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胤王朝,贞观四十七年。
这是一个被史官们用尽所有华丽辞藻也无法完全描绘其万一的盛世。疆域辽阔,万国来朝;仓廪充实,路不拾遗。京城的夜晚,灯火通明,彻夜不休,仿佛天上的银河被倾泻在了人间。百姓们安居乐业,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他们歌颂着那位在位近半个世纪,将帝国带上巅峰的圣德皇帝——李玄烨。
然而,再辉煌的太阳,也有落下的时候。再坚固的磐石,也终有风化的一天。
贞观四十七年秋,圣德皇帝病倒了。这位一生戎马、精力充沛得如同青年人的帝王,仿佛一夜之间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御医们轮番诊治,药石无灵。所有人都明白,那个属于李玄烨的时代,即将落幕。
皇宫深处,养心殿内,龙涎香的气味浓得化不开,却压不住那股弥漫在空气中的死寂。
龙榻之上,圣德皇帝李玄烨已经瘦得脱了形,曾经威严的双眼如今浑浊无神,只有偶尔闪过的一丝精光,才让人想起他曾是何等叱咤风云的人物。
榻边跪着两个人。
一个是他的爱妻,当今的皇后苏氏。苏皇后美艳绝伦,却天生体虚,常年缠绵病榻,据说是当年生产小皇帝时落下的病根。她连多说几句话都会喘息不止,看起来一阵风就能吹倒。此刻,她正垂泪,手帕都湿透了,那梨花带雨的模样,我见犹怜。
另一个,是当朝国师,玄尘道长。他仙风道骨,道法高深,是先帝最为倚重的臂膀,也是帝国精神上的支柱。他面沉如水,眼中满是悲戚与忧虑。
玄烨,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苏皇后声音哽咽。
先帝李玄烨的目光,艰难地转向他们。他先是看了看苏皇后,眼中是化不开的柔情与愧疚,随即又转向玄尘道长,那目光变得无比沉重。
玄尘……他声音沙哑,几乎听不见,澈儿……就托付给你们了。朕……朕这一生,开创了盛世,却也……也埋下了祸根。这朝堂之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些豺狼,朕在时,他们尚有忌惮……朕走后……
陛下!玄尘道长心中一凛,他从未见过先帝如此模样。
先帝剧烈地咳嗽起来,好半晌才缓过气,他死死抓住玄尘道长的手,力道大得惊人。听朕说……澈儿年幼,皇后体弱……你,要辅佐他们,肃清朝纲!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守住大胤的江山!守住……
他的话没能说完,手猛地一垂,头一歪,便没了声息。
一代雄主,就此陨落。
养心殿内,顿时哭声一片。
只有玄尘道长,在悲戚之余,心中却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先帝最后的话,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他的心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那些豺狼……这指的是谁这所谓的盛世,难道……另有隐情
他抬头,看向哭得几乎昏厥的苏皇后。这位看起来柔弱不堪的女子,在那一瞬间,玄尘道长仿佛看到她眼中闪过一丝与柔弱毫不相干的、冰冷而锐利的光芒。
但那光芒一闪而逝,快得让他以为是错觉。
新帝李澈,年仅九岁,登基,改元永昌。
因皇帝年幼,尊皇后苏氏为皇太后,垂帘听政。
国师玄尘,被尊为护国大天师,总领天下道门,参赞军国大事,地位超然。
一个看似稳固的权力三角,就此形成。
然而,这三角的内部,却充满了看不见的裂痕。
裂痕的根源,在于政见不合。
皇太后苏氏,虽然身体孱弱,但头脑却异常清晰。她主政后,推行了一系列仁政。她下令减免了三成赋税,大修水利,广开言路,鼓励工商。一时间,朝野上下,赞誉如潮。人们都说,新帝年幼,但太后仁德,大胤的盛世,必将延续。
而在玄尘道长看来,这些所谓的仁政,无异于饮鸩止渴。
太后,国库已然空虚,北境边军军饷拖欠数月,再减赋税,何以安边何以养兵玄尘道长在朝堂上,第一次公开反对太后的决策。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苏太后隔着珠帘,传来一阵轻柔的咳嗽声,然后是她那略显虚弱,却字字清晰的声音:国师所言,哀家岂能不知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乃国之根本,若民不聊生,江山何存边军固然重要,但若后方不稳,前线将士如何安心再说了,我大胤盛世,仓廪充实,暂减赋税,不过是为民纾困,何至于国库空虚
她的话,引得百官纷纷点头。是啊,大胤是盛世,怎么可能国库空虚国师是不是太危言耸听了
玄尘道长看着一张张谄媚的嘴脸,心中一阵悲凉。他知道,他们都在装傻。先帝在时,为了维持这盛世的表象,早已将国库掏空,各地上报的仓廪充实,十有八九都是虚报。这些,他作为国师,暗中查访,早已知晓。但太后似乎被蒙在鼓里,或者说,她宁愿被蒙在鼓里。
太后,玄尘道长据理力争,所谓盛世,如今已是外强中干!各地灾情不断,流民渐起,这些都是隐患。当务之急,应是清查田亩,核实户籍,将那些被豪强地主隐匿的人口和土地收归国有,充实国库,而非一味减免,纵容豪强!
