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学奇遇记 > 第一章

第一章
梧桐树下的陌生包裹
九月的风卷着梧桐叶掠过青石板路,林夏拖着半人高的行李箱站在南华大学门口,抬头望了望刻着校训的石牌坊。阳光穿过茂密的枝叶,在她白色T恤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行李箱滚轮碾过落叶的声音里,混着新生报到的喧嚣与人声。
同学,需要帮忙吗一个戴着志愿者红袖章的男生跑过来,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
林夏连忙摆手:谢谢,我自己可以。她低头核对手机上的报到流程,指尖划过3号宿舍楼时顿了顿——那是全校最老旧的宿舍楼,墙皮斑驳,爬满了绿色的藤蔓。
宿舍在三楼拐角,推门时铁锈门轴发出吱呀声响。靠窗的下铺已经铺好被褥,书桌上摆着一盆多肉植物,旁边压着张便签:我叫苏晓,计算机系的,先去领教材啦~字迹娟秀,带着点俏皮的波浪尾。
林夏刚把行李拖到空床位,窗外突然飘来一阵桂花香,夹杂着奇怪的金属味。她探头往下看,老梧桐树的枝桠间挂着个棕色包裹,麻绳缠着树杈,在风里轻轻摇晃。包裹上没有地址,只有用红漆写的302。
这谁的快递啊挂树上也太奇怪了。林夏嘀咕着,正想下楼看看,身后传来脚步声。
新室友我是苏晓!扎着高马尾的女生抱着一摞书进来,看到林夏时眼睛一亮,你也是中文系的太好了!
林夏指了指窗外:你看那树上,好像有咱们宿舍的包裹。
苏晓凑到窗边,推了推眼镜:还真是302。这老宿舍楼怪事多,上周还有人说在楼梯间看到穿蓝布衫的老奶奶呢。她放下书,走,下去看看,说不定是哪个学长的恶作剧。
两人绕到楼下,梧桐树的树干要两人合抱才能围住。包裹挂在离地三米多的枝桠上,苏晓跳了几次都够不着。正着急时,一个穿白衬衫的男生抱着画板从旁边经过,听到动静停了下来。
需要帮忙吗男生声音清朗,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
苏晓指了指包裹:麻烦你帮我们够一下,谢谢啦!
男生轻巧地爬上树杈,伸手解下包裹。他落地时动作利落,递包裹过来时,林夏注意到他手腕上戴着块旧怀表,表盘是磨损的黄铜色。
谢谢学长!苏晓接过包裹,好奇地打量着,这连个快递单都没有,真奇怪。
男生目光落在包裹的红漆数字上,眉头微蹙:这栋楼有些年头了,以前是教职员宿舍。你们……小心点好。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叫陆哲,美术系的,就在隔壁楼。有事可以来画室找我。说完便抱着画板走了,怀表链条在他身后轻轻晃动。
林夏看着他的背影,总觉得那怀表的滴答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和心跳莫名地合拍。
回到宿舍,苏晓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裹。棕色牛皮纸里面是个木盒,雕着繁复的花纹,打开时发出咔哒轻响。盒子里没有信件或礼物,只有一本线装古书,封面已经泛黄,边角磨损严重,书名是用篆字写的《南华旧事》。
这是什么地方志吗苏晓翻了两页,忽然咦了一声,这里夹着东西!
