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故人故事 > 第一章

第一章
褪色的信笺
阁楼的蛛网在月光里泛着银光,林砚之的指尖掠过积灰的樟木箱。第三只木箱底层,一叠泛黄的信笺突然坠落在地,边角蜷曲如枯叶。
砚之亲启——钢笔字迹力透纸背,末尾那枚褪色的火漆印让她喉间发紧。这是周明谦的字迹,那个消失在2015年深秋的人。
最上面的信写于七年前,纸页边缘洇着茶渍。她记得那天是秋分,周明谦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指尖敲着《天体演化简史》的封面:等我从戈壁回来,带你去看猎户座流星雨。
窗外的白玉兰落了满地,和那年深秋的景象重叠。林砚之展开信纸,墨迹在时光里晕成淡蓝,像他最后消失的那片戈壁夜空。
手机在此时震动,屏幕跳出市美术馆策展人的备注。她深吸一口气将信笺塞进帆布包,镜片后的目光掠过墙上的日历——距离新锐艺术家联展开幕还有四十天,而她负责的展区至今空着核心展品。
画廊玻璃门倒映出她仓促的身影,背包里的信笺随着步伐轻轻颤动,像某种沉睡的秘密正在苏醒。
第二章
戈壁的回声
策展人陈姐的咖啡在桌上泛着白沫:砚之,周明谦的《星图》系列真的找不到了
林砚之搅动着冷掉的拿铁,杯壁凝满水珠。七年前周明谦作为地质研究员消失在罗布泊时,他工作室里三十幅未完成的星空油画也随之失踪。那些画本该是这次联展的压轴之作。
我再去他老家看看。她起身时碰倒了椅子,金属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周明谦的老宅院在皖南山麓,木门上的铜环缠着铁锈。推开时扬起的尘埃里,她看见西厢房的画架上蒙着白布。掀开的瞬间,画布上的猎户座星云正灼灼发光,颜料新鲜得像刚涂抹上去。
画框背面贴着张便利贴,还是周明谦惯用的柠檬黄:当参宿四的光抵达地球时,我在星轨等你。
手机突然弹出推送,天文频道正在播报:参宿四超新星爆发,其光线经640光年传播,今晚将首次抵达地球。
林砚之的指甲掐进掌心,画布上的星云仿佛在旋转,将她拖回那个暴雨夜。周明谦浑身湿透地撞进画室,怀里抱着块陨石切片:你看,这是来自火星的礼物。
雨点击打天窗的声音,此刻正和院外的山风重叠。
第三章
星轨密码
市立图书馆的古籍部弥漫着樟木香气。林砚之将周明谦的信笺铺在桌上,六封信的邮戳都来自不同的观测站,从漠河到三亚,最后停在敦煌。
37°24′N,93°48′E——最后一封信的末尾写着经纬度。她在地球仪上找到这个点,指尖落在罗布泊边缘的无人区。
闭馆音乐响起时,手机相册突然自动弹出新照片。屏幕上是周明谦的工作台,散落的草稿纸上画着奇特的星图,角落标注着2023.10.17。这个日期,正是今天。
她冲出图书馆,秋夜的风卷着落叶扑在脸上。周明谦工作室的钥匙还在她的钥匙串上,七年未曾触碰,金属表面已生出细密的铜绿。
推开门的瞬间,墙上的投影设备突然启动,猎户座的星图在黑暗中缓缓旋转。星轨交汇处,一个光点正沿着预设的轨迹移动,像有人在宇宙中留下了坐标。
第四章
时间胶囊
投影屏幕突然亮起一行字:阁楼第三块地砖下。
林砚之跌跌撞撞跑回阁楼,指甲抠着地板的缝隙。当那块松动的地砖被掀起时,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滚了出来。盒内的防水袋里,装着一张2015年的天文台观测证和半块陨石。
陨石表面刻着细小的星图,与周明谦最后那封信的邮戳坐标完全吻合。她突然想起他曾说过:每块陨石都是时间的信使,带着亿万年的故事。
美术馆的灯光在深夜格外刺眼。林砚之将陨石放在展厅中央的旋转台上,手机里的星图投影刚好覆盖在陨石表面。当参宿四的光线穿过展厅天窗时,陨石内部的晶体开始发光,在墙上投射出完整的星轨——那正是周明谦失踪前未完成的《星图》最终版。
保安大爷的脚步声从走廊传来,林砚之躲在展柜后,看见陨石的光芒里浮现出模糊的人影。周明谦穿着冲锋衣,手里举着相机,背景是罗布泊的星空:砚之,当你看到这束光时,我正在猎户座的某个角落等你。
第五章
光年之外
开展当天,《星图》展区前挤满了人。林砚之站在陨石旁,看着参观者对着墙上的星轨投影惊叹。陈姐递来一杯热可可:有人匿名送了这个。
一个密封的玻璃罐里装着数百张明信片,每张都印着不同的星空照片,邮戳遍布全球。最底下那张的背面,是周明谦的字迹:我在每个观测过的星空下,都寄了一张明信片给你。