他的话,直指问题的核心。
然而,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因为,那些豪强地主,在座的百官,十有八九都与之有关联。他们或本身就是,或是其家族子弟,或是收受了巨额贿赂。玄尘道长要清查,无异于要他们的命。
珠帘之后,苏太后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国师,你是在说,哀家的仁政,是在纵容豪强,是在祸乱江山吗
臣不敢!玄尘道长只得低头,臣只是为江山社稷计。
哀家知道你是为江山社稷计。苏太后的声音缓和了些,但治国,如烹小鲜,火候太过,则焦;不及,则生。国师心急,哀家理解。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今日便议到这里吧。
一场廷议,不欢而散。
从那天起,玄尘道长和苏太后的矛盾,便公开化了。一个主张雷霆手段,刮骨疗毒;一个主张怀柔安抚,徐徐图之。朝堂上的百官,很自然地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以丞相王嵩为首的保皇派,他们坚决拥护太后的仁政,痛斥玄尘道长是酷吏、道门恶棍,意图扰乱朝纲。
另一派,则是以少数几个还算正直的官员为首,他们暗中支持玄尘道长,认为国师所言才是切中时弊。
但正直的官员,永远是少数。
大多数官员,则是在两派之间摇摆不定,见风使舵。他们谁也不得罪,谁的势力大就投靠谁。他们关心的不是国家兴亡,而是自己的乌纱帽和金山银山。
玄尘道长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他空有一身道法,却无法看透人心。他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太后的天真与软弱,却不知道,真正的敌人,是那些隐藏在盛世光环下的,贪婪而丑陋的人性。
而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宫中接连发生的怪事。
永昌元年冬,京城的雪,下得特别大。
一夜之间,整个皇城都被白雪覆盖,显得圣洁而宁静。
然而,在这宁静之下,却隐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杀机。
先是御膳房的一个小太监,被发现死在了冰库中。他全身的血液都被吸干,皮肤干瘪得像一张纸,脖子上有两个细小的牙印,仿佛被什么毒物咬过。
紧接着,是太后宫中的一个负责洒扫的宫女,在夜里离奇死亡,死状和那个小太监一模一样。
恐慌,开始在宫中蔓延。
玄尘道长听闻此事,立刻警觉起来。他亲自勘察了现场,在死者身上,他感受到了一股阴冷、邪恶的妖气。
是妖物!