一张泛黄的照片从书页间滑落,照片上是一群穿着民国学生装的年轻人,站在老宿舍楼前合影。前排中间的女生梳着齐耳短发,眉眼竟和林夏有几分相似。她旁边站着个戴眼镜的男生,手里拿着本和木盒里一模一样的书。
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日期:1937年9月15日。
第二章
古书中的秘密
夜幕降临时,宿舍楼道的灯忽明忽暗,接触不良似的闪烁着。林夏坐在书桌前,指尖划过泛黄的书页,《南华旧事》的纸张脆弱得像枯叶,稍微用力就可能碎裂。
这书里记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校园传闻呢。苏晓凑过来看,你看这段,说1935年有人在图书馆看到过会自己翻页的书。她突然指着某页插图,这栋楼的平面图!原来以前三楼有个阁楼,现在怎么没听说过
林夏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插图上的宿舍楼比现在多了个三角形阁楼,位置正好在她们宿舍的斜上方。她抬头看了看天花板,只有斑驳的墙皮和裸露的电线,根本没有阁楼入口的痕迹。
可能早就拆了吧。林夏翻过一页,突然发现夹着照片的那页有淡淡的墨迹,像是被水晕开的字迹。她凑近台灯仔细看,隐约辨认出镜中影,水中月,寻旧物,归原主几个字。
这是什么意思谜语吗苏晓挠挠头,难道这书是什么寻宝游戏的道具
窗外突然刮起一阵风,吹得窗户哐当作响。林夏起身关窗时,眼角瞥见对面教学楼的灯亮着,美术系画室的窗口站着个人影,正对着她们宿舍的方向。月光下看不清脸,但那身影很像下午帮忙取包裹的男生。
你看对面,陆哲学长还在画画呢。林夏指给苏晓看。
苏晓刚凑到窗边,画室的灯突然灭了。吓我一跳!她拍着胸口,对了,明天迎新晚会,听说有社团招新,咱们去看看吧说不定能找到线索。
第二天傍晚,学校大礼堂前人声鼎沸。各个社团的摊位前都挤满了新生,动漫社的coser在人群中穿梭,汉服社的姑娘们穿着襦裙弹琵琶,热闹非凡。
林夏被文学社的摊位吸引,刚拿起一本社刊翻看,就听到身后有人喊她名字。
林夏陆哲拿着几支画笔走过来,怀表在他手腕上轻轻晃动,你们也来逛社团
学长好!林夏合上书刊,我们来看看文学社和计算机协会。
陆哲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社刊上:你喜欢文学正好,我认识文学社的社长,要不要我帮你引荐
苏晓在旁边挤眉弄眼,朝林夏使了个眼色。林夏脸颊微红:不用麻烦学长了,我们自己看看就好。
正说着,一阵风吹过,林夏放在摊位上的《南华旧事》被吹得哗哗作响,自动翻到某一页停下。页面上画着个怀表图案,旁边标注着钟楼之下,辰时三刻。
陆哲看到那页插图时,脸色微变:这本书……你们从哪里找到的
就昨天树上的包裹里。苏晓抢着回答,学长知道这本书
陆哲沉默片刻,指了指礼堂旁边的钟楼:那座钟楼建于1931年,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这本书里的记载,可能和学校的旧事有关。他顿了顿,今晚十点,钟楼会敲响报时,你们……如果好奇的话,可以去看看。
晚会进行到一半,林夏总觉得心神不宁。舞台上的歌舞表演变得模糊,她满脑子都是古书上的插图和陆哲神秘的表情。苏晓戳了戳她胳膊:想什么呢要不要溜出去去钟楼看看
现在才九点半,会不会太早了林夏有些犹豫。
去嘛去嘛,就当探险了!苏晓拉着她的手往外跑,老宿舍楼都逛过了,还差个钟楼不成
夜风微凉,两人沿着林荫道往钟楼方向走。月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影子被拉得长长的。钟楼在学校中心广场,塔身是青灰色砖石结构,顶端的铜钟在夜色中闪着微光。
离钟楼还有几十米时,林夏突然听到滴答声,和陆哲怀表的声音一模一样。她停下脚步,循声望去,钟楼底层的大门虚掩着,门缝里透出微弱的光。
有人在里面苏晓压低声音,拉着林夏躲到石柱后面。
门被推开,陆哲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手里拿着个手电筒,正往钟楼里走。怀表的滴答声随着他的脚步越来越清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突兀。
学长果然来了!苏晓眼睛发亮,我们跟上去看看!
