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石头村,采访车调转方向,开往县城另一端的工业园区。
如果说石头村是热火朝天的工地,那这里就是一片死寂的坟场。
大片的厂房空置着,铁门锈迹斑斑,墙壁上布满了剥落的涂料,风一吹,发出呜呜的怪响。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化学品和霉变混合的怪味,让人闻了就想吐。
车子沿着园区旁的一条小河行驶,苏沐清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那条河,根本不能称之为河了。
河水是黏稠的黑褐色,上面漂浮着一层五颜六色的油污和白色的泡沫,一群乌鸦落在河边,啄食着一条翻了白肚的死鱼。
河两岸的农田,庄稼长得稀稀拉拉,叶子都泛着不正常的黄色。
苏沐清让车停下,她看到了一个蹲在田埂上,默默抽着旱烟的老农。
她走过去,还没开口,老农就抬起头,一双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麻木和愁苦。
“你们也是记者?来看这死人河的?”
他的声音沙哑,像破旧的风箱。
苏沐清点了点头,心情沉重。
“大叔,这河里的水,影响你们种地吗?”
“影响?”老农苦笑一声,把烟锅在鞋底上磕了磕,“闺女,你看看我这庄稼,还有个样吗?这水浇了地,不出三年,地里连草都不长了!我们现在吃的粮食,都是去十几里外买的,自己种的,喂猪猪都摇头!”
他指着自己的腿。
“不光是地,人也一样。我们这村里,这几年得怪病的人,越来越多。我这腿,一到阴天下雨就疼得钻心,医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摄影师默默地记录着这一切。
镜头里,是漆黑如墨的河水,是枯黄的庄稼,是老人那张写满了痛苦和绝望的脸。
这,就是冰。
是冻结了生机,冰封了希望的万年寒冰。
苏沐清站在河边,回头望向石头村的方向,一边是冰,一边是火。
她的心里,也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烈火。
回到市里的报社,苏沐清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一夜。
她面前摆着两堆照片。
一堆是石头村村民灿烂的笑脸和清澈的山泉。
另一堆是工业园区旁农民愁苦的面容和漆黑的河水。
她不需要任何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任何煽情的修饰。
事实本身,就是最锋利的武器。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跳跃,一个个字符,一句句话,像一颗颗出膛的子弹,精准地射向靶心。
她没有直接点名刘振华,甚至没有过多地提及韩萧。
她只是客观地、冷静地,将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并列在一起。
她只是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了几个问题。
“一个贫困县,在发展的十字路口,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