而且,是极为罕见的、以精血为食的妖物。
玄尘道长立刻布下天罗地网,在皇宫各处贴满了符咒,并让他的弟子们日夜巡逻,务必要将这妖物揪出来。
然而,那妖物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再也没有出现过。
皇宫,暂时恢复了平静。
但玄尘道长的心,却沉到了谷底。他知道,妖物没有走,它只是在潜伏,在等待下一个机会。
他将此事密报给了苏太后。
苏太后听后,隔着珠帘,沉默了许久。玄尘道长看不到她的表情,只能听到她急促的呼吸声。
国师……她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宫中……真的有妖物
千真万确。玄尘道长沉重地说,此妖物极为狡猾,凶残无比,以人精血为食,若不早日铲除,必成大患。
那……那澈儿……苏太后的声音里充满了恐惧,它会不会伤害澈儿
臣已加强了乾清宫的防卫,妖物暂时不敢靠近。但太后,您也要多加小心。玄尘道长提醒道。
哀家知道了。苏太后的声音恢复了平静,此事,就全权交给国师了。务必……不要让澈儿知道,以免惊吓到他。
臣遵旨。
玄尘道长退下后,珠帘之后,苏太后缓缓走了出来。她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恐惧,反而是一种奇异的、满足的红晕。她伸出舌头,轻轻舔了舔自己苍白的嘴唇,眼中闪过一丝嗜血的光芒。
精血……真是美味的东西啊……她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妖异的魅惑。
原来,她就是那只妖物。
一只修炼了近千年的蛇妖。
她本是深山中的一条青蛇,机缘巧合之下,化为人形。她厌倦了山野的寂寞,便来到人间,体验繁华。她遇到了还是亲王的李玄烨,被他身上的帝王之气所吸引,更被他那雄才大略所折服。她爱上了他。
为了他,她收敛妖性,伪装成一个体弱多病的凡人女子,嫁给了他。她为他生下了儿子李澈。
她以为,她可以就这样,以一个凡人的身份,陪他到老。
然而,她错了。
作为妖,她对生命有着本能的渴望。尤其是,当她的身体因为生下李澈而变得极度虚弱时,这种渴望就变成了无法抑制的饥渴。她需要精血,大量的、充满生命力的精血,来维持她的人形,来压制她体内躁动的妖性。
起初,她偷偷吸食一些宫中的动物。但很快,动物的精血已经无法满足她。她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人。
那些地位低下、不起眼的小太监、宫女,成了她的猎物。她利用自己的妖力,在夜里将他们引诱到偏僻之处,然后吸干他们的精血。
每一次杀戮,都让她感到痛苦和罪恶。但每一次吸食之后,那股强大的生命力涌入体内的快感,又让她无法自拔。
她成了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她深爱着李玄烨和李澈,渴望守护这个家,守护这个国家。但她的本性,却又让她不得不成为一个杀人凶手。
先帝李玄烨,其实早就察觉到了她的异常。他不是没有怀疑过,但他选择了沉默。因为他爱她,也因为他需要她。
他需要一个体弱多病的皇后,来平衡朝堂上的势力;他需要一个妖物作为暗中的杀手,来帮他铲除那些他不好亲自出手的政敌。
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互相利用的交易。
先帝临终前的托孤,更是将这场交易推向了极致。他让玄尘道长肃清朝纲,其实是让他去当那个恶人,去和整个文官集团为敌,从而将所有的矛盾都吸引到自己身上。而他,则将自己的妻儿,推到了风口浪尖。
data-fanqie-type=pay_tag>
他用自己的死,为妻儿布下了一个死局。要么,妻儿在斗争中胜出,稳固江山;要么,就一起被这腐朽的王朝吞噬。
苏太后,比任何人都清楚先帝的用意。她恨他的算计,却也理解他的无奈。所以,她必须活下去,必须变得更强,才能保护她的儿子,才能守住她丈夫留下的江山。
而要变强,她就需要更多的精血。
所以,宫中的杀戮,不会停止。
玄尘道长不是傻瓜。他虽然不知道苏太后的真实身份,但他敏锐地察觉到,每一次妖物作案之后,太后的气色,都会好上一些。
这个发现,让他不寒而栗。
一个可怕的猜想,在他心中萌芽。
但他不敢去想,也不愿去想。苏太后是先帝最爱的女人,是小皇帝的母亲,是帝国的象征。她怎么可能是妖
他宁愿相信,这只是巧合。
然而,现实,却比他想象的更加残酷。
永昌二年春,京城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瘟疫。死者无数,街头巷尾,尸横遍野。朝廷下令封锁疫区,派遣太医前往救治,但收效甚微。
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钱来购买药材和粮食赈灾。
玄尘道长心急如焚,他再次上书,请求太后立刻清查田亩,充实国库,以解燃眉之急。
这一次,他言辞激烈,甚至以辞去国师之位相逼。
苏太后在朝堂上,和他大吵一架。
国师!你这是在逼哀家!你让哀家去查那些士族豪强,你知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是这江山的支柱!你动了他们,这江山就乱了!苏太后的声音,第一次在朝堂上变得如此尖锐。
乱太后,现在外面已经乱了!百姓死伤无数,易子而食!这江山,早已不是您想象中的那个江山了!玄尘道长怒吼道。
你胡说!苏太后厉声打断他,那些都是谣言!是别有用心之人散播的谣言,意图动摇国本!