data-fanqie-type=pay_tag>
两人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钟楼内部是空的,盘旋的楼梯沿着墙壁向上延伸,扶手积着薄薄的灰尘。陆哲的手电筒光柱在墙上晃动,照亮了斑驳的壁画,画着穿着古装的学子在读书。
他在找什么林夏轻声问。
苏晓刚要回答,突然传来铛的一声轻响,是怀表打开的声音。陆哲站在楼梯转角,背对着她们,月光从高处的窗户照进来,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影。
还有一刻钟……他低声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借着月光,林夏看清那是半块玉佩,玉色温润,上面刻着半个夏字。
第三章
钟楼的秘密
当钟楼顶端的铜钟敲响第一声时,林夏突然觉得头晕目眩,怀表的滴答声仿佛钻进了脑子里,和心脏的跳动融为一体。她扶住墙壁,眼前的景象开始扭曲——斑驳的壁画变成了流动的人影,积灰的楼梯覆盖上鲜红的地毯。
林夏!你怎么了苏晓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焦急的回响。
林夏用力眨了眨眼,眼前的景象又恢复了原样。陆哲站在楼梯上方,正低头看着他们,手电筒的光柱在黑暗中划出一道弧线。
你们怎么跟来了陆哲的声音带着惊讶,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苏晓拉着林夏走上楼梯:学长你不地道,发现秘密居然不告诉我们!这钟楼里到底藏着什么
陆哲叹了口气,转身推开一扇隐蔽的木门:进来吧,有些事……确实该让你们知道了。
门后是间狭小的阁楼,堆满了旧书和画框。角落里摆着张书桌,桌上放着盏煤油灯,灯芯跳动着昏黄的光。墙上挂着张老照片,正是林夏在古书中看到的那张合影。
这是1937年的南华大学学生会成员。陆哲指着照片,中间这个女生叫沈青梧,中文系的才女。旁边戴眼镜的是我爷爷陆景明,美术系的学生。
林夏凑近照片,沈青梧的眉眼确实和自己惊人地相似,连嘴角的梨涡都一模一样。她指着照片:他们和这本书有什么关系那个包裹又是怎么回事
陆哲从抽屉里拿出个铁盒,打开后里面是半块玉佩,和他刚才拿的那块正好能拼在一起,组成完整的夏字。这是沈青梧的玉佩,当年她和我爷爷是恋人。1937年战争爆发,学校要南迁,沈青梧说要回去拿重要的东西,从此就再也没回来。
他拿起桌上的《南华旧事》:这本书是她的日记,记录了当年学校里的事情。传说她把一件重要的文物藏在了学校里,留下线索写在日记里。每年这个时候,总会有人收到奇怪的包裹,里面就是这本日记的不同部分。
苏晓突然指着书页:这里写着‘镜中影,水中月’,会不会是指图书馆前的湖
林夏翻到日记的最后一页,发现空白处有行小字:三秋桂子落,钟声起时,旧物当归。她抬头看向窗外,月光正好落在对面的图书馆顶上,湖面波光粼粼,像撒了一层碎银。
今天正好是秋分,晚上会有桂花开。林夏若有所思,‘三秋桂子落’应该就是指现在。
阁楼外突然传来铛铛的钟声,已经是十一点了。陆哲合上怀表:时间差不多了,如果线索是真的,现在去湖边说不定能发现什么。
三人悄悄溜出钟楼,夜色中的校园格外安静,只有风吹过桂花树叶的沙沙声。图书馆前的未名湖波光粼粼,湖心亭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幅水墨画。
‘镜中影’会不会是指湖心亭的倒影苏晓指着湖面,我们去亭子里看看!
湖心亭的栏杆上爬满了藤蔓,石柱上刻着模糊的字迹。林夏借着手机光仔细辨认,发现其中一根柱子上刻着青梧两个字,旁边还有个小小的明字。
这里!林夏指着柱子底部,那里有块松动的石头。她抠开石头,里面露出个油纸包着的东西。
打开油纸,里面是个小巧的铜制罗盘,盘面刻着复杂的花纹,指针正对着钟楼的方向。罗盘背面刻着一行字:月照琴台,音起之处。
琴台是指音乐楼吗苏晓眼睛发亮,我知道那里有架百年古琴!
三人刚离开湖心亭,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手电光从湖边的树林里照过来,有人影在晃动。
谁在那里陆哲挡在林夏和苏晓身前,声音警惕。
树林里走出几个穿黑衣的人,为首的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手里拿着本和他们一样的《南华旧事》。陆少爷,沈小姐,我们找这本书很久了。男人的声音阴冷,把罗盘交出来,省得麻烦。
陆哲把林夏和苏晓往后推:你们先走,去音乐楼!我拦住他们!
