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湾利园山道17号,《亚洲日报》报社总部。
印刷车间的一角,老刘的手指在沉重的铅字版上机械地移动着。
在《港岛晚报》排了近二十年字版的老茧,此刻触碰着这些新报纸的字符,动作间却带着一丝不合时宜的凝滞。
晚报倒闭的阴云还未完全从心头散去。
微薄的遣散费、前途无着的恐慌,最终又像丢垃圾一样把他们这些老骨头打包丢给这个《亚洲日报》。
初听这名字时,他心里便嗤笑一声:“港岛弹丸之地,也敢冠‘亚洲’?不知天高地厚。”
不过是年轻老板不知深浅,画了个天大的饼。
找不到下家,只能暂时窝着,心是灰的,看眼前这些新招的、一脸雀跃的年轻面孔,更是茫然与憋闷交织。
他打定主意,一旦找到新去处,立刻就走人,不留恋半分。
不过,那天的转折,却是无声无息。
社长高乔浩陪着一个异常年轻的老板走进车间。
那年轻人没什么架子,随意看看,问了几句。
老刘混在人群里,本不在意,直到高乔浩恭敬地称了一声“小林君”——小林君?
小林天望?
是那个在港岛漫画界翻云覆雨,将《龙jup》点石成金的小林天望?!
一个激灵窜上老刘的脊梁骨,刻意压低的麻木心头,猛地蹿起一簇小小的火苗。
“原来是他?
是那位东洋来的新贵?”
老刘浑浊的老眼竟亮了几分,手下排字的速度,在不易察觉间快了一丁点。
但这点悸动,很快又被惯性压下,说到底,报纸还是得看内容的。
真正让老刘心头大震,如同醍醐灌顶的,是后来摸到手上那份的大样摊开在他面前的时候。
高乔浩的语调平静,却像一把重锤,一下又一下敲在陈宏心头。
“小林君的创刊策略,已规划完毕,具体如此这般……”
高乔浩条理清晰地说着版面设计原则、重点推广方向、尤其是副刊小说连载作为绝对核心的地位安排。
陈宏脸上的光彩渐渐凝固了。
他专注地盯着样张上那令人惊艳的版式设计,目光锐利地在各个版面之间游移。
最终,如同被磁石牢牢吸住,死死地钉在了《寻秦记》那占据显要位置的标题和开篇文字上。
办公室里只剩下,他的手指划过优质铜版纸样张的沙沙声。
时间在一分一秒中……流逝。
陈宏的呼吸却变得越来越沉,越来越重。
高乔浩则是坐在对面,安静地等待着,不发一言。
陈宏的大脑却是一片空白,继而被汹涌的思绪淹没!
他那几份苦心孤诣炮制的、被他视为绝妙点子的策划书——《街头谜题互动大抽奖!
》、《名家辣评专栏:今日之港岛》、《买一份报纸抽黄金!
》——这些他引以为傲的“新奇玩意儿”,此刻在这份沉甸甸的样张面前,如同一堆精心堆砌的沙堡,在真正的海啸前瞬间坍塌,露出的竟是如此脆弱、幼稚甚至可笑的本质!
这格局!
直接将一部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小说作为开报核心王牌!
这胆魄!
敢于挑战港岛所有成熟报纸的模式!
这创意!
精准地预判了读者最原始的猎奇心理和对强烈阅读快感的渴望!
陈宏感受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彻底的震撼!
如同站在泰山脚下仰望绝顶。
紧接着,强烈的羞愧如同潮水般涌上,瞬间淹没了他所有的骄傲。
他还想表现?
他准备好的那些“良策”,真要拿出来献宝,简直是十足的班门弄斧,徒惹人笑!
他之前所有的雄心壮志,在这压倒性的布局面前,被碾得粉碎。
陈宏缓缓抬起头,看向高乔浩。
眼神里交杂着巨大的震惊、难以掩饰的惭愧,以及……一丝如同溺水者抓住了救命绳索般的狂热与恍然大悟。
“高乔社长……”
他的喉咙干得发紧,声音带着微不可察的颤抖,
“服了……我真的服了……小林生……当真是……深不可测……”
他默默地,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恭敬,拿起桌面上那几份费尽心血的策划书,站起身,拉开办公桌最下层的抽屉,将它们重重地塞了进去,然后“啪嗒”一声合上。
抽屉关闭的声音,如同为他过去的自负画上了一个沉重的休止符。
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燃烧:跟上!
必须拼尽全力、全神贯注地跟上这位老板的步伐!
《亚洲日报》编辑部里的这些喧嚣,不过是在创刊号这同一个目标下的交响。
然而在这交响乐里,老刘们和陈宏们的心跳加速,却是源自不同的乐章起始,最终都汇成了对《亚洲日报》幕后真正老板小林天望五体投地的佩服与崇拜。
……
滴答……滴答……
墙上老式挂钟的指针带着宿命的意味,终于走到了上午十点整。
港岛街头,仿佛被点燃了引信。
无数报摊主几乎是同一时间,“哗啦”一声掀开了盖在成捆报纸上的防尘油布。
醒目的《亚洲日报》红色报头,如同烽火般点燃了整座城市的热情!
“亚洲日报!
创刊号新鲜出炉啦!”
“小林天望新报!
看《寻秦记》啊!震撼登场!”