是不是谣言,太后您亲自出去看看不就知道了!玄尘道长悲愤交加。
放肆!苏太后气得浑身发抖,来人!国师妖言惑众,扰乱朝纲,夺其国师印,禁足于国师府,无诏不得出!
一声令下,如狼似虎的侍卫便冲了上来,将玄尘道长架了出去。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百官们低着头,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他们知道,国师,完了。
而他们,赢了。他们可以继续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们的荣华富贵,至于外面的百姓是死是活,与他们何干
玄尘道长被软禁在国师府,心灰意冷。他以为自己看透了这一切,却没想到,自己也只是别人手中的一颗棋子。他被太后当成了挡箭牌,当成了向百官示好的投名状。
就在他万念俱灰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到了国师府。
是小皇帝,李澈。
这个年仅十岁的孩子,穿着一身朴素的龙袍,脸上带着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和冷静。他屏退了所有下人,独自一人来到了玄尘道长的面前。
国师。李澈开口了,声音清脆,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玄尘道长愣住了,他没想到,小皇帝会亲自来见他。
陛下,您……您不该来这里。玄尘道长连忙行礼。
国师,朕来,是想和您做一笔交易。李澈开门见山。
交易玄尘道长更加困惑了。
是的。李澈点了点头,他的眼神,锐利得像一把刀,朕知道,您和母后政见不合。朕也知道,您是为了这个国家好。但是,您的方法,太激进了,会得罪所有的人。而母后……她的方法,太软弱了,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玄尘道长震惊地看着眼前的孩子。这番话,从一个十岁孩子的嘴里说出来,实在是太惊人了。
陛下,您……
国师,别打断朕。李澈摆了摆手,朕知道,宫里有妖。朕也知道,那些死掉的人,都是被妖杀死的。
玄尘道长的心,猛地一跳。
陛下,您……您也知道
朕当然知道。李澈的脸上,露出一丝与年龄不符的苦涩,因为,那只妖,就是朕的母后。
什么!玄尘道长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僵住了。他虽然有过猜想,但当这个猜想从皇帝口中得到证实时,他还是感到了天旋地转。
国师,您是不是觉得很荒唐李澈看着他,淡淡地说,一个国家的太后,竟然是一只妖。更荒唐的是,先帝,朕的父皇,他早就知道了。他不仅知道,还利用了母后。
李澈将先帝的算计,和盘托出。
原来,这个看似天真无邪的小皇帝,早就洞悉了一切。他知道自己体弱多病,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妖,人妖混血,天生体质就弱。他也知道,母亲需要吸食人血来维持生命。他更知道,父皇的托孤,是一场惊天大阴谋。
他恨他的父皇,把他和母亲当成棋子。他也心疼他的母亲,为了他,为了这个国家,不得不变成一个怪物。
但他更清楚,他们母子,已经陷入了绝境。
太后靠向百官,失去了自己的根基,成了百官的傀儡。而百官,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在乎国家的死活。
国师想要力挽狂澜,却势单力薄,最终只会被百官联手绞杀。
他们母子,和国师,都只是百官手中的棋子。无论他们怎么斗,最终的赢家,都是那些贪婪的官员。
所以,朕来找您,是想和您联手。李澈看着玄尘道长,一字一句地说,我们不能再这样内斗下去了。再斗下去,我们都会死,而这个国家,也会彻底完蛋。
陛下,您想怎么做玄尘道长从震惊中缓过神来,他看着眼前这个早熟得可怕的孩子,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演戏。李澈吐出了两个字,我们要给百官们,演一出好戏。一出我们母子反目,您国师‘匡扶正义’的好戏。
演戏
对。李澈的眼神变得无比深邃,国师,您不是一直想铲除妖物吗好,朕给您这个机会。朕会故意在朝堂上,做出一些昏庸的决定,任用一些奸佞小人,让您有足够的理由来‘清君侧’。而您,则要趁机,将那些最贪婪、最无耻的官员,一个个地,以‘妖党’的名义,铲除掉。
那……太后她……玄尘道长犹豫地问。
母后那边,朕会去说。李澈的脸上,露出一丝残忍的笑容,她需要精血,朕就给她提供‘精血’。那些被我们定罪的贪官,不就是最好的‘食材’吗一来,可以满足母后的需求,让她变得更强;二来,也可以为民除害,充实国库。一举两得。
玄尘道长听得毛骨悚然。
他看着眼前这个十岁的孩子,仿佛看到了一个深渊。
这个计划,太疯狂,太恶毒,也太……有效了。
利用妖物,来清除人间的败类。这简直是对他道法信仰的最大的讽刺。
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这或许是唯一能拯救这个国家的办法。
陛下,这……这有违天道啊……玄尘道长喃喃道。
天道李澈冷笑一声,国师,您看看这个国家,看看那些百姓,他们何曾享受过天道当权者草菅人命,贪官污吏横行,富人朱门酒肉臭,路人冻死骨!这,就是您要守护的天道吗
如果所谓的‘天道’,就是让这些豺狼继续逍遥法外,让无辜的百姓继续受苦受难,那朕宁愿,化身成魔!朕要亲手,撕碎这虚伪的天道!
