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 第一章 殿试

嘉靖二十年,三月十五。
奉天殿,辛丑科殿试。
策题早已颁赐下来,诸多考生都打好了草稿,正一笔一划的书写答卷。
独鄢懋卿一人面前的稿纸上没有半点墨迹,依旧咬着笔杆,托着腮帮,失神的目光状似神游。
这姿态自是引得来往的监试官和巡绰官屡屡侧目,心中悄然将他当做了重点关照对象。
“好消息,穿越过来就上岸了。”
“殿试没有淘汰名额,只要能到殿试这一步,就已经拿到了进士功名,无非分个甲第名次。”
“坏消息,上的是大明嘉靖朝的岸。”
“这一朝皇帝其智若妖,朝廷满朝悍臣,却个顶个的不当人。”
“在这个时期为官,难啊。”
“投靠清流,为严党不容;”
“依附严嵩,被清流攻讦;”
“还有派系中无休无止的内斗,更是防不胜防,而且更加残暴,甚至致仕之后都要赶尽杀绝;”
“忠心皇帝,不但要被严党和清流合攻,还有极大的可能被皇帝当白手套,用完即弃,弃之敝履。”
“何况就连嘉靖帝自己都是一尊自身难保的泥菩萨,他虽然不玩水,但意图取他性命的火灾也没断过,还差点被宫女勒死,这里面的水不知道有多深;”
“可要是选择做个只忠心国祚社稷的孤臣……”
鄢懋卿目光聚焦,看向了不远处一个面皮白皙的书生。
此人唤作沈坤。
如果没记错的话,他将成为这一科的状元,依照明朝的惯例,直接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
然后就是因为坚持不站队,十五年不得升迁,直到母亲过世回淮安老家丁忧,恰逢倭寇窜犯当地,官军腐败一触即溃,于是毅然变卖家产,组织乡兵全歼来犯倭寇,立下经略御侮之功,民间称其为“武状元”,将他的乡兵称作“状元兵”。
然而他最终的命运却是,刚因抗倭之功得到举荐升官,就在未及上任之际遭群臣诬告弹劾,不久逮京拷讯,死于锦衣卫狱中。
鄢懋卿又侧目看向另外一个嘴唇略厚、身材高大的书生。
此人就更有名了,他是高拱。
这一科他是二甲,还被选为了庶吉士,授翰林编修。
最终官拜内阁首辅,却因没斗过张居正和冯保被罢官,致仕回乡之后仍被冯保谋害,虽侥幸得以幸免,但也惊忧成疾,不久病逝。
“最重要的是,明朝俸禄还出了名的低,新科状元保送的翰林院修撰已经是从六品官职,比地方县令还高半品,月俸也才8石,折合成银子不过四两多。”
“一个月就这么点俸禄,还时常拖欠,真是很难让人玩命啊。”
“据说各级官员要是不鱼肉百姓,不以权谋私,连日常开销都难以维持。”
“所以……与其把良心喂了狗,被迫和光同尘,倒不如致仕回乡。”
“反正我家在地方上也算略有家产,再加上这个进士的特权身份,不但可使家族免役免赋,社会地位也不算低,至少一般的地方官员不能随便欺辱。”
“再凭我从后世带来的见识,借族人之手做点小生意,偶尔接济一下同乡百姓,不显山不露水,日子也能过的美滋滋,还活的没有负罪感。”
“后世不是有这么个说法么?”
“中产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阶层,既不用像体力劳动者那样吃苦受累,也不必像那些上层阔人那样终日被骄奢、野心和猜忌困扰……”
其实这样的想法自前几日穿越过来时,就已经在鄢懋卿心中生根发芽。
这与他现在这个身份的史料不无干系。
如果不是他穿越过来的话,前主倒也算是祖坟冒青烟。
他在这一科中虽然只名列三甲,但不久就攀附上了严嵩,之后便官运亨通,由行人擢御史,屡迁大理少卿,转左佥都御史,晋左副都御史,可谓扶摇直上,最终总理两浙、两淮、长芦、河东四盐运司盐政,手握天下利柄,成为这一朝仅次于严嵩父子的巨贪。
不过随着严嵩父子倒台,他也很快落得了一个抄家戍边的下场,可谓罪有应得。
所以说,爬那么高,贪那么多,有什么用?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后还不是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至于改革治国那种出力不讨好的事,鄢懋卿更不会不自量力。
张居正力图改革把自己活活累死,难道有人感谢他么,最终还不是换来了多年骂名,落得一个险被开棺戮尸的下场?
