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你的原稿拿出来,给学政大人过目。”
在数百道目光的注视下,卢璘缓缓从怀中取出了一张微微泛黄的稿子。
稿纸入手。
魏长青手中传来触感,是县试常用的稿子。
下一秒,视线落在稿纸上。
仅仅一眼,魏长青便愣住了。
映入眼帘的,是铁画银钩般的字迹。
笔锋锐利,藏着一股开山断岳的气势。
风骨天成,隐隐有自成一派的气度。
这绝非一个十二岁孩童能写出的字。
没有几十年在书法一道上的浸淫,绝对达不到这种层次。
更重要的是,这字迹,魏长青再熟悉不过了。
和传世阁玉璧上的字体一模一样。
难不成,今天真的能得见圣策九字的原稿?
魏长青压下心头的震动,目光下移,开始逐字逐句地审阅文章。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被无限拉长。
圣院门前,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汇聚在魏长青的脸上。
人群中,孙行之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他死死地盯着魏长青的表情,心中不断地呐喊。
装的!一定是在装模作样!
一个十二岁的奴籍竖子,怎么可能写出传天下之文!
这不合常理!
他身后的余程友,脸色更是惨白如纸,双腿不受控制地轻轻颤抖。
他有一种预感。
自己好像惹到了一个根本惹不起的存在。
不,不可能!
难不成真的是文曲星下凡不成?
他怎么可能写出这种文章,那岂不是说,他真的能为天下读书人指明道路?
不远处,大伯看着脸色逐渐变幻的学政大人,内心疯狂咆哮。
抄的!
一定是抄的!
卢璘几斤几两,我这个做大伯的还不清楚吗!
他要是能写出这种文章,我名字倒过来写!
良久。
魏长青终于动了,他抬起头,目光落在了卢璘的身上。
以一种晚辈看待前辈,学子仰望宗师的目光望向卢璘。
在所有人惊愕的注视下。
魏长青双手捧着原稿,朝着卢璘深深地弯下了腰。
青色的官袍垂落在地。
一个标准至极的九十度长揖。
此乃,半师之礼。
“学生魏长青,听闻大道,如拨云见日。”
“此礼,为天下读书人而行。”
“谢小友,为我辈指出通天之路!”
全场瞬间死寂。
只有风,吹过圣院门前,卷起几片落叶的声音。
孙行之脸上再无血色,整个人摇摇欲坠,双眼发黑。
完了。
一切都完了。
大伯更是永远忘不了眼前这一幕。
自家侄子卢璘,坦荡的接受了江南道最高学官的半师之礼。
“这个是我侄子啊,这是我侄子啊!打断骨头连着筋啊。”
“一笔写不出两个卢字啊!”
大伯心里狂呼,转头就把刚才抹黑污蔑卢璘的事忘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