李澈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玄尘道长被他震撼了。
他看着这个孩子,仿佛看到了先帝年轻时的影子。但这个孩子,比先帝更加冷酷,更加决绝。
他沉默了许久,终于,缓缓地跪了下去。
臣……遵旨。
一场由皇帝、妖后、国师共同导演的,针对整个文官集团的惊天大戏,就此拉开序幕。
第四章:焚天之火
计划,开始了。
小皇帝李澈,仿佛一夜之间变了个人。他开始沉迷于玩乐,不理朝政。他听信谗言,罢免了好几个正直的官员,转而提拔了一些声名狼藉、但却深得丞相王嵩信任的人。
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人们都在感叹,小小年纪,就如此昏庸,大胤的未来,堪忧啊。
而玄尘道长,则开始了他的清君侧行动。
他先是利用自己的道法,找到了几个被提拔上来的奸佞小人贪赃枉法的证据,然后以雷霆手段,将他们捉拿归案。在严刑拷打之下,这些人不仅招了自己的罪行,还供出了他们背后的大人物——丞相王嵩。
一时间,朝堂震动。
玄尘道长乘胜追击,上书弹劾王嵩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祸乱朝纲。
苏太后在朝堂上,极力维护王嵩,和玄尘道长吵得不可开交。
这场母子反目的大戏,演得惟妙惟肖。所有人都以为,小皇帝昏庸,太后软弱,国师专权,大胤王朝,即将陷入内乱。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暗地里,李澈和玄尘道长,正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清洗着朝堂。
那些被定罪的贪官,并没有被立刻处死。他们被秘密地送到了苏太后的宫中。
苏太后看着这些曾经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官员,眼中没有一丝怜悯。她恨这些人,正是他们,掏空了国库,逼得她的丈夫不得不算计自己的妻儿,也逼得她不得不靠吸食人血为生。
现在,是时候让他们付出代价了。
她化出原形,一条巨大的青色巨蛇,盘踞在宫殿之中。她张开血盆大口,将那些贪官一个个地活活吞下。
他们的精血,他们的恐惧,他们的绝望,都成了她最好的补品。
她的妖力,在飞速地增长。她的身体,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孱弱。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强大。
而那些贪官的家产,则被李澈和玄尘道长秘密地充入了国库。有了这笔钱,朝廷终于有能力去赈灾,去安抚百姓。
京城外的瘟疫,得到了控制。流民们得到了安置。
大胤王朝,似乎,正在慢慢地回到正轨。
然而,百官们,也察觉到了危险。
他们发现,被玄尘道长弹劾的,都是他们的人。而且,那些人被定罪之后,就人间蒸发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圈套。
丞相王嵩,更是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他知道,再这样下去,他迟早也会成为玄尘道长的目标。
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他联合了朝中所有被他拉拢的官员,以国师妖言惑众,意图谋反为名,发动了宫变。
那一夜,京城风声鹤唳。
王嵩调动了京城的禁军,包围了皇宫和国师府。
他本以为,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政变。一个体弱多病的太后,一个昏庸无道的小皇帝,一个被孤立的国师,能翻起什么浪来
但他错了。
当他带着人马冲进皇宫时,看到的,是苏太后冷冷地站在大殿之上。
她的身边,站着小皇帝李澈和玄尘道长。
王嵩,你可知罪苏太后的声音,不再虚弱,而是充满了威严。
王嵩愣住了。他感觉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那股压力,不是来自皇权,而是来自一种更原始、更恐怖的东西。
妖……妖物!他惊恐地发现,苏太后的身后,似乎有一条巨大的蛇影在晃动。
没错,本宫就是妖。苏太后坦然承认了,本宫是蛇妖,又如何本宫至少,还知道为这个国家做点事。不像你们这些披着人皮的‘人’,你们的贪婪,比任何妖物都更加可怕!
