给我分红就好啦。她故作轻松的语气,却让林辰心里更暖。
赵宇得知林辰家里的变故,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他在校园论坛上匿名发帖,说林辰为了钱攀附苏晚晴,还联系之前克扣奖金的事,暗示林辰人品有问题。帖子很快被顶上热搜,不明真相的同学议论纷纷。
太过分了!我去澄清!苏晚晴气得发抖。
林辰拉住她,眼神平静却坚定:不用。嘴长在别人身上,我们解释再多也没用。与其浪费时间争吵,不如用结果证明自己。
他开始更加疯狂地投入项目。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痛点,他和团队优化了模型的动态评估功能,能实时跟踪企业经营数据,大大提高了信贷审批效率。苏晚晴则带着商业计划书跑遍了江城的创投圈,磨破了嘴皮争取资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大型创业峰会上,他们的项目获得了知名投资人李总的青睐。李总不仅愿意追加投资,还承诺对接优质的小微企业资源,帮助项目落地。
签约那天,赵宇不知从哪里混了进来,阴阳怪气地说:林辰,别高兴得太早,创业九死一生,你要是赔了钱,可别拖累晚晴。
林辰正在签署协议的手顿了顿,抬头看向他:我不会让她输的。倒是你,赵宇,一直活在父辈的光环里,靠打压别人获得存在感,不累吗
赵宇脸色一白,被噎得说不出话。李总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一幕,对身边的助理说:这年轻人不仅技术好,骨头还硬,我喜欢。
项目落地后,林辰和苏晚晴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取名辰星科技,寓意星辰大海,未来可期。他们租用了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招募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开启了边上学边创业的模式。
初期的日子异常艰难。他们既要应对技术难题,又要跑市场谈客户,常常忙到连轴转。有一次为了赶一个紧急订单,整个团队在办公室睡了三天三夜,林辰更是累得在电脑前晕倒,被苏晚晴强行拉去医院输液。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要是垮了,公司怎么办苏晚晴看着他手背上的针眼,眼圈泛红。
林辰握着她的手,虚弱却笑着说:有你在,就算我垮了,公司也能撑下去。
苏晚晴被他逗笑,眼泪却掉了下来:不许胡说,我们要一起看着公司上市。
他们的坚持终于迎来了回报。辰星科技的信贷评估模型凭借精准高效的优势,很快在江城的小微企业圈打开了市场,合作银行主动抛来橄榄枝,订单量节节攀升。大二时那个连补考都困难的学渣,如今成了小有名气的青年创业者。
毕业季来临,同学们都在忙着找工作、考研,林辰和苏晚晴却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李总建议他们休学专心创业,学校则为他们争取到了保研名额。
你怎么选林辰把选择权交给苏晚晴,无论你选什么,我都支持你。
苏晚晴看着窗外的夕阳,轻声说:我想先读研。我们的项目虽然发展不错,但根基还不够稳,我想系统学习金融知识,以后才能更好地辅助你。她转头看向林辰,眼神明亮,而且,我想和你一起参加毕业典礼,穿上学士服拍合照。
林辰笑了,用力点头:好,我们一起毕业,一起读研,一起把公司做大。
毕业典礼那天,林辰作为创业代表发言。站在台上,他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目光最终落在第一排的苏晚晴身上。她穿着学士服,笑容灿烂,手里拿着他们的创业奖杯。
我曾经以为,人生的失败是因为起点太低。林辰的声音掷地有声,但后来我发现,真正的失败是放弃努力的自己。感谢那个在深夜里重新翻开课本的我,更感谢身边一直支持我的她。他指向苏晚晴,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赵宇站在人群的角落,看着台上光芒万丈的林辰和苏晚晴,脸色灰败。他因为之前的种种劣迹被撤销了学生会主席职务,保研名额也泡汤了,只能灰溜溜地回了家,活成了自己曾经最鄙视的样子。
第七章
巅峰与相守
研究生期间,林辰和苏晚晴的辰星科技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他们的技术解决方案被推广到全国多个城市,合作的金融机构超过五十家,公司估值一路飙升。林辰作为首席技术官,主导开发了新一代智能风控系统;苏晚晴则深耕市场,构建起完善的商业生态,两人配合默契,被业内称为黄金搭档。
但成功的背后是更大的挑战。随着公司规模扩大,管理问题逐渐暴露,核心技术人员被竞争对手高薪挖角,甚至遭遇了恶意的商业诋毁。最艰难的时候,公司账上的资金只够支撑三个月,林辰连续一周没合眼,熬得满嘴燎泡。