苏晓拉着林夏往音乐楼跑,身后传来打斗的声音和男人的呵斥声。林夏回头看了一眼,陆哲正和黑衣人缠斗在一起,他的怀表掉在地上,表盘在月光下闪着微弱的光。
第四章
琴台月光
音乐楼在校园西北角,是栋欧式风格的小楼,尖顶圆窗,爬满了常春藤。两人气喘吁吁地跑到楼下,苏晓掏出手机想给陆哲打电话,却发现没有信号。
这鬼地方信号总是不好。苏晓跺了跺脚,我们先进去再说,等下再想办法联系学长。
音乐楼的大门没锁,推门时发出吱呀声。楼道里铺着红色地毯,吸走了所有声音,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走廊尽头的琴房亮着灯,隐约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
有人在弹琴林夏轻声问,脚步不由自主地朝琴房走去。
琴声越来越清晰,是首哀伤的曲子,音符在寂静的夜里飘荡,像月光下的叹息。林夏推开门,看到琴房中央的紫檀木古琴前坐着个穿蓝布衫的老奶奶,银发在灯光下泛着银光。
奶奶,您怎么在这里林夏惊讶地问。
老奶奶转过身,脸上布满皱纹,但眼睛依旧清亮。她看到林夏时,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青梧你终于回来了……
苏晓拉了拉林夏的衣角:这不会就是传说中楼梯间的老奶奶吧
老奶奶站起身,走到林夏面前,仔细端详着她的脸:像,真像……和青梧年轻时一模一样。她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孩子,这个给你。
布包里是支玉簪,簪头是雕刻的梧桐花,玉色温润,还带着体温。这是青梧当年落下的,她说等回来就取走,可我等了一辈子,再也没等到她。老奶奶的声音带着哽咽,我是当年宿舍的管理员,她走那天把这个交给我保管,说要是有人拿着半块‘夏’字玉佩来,就把玉簪给她。
林夏掏出拼好的玉佩,老奶奶看到玉佩时,眼泪突然掉了下来: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这时,楼道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陆哲跑了进来,白衬衫上沾着灰尘,嘴角还有淤青。你们没事吧那些人被我引开了。
老奶奶看到陆哲,突然激动起来:你是……景明的孙子她指着陆哲手腕上的怀表,这怀表是景明当年送青梧的定情物!
陆哲摸了摸怀表:这是爷爷留给我的,说看到戴这怀表的人,要把玉佩交给他……
原来如此……老奶奶抹了抹眼泪,当年青梧说要藏好学校的镇馆之宝——唐代的《南华经》真迹,不让它落入日本人手里。她说等战争结束就回来取,可我等了八十年,直到去年才在整理旧物时发现这个布包,还有张字条说,当持有玉佩和怀表的人同时出现,才能取出真经。
苏晓突然指着古琴:‘月照琴台,音起之处’!难道真经藏在琴下面
月光透过圆窗照在古琴上,琴弦在月光下泛着银光。林夏走到琴前,轻轻拨动琴弦,叮咚一声清响,琴身下突然传来轻微的咔哒声。
陆哲搬开古琴,琴台底部有个暗格,里面放着个紫檀木盒子。打开盒子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泛黄的绢纸上,用小楷写着密密麻麻的经文,边角虽有磨损,但字迹清晰如新。
第五章
经书的秘密
真的是《南华经》!陆哲激动地说,爷爷当年画的画里总藏着经书的线索,我小时候还以为是他随手画的。陆哲指尖轻抚过泛黄的绢纸,声音里带着哽咽,他临终前说,一定要找到《南华经》,完成沈青梧的遗愿。
老奶奶凑近看了看经书,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青梧当年总说,这经书不仅是文物,更是咱们中国人的文脉。她说就算拼了性命,也要护着它不被抢走。她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这是她当年留下的乐谱,说对着月光弹奏,经书里的秘密才会显现。
苏晓接过乐谱,惊讶地发现上面的音符旁标注着奇怪的符号:这看起来像某种密码!我爸是考古学家,我见过类似的古乐谱加密法。她掏出手机拍下乐谱,等下回去用我电脑分析试试,说不定能破解。
窗外的月光突然变得明亮,透过圆窗在地板上投下银色光斑。林夏看着古琴,指尖不由自主地放在琴弦上:我小时候学过古琴,说不定能弹这首曲子。
她按照乐谱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在琴房里回荡,音符像月光一样流淌。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奇迹发生了——《南华经》的绢纸上浮现出淡金色的字迹,组成一幅复杂的地图,标注着藏书阁地宫的位置。
原来经书藏在地宫里!陆哲激动地说,难怪这么多年没人找到。
就在这时,琴房的门被猛地推开,戴金丝眼镜的男人带着几个黑衣人闯了进来:果然在这里!把经书交出来!他手里拿着把匕首,眼神贪婪。
老奶奶突然挡在经书前:你们休想动青梧守护的东西!