她说着,猛地一挥手。
一股强大的妖力席卷而出,冲在最前面的禁军,瞬间被掀飞,口吐鲜血,倒地不起。
王嵩吓得魂飞魄散,他没想到,太后竟然真的是妖!
杀!给我杀了她!她是妖!是祸国殃民的妖孽!他色厉内荏地吼道。
然而,已经没有人听他的了。
禁军们看到太后的真身,早已吓得肝胆俱裂,哪里还敢上前。
就在这时,玄尘道长动了。
他手中桃木剑一挥,口中念念有词。一道金光从天而降,将王嵩和他身边几个最核心的党羽,牢牢地困住。
王嵩,你贪赃枉法,祸乱朝纲,致使民不聊生,天怒人怨。今日,我便替天行道,收了你这等败类!
玄尘道长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王嵩面如死灰,他知道,自己完了。
然而,就在这时,异变突生。
大殿之外,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
原来,王嵩为了保险起见,还联合了京外的几路兵马。他们看到宫中的信号,立刻发动了总攻。
皇宫的防线,在内外夹击之下,很快就崩溃了。
王嵩见状,又狂笑起来:玄尘!苏妖后!你们完了!外面的军队,都是我的人!你们今天,谁都别想活!
苏太后和玄尘道长的脸色,都变得无比凝重。
他们虽然强大,但终究双拳难敌四手。面对数倍于己的精兵,他们根本没有胜算。
李澈看着这一切,脸上却没有丝毫的恐惧。他反而露出了一个解脱的笑容。
母后,国师,我们……败了。他平静地说。
陛下……苏太后和玄尘道长心中一痛。
不,我们没有败。李澈摇了摇头,他的目光,越过了皇宫,望向了远方那片被黑暗笼罩的土地,我们只是……点燃了火种。
他转身,对玄尘道长说:国师,你还记得吗你之前跟我说过,天下苦秦久矣。其实,不是苦秦,是苦这腐朽的、吃人的制度,苦这些贪婪的、无耻的官员。
我们三个人,想凭一己之力,去改变这一切,是不可能的。我们太弱小了。
但是,如果我们死了呢如果我们这个象征着最高权力的三角,被百官们联手摧毁了呢
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彻底失去控制。那些被压制的野心家,那些受尽苦难的百姓,那些心怀不满的军人,他们就会像火山一样,彻底爆发!
一场席卷天下的战乱,将不可避免。这会是一场灾难,但……或许,也是一次新生。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个腐烂到根子的王朝,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它彻底焚毁,在灰烬之中,重建一个全新的世界!
苏太后和玄尘道长,都愣住了。
他们终于明白了小皇帝的最终目的。
他不是想拯救这个王朝,他是想……毁灭它!
用他们三人的死,作为祭品,来点燃一场焚烬天下的烈火!
陛下……这……这太疯狂了……玄尘道长喃喃道。
疯狂吗李澈笑了,国师,你看看这个国家,它还有救吗与其让它慢慢地腐烂,让百姓们在无尽的痛苦中挣扎,不如给它一个痛快!让烈火,烧尽所有的污秽!让鲜血,洗刷所有的罪恶!
朕,是皇帝。朕的使命,不是守护一个腐烂的王朝,而是为这个国家的子民,寻找一个未来!哪怕这个未来,需要用朕的生命,用朕的母后,用朕的臣子的生命来换取!
