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是被饿醒的。
胃里像有只手在使劲拧,空得发疼。
她费力地睁开眼,入目是灰扑扑的帐顶,带着一股陈旧的霉味。
这是哪儿
她想坐起来,却发现浑身酸软无力,嗓子也干得冒烟。
记忆停留在昨天深夜,她对着电脑赶外卖平台的季度美食报告,眼皮越来越沉……
难道是加班猝死,被同事送到什么破医院了
可这环境,怎么看也不像医院。
粗布衣裳,硬邦邦的木板床,还有角落里堆着的、插满针脚歪歪扭扭的绣绷子……
绣绷子
林晚猛地坐起身,低头看向自己的手。
这是一双纤细但布满薄茧的手,指腹和指尖甚至有些细小的伤口,显然是常年做针线活留下的。
这不是她的手!
她的手虽然因为常年敲键盘有些关节劳损,但绝没有这样的茧子和伤口。
一个荒谬却又无比清晰的念头钻进脑海——她,林晚,一个在现代靠外卖菜谱混饭吃的编辑,好像……穿越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尖利的骂声:死丫头,都日上三竿了还赖在床上!是等着老娘伺候你不成
紧接着,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穿着青色布裙、三角眼的中年妇人叉着腰站在门口,满脸嫌恶地看着她。
还不起来今日的绣活还没做,想挨鞭子吗
妇人的声音像破锣,震得林晚耳膜发疼。
林晚张了张嘴,想问问这是哪里,可喉咙干得只能发出嘶哑的气音。
哑巴了妇人走上前,伸手就要拧她的胳膊,真是个废物,吃我的喝我的,连个针脚都绣不好,留你在绣坊就是浪费粮食!
胳膊上传来一阵刺痛,林晚下意识地躲开,脑子里突然涌入一股不属于她的记忆。
这里是大靖朝的临安城,一个叫锦绣坊的小绣坊。
她现在的身份,也叫林晚,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女,被绣坊主母,也就是眼前这个三角眼妇人——王婆子收养。
说是收养,其实就是把她当免费劳力。
原主天生手笨,学了三年刺绣,连最基础的平针绣都绣不匀,天天被王婆子打骂,被师兄师姐们排挤。
昨天,因为绣坏了一匹上好的绸缎,王婆子气不过,罚她饿一天不许吃饭,原主本就体虚,硬生生饿晕了过去,再醒来,芯子就换成了现代的林晚。
看什么看还不赶紧起来干活!王婆子见她不动,又要发作。
林晚赶紧撑着身子下床,她现在饿得头晕眼花,可不想再挨揍。
我……我这就去。她哑着嗓子说,声音陌生又虚弱。
王婆子哼了一声,又骂骂咧咧地走了,临走前还不忘踢了一脚地上的脏水盆:把这盆水倒了,再把院子扫了!
林晚看着那盆浑浊的脏水,又看了看自己饿得发飘的身体,只觉得一阵绝望。
这开局,也太惨了点吧
她一个美食编辑,穿越到古代,既不会飞檐走壁,也没有倾城美貌,唯一的技能就是懂吃、会做……可这绣坊里,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谈何发挥
她扶着墙,慢慢走到院子里。
锦绣坊不大,前后两进,前院是师兄师姐们做活的地方,后院堆着杂物,还有一间小小的、破旧的厨房。
院子里,几个师兄师姐正坐在绣架前忙活,见她出来,都投来或嘲讽或冷漠的目光。
哟,这废物还能起来呢一个身材微胖的师姐撇撇嘴,语气刻薄。
另一个师兄跟着笑:怕是饿晕了也忘不了偷懒,王婆子也是心善,还留着她。
林晚没理会他们,她现在没力气吵架,只想赶紧找点吃的。
她默默地倒了脏水,拿起扫帚扫地,眼睛却忍不住瞟向那间破旧的厨房。
厨房里会有吃的吗
她抱着一丝希望,扫到厨房门口时,悄悄掀开了门帘往里看。
里面黑乎乎的,光线很差,只有一个灶台,一口豁了边的铁锅,还有一个空荡荡的米缸。
果然,什么都没有。
林晚的心沉了下去。
难道真要饿死在这里
她不甘心。
她可是林晚,靠着一张嘴和一双手,在现代从实习生做到资深美食编辑,什么苦没吃过
不就是没吃的吗
她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着自己的武器。
手机!
