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丁敬山家面临的实际困难,队里决定,将丁敬山修缮房子欠生产队的钱延缓到明年年底再还。但是赡养老人是每位子女应尽的义务,因为困难推脱并不合适”
“没错,书记说得对,找借口不养老人就是浑蛋,”丁敬海气愤地说,“应时是国家干部,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诋毁的人,我妈说的疯话只有傻子会信。应时过继给我,完全是因为我大嫂要分家,应时担心爷爷奶奶无人赡养,才代替他糊涂的爸孝顺爷爷奶奶,才出此下策。这么多年来我和我大哥都相安无事,就是大嫂从中作梗,才让我们兄弟离心。这个不贤不惠的女人。”
丁敬山:“丁敬海,再胡说,别怪我动手。”
江兰亭:“你也说这么多年,都是敬山无怨无悔地照顾家,怎么算也该轮到你了。”
丁敬海:“你。”
江兰亭:“张书记,我们没有想过不赡养老人,根据我公公婆婆的口粮、生活用度,我们与丁敬海平摊,每月除开基本口粮外,额外给老人10斤粮食,2斤鸡蛋,5块钱用于购买衣物、日用品,以后条件好了,我们再适当增加。
“如果爸妈想和敬海一块生活,我们就每月将该给的送过来。如果想和我们一起生活,那就跟我们一起去老宅,敬海每月将该给的拿给我。”
老宅简陋,他们定不愿意过去,加上江兰亭将每月赡养标准提高这么多,光老人是用不完的,老人在谁家,谁占便宜。丁敬海自然也不愿意拿出来贴补丁敬山,所以最后的结果只会是他们给物资,老人和丁敬海住在一起。
10斤粮食,2斤鸡蛋,5块钱,这对于一个老人基本生活足够用了。比很多老年人的生活都要好了。
丁成辛不甘心,原来拥有整个蛋糕到现在只剩下一角,“不行,敬海没收入,如今应时也残废了,这一家子老弱病残你就给五块钱,不行。”
江兰亭:“爸,敬山是赡养父母,不是赡养全家,敬海一个有手有脚30多岁的青壮年,自己没收入就去赚啊,吃别人的人血馒头吃了三十多年还不够吗?
“应时手是不能写字了,但可以找学校转岗,并不会影响工资收入,就算长期修养不上课也会有60的工资发放。所有医治费用国家承担,甚至学校考虑他手受伤,这个月还送来了营养费。
“而来时从出事到现在几个月是没有收入的,治疗费也是需要自付的,后面一两年大概率也是处于这个状态。爸,到底哪一边更困难。”
众人哗然,原来国家教师是这个待遇。乡下人不懂,丁应时两口子隐瞒不说,但江兰亭懂,而且她当面说出来不仅是摆给众人看两家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丁应时生病以来一直以受害者自居,包括今天他一言不发任由众人打量他残废的手,包括万以清拖着两个孩子在众人面前扮可怜,丁敬海夫妇被他们甩得团团转,可谁也不知道他们的收入根本没少。他们不过想借着这件事,让丁敬海和丁成辛他们不要惦念着他的钱。
她将他们的心机摆在明面上,陈淑梅怎么能忍这么被当猴耍。以后他们狗咬狗,就不会有时间来祸害他们。
人群中的长者刘老爹在队里德高望重,八十多岁的高龄,心明眼亮,“事已至此,在座的也都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成辛啊,你绑了敬山这么多年,也是时候放他管一管自己的小家了。至于赡养老人这一块,敬山媳妇说得合理,叔劝你,听一听。至于敬海,轻松了这么些年,也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了,不管应时有没有养家的能力,有儿子健在,也轮不到孙子养爷爷。”
刘老爹一出口,丁成辛纵然不甘心也只能作罢。今天本来以敬山不孝来声讨他,照以前的经验,丁敬山和江兰亭越是人多时越顾忌脸面,他在添油加醋地说一顿,事情就朝着他想要的方向发展。
可没想到这个江兰亭嘴像开光了一样,三言两语就将局面扭转了,真是太可恶。
陈淑梅就算再笨,到如今也算听明白了。看江兰亭的表现,八成丁应时真不是他的,以前江兰亭时如何偏心丁应时的他看得很清楚,如今这般作践他定是恨极了。可据陈淑梅所知,丁应时一直挺规矩,没有犯什么大逆不道的大错。问题不出来丁应时本身,那就只有一个原因,丁应时真的不是她儿子。
陈淑梅心凉到极点,看着丁敬海这些天对丁应时受伤的重视程度,她已经猜到了真相,只是她一直在逃避,不愿意面对。她平日里咋咋呼呼,看着厉害的不得了,实际上外强中干,就算丁应时真的是丁敬海的种,自己除了闹上一闹,回趟娘家再由丁敬海请回来,又能怎么样呢?她还能跟丁敬海离婚吗?
不,不会,离了婚的女人受多少唾沫星子,她隔壁邻居家的姐姐的遭遇早就告诉她了,更何况她爱丁敬海,她舍不得他。既然无法从他身上讨回来,自然这笔帐就记到了丁应时身上。
他看着丁应时两口子,越发不顺眼,这两个坏心眼的东西竟然利用他们夫妇在前头打头阵,他们在背后算计,好,好得很,等着,日子还长着呢,左右住在一块,看她以后怎么收拾他们。
万以清有心事被戳穿的尴尬和恐惧,自家婆婆原来什么性子她最清楚,不然也不会过得那么舒心。今天一下子就看穿他们的目的着实令人费解。
而丁应时看着江兰亭戳穿自己,内心复杂中夹杂着一丝期待,期待什么他自己说不清楚,他算计江兰亭和丁敬山不知道多少次,早在五六岁他知道自己不是他们两个的孩子时就开始了。
丁来时几个全程没有讲话,长辈讨论小辈不能插嘴,这是规矩。
江兰亭据理力争赢得了最全面的胜利,不仅延长了还钱的宽限期,还为丁敬山摆脱不孝的污名。在刘老爹和张书记的帮助下,双方立了赡养字据。
折腾了一上午的闹剧终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