要不我们接受并购吧有股东提议,至少能全身而退。
林辰看向苏晚晴,她正低头研究财务报表,眉头紧锁。感受到他的目光,苏晚晴抬起头,眼神却异常坚定:我们的技术壁垒还在,市场需求也真实存在,只要撑过这个坎,就是柳暗花明。
她拿出一份详细的融资计划:我联系了几家战略投资,他们对我们的核心技术很感兴趣,愿意给我们注资,但要求我们开放部分数据接口。
林辰看着计划,又看了看苏晚晴布满血丝的眼睛,心里做了决定:数据接口不能开放,这是我们的底线。但我们可以调整商业模式,降低短期盈利预期,把重心放回技术迭代上。
他们砍掉了非核心业务,精简团队,林辰带头降薪,苏晚晴则亲自带队跑市场,重新赢得客户信任。那段日子,他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天明。在最绝望的时候,他们会并肩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城市的万家灯火,互相打气:会好起来的。
坚持终于换来了转机。他们的新一代系统成功通过国家级技术认证,获得了政府的重点扶持资金,几家头部金融机构也抛来了长期合作的橄榄枝。公司不仅渡过难关,还借此机会完成了战略升级,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研究生毕业那年,辰星科技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敲钟仪式上,林辰和苏晚晴并肩站在台上,看着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股价,相视一笑,眼里都闪烁着泪光。从大学图书馆的角落到交易所的敲钟台,他们用了整整八年,把曾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庆功宴上,李总端着酒杯走来:我果然没看错你们。当年那个在答辩会上据理力争的小伙子,和那个冷静从容的小姑娘,真的登上了人生巅峰。
林辰笑着摇头:巅峰太远,我们只是一直在路上。他看向身边的苏晚晴,而且,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辰星科技。
苏晚晴脸颊微红,轻轻碰了碰他的酒杯: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
事业稳定后,林辰在一个星光璀璨的夜晚,准备了一场浪漫的求婚。在他们第一次确定关系的校园小路上,他单膝跪地,拿出一枚设计简约的钻戒:苏晚晴,从高中开学典礼第一次见你,我的目光就再也没从你身上移开。谢谢你在我最黑暗的时候拉了我一把,陪我走过泥泞,看遍风景。现在,你愿意让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吗
苏晚晴捂着嘴,眼泪无声地滑落,哽咽着点头:我愿意。
他们的婚礼在母校江城大学举办,邀请了当年的辅导员、张教授和许多老同学。王胖子挺着啤酒肚,笑着说:想当年我就说你们有戏,果然被我言中了!张教授看着他们,感慨道:这才是青春最好的样子,不仅成就了自己,还照亮了别人。
婚后的林辰和苏晚晴,依然保持着对事业的热爱,但也学会了平衡工作与生活。他们会一起去晨跑,周末去郊外露营,每年抽出时间去旅行,把曾经错过的时光一点点补回来。辰星科技也始终坚守初心,用技术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累计帮助超过十万家企业获得融资,还在母校设立了奖学金,资助那些像曾经的林辰一样,暂时陷入困境却心怀梦想的学生。
五年后,在辰星科技的年会上,林辰作为董事长发言。他看着台下朝气蓬勃的团队,又看了看身边作为CEO的苏晚晴,微笑着说:很多人问我逆袭的秘诀是什么,其实很简单——认清自己的不足,有改变的勇气,更重要的是,找到那个愿意和你并肩前行的人。
他的目光温柔地落在苏晚晴身上:对我来说,她不仅是我的爱人、搭档,更是照亮我人生的星光。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更没有今天的辰星科技。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苏晚晴眼里闪着泪光,回望着林辰,笑容温暖而明亮。
晚会的灯光璀璨,映照着他们紧握的双手。从尘埃到星光,从校园到巅峰,他们用青春证明,真正的逆袭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当你决定改变时,恰好有个人愿意陪你一起,把梦想种进现实,让时光见证成长,让岁月沉淀相守。
窗外的夜空繁星满天,就像他们共同走过的路,虽有风雨,终见光芒。而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