闭展时,一个白发老人拦住她:你是林小姐周先生托我转交这个。老人递来的U盘里,是周明谦在罗布泊拍摄的最后一段视频。
画面里的他站在观测站的屋顶,身后是璀璨的银河:砚之,当你看到这些时,我可能已经成为星图的一部分了。但别难过,抬头看见猎户座时,那就是我在挥手。
秋夜的星空格外清澈。林砚之站在展厅外,看着参宿四的光芒穿透云层。手机突然收到一条来自未知号码的短信,只有一张照片——罗布泊的星空下,周明谦的笑脸与漫天星辰重叠,像他从未离开过。
陨石在展厅里静静发光,仿佛真的成了连接两个世界的信使。林砚之摸着冰凉的玻璃罐,突然明白有些告别从不是终点,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时光里,如同那些跨越光年的星光,终会抵达等待的人眼中。
第六章
明信片里的坐标
玻璃罐里的明信片在阳光下泛着柔光,林砚之数到第三百六十七张时,发现背面除了星空,还藏着用紫外线笔写的小字。她翻出多年前周明谦送的验钞灯,光束扫过纸面,一串经纬度浮现出来——那是青海湖边的一个小型天文台。
驱车前往的路上,秋景在车窗外铺成金色的河。天文台的老台长早已等候在门口,递来一本磨损的观测日志:明谦每年夏天都来这儿,说要记录猎户座的运行轨迹。日志最后一页贴着张照片,周明谦站在观测镜前,背后的黑板上画着简易星图,旁边标注着她的生日。
台长指着观测镜旁的木盒:他说如果有天你来,就让你看这个。盒里是卷成筒的画布,展开后,竟是她七年前坐在图书馆窗边的模样,阳光透过发丝落在《天体演化简史》上,而画的背景里,猎户座的星星正悄悄亮着。
回程时,车窗外的夕阳把云朵染成绯色。林砚之忽然想起周明谦曾说:星星的光要走很多年才能到地球,就像有些思念,需要时间才能被看见。
第七章
画室的秘密
整理周明谦的画室时,林砚之在颜料架后发现了一扇暗门。楼梯尽头的房间里,整面墙都贴着她的照片——大学时在画展上皱眉的样子,雨天里抱着画板奔跑的背影,甚至还有去年在美术馆门口买咖啡的侧影。
最角落的画架上,一幅未完成的油画蒙着防尘布。掀开的瞬间,她的呼吸骤然停滞:画布上是罗布泊的星空,而星空下的沙丘上,两个依偎的人影正仰着头,左边那个穿着她常穿的米色风衣,右边的背影分明是周明谦。
画框里夹着张纸条,字迹带着风沙的粗糙:总觉得该画一幅我们一起看星星的画,可总怕画不出你眼里的光。
手机在这时震动,是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照片里,一块刻着她名字的石头被摆在沙丘上,背景是璀璨的银河,时间显示是七年前的今天——正是他失踪的那天。
第八章
跨越时空的回信
美术馆的留言簿上,开始出现奇怪的笔迹。有人用蓝色钢笔写下:猎户座的腰带三星,今晚连成直线了,有人画了个简易的星图,旁边标着砚之快看。林砚之认出,那都是周明谦的字迹。
她试着在留言簿上回复:你寄的明信片,我收到了第三百九十八张。第二天清晨,那行字下面多了行小字:在纳木错湖边寄的那张,背面有你喜欢的格桑花。
她跑去翻玻璃罐,果然在第三百九十八张明信片背面,看到了用指甲刻的小小花朵。阳光透过天窗落在明信片上,花瓣的影子竟慢慢变成了星轨的形状。
深夜的展厅里,陨石突然发出柔和的光。林砚之盯着墙上的星轨投影,轻声说:我还记得你教我认的第一颗星,是天狼星。话音刚落,投影里的天狼星突然闪烁了三下,像在回应。
第九章
星图的终点
陈姐在整理展品时,发现陨石底座下藏着个金属盘。盘上刻着的星图比之前的更复杂,边缘标注着最终坐标。林砚之对照天文软件,发现那是北极星的位置,而对应的地面坐标,竟是她和周明谦第一次约会的山顶天文台。
赶到山顶时,已是深夜。天文台的观测圆顶缓缓打开,多年未用的望远镜竟自动对准了北极星。林砚之凑到目镜前,看到的却不是星空——镜头里映出的,是七年前的夏夜:年轻的周明谦正调试着望远镜,嘴里念叨着:等下让你看北极星,它永远指着北方,就像……就像我总能找到你。
望远镜突然转动,画面切换成另一个场景:罗布泊的观测站里,他正对着摄像机说话,脸上带着疲惫却明亮的笑:砚之,如果哪天你看到北极星旁边多了颗新星,那就是我在给你眨眼呢。
山风吹过,带来松针的清香。林砚之抬头望向夜空,北极星果然格外明亮,而它旁边,一颗微弱的新星正悄悄闪烁。
第十章
永不褪色的故人
联展最后一天,林砚之在展厅中央挂起了那幅未完成的《共看星空》。闭馆前,一个背着画板的小女孩指着画问:阿姨,这两个人是在等流星吗