陆哲把林夏和苏晓往后推:你们带着经书先走,从后门去藏书阁!我来拖住他们!他捡起地上的琴凳,摆出防御的姿势。
苏晓迅速把经书塞进背包:我们在藏书阁门口等你!她拉着林夏往琴房后门跑,身后传来打斗的声音和男人的怒吼。
音乐楼的后门通向一片竹林,月光穿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两人在竹林里穿梭,背包里的经书仿佛有了重量,压得林夏心头沉甸甸的。
那些人到底是谁林夏喘着气问。
可能是文物贩子!苏晓一边跑一边操作手机,我刚才给校保卫处发了消息,还定位了我们的位置。她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藏书阁到了!
藏书阁是栋中式建筑,飞檐翘角,门口挂着南华藏书阁的匾额。月光下,阁楼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像个沉默的守护者。两人刚跑到门口,就看到陆哲追了上来,白衬衫被划破了一道口子。
他们被我甩在竹林里了,快走!陆哲推开藏书阁的大门,里面弥漫着旧书的霉味和檀香混合的气息。
一楼大厅空荡荡的,只有高大的书架和中间的阅览桌。陆哲走到墙角的青铜鼎前,按照地图上的指示转动鼎耳。随着咔嚓一声轻响,书架缓缓移开,露出后面的石阶。
地宫就在下面。陆哲打开手机手电筒,这里以前是校史馆的密室,后来废弃了。
三人沿着石阶往下走,石阶陡峭湿滑,墙壁上挂着昏暗的油灯。越往下走,空气越潮湿,隐约能听到滴水的声音。地宫的入口是道石门,上面刻着守文脉,传薪火六个大字。
苏晓从背包里拿出经书,月光透过地宫顶部的透气窗照在绢纸上,地图上的红点正好对准石门上的凹槽。陆哲把拼好的玉佩放进凹槽,石门发出沉重的响声,缓缓向内打开。
第六章
地宫奇遇
石门后是间宽敞的地宫,四壁摆满了书架,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个琉璃罩,里面隐约可见卷轴的轮廓。月光从透气窗洒进来,照亮了漂浮的尘埃,整个地宫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那就是《南华经》的完整收藏林夏轻声问,生怕惊扰了这里的宁静。
陆哲走到石台前,琉璃罩上刻着复杂的花纹,边缘有个钥匙孔,形状正好和林夏的玉簪吻合。青梧的玉簪应该就是钥匙。
林夏犹豫了一下,把玉簪插进钥匙孔。随着咔哒声,琉璃罩缓缓升起,露出里面的紫檀木盒。盒子打开的瞬间,一股淡淡的墨香飘散开来,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十二卷《南华经》真迹,每一卷都用锦缎包裹着。
终于找到了……陆哲的声音带着颤抖,他轻轻拿起一卷经书,指尖拂过泛黄的绢纸,爷爷在日记里说,这经书是唐代高僧手抄本,全国仅此一套。
苏晓突然指着石壁:你们看,墙上有字!
三人凑近石壁,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题记,记录着历代守护者的名字,最早的落款是光绪二十三年
沈敬之。沈敬之应该是沈青梧的父亲。林夏恍然大悟,原来守护经书是沈家的世代传承!
就在这时,地宫入口传来脚步声,戴金丝眼镜的男人带着人闯了进来:把经书交出来!别逼我们动手!
陆哲把林夏和苏晓护在身后,拿起石台上的青铜烛台:这是学校的文物,绝不能让你们带走!
男人冷笑一声:别装了,陆景明当年就是为了独吞经书才害死沈青梧的!你们陆家根本没资格谈守护!
你胡说!陆哲激动地反驳,我爷爷从来没害过青梧学姐!他临终前还在念叨要找到经书,完成她的遗愿!
林夏突然想起古书中的内容:书上说沈青梧当年是为了引开日军才故意失踪的!她把经书藏好后,就加入了抗日队伍,根本不是被人害死的!