她猛地摸向口袋,果然,摸到了一个硬硬的、方方的东西。
是她的智能手机!
她激动地拿出来,按了一下电源键——还好,还有电!
屏幕亮起,显示着她穿越前正在整理的外卖菜谱文档,足足三千多条,从早餐到夜宵,从家常菜到网红小吃,应有尽有。
看着这些菜谱,林晚的眼睛亮了起来。
对啊,她会做啊!
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调料和厨具,但食材总是有的吧
野菜、粗粮、甚至一些不起眼的边角料,在她手里,未必不能变成美味。
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谈其他!
她小心翼翼地把手机揣回怀里,用宽大的衣袖遮住,这可是她的命根子。
扫完地,王婆子又让她去劈柴。
林晚拿起斧头,只觉得重如千斤,劈了没几下就气喘吁吁,手心也磨出了红痕。
废物就是废物,这点活都干不好!王婆子不知何时站在了旁边,又是一顿骂。
林晚咬着牙,没吭声,心里却在盘算着。
中午,王婆子给大家分了午饭——一碗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米汤,两个黑乎乎的、带着沙砾的窝头。
这就是一天的口粮。
林晚看着自己碗里的东西,胃里一阵翻腾,但她知道,不吃更不行。
她小口小口地喝着米汤,啃着难以下咽的窝头,眼睛却在院子里四处打量。
绣坊后院靠着墙根的地方,长着一片绿油油的野菜,叶片边缘有些锯齿,看着像是她认识的马齿苋。
马齿苋可是好东西,清热利湿,而且味道不错,无论是凉拌还是煮汤都好吃。
还有,院子角落堆着的粗粮,除了玉米,好像还有小米和燕麦。
林晚的脑子里,已经开始构思今天的加餐了。
下午,趁着王婆子和师兄师姐们都在专心做活,林晚借口去后院如厕,溜到了那片野菜地。
她飞快地摘了一把马齿苋,又悄悄从粗粮堆里抓了一把小米和燕麦,藏在袖子里,快步回到了自己那间狭小的、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个破衣柜的房间。
她的房间在最角落,平时没人来,正好方便她搞小动作。
她关上门,从床底下翻出一个原主藏着的破瓦罐,洗干净,又偷偷去厨房舀了点水。
没有灶台,她就把瓦罐放在一个破旧的炭盆上,用几块小木炭慢慢烧。
先煮小米燕麦粥。
小米和燕麦淘洗干净,放进瓦罐里,加足够的水,慢慢煮着。
等待粥熟的时间,她把马齿苋摘洗干净,用开水烫了一下,挤干水分,切碎。
没有油盐酱醋,怎么办
林晚想了想,从厨房找到了一点点盐巴,又找到了几颗干花椒。
她把花椒在石头上碾碎,和盐巴混在一起,撒在马齿苋上,用手抓匀。
虽然简单,但这已经是目前能做到的最好程度了。
很快,小米燕麦粥煮好了,黏稠的米粥散发着淡淡的谷物香气。
林晚先盛了一碗粥,小心翼翼地吹凉,喝了一口。
温热的粥滑入胃里,瞬间驱散了不少寒意和饥饿感,舒服得她叹了口气。
她又夹了一筷子凉拌马齿苋,带着点花椒的麻和盐的咸,清爽可口。
这简陋的一餐,却让林晚觉得比现代的山珍海味还要美味。
就在她吃得正香的时候,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林晚吓了一跳,赶紧把瓦罐和野菜藏到床底下,用被子盖住,擦了擦嘴,打开门。
门口站着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的年轻男子,面容清俊,却带着几分落魄,正是住在绣坊隔壁的书生,据说家里贫寒,靠抄书为生。
data-fanqie-type=pay_tag>
书生似乎也没想到这里会有人,愣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抱歉,我只是路过,好像闻到……很香的味道
林晚心里一紧,难道被他闻到了
她定了定神,强装镇定地说:没……没有啊,许是你闻错了。
书生笑了笑,也没多问,只是点点头:打扰了。
