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黑科技觉醒日志 > 第一章

1
红警十七次后
凌晨三点的实验室还亮着灯,林舟盯着屏幕上反复跳动的红色警告,指节因为攥得太紧而发白。全息投影里,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模拟图正以每秒三次的频率闪烁着能量失衡的提示,这已经是他这个月第17次失败了。
又炸了机械音突然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响起,林舟猛地回头,看见桌角的老式收音机不知何时亮起了幽蓝的光。那是台他从旧货市场淘来的玩意儿,今天本该是被当作废品处理的日子。
科技树攀爬系统已激活,当前节点:可控核聚变初步稳定。收音机的喇叭里传出电流声,紧接着,一行行数据流凭空出现在林舟眼前,像极了他常看的网文里的系统面板,检测到宿主第17次模拟失败,触发优化方案:磁场约束系数修正为0.731,注入速率调整为脉冲式,3...2...1...执行。
林舟的手指几乎是本能地在操作台上飞舞,当最后一个参数输入完毕,全息投影里的反应堆突然安静下来。淡蓝色的等离子体像被驯服的野兽,在磁场中稳定地旋转,能量输出曲线平滑得像湖面——这是他过去三个月做梦都想看到的画面。
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时,收音机又说话了:下一个节点:小型化应用。提示:军工订单已生成,要求六个月内交付舰载核聚变装置。
半年后,南海某军港。当涂着海洋蓝的新型驱逐舰缓缓驶出船坞时,林舟站在观礼台上,看着舰岛顶部那不起眼的圆形装置,突然想起系统激活那天的话。
为什么是我他曾这样问过。
因为你在三年前的网文草稿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一天,能亲手把科幻里的东西造出来就好了’。
海风掀起他的衣角,远处的海面上,无人机群正组成星辰大海的字样。林舟摸了摸口袋里的旧收音机,它现在安静得像块普通的金属,但他知道,下一个节点已经解锁——屏幕上刚刚弹出的太空电梯材料研发提示,正泛着熟悉的幽蓝光晕。
2
舰载核心的蓝焰
舰载核聚变装置的组装车间里,金属碰撞声和机械运转声交织成一片。林舟戴着防辐射手套,指尖拂过反应堆最核心的环形磁场发生器——这东西比他最初设计的缩小了整整七成,表面覆盖着一层泛着珍珠光泽的新型合金,那是系统给出的海雾钢配方的成果。
林工,第七次压力测试准备就绪。对讲机里传来总装工程师的声音。
林舟点头示意,目光落在控制台的屏幕上。上面除了常规的压力、温度参数,还有一行只有他能看见的系统提示:【临界阈值:147MPa,建议注入5%氘氚混合气体缓冲】。
当压力指针缓缓爬向红色警戒线时,车间里的呼吸声仿佛都停滞了。就在指针即将越过147的瞬间,林舟按下了注入阀。环形发生器中心突然腾起一团幽蓝的火焰,不像常规燃料那样跳跃,而是稳稳悬浮在磁场中,像一块被精心雕琢的蓝宝石。
稳定了!有人低呼。
林舟却盯着系统面板上新跳出来的文字:【检测到军方雷达波段异常,坐标北纬19°,东经113°,疑似外部观测】。他心里一紧,抬头看向窗外——港口的防波堤外,一艘伪装成科考船的白色船只正不紧不慢地游弋。
他们怎么会知道这里的进度总工程师皱起眉。
林舟没说话,只是默默调出系统的另一项功能:【光学隐身模块(舰载版),是否激活初步调试】。他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敲下确认,车间外的海面上,那艘白色船只的雷达屏幕上,原本清晰的驱逐舰轮廓突然变得模糊,像被一层水幕罩住,最终化作一片杂波。
消失了监控室里传来惊讶的呼声。
林舟望着控制台倒映出的自己的影子,忽然想起系统激活那天收音机里的话。原来所谓的黑科技觉醒,从来不止是造出东西那么简单——当蓝焰在舰载核心里稳定燃烧时,它照亮的,还有科技背后那些无声的暗战。