不是,林砚之蹲下来,指着星空说,他们是在等星星的光,就像有些人虽然不在身边,但他们的光会一直亮着。
小女孩指着陨石说:石头在发光呢!林砚之转头,看见陨石的光芒里,两个模糊的人影正走向星空深处,手牵着手,背影越来越远,最终化作两颗紧紧相依的星。
闭馆音乐响起时,林砚之在留言簿上写下最后一行字:原来所谓故人,从不是消失了,而是变成了更恒久的存在。
走出美术馆,秋夜的星空格外清澈。她抬头看向猎户座,忽然觉得那些星星的排列,像极了周明谦笑起来时弯弯的眼睛。手机震动,收到一条新短信,来自那个熟悉的未知号码:
抬头看看,我把我们的星图,画在了整个天上。
第十一章
星尘里的约定
美术馆闭馆后,林砚之总在深夜收到快递。包裹上的寄件人地址永远是猎户座旋臂,里面装着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物件:一片来自塔克拉玛干的胡杨叶子,边缘被风沙磨得圆润;半块冻土层里挖出来的冰晶,裹着张纸条说这是漠河的冬天;甚至还有一捧带着海水咸味的细沙,标签上写着在三亚观测时,捡了把星星的碎片。
她把这些东西装进玻璃罐,摆在陨石旁边。有天清晨,发现胡杨叶子上多了行针脚般的小字:记得你说想看沙漠里的胡杨,它们枯死后能站三千年。林砚之摸着叶子上的纹路,突然想起大学时在图书馆,她随口翻到的《植物图鉴》里,曾用红笔圈出胡杨的词条。
那晚的星轨投影格外清晰,她对着星空轻声数:胡杨活一千年,死了站一千年,倒了烂一千年。那我们的约定,能等几个千年投影里的猎户座突然旋转起来,三颗亮星连成的直线,刚好指向玻璃罐的方向。
第十二章
画里的温度
暗房里的照片洗出来时,林砚之愣住了。上周在画室翻拍的那张《共看星空》,底片边缘竟多出圈光晕,像有人在暗房里额外曝光过。放大后才看清,光晕里藏着细小的光斑,拼起来是2015.10.17——他失踪那天的日期,也是她的生日。
她翻出七年前的生日蛋糕照片,发现蜡烛的火光形状,竟和陨石今晚的光晕一模一样。手机突然弹出天气预警,说明天有百年一遇的极光,出现在本市纬度的概率极低。
是你在给我准备生日惊喜吗她对着陨石笑,指尖触到冰凉的石面时,竟感到一丝微弱的暖意。第二天清晨,天边果然泛出淡绿色的光,像有人在云层上洒了把星尘。观测站的朋友发来消息:太奇怪了,这次极光的光谱,和你展厅里那块陨石的辐射光谱完全一致。
第十三章
散落的观测日志
市档案馆送来一箱旧物,说是周明谦当年寄存的。打开时,二十本蓝色封皮的观测日志滚落出来,第一本的扉页写着送给砚之的星象手册。
日志里记着每天的星象,也记着零碎的日常:今天在图书馆看到砚之在画月亮,她把月晕画成了粉色,原来她眼里的月亮是甜的;下雨了,她的画板没带伞,明天要偷偷在她包里塞个防水袋;发现她看《天体演化简史》时,总在关于‘恒星死亡’的章节折角,下次要告诉她,死亡只是变成另一种光。
最后一本的最后一页,字迹被水洇得模糊:沙尘暴要来了,卫星电话快没电了。砚之,记住猎户座的位置,我会在那里……后面的字被风沙磨成了空白,只留下个浅浅的星号。
林砚之把日志抱在怀里,突然发现每本的封底都夹着片干枯的花瓣,合起来刚好凑成一束完整的勿忘我。
第十四章
极光里的重逢
极光出现的第三个夜晚,林砚之带着陨石去了山顶天文台。观测镜对准夜空时,绿色的光带里突然浮现出清晰的影像:周明谦站在观测站的屋顶,脸上结着霜,手里举着块冻成冰的手机:砚之,这里的极光好美,比你画的粉色月亮还美……
影像里的他突然咳嗽起来,背景里传来风声的呼啸:如果……如果我回不去了,记得看猎户座的星云,我把想对你说的话,都存在那里了。
极光突然变亮,林砚之的影子被拉得很长,竟和影像里他的影子慢慢重叠。她伸出手,指尖穿过光带时,仿佛触到了另一双手的温度。观测镜里,两个影子正并肩仰望着星空,像从未分开过。
下山时,她发现口袋里多了个东西——是枚小小的铜质星章,背面刻着永恒观测者,正是当年天文台发给优秀研究员的勋章。
第十五章
星章的秘密
铜星章的背面,刻着串微小的数字。林砚之对着放大镜辨认,发现是串邮箱地址。发送邮件时,她犹豫了很久,最终只写了句:今天的极光,我看到了。
第二天清晨,收到了回信。没有文字,只有一张附件:那是她大学时丢失的素描本封面,上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猎户座,旁边写着明谦教我的第一幅画。她早就以为这本子丢在了搬家的路上。