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林晚看着他的背影,松了口气,同时心里也有些小得意。
看来,她做的东西,味道确实不错,连落魄书生都被吸引了。
这更坚定了她靠美食改善生活的决心。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一边应付着王婆子的差遣和师兄师姐的刁难,一边偷偷利用空闲时间开发新的吃食。
她发现后院的墙角还长着蒲公英,嫩叶可以凉拌,根可以晒干了泡水喝。
她还用粗粮面做了杂粮饭团,里面包上一点炒过的野菜碎,捏成一个个小小的团子,方便携带,饿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吃。
有一次,她正在房间里蒸饭团,又被那个书生撞见了。
这次,书生手里拿着几本书,显然是刚从外面回来。
他看着林晚房间门缝里飘出来的香气,忍不住又问了一句:姑娘,你是不是在做什么好吃的我……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这味道很特别。
林晚这次没否认,反正已经被发现了。
她想了想,从蒸好的饭团里拿出一个,递给他:先生若是不嫌弃,尝尝
书生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她会这么大方。
他看了看林晚,又看了看那个散发着热气和香气的饭团,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说了声:多谢姑娘。
他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粗粮的粗糙感被巧妙地掩盖了,里面的野菜碎带着一股清香,还有淡淡的咸味,吃起来竟然十分爽口。
这……这太好吃了!书生由衷地赞叹,比我在街边买的那些点心还香。
得到夸奖,林晚心里美滋滋的,就像自己做的美食被编辑认可了一样。
先生喜欢就好。
从那以后,书生偶尔会帮林晚带一些外面的消息,比如哪里的野菜最新鲜,哪家的粮食比较便宜。
林晚则会时不时地给书生送点自己做的吃食,算是交换。
日子虽然依旧清苦,但林晚觉得有了奔头。
她开始琢磨着,能不能把自己做的东西,悄悄地卖出去一点,换点钱。
毕竟,总靠偷偷摸摸地吃野菜粗粮,也不是长久之计。
她需要钱,买更好的食材,买调料,甚至……攒够钱,离开这个让人窒息的绣坊。
机会很快就来了。
绣坊里有个叫春桃的师姐,手很巧,刺绣功夫不错,但性子有些懦弱,经常被其他师姐欺负。
春桃特别喜欢吃甜的,但绣坊里的伙食清汤寡水,根本满足不了她。
林晚看在眼里,心里有了主意。
她用自己攒下来的一点粗粮面,加上偷偷从厨房找到的一点点糖精(不知道是谁剩下的),做了几个小小的糖糕。
趁着午休的时候,她把春桃拉到自己的房间,把糖糕递给她。
春桃师姐,尝尝这个。
春桃看着金黄色的糖糕,闻着那股甜甜的香气,眼睛都直了。
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咬了一小口,瞬间被那股甜味征服了。
这……这太好吃了!春桃惊喜地说,晚晚,你太厉害了,这是怎么做的
林晚笑了笑:很简单的,就是用粗粮面和了点糖。
春桃吃完一个,还想再吃,又有些不好意思。
林晚把剩下的都塞给她:师姐拿着吧。
春桃感激地看着林晚:晚晚,你对我太好了。你……你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
林晚等的就是这句话。
她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我想请师姐教我几招刺绣的基本功。我知道我笨,但我也想学好,不想总被师父骂。
春桃立刻点头:没问题!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以后你有什么不会的,尽管问我!