这时,旧收音机的电流声又在口袋里响起,这次的提示简洁明了:【下一站:同步轨道。】
3
轨道上的萤火虫
同步轨道空间站的对接通道里,林舟的宇航服头盔映出地球的弧线。淡蓝色的大气层在舷窗外流动,像一层被拉伸的绸缎,而他脚边的金属箱里,装着比这更令人心跳的东西——小型化核聚变推进器的核心部件,代号萤火虫。
林博士,国际空间站那边发来了第三次询问,问我们携带的实验设备具体参数。通讯器里传来地面指挥中心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林舟瞥了眼系统面板:【检测到国际空间站A段舱体存在异常信号源,疑似数据探针】。他按下通讯器:回复他们,常规材料抗压实验设备,符合国际合作协议条款。
当对接舱门缓缓打开时,两名金发宇航员迎了上来,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他手里的金属箱。林舟不动声色地启动了箱子表面的微型干扰器——这是系统根据光学隐身模块衍生出的新功能,能让任何试图扫描内部的设备只得到一堆乱码。
听说你们的地面实验有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一名宇航员笑着搭话,手指却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
林舟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微型摄像头,突然指向窗外:看那里,极光带正在北移。趁着对方转头的瞬间,他已通过系统调出空间站的结构蓝图,红色标记正闪烁在通风管道的某个节点——那里藏着信号源的具体位置。
data-fanqie-type=pay_tag>
深夜的实验舱里,林舟拆开通风口的格栅,果然发现了一枚米粒大小的芯片。系统弹出提示:【北约制式窃密装置,已自动反向追踪信号源】。他将芯片扔进特制容器,转身看向萤火虫推进器的测试台。
当推进器启动的瞬间,淡绿色的离子流在真空舱里划出一道细线,推力数据瞬间突破了现有航天发动机的理论上限。系统面板上,进度条悄然跳动:【太空电梯材料强度测试前置条件:满足】。
通讯器突然响起急促的警报声,地面指挥中心的声音带着惊慌:林博士,监测到三颗不明卫星正在快速接近!
林舟看向舷窗外,三个光点正划破黑暗。他摸了摸胸口——那台旧收音机此刻正通过宇航服内置通讯器低语:【机甲外骨骼原型机数据已加载,需要试试吗】
窗外的地球依旧安静旋转,而轨道上的暗涌,才刚刚开始。
4
机甲骨骼的金属声
不明卫星的信号频率在林舟的视网膜投影上跳动,像一群躁动的蜂群。系统将卫星轨道参数拆解成三维模型,最外侧那颗正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俯冲,外壳反射的太阳光在漆黑的太空里划出刺眼的轨迹。
是动能武器。林舟猛地扯下宇航服手套,指尖按在实验舱的紧急接口上。系统提示如潮水般涌来:【机甲外骨骼(轻量化试验型)启动,骨骼同步率89%,能源接驳舰载核反应堆剩余功率】。
金属骨骼从实验舱的收纳架上自动展开,关节处的液压杆发出嗤的泄压声。林舟套上外骨骼时,感觉像被一层冰凉的铠甲裹住,每块肌肉的发力都被传感器捕捉,通过微型电机放大十倍——他试着抬起手臂,合金材质的机械臂竟带着他轻松跃过两米高的设备架。
第一颗卫星距离空间站还有30秒接触。地面指挥中心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
林舟抓起墙角的激光切割器,外骨骼的辅助系统已自动计算出最佳拦截角度。他冲出实验舱,脚底下的磁吸装置牢牢扣住空间站外壁的金属网格,机械关节在真空中发出沉闷的运转声。
当卫星的轮廓在视野里越来越清晰时,他启动了切割器。翠绿的激光束在黑暗中撕开一道裂口,精准命中卫星的推进模块。那团金属火球在距离空间站三公里处炸开,碎片像流星雨般掠过舷窗。
第二颗在绕后!