邮件的发送时间显示是七年前,而接收时间却是今天。林砚之盯着屏幕,突然想起周明谦曾说:宇宙里的时间是弯曲的,说不定我们以为的过去,正在未来等我们。
她把星章别在风衣上,去翻那箱观测日志。果然在第三本里,找到了张素描本的内页——画着她丢本子时噘嘴的样子,旁边写着:捡到啦,等她长大了再还给她。
第十六章
星光下的延续
联展结束后,林砚之在美术馆开了个小型星象课堂。每个周末,她都会带着孩子们辨认星空,教他们用颜料画星轨。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总问:林老师,那颗总跟着猎户座的星星,是你的朋友吗
是呀,林砚之指着天边,他说会一直看着我们。
那天傍晚,小姑娘的妈妈送来幅画:孩子画了片星空,星空下站着个穿风衣的阿姨,旁边有个模糊的身影举着望远镜,天上的星星都长着笑脸。画的背面,用蜡笔写着:老师说,故人会变成星星,那我们笑着看星星,他们就不会难过啦。
林砚之把画挂在画室的暗房里,刚好在那幅《共看星空》的旁边。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两幅画的影子在墙上慢慢融合,变成一片完整的星空。
手机收到最后一条来自未知号码的消息,是段音频。点开后,风沙声里传来熟悉的声音,轻轻哼着她大学时最喜欢的歌。哼到副歌时,他突然停下来,轻声说:砚之,你看,星星在唱歌呢。
窗外的夜空,猎户座正明亮地悬着,像个永不褪色的约定。
第十七章
星语的回应
林砚之开始频繁地在夜晚来到天文台,她总是坐在那个熟悉的位置,对着星空倾诉着这些年的思念与生活点滴。她会说起新的星象研究发现,也会聊聊课堂上孩子们那些天真有趣的问题。
有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坐在那里,突然,望远镜的镜片上出现了奇异的反光,这些反光交织汇聚,竟组成了一串文字:我听见了,你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听见了,这里的宇宙很美,我也很想你。
林砚之眼眶瞬间湿润,她颤抖着伸出手,想要触碰这些来自遥远的回音。
当晚回到家,林砚之在整理周明谦的观测日志时,发现了一本之前未曾注意到的小本子。本子里画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符号,还有一些像是计算公式的内容。经过一番仔细研究,她终于明白,这些符号和公式是周明谦用来尝试与她建立跨越时空和距离联系的方法记录。她这才惊觉,原来这么多年,他从未停止过想和她对话的努力。
第十八章
永恒的观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砚之在星象研究领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她的星象课堂也声名远扬,吸引了更多的人来了解宇宙星空。
在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林砚之带领着一群学生来到山顶进行实地观测教学。当夜幕降临,繁星闪烁,猎户座高悬天际。学生们兴奋地辨认着星座,分享着自己的发现。
林砚之静静地站在一旁,望着那片熟悉的星空,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知道,周明谦一直都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陪伴着她。或许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他也正透过望远镜望向地球,望向她。
观测结束后,林砚之回到家中,她将那枚铜质星章、观测日志以及那些来自
猎户座旋臂
的快递物件,小心翼翼地摆放在一起。她拿起画笔,开始创作一幅新的画作,画里是一片璀璨的星空,星空下站着她和周明谦,两人并肩仰望着天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画完成后,林砚之把它挂在了画室最显眼的位置。从此以后,每一个夜晚,当她望向那幅画,就仿佛能感受到周明谦的陪伴,感受到他们之间那份永恒不变的约定,如同夜空中的猎户座,永远明亮,永远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