他的声音,充满了悲壮与决绝。
苏太后看着自己的儿子,眼中充满了骄傲和心疼。她走上前,将他紧紧地抱在怀里。
好孩子……母后……陪你一起。
玄尘道长看着母子二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笑了,笑得无比释然。
陛下,太后,老道……也陪你们一起。这腐朽的天下,老道也看够了。能和陛下、太后一起,为这天下,寻一个新生,老道……死而无憾。
外面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了。
王嵩狞笑着,带着士兵,冲进了大殿。
去死吧!妖后!昏君!妖道!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李澈、苏太后、玄尘道长,三人背靠着背,站在一起。
他们没有再反抗。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他们只是三颗棋子,但他们用自己的死,下了一盘惊天大棋。
棋盘,是整个天下。
棋子,是天下苍生。
而棋局的终局,将是……一场焚天灭地的大火!
李澈、苏太后、玄尘道长,死了。
死在了他们自己导演的这场宫变之中。
丞相王嵩,大获全胜。他清除了妖后,废黜了昏君,诛杀了妖道,成了大胤王朝最大的功臣。
他扶植了一个年幼的宗室子弟为帝,自己则以护国公的身份,独揽朝纲。
他以为,自己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野心,可以成为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然而,他错了。
皇帝、太后、国师的死,就像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滔天巨浪。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人们不敢相信,仁德的太后,竟然是妖;年幼的皇帝,竟然昏庸至此;而护国的国师,竟然也参与了阴谋。
官方的说法,是王嵩拨乱反正,但民间,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版本。
有人说,是王嵩为了夺权,诬陷了太后和皇帝。
有人说,是皇帝和太后想要铲除贪官,才被王嵩等人反杀。
还有人说,是国师发现了更大的阴谋,才被灭口。
真相,已经无从考证。但结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朝廷的威信,一落千丈。各地藩王,看到了中央的虚弱,开始蠢蠢欲动,纷纷拥兵自重。
那些被李澈和玄尘道长暗中打压的贪官,在王嵩的庇护下,卷土重来,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
百姓们,彻底绝望了。
他们发现,无论谁当权,他们都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对象。这个王朝,已经烂到了骨子里。
于是,起义,爆发了。
最先起事的,是北境的边军。他们因为军饷被拖欠多年,早已心怀不满。如今看到朝廷混乱,便在一位名叫项江的百夫长带领下,杀了贪生怕死的将领,攻占了城池,竖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紧接着,是南方的读书人。他们空有一身报国之志,却因为朝中无人,屡试不第。一个姓李的教书先生,写了一篇《讨王嵩檄》,痛斥其十大罪状,传遍天下。无数读书人深受感染,纷纷投身义军,为起义军出谋划策。
然后是东边的农民,他们因为天灾和官府的盘剥,早已活不下去。一个名叫朱老八的农民,振臂一呼,数万饥民响应,他们拿起锄头、木棍,攻州破府,开仓放粮。
一场由军人、农民、知识分子共同参与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席卷了整个大胤王朝。
王嵩惊恐地发现,他虽然得到了天下,却失去了民心。他就像坐在一个火山口上,随时都可能被喷发的岩浆吞噬。
他疯狂地调兵遣将,去镇压各地的起义。但此时的大胤王朝,早已是千疮百孔,离心离德。他的军队,要么就是被起义军击溃,要么就是临阵倒戈。
仅仅三年时间,起义军就攻破了京城。
王嵩,被愤怒的百姓乱刀砍死,死状极惨。
那个他扶植的傀儡皇帝,也被起义军找到,废为庶人。
大胤王朝,这个曾经辉煌无比的盛世,就此灭亡。
在熊熊燃烧的皇宫中,起义军的领袖们,站在废墟之上,看着这片被战火洗礼过的土地。
他们知道,战争还没有结束。他们还需要经过漫长的斗争,才能最终建立一个全新的、属于人民的国家。
但他们相信,那一天,终会到来。
因为,希望的火种,已经被点燃。
而这火种的源头,是三个早已死去的人。
一个体弱多病的小皇帝,一个身体虚弱的蛇妖皇后,和一个一心辅国的道士。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挽歌,也为这个腐朽的世界,带来了一线光明。
或许,在另一个世界,他们能看到,那场由他们亲手点燃的,焚烬天下的烈火,最终,会烧出一个怎样的,崭新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