而且不会有人还不知道,张居正改革其实是延续了嘉靖帝前期的新政吧?
嘉靖帝和张居正都干不成的事,鄢懋卿得有多普信,才会头铁去撞这座皇帝和权臣都撞不倒的南墙?
“致仕!必须致仕!”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鄢懋卿终于在殿试还剩下半个时辰结束的时候下定了决心。
如今目标有了,最大的难题自然也摆在了面前:
如何安全致仕?
这年头进士及第就等于卖身给了朝廷,哪怕未曾授官,其行动自由也受严格限制,不得擅自离开京城,否则将以“规避选官“论罪。
尤其是在嘉靖这一朝。
“进士者,朕所蓄也,岂容自便?”
这是嘉靖帝的原话。
“规避选官”和“挂印弃官”是他最不能容忍的重罪之一,就连“消极答卷”都不可取,否则都有可能被视作对其统治的强硬抗议,那问题可就严重了。
以嘉靖帝那“果刑戮,护己短”的操行。
只怕绝不会只是革除功名那么简单,最轻恐怕也是流放戍边,甚至直接拉出去斩首或杖毙的可能性都很大。
那就只剩下丁忧和告病了。
但这也有硬性条件,而且治标不治本。
丁忧得死了爹娘才行,这事除非他自己动手献祭,否则不可控制,而且只有三年期限,满期后还得回吏部报道。
就算是装病,也得有太医院和吏部官员出具的官方病状,甚至可能还需由嘉靖帝亲自审批。
且不说鄢懋卿短时间内有没有搞定太医院和吏部官员的能量,但凡这个过程中万一出了一点疏漏,被查出弄虚作假,那就又变成欺君了,风险实在太大。
所以……
鄢懋卿终于收回思绪提起笔来,不顾偏离策题,仗着前主的文笔兀自奋笔而书:
【敦玄修以凝天命事】
【盖闻至人御世,必先通于神明;圣王临民,当首崇乎道术。】
【……】
【……】
【伏愿陛下:
广延方士,如汉武之待少君,博采长生之诀;
增建斋宫,效宋徽之营艮岳,以聚天地之灵;
常撰青词,仿陶弘景之通真,上达三清之境。】
【……】
【天颜有喜,玄修日新;社稷巩固,亿兆同春!】
一直特别关照鄢懋卿的巡绰官见他忽然开始动笔,当即提高警惕,悄无声息的来到近前审视。
确认鄢懋卿并无作弊行为之后,方才将目光投向他的答卷。
如此只看了几眼,巡绰官已是双目瞪大,惊为天人。
孔圣人“君子之诛”时提出五大当诛之恶:
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
只凭这份答卷,巡绰官便已可看出此獠五恶俱全,日后进入官场起不了势不说,一旦起势必定为祸朝纲!
不过可惜啊,此人的进取心用错了地方,也用错了方法。
殿试答卷需先由内阁大学士和六部重臣等读卷官轮流评阅,天子通常只会翻阅或听取一下圈点最多的一等答卷,决定鼎甲排名。
而当今内阁首辅夏言作为首席读卷官,为人虽略高傲奢侈,但相对而言也还算正直,尤其反对天子玄修。
待他看到这封答卷,只怕拿去当厕纸都嫌污秽。
不将其直接其撕毁,也必是担心缺了答卷被天子追责,强行忍耐罢了,绝不会让天子轻易看到这封答卷。
何况如今反对天子玄修在朝野间、尤其是清流间已经属于政治正确的范畴,就算不久之前天子才将直谏玄修荒谬的太仆卿杖毙,也只是暂时压制住了直谏的声音。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哪个读卷官,也无论内里是忠是奸。
只要有人敢在这么一封答卷上画圈画点,那就等于奸臣自己跳出来了,传出去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倘若日后鄢懋卿还混出了个名堂。
那么被他带着一起载入史册,一同遗臭万年也并非没有可能!
不过有一件事倒可以确定。
经过这次殿试,此人必定会给内阁和六部重臣留下一个极为深刻的印象。
而殿试传胪(发榜)之后,除了状元、榜眼、探花和庶吉士直接进入翰林院任职,其余新科进士都将进入六部、都察院等衙门观政数月,最终得到各部选举再授予官职。
届时谁选举此人,只怕也无异于奸臣自己跳出来了,谁敢?
巡绰官深深看了鄢懋卿一眼,记住这幅面孔的同时,心中暗忖:
“弄巧成拙,自毁前程。”
“又蠢又坏说的便是这类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