“快点!手慢冇!
小林生新报纸!”
报贩们嘶哑着喉咙,青筋毕露的吆喝声,如同滚雷般在中环、铜锣湾、旺角、尖沙咀……每一条人流涌动的街道上炸响!
人潮,像被磁石吸引的洪流,瞬间在各报摊前汇成了长龙。
有纯粹好奇的路人,有观望风向的竞争对手耳目,有闻风而动的通俗小说狂热爱好者,更有无数揣测着“小林天望”这位商业奇才下一步动向的各路人马……
长龙疯狂地蔓延,一张、两张、一沓、一沓,成捆、成箱!
崭新的《亚洲日报》仿佛退潮般迅速消失在报摊和人流之中。
《亚洲日报》顶楼的临时办公室内,那部黑色电话机仿佛着了魔,铃声一刻不停。
每一次尖锐的铃声响起,都伴随着一个前线“阵地”传来的亢奋尖叫:“喂!高乔生!
旺角卖光!
彻底卖光!
一张不留!”
“喂?社里?
中环这边排了几条街长龙!十万份?十一万份都能吞掉!
现在全光了!
急等补货!”
“铜锣湾!紧急!再补一万份!立刻!马上!
读者要抢破头了!”
高乔浩捏着一张刚刚统计上来的快报速递,手心全是汗,以至于纸张都有些濡湿。
他强压着砰砰狂跳的心脏,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兴奋和隐隐的担忧。
三步并作两步冲进林火旺那间临街、可以俯瞰部分繁华街景的临时办公室:
“小林君!
十点开售,现在不到十二点!十万份!我们首印的十万份……全、卖、光、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声音不那么走调,“印刷厂那边……是不是立刻通知他们加印?加多少?十万?还是十五万?”
他的眼神灼灼,透着无法遏制的狂喜和更大的期待。
打破《东方日报》首日十七万八千份的历史纪录?
似乎触手可及!
林火旺正立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影笔直,目光穿透玻璃,落在远处依旧喧嚣的街角,那里排队的人群尾巴似乎还在蠕动。
听到高乔浩急促的汇报,他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意外,甚至连一丝夸张的喜色也欠奉。
只有那嘴角,向上牵动了一个微不可察的弧度,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平静了然。
他甚至没有立刻转身,只是任由高乔浩在他身后激动地喘息了两秒,才缓缓转过来。
说话的语气中,带着点寡淡的笑意:
“知道了。
通知厂里,加印十万。
让他们动作快一点,下午三点前要铺出去。”
高乔浩微微一怔。
加印十万是他的预期之内,但老板的反应也太……淡定了?
淡定的不合常理!
按照老板一向的大手笔,不来个十五份或二十万份么?
不过,他虽然心中有疑惑,却从来不会质疑林火旺的决定,便立刻应道:“明白!我马上去安排!”
冲出办公室,对着外面早已翘首以盼的副手们大手一挥:“加印!十万份!全力开动!”
整个编辑部如同浇了一勺滚油,瞬间沸腾,呼喊奔走声、冲向印刷车间的脚步声此起彼伏。
印刷机的轰鸣再次响彻厂房,声音比之前更加高亢。
加印的十万份报纸被压缩到极限的时间送往各销售点。
然而,由《寻秦记》旷古未见的设定和“小林天望”这块金字招牌点燃的市场烈焰,正成就燎原之势,根本就停不下来,望不到头啊!
仅仅到了下午五六点钟,太阳西斜,维港被染上一层金红色时,最新的战报再次传来——加印的十万份,再次彻底售罄!
《亚洲日报》,成了这个黄昏港岛最炙手可热,也最难买到的稀缺品!
傍晚的余晖透过窗户,将高乔浩因为持续亢奋而涨红的脸映照得更显激动。
他再次冲进林火旺的办公室,声音都有些嘶哑:
“小林君!
报摊的电话打爆了!
节之《亚洲日报》,待《寻秦记》全本出版时,凭完整报张可免费兑换由作者亲笔签名之实体书一册。”
寻常报纸,朝生暮死,看过即弃,乃至转手卖给废品收购站换来几枚毫子填肚。
但这行看似微不足道的公告,瞬间赋予了一张张《亚洲日报》以独特的“收藏价值”和“兑现凭证”的潜质!
它将一张张零散的、可以随意丢弃的报纸,变成了一套拼图,一份必须连续收集才能兑换珍宝的钥匙!
它像一道无形的锁链,牢牢锁住了读者的钱包。
它将迫使那些对《寻秦记》欲罢不能的读者,忠实地购买后续每一天的《亚洲日报》,一张都不能少!
这将无可估量地提升读者的粘性,保证报纸长期、稳定的基础销量。
而且,“作者亲笔签名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诱饵,将持续不断地制造话题和传播热点。
一个限量抢购制造爆点与稀缺,一个集报换书保证长期流量……双管齐下,配合得天衣无缝!
小林君这一手,简直把人心和市场拿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高乔浩只觉得喉咙发干,心脏被巨大的商业智慧和深不可测的布局能力冲击得狂跳不已。
他看着林火旺依旧平静无波,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小事的侧脸,第一次无比清晰且绝望地认识到,自己和眼前这位年轻老板之间,在商业谋略维度上的差距,如同深渊巨壑,永远无法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