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正题来了。
孙建业不慌不忙地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轻轻推到周行长面前。
“周行长,这是我们未来科技工业集团上个月的电费缴费单。”
周行长疑惑地拿起那张单子,看了一眼上面的数字,点了点头:“嗯,一百二十七万,不少了。你们确实是咱们省的用电大户。”
孙建业又拿出第二份文件。
“这是我们集团这个星期的电费单。”
周行长接过来一看,愣住了。缴费金额那一栏,是一个刺眼的、巨大的——“0”。
“这是什么意思?”周行长皱起了眉头,“你们偷电了?”
“周行长您说笑了,我们是国家重点单位,怎么会干那种事呢?”孙建业嘿嘿一笑,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用一种既神秘又自豪的语气说道,“我们没有偷电,是因为我们已经不需要用电了。我们自主研发了一套‘内循环地热涡轮发电系统’,不但完全实现了能源自给,甚至还有富余。您看到的这张零蛋电费单,就是我们向银行展示的,最硬的抵押物!”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
周行长盯着那张零蛋电费单,又抬头看了看孙建业,眼神里充满了震撼和难以置信。他是个搞金融的,但他更是一个在国家计划体系里待了一辈子的老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能源自给”,这四个字对于一个重工业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意味着成本的无限降低,意味着生产潜力的无限拔高,意味着它拥有了和所有同行,乃至所有跨国公司竞争时,一张无可匹敌的王牌!
“我需要验证。”周行长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
“随时欢迎您和省里的专家,来我们江城厂区,视察指导!”孙建业立刻发出了邀请。
三天后,一支由省计委、工业厅、电力局和银行组成的联合考察团,低调抵达了未来科技。
当然,他们没能进入“盘古”大楼,只是在陈昂的安排下,参观了焕然一新的厂区,亲眼看到了那些24小时不停歇运转的机器,以及总电闸上那纹丝不动的指针。
当晚,一份加急的加密报告,从冀北省发往了京城。
一周后,一笔高达五亿人民币的、十年期无息专项贷款,被批准划拨到未来科技的账户上。
消息传来,整个冀北省的金融圈和工业界,都为之失声。
而在未来科技内部,这场安静的革命,也蔓延到了安保领域。
赵爱华的办公室,成了全公司除了盘古大楼外,最神秘的地方。
德米特里,这位前克格勃上尉,终于找到了他最热爱也最擅长的舞台。他为赵爱华递上了一份厚达百页的《未来科技集团内部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赵总,根据我的评估,我们目前的安全级别,是‘筛子’级。”德米特里说话毫不客气,指着一张厂区地图,“入口太多,监控有死角,人员背景审查几乎为零。任何一个受过基础训练的商业间谍,都可以在一周内,弄清楚我们百分之八十的生产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