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昂笑了,他拍了拍孙建业的肩膀:“老孙,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什么叫规矩?能给国家创造价值,就是最大的规矩。我们顶着‘国家重点科技创新试点单位’的牌子,搞的是能解决国家能源瓶颈的‘盘古之心’项目,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别人问起来,我们就说,为了攻克国家级重点项目,特聘专家顾问。至于专家来了之后,被我们厂的诚意和研究氛围所打动,自愿留下,那叫‘良禽择木而栖’,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上了一丝玩味:“再说了,筑巢引凤,我们先把巢筑好了,凤凰自己会飞来的。千金买马骨,我们先把姿态做足了,千里马自然闻风而动。这件事,你和梁总工配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负责给足待遇和面子,一个负责用技术和前景‘勾引’。我就不信,这天底下还有不爱江山、不爱美人的英雄好汉。”
梁卫国被陈昂这番话说得热血沸腾,他仿佛看到了一支由全华夏最顶尖工程师组成的梦之队,正在自己的手中集结。他用力一拍大腿:“好!陈总,您就瞧好吧!我这张老脸,在圈子里还值几个钱。我这就去把那些老伙计一个个都给您请出山来!”
梁卫国第一个想到的人,叫方华仁。
此人是他在苏联留学时的同学,也是国内材料学领域的顶级专家。一手金属相图分析的绝活,出神入化。据说他只用眼睛看,用手摸,就能大致判断出一种合金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只可惜,这位方专家性格孤傲,不善钻营,在单位里得罪了领导,被排挤到了一个清水衙门——材料研究所的资料室,天天与故纸堆为伴,一身的屠龙之技,如今只剩下登记和归档。
梁卫国带着孙建业,拎着两条中华烟和两瓶茅台,信心满满地找到了方华仁所在的研究所。
研究所的大院里,透着一股八十年代国营单位特有的慵懒和陈旧。方华仁的资料室,更是偏安一隅,阴暗潮湿。他们找到方华仁时,他正戴着老花镜,佝偻着背,费力地修着一个接触不良的日光灯管。
看到梁卫国,方华仁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卫国?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稀客,真是稀客啊。”
一番寒暄过后,梁卫国说明了来意。
“老方,别在这儿修灯了,跟我走吧。我那边有个大项目,正缺你这样的材料学大拿坐镇。待遇你放心,绝对让你满意!”
方华仁慢悠悠地从梯子上爬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看了一眼孙建业和他手里的烟酒,眼神里没什么波澜。他给两人倒了两杯白开水,慢条斯理地说:“卫国,你的心意我领了。你现在发达了,在那个什么未来科技,当总工,我替你高兴。但人各有命,我就不是那块料。再说了,我在这儿挺好,清净。”
“好什么好!”梁卫国急了,“你一身的本事,就耗在这破资料室里?你看看你,都快成看门大爷了!你甘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