林舟转身时,外骨骼的腰部关节突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系统弹出红色警告:【左髋关节磨损率超标,同步率降至65%】。他咬了咬牙,任由机械臂带着身体在空中翻滚,避开卫星撞来的轨迹,同时按下切割器的最大功率按钮。
激光束切开卫星外壳的瞬间,他看清了里面的东西——不是炸药,而是密密麻麻的微型探测器,像撒向太空的种子。
是想污染空间站的外部设备。林舟皱眉的瞬间,外骨骼的肩部突然弹出一张电磁网,将四散的探测器牢牢兜住。系统提示:【回收完成,可逆向解析其通讯协议】。
最后一颗卫星在远处悬停,像在观望。林舟的外骨骼突然剧烈震颤,头盔里的旧收音机发出断断续续的电流声:【检测到...太空电梯...材料样本...在月球基地...被拦截...】
他抬头望向月球的方向,那颗银白色的星球在漆黑的天幕上沉默着。外骨骼的能源指示灯开始闪烁,舰载核反应堆的功率正在快速消耗。
林博士,月球科考站发来紧急通讯,说他们携带的‘碳纳米管纤维’样本被不明武装夺走了。
林舟看着自己布满划痕的机械臂,金属关节转动时,漏出了里面闪烁的线路——像极了人类结痂的伤口。系统面板上,新的坐标正在闪烁:【月球背面,沙克尔顿环形山】。
旧收音机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度:爬科技树,从来都要踏过荆棘。
5
月尘下的光纤
月球车的履带碾过沙克尔顿环形山的月尘,扬起一片银灰色的雾。林舟摘下头盔,冰冷的月面辐射让他裸露的皮肤泛起细密的鸡皮疙瘩——机甲外骨骼的能源核心还在发烫,那是刚才突破不明武装封锁时,强行过载留下的痕迹。
样本追踪信号就在前面三百米。系统的提示音比在空间站时更清晰,仿佛能穿透月球稀薄的大气层。林舟按下外骨骼的轻量化模式,机械关节收缩成紧贴身体的流线型,脚步声在寂静的月面上传出很远。
环形山的阴影里突然闪过几道红外光点。林舟侧身翻滚的瞬间,数道激光束擦着他的肩甲掠过,在月岩上烧出焦黑的凹痕。他认出那些武装人员穿的外骨骼——和他身上这套有着相似的关节设计,只是更笨重,肩部印着某跨国科技集团的标志。
把碳纳米管纤维交出来,我们可以当没见过你。扩音器里传出生硬的中文,带着电流的杂音。
林舟没应声,只是激活了外骨骼的隐藏功能。系统面板上,光学隐身的进度条快速填满,他的身影在月尘的掩护下渐渐变得透明,只有机械关节摩擦的细微声响还在空气中震荡。
他绕到武装人员身后时,正好看见他们正用激光切割装样本的特制容器。那束光纤般的材料暴露在月面阳光下,泛着彩虹般的光泽——这是建造太空电梯的关键,强度是钢材的百倍,重量却只有同体积铝的十分之一。
系统,计算切断容器锁扣的最佳角度。林舟低声说。
【已生成方案:利用月面低重力,施加3.7牛的横向力即可脱离】。
林舟猛地撞向最近的武装人员,外骨骼的肘部撞在对方的控制模块上。那人的外骨骼瞬间失控,像堆散架的积木倒在月尘里。趁着其他人转身的间隙,他抓住容器的提手,按系统给出的角度猛地一拽——容器应声脱落,他转身就往月球车的方向跑。
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还有扩音器的怒吼:拦住他!那是我们花了十年才接近的技术!
林舟跳上月球车时,系统突然弹出新的提示:【检测到样本内部藏有定位器,是否启动纳米级清除程序】。他毫不犹豫地确认,同时踩下加速踏板。月球车的引擎喷出淡蓝色的离子流,在月面上留下两道笔直的轨迹。
当月球车驶入己方科考站的防护罩时,林舟才打开容器。那束碳纳米管纤维在灯光下舒展,像活过来的银色丝带。系统面板上,太空电梯的项目进度第一次突破了50%。
旧收音机的声音从外骨骼的通讯器里传来,带着一丝欣慰:还记得第一次在实验室看到核聚变成功时的样子吗
林舟看着窗外地球的方向,那颗蓝色星球此刻像枚安静的宝石。他摸了摸胸口的收音机,突然明白所谓的黑科技觉醒,从来不是某一项技术的突破——而是当碳纳米管在月尘里闪着光,当每个普通人都开始相信不可能终会变成能时,科幻就已经照进了现实。
系统的新提示跳了出来,背景是深蓝色的宇宙:【下一站:地月同步轨道,太空电梯奠基点】。
6
天梯奠基的蓝光
地月同步轨道的施工平台像一枚悬浮的金属指环,直径足有千米。林舟站在平台边缘,脚下是旋转的地球,头顶是寂静的月球,而他手中的碳纳米管纤维正随着惯性微微浮动,像系在天地间的第一根丝线。
材料强度测试第三次确认:达标。通讯器里传来联合科考队的声音,这次带着明显的激动,全球十七个地面基站已准备就绪,只等你的指令。
林舟看向系统面板,太空电梯项目的进度条停在99%,最后1%的节点闪烁着——【锚点能量校准】。他身后,数百根碳纳米管纤维已通过专用发射器连接到地球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另一端则固定在月球背面的基站,像一张横跨地月的银色蛛网。
突然,施工平台的警报器发出刺耳的尖鸣。系统弹出红色警告:【检测到强电磁脉冲信号,来源:地球同步轨道西侧,疑似反卫星武器】。
林舟猛地回头,只见远处的黑暗中爆发出一团白光,紧接着,平台的控制系统屏幕瞬间黑屏。他耳边传来各国工程师的惊呼:通讯中断!纤维张力失控!