就这样,林晚用几个糖糕,换来了免费的刺绣老师。
虽然她对刺绣还是没什么天赋,但至少不会像以前那样,连最基础的针法都不会了。
而且,春桃还告诉了她一个消息——绣坊的杂役张大叔,经常会去城外的集市采买,认识不少卖食材的小贩。
林晚觉得机会来了。
她做了一大份野菜炒鸡蛋——鸡蛋是她用自己攒的几个铜板,托张大叔偷偷买的。
她把菜端给张大叔,笑着说:张大叔,您平时采买辛苦了,这点东西您尝尝。
张大叔看着那绿油油的野菜炒鸡蛋,香气扑鼻,早就馋了,也没客气,几口就吃完了。
好吃!好吃!张大叔抹了抹嘴,晚丫头,你这手艺可真不错!比我家那口子做的强多了。
大叔喜欢就好。林晚趁机说,大叔,我想麻烦您个事,以后您去采买的时候,能不能帮我留意点新鲜的食材比如……好点的面粉,还有一些调料什么的,我自己出钱买。
张大叔爽快地答应了:没问题!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以后你想要什么,提前跟我说一声就行。
有了春桃和张大叔的帮助,林晚的美食事业更顺了。
她开始在后院一个废弃的小角落里,收拾出一个小小的厨房,虽然只有一个破灶台和一口小锅,但足够她施展了。
她开始接受一些订单——主要是绣坊里相熟的几个姐妹,还有隔壁的一些邻居。
有人想吃甜的,她就做糖糕、蜜饯;有人想吃咸的,她就做凉拌菜、炒野菜;有人家里有小孩,她就做软糯的米糕。
她不直接收钱,而是让大家用东西换——有的用布料,有的用针线,有的用几个铜板,有的甚至用家里种的蔬菜。
这样既不会太显眼,又能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她的小厨房生意越来越好,大家都觉得林晚做的东西味道好,用料实在。
连平时对她冷嘲热讽的几个师兄师姐,也偶尔会托人来订一份吃的,只是嘴上还是不饶人。
林晚也不在意,只要能换到好处,让他们说几句又何妨
她攒下的布料和针线越来越多,甚至还攒了一点点银子。
她的刺绣功夫,在春桃的指导下,也有了一点进步,至少王婆子打骂她的次数少了。
日子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天,张大叔从集市回来,神秘兮兮地找到林晚。
晚丫头,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林晚好奇地问:什么好消息
张大叔压低声音:知府大人的千金,也就是李小姐,听说了你的手艺,想尝尝你做的点心。
林晚愣住了。
知府千金
那可是大人物啊!
她一个小小的绣坊丫鬟,怎么会被知府千金知道
张大叔看出了她的疑惑,解释道:是前几天买过你点心的王掌柜说的,他是知府家的远房亲戚,说李小姐最近胃口不好,想找点新奇的点心尝尝。
林晚心里又激动又紧张。
这可是个天大的机会!
如果能得到知府千金的认可,那她的事业就能更上一层楼了。
但同时,她也很忐忑,怕自己做不好,或者出什么岔子。
张大叔,知府小姐想吃什么林晚定了定神,问道。
王掌柜说,李小姐最近念叨着想吃樱花酥,可现在不是樱花盛开的季节,城里的点心铺都做不出来。张大叔说,他听说你很会变着法子做吃的,就想问问你能不能做出来,用别的花代替也行。
樱花酥
林晚在脑子里搜索了一下这个名字,很快就找到了对应的菜谱。
这是一种外形像樱花的酥点,口感酥脆,味道香甜,确实很受女孩子喜欢。
用别的花代替
林晚想了想,院子里的桃花开得正艳,粉色的,和樱花也有些像,应该可以用。
我可以试试!林晚点点头,眼神坚定。
太好了!张大叔很高兴,王掌柜说了,只要李小姐满意,重重有赏!
林晚深吸一口气,开始准备做桃花酥。
她让张大叔帮忙买来了上好的面粉、黄油、白糖,又从院子里精心挑选了几朵新鲜的桃花。
制作桃花酥的过程很复杂,需要揉面、起酥、包馅、塑形、烘烤,每一步都不能出错。
林晚在自己的小厨房里,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花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才做出了一碟精致的桃花酥。
桃花被巧妙地融入了酥皮和内馅里,外形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桃花,散发着淡淡的花香和黄油的香气。
看着自己的成果,林晚满意地点点头。
她把桃花酥装进一个干净的盒子里,交给张大叔,让他转交给王掌柜。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都心神不宁,不知道李小姐会不会喜欢她做的桃花酥。
王婆子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看她的眼神更加刻薄,时不时地找她麻烦。
林晚只能忍着,心里默默祈祷。
终于,在第四天的时候,张大叔带来了消息。
晚丫头!成了!张大叔一脸兴奋地冲进院子,找到正在劈柴的林晚,李小姐说,你做的桃花酥是她吃过最好吃的点心!还说要你再做一些,下个月府里有宴席,要用你的点心当压轴!