男人脸色一变:你怎么知道这些
因为这本书里有她的日记!苏晓举起《南华旧事》,最后几页记录了她的真实经历,她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就去世了,临终前还托人把玉佩分成两半,一半留给陆家,一半留给沈家后人。
这时,地宫外传来警笛声,越来越近。男人脸色惨白,转身想跑,却被及时赶到的校保卫处人员拦住。你们涉嫌盗窃文物,跟我们走一趟!保卫处主任厉声说道,示意手下把黑衣人制服。
戴金丝眼镜的男人被带走时,不甘心地喊道:你们斗不过命运的!每隔八十年,守护经书的人都会重复当年的故事!
警笛声渐渐远去,地宫恢复了宁静。陆哲看着石台上的经书,突然笑了:爷爷要是知道我们找到了经书,肯定会很开心。
林夏拿起沈青梧的玉簪,月光下玉簪泛着温润的光:原来我和她的相似不是巧合,我外婆说过,我们家祖上姓沈,说不定我就是她的后人。
苏晓掏出手机:快看!我破解了乐谱的密码,上面写着‘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她指着石壁上的题记,我们也把名字刻上去吧,证明我们来过!
陆哲从背包里拿出美工刀,在石壁最下方刻下三个名字:林夏、苏晓、陆哲,旁边标注着日期:公元2023年
秋分。刻完最后一笔,三人相视一笑,地宫的月光仿佛也变得温暖起来。
第七章
梧桐再遇
一周后,学校为找到《南华经》真迹举办了表彰大会。林夏、苏晓和陆哲站在主席台上,接受校长颁发的校园文化守护者证书。台下掌声雷动,林夏看到人群中的老奶奶,她正笑着朝自己挥手。
经书被妥善收藏在校史馆,成为南华大学的镇馆之宝。那本《南华旧事》被整理出版,沈青梧和陆景明的故事传遍了校园,成为新的传奇。
302宿舍的窗外,梧桐树的叶子渐渐变黄,桂花香却越来越浓。林夏坐在书桌前,翻看着新出版的《南华旧事》,书里夹着张三人在地宫的合影,照片上的他们笑得灿烂。
在想什么呢苏晓抱着笔记本电脑过来,屏幕上是她刚破解的古乐谱,音乐系的老师说要把这首曲子编成合唱,下周在迎新晚会上表演呢。
林夏指着窗外:你看那棵梧桐树,包裹消失后,好像长出了新的枝桠。
苏晓探头看去,老梧桐的树干上确实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在秋风里轻轻摇晃。这大概就是‘生生不息’吧。她突然挤了挤眼睛,楼下那个美术系的帅哥又来了,说是要请我们吃饭感谢帮忙找经书呢。
林夏脸颊微红,合上书:别胡说,他是来讨论校史插画的。
三人在学校的银杏道上散步,金黄的落叶铺满路面,踩上去沙沙作响。陆哲手里拿着画板,正在画远处的钟楼:校史馆让我画一组关于经书守护的插画,想请你们当模特。
没问题!苏晓拍着胸脯,不过得请我们吃食堂的糖醋排骨,最近总熬夜查资料,得补补。
陆哲笑着点头:好,管够。他看向林夏,怀表在阳光下闪着光,周末要不要一起去看看沈青梧的故居爷爷留下的日记里提到过地址。
林夏看着他清澈的眼睛,想起照片上陆景明和沈青梧的笑容,轻轻点头:好啊。
秋风卷起落叶,在空中打着旋儿,像是时光的回响。老宿舍楼的藤蔓依旧在生长,梧桐树枝桠间再没有奇怪的包裹,只有叽叽喳喳的鸟儿跳来跳去。
晚上回到宿舍,林夏发现书桌上多了个信封,没有邮票,只有用红漆写的302。她拆开信封,里面是片干枯的梧桐叶,叶脉清晰,像是被精心保存了很久。叶子背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小字:故事未完,等待新的开始。
苏晓凑过来看,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这字迹……和沈青梧日记里的一模一样!
林夏把梧桐叶夹进《南华旧事》里,月光透过窗户照在书页上,仿佛有细碎的光点在跳动。她知道,属于南华大学的奇遇故事还在继续,而她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宿舍门轴又发出吱呀声,像是有人在轻轻推门。林夏和苏晓对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这所古老的大学里,永远不缺温暖的秘密和未完待续的奇遇。窗外的桂花香混着书香飘进来,在秋夜里酿成了最动人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