启动备用能源,切换手动校准模式。林舟大喊着冲向中央控制台。外骨骼的能源核心发出嗡鸣,将剩余功率全部导入校准装置。他的视网膜上,系统正以毫秒级速度计算着每根纤维的张力参数——有的纤维因电磁脉冲出现松弛,有的却在过载拉伸,像即将绷断的琴弦。
第三十七根纤维张力超过临界点!
林舟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外骨骼的辅助系统将他的操作速度提升三倍。当他按下能量注入键的瞬间,施工平台的核心装置突然亮起幽蓝的光芒,这束光顺着碳纳米管纤维一路延伸,像注入血管的能量,瞬间传遍整个蛛网结构。
松弛的纤维重新绷紧,过载的纤维恢复稳定。地球与月球之间,那道银色的线在蓝光中微微发亮,仿佛有了生命。
通讯恢复了!有人欢呼。
林舟喘着气,看向屏幕上重新跳动的参数。系统面板上,最后1%的进度条终于填满,一行新的文字缓缓浮现:【太空电梯奠基完成,解锁:星际航行模块】。
旧收音机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这次不再是机械的电流声,而是带着清晰的温度:你看,当第一根纤维连接天地时,科幻就成了脚下的路。
林舟低头看向地球,云层之下,他仿佛能看到实验室的灯光,看到舰载核心的蓝焰,看到月尘中闪光的纤维。而抬头时,深蓝色的宇宙里,新的坐标正在闪烁——那是比地月更远的地方,是系统从未展示过的星域。
施工平台的广播突然响起,播放着来自地球的消息:全球各地的观测站都在转播太空电梯的画面,无数人举着屏幕,仰望着这道连接天地的光。
下一站,林舟轻声说,仿佛在对自己,也在对整个宇宙,星辰大海。
7
星图上的新坐标
星际航行模块的启动声像一阵遥远的潮汐,在林舟的脑海里回荡。当他再次睁开眼时,施工平台的舷窗外,星图正以立体投影的形式缓缓展开——不再是教科书里模糊的示意图,而是布满了闪烁的光点,每个光点旁都标注着精确的距离和行星参数。
这是...系统解锁的宇宙地图林舟伸手触碰其中一颗散发着橙光的恒星,投影立刻弹出详细数据:【南门二星系,距离4.2光年,存在潜在宜居行星】。
旧收音机的声音带着笑意:爬完地月的科技树,该看看更远的地方了。
这时,地球指挥中心的通讯突然接入,声音急促得像在奔跑:林博士,国际联合航天局刚刚发来请求——他们的深空探测器在柯伊伯带失联了,最后传回的画面里,有疑似外星飞船的轮廓。
林舟的目光立刻锁定星图边缘的灰色区域。系统自动放大那片空域,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带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而其中一颗直径百公里的矮行星背后,隐约能看到能量护盾的蓝色光晕。
【检测到非人类文明能量特征,技术等级:Ⅲ型初期】。系统的提示带着罕见的严肃。
我们的星际飞船还在原型阶段...林舟看向平台另一侧的飞船建造舱,那里停着一艘银灰色的梭形飞行器,核聚变推进器的外壳还带着未冷却的温度——这是他用太空电梯的剩余材料赶制的,原本计划用于地月航线测试。
但他们的探测器上,有我们提供的碳纳米管防护罩。林舟突然想起什么,调出探测器的设计图,系统,能解析防护罩传回的最后信号吗
【正在逆向追踪...信号片段提取成功:对方似乎在扫描太阳系的资源分布】。
林舟的手指在星图上快速滑动,外骨骼的辅助系统帮他计算着最短航线。当他选定南门二星系的坐标时,系统突然弹出警告:【当前飞船续航仅支持单程1.5光年,需升级曲率引擎模块】。
曲率引擎
就是让空间像纸一样折叠。旧收音机的声音变得轻快,还记得你第一次在网文中写‘超光速旅行’时,用的就是这个设定吗
林舟愣住了。他想起大学时在宿舍里敲下的文字,那些被嘲笑不切实际的幻想,此刻正以数据流的形式在他眼前展开:【曲率引擎核心材料:奇异物质,提取坐标:中子星J0740+6620】。
飞船建造舱里,机械臂开始自动更换推进器部件。林舟看着舷窗外的柯伊伯带,那里的能量护盾还在闪烁,像在发出无声的挑衅。
指挥中心,他按下通讯器,声音平静却坚定,准备发射‘先驱者一号’,目标:中子星。
星图上,从地球到中子星的航线被标上了醒目的红线,像一根刺破黑暗的箭头。旧收音机轻轻震动,传来最后一句提示:
科幻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只是需要有人先迈出第一步。
飞船的引擎开始预热,淡紫色的等离子体在尾部凝聚。林舟知道,这一次,他要爬的科技树,早已伸向了宇宙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