林晚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差点把斧头掉在地上。
成功了!
她真的成功了!
太好了!林晚的眼睛都红了。
张大叔又从怀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递给她:这是李小姐赏你的,足足有五十两银子!
五十两银子!
林晚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她颤抖着手接过钱袋,感觉像是在做梦。
有了这笔钱,她就可以离开绣坊,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铺子了!
然而,好事多磨。
这件事很快就被王婆子知道了。
王婆子冲进林晚的房间,一把揪住她的头发,面目狰狞:好你个小贱人!竟敢背着我偷偷做买卖,还巴结上了知府小姐!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师父
林晚被扯得头皮生疼,但她没有像以前那样懦弱,而是用力挣脱开:我凭自己的本事挣钱,光明正大!
你的本事你的本事是我教你的!王婆子蛮不讲理,你是我绣坊的人,你的一切就都是绣坊的!那五十两银子呢交出来!还有知府小姐的订单,也得归我!
林晚没想到王婆子如此贪婪无耻,竟然想抢她的功劳和银子。
不可能!林晚紧紧护住自己的钱袋,这是我应得的!
反了你了!王婆子气急败坏,伸手就要去抢钱袋。
就在这时,春桃突然跑了进来,挡在林晚面前:师父!您别这样!晚晚她不容易……
滚开!王婆子一把推开春桃,春桃没站稳,摔倒在地上。
林晚看着摔倒的春桃,又看着凶神恶煞的王婆子,心里的怒火再也忍不住了。
王婆子!你别太过分了!林晚大声说,你以为我不知道,我娘当年是怎么死的吗
这句话一出,王婆子的动作瞬间僵住了,脸色变得煞白。
林晚也是偶然从春桃那里得知,原主的母亲以前也是绣坊的绣娘,手艺很好,后来却突然意外去世了,当时王婆子就是绣坊的二把手。
林晚一直怀疑这里面有问题,刚才情急之下,就说了出来。
没想到,王婆子的反应这么大。
你……你胡说什么!王婆子的声音有些发虚。
我是不是胡说,你心里清楚!林晚看着她,我娘留下的那支凤穿牡丹的绣针,为什么会在你手里那可是我娘的传家宝!
那支绣针,是林晚在整理原主遗物时发现不见了的,后来却在王婆子的梳妆盒里看到了。
王婆子被问得哑口无言,眼神躲闪。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原来是王掌柜带着人来了。
王婆子,这是怎么回事王掌柜看到院子里的情景,皱起了眉头。
王婆子见状,赶紧换上一副委屈的样子:王掌柜,您可来了!这个小贱人,翅膀硬了,做了点心得了赏钱,就想不认我这个师父了,还胡说八道……
我没有!林晚立刻反驳,是她想抢我的银子和订单!
王掌柜看了看林晚,又看了看王婆子,显然更相信林晚。
毕竟,林晚做的桃花酥他也尝过,确实是个有本事的姑娘。
王婆子,李小姐点名要林晚姑娘负责宴席的点心,你就不要从中作梗了。王掌柜冷冷地说,至于赏银,那是李小姐给林晚姑娘的,自然该归她。
王婆子还想说什么,但看到王掌柜身后跟着的知府家的家丁,吓得把话咽了回去。
王掌柜又对林晚说:林姑娘,李小姐很欣赏你,夫人也想见见你,跟我走吧。
林晚点点头,看了一眼地上的春桃,把她扶起来,又深深地看了王婆子一眼,跟着王掌柜离开了绣坊。
她知道,她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地方了。
知府府里,布置得十分雅致。
李小姐果然如传闻中那般娇俏可爱,看到林晚,很是热情。
知府夫人则是一位端庄大气的妇人,眼神温和。
林姑娘,你的桃花酥做得很好,我家女儿很喜欢。知府夫人笑着说。
多谢夫人和小姐的赏识。林晚恭敬地回答。
听说你在绣坊过得并不好知府夫人问道。
林晚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自己在绣坊的遭遇简单说了说,只是隐去了原主母亲去世的疑点,毕竟没有证据。
知府夫人听了,叹了口气:真是委屈你了。你既然有这么好的手艺,不如自己开家铺子吧,我和知府大人可以帮你。
林晚又惊又喜:真的吗多谢夫人!
不过,知府夫人话锋一转,下个月的宴席点心,你可要好好准备。我听说,你不仅会做点心,还会做一些家常菜
是的,夫人。
那太好了,知府夫人笑了,我最近总想起我年轻时吃过的一种糯米糍,是我一位故人做的,可惜后来再也没吃过。不知道林姑娘能不能做出来
林晚心里一动。
糯米糍
原主的记忆里,似乎有关于糯米糍的印象那是原主母亲经常做给她吃的。
原主的母亲做的糯米糍,用的是最上等的糯米,里面包着甜甜的豆沙馅,外面滚上一层椰蓉,软糯香甜。
夫人,您能说说那糯米糍的样子和味道吗林晚问道。
知府夫人仔细地描述了一番,竟然和原主记忆里的糯米糍惊人地相似!
林晚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夫人,我可以试试。林晚说,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准备。
好,我相信你。知府夫人点点头。
离开知府府后,林晚用那五十两银子,加上知府夫人资助的一些钱,在城里找了个合适的铺面,开始装修。
她给铺子取名叫晚食记。
春桃也跟着她离开了绣坊,愿意留下来帮她。
林晚还请了张大叔来帮忙采买,待遇十分优厚。
王婆子听说林晚要开铺子,气得跳脚,却也无可奈何。
林晚一边忙着装修铺子,一边琢磨着给知府夫人做糯米糍。
她按照原主记忆里的做法,反复试验,终于做出了和知府夫人描述的一模一样的糯米糍。
宴席那天,林晚带着做好的点心和糯米糍来到知府。
当知府夫人看到那盘糯米糍时,眼睛一下子就红了。
她拿起一个,轻轻咬了一口,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是这个味道……是这个味道……知府夫人哽咽着说,阿云……是阿云的味道……
林晚心里的猜测得到了证实。
知府夫人说的故人,很可能就是原主的母亲!
夫人,您认识……阿云林晚小心翼翼地问。
知府夫人擦了擦眼泪,看着林晚:你……你是阿云的女儿
林晚点点头,把原主母亲的名字和一些往事说了出来。
原来,原主的母亲苏云,曾经是知府夫人的贴身侍女,两人情同姐妹。
后来苏云爱上了一个穷书生,离开了知府府,嫁给了他,生下了原主。
再后来,书生去世,苏云带着原主回到临安城,进了锦绣坊当绣娘,却不幸意外去世。
知府夫人一直很想念她,却不知道她的下落,没想到竟然以这种方式,找到了她的女儿。
好孩子,苦了你了。知府夫人拉着林晚的手,心疼地说。
通过知府夫人,林晚终于知道了原主母亲去世的真相。
原来,苏云的刺绣手艺极高,绣出的凤穿牡丹图被一位富商看中,想高价买下。
王婆子见财起意,想占为己有,苏云不肯,两人起了争执,王婆子失手把苏云推下了绣坊后院的井里,对外宣称苏云是意外落水。
真相大白,王婆子被知府派人抓了起来,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绣坊也换了新的主人,对师兄师姐们也和善了许多。
宴席很成功,林晚做的点心和菜肴受到了所有人的称赞。
晚食记开张后,生意十分火爆。
林晚不仅做点心,还推出了各种家常小菜和外卖服务,就像她在现代做的那样。
她的外卖菜谱,在古代也一样受欢迎。
春桃成了她最好的帮手,不仅学会了做很多点心,还把店铺打理得井井有条。
那个落魄书生,后来考上了功名,成了一名小官,经常会来晚食记吃饭,有时会和林晚聊聊天,谈谈诗词歌赋,也谈谈柴米油盐。
林晚站在自己的小铺子里,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闻着空气中食物的香气,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从一个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废柴绣娘,到一家火爆小铺的老板娘,她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而那些藏在手机里的外卖菜谱,不仅填饱了她的肚子,更照亮了她的人生。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林晚知道,只要有美食相伴,有朋友相助,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笑着面对。
晚食记的招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她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