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里,林薇薇留下的牛皮纸袋,无声散发着寒意。
张文东刚结束省发改委的项目协调会,抱着文件夹走出会议室。
“文东同志?这么巧。”一个温和带笑的声音响起。
省政府秘书长苏铭辉走了出来,身后跟着秘书。
他五十出头,头发整齐,穿着深色夹克,手腕戴着一串佛珠,笑容恰到好处,带着习惯性的居高临下。
“苏秘书长!”
张文东脚步一顿,立刻迎上两步,态度恭敬。
苏铭辉亲切地拍拍张文东的手臂。
“刚从发改委出来?你们岭山凤湖新区,动静不小啊。省里领导都在关注。”
他目光扫过张文东略显疲惫的脸,语气带上长辈般的意味。
“文东啊,年轻干部有冲劲是好事,前期工作,清理积弊,雷厉风行,省里是看在眼里的。”
他稍作停顿,指尖捻动佛珠说。
“不过啊,搞建设,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么大的盘子,最终要看项目能不能落地,资金能不能进来,有时候,为了发展这个大局,必要的灵活性,团结大多数,甚至做点妥协,也是工作艺术。”
他看着张文东说。
“像金鼎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实力强,背景深,正是我们需要的合作伙伴,前期可能有些小误会?年轻人气盛,可以理解。我这个秘书长,可以帮着协调一下,把误会消除掉,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
张文东脸上带着笑,腰杆挺直,微微点头说。
“感谢秘书长关心,您对基层工作的指导,我们一定认真领会。”
话到这里,他忽然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放大的彩色照片,递给苏铭辉。
照片上,老李头戴着“义务监督员”袖标,布满老茧的手正拍打着博奇工地的混凝土墙面,神情专注。
背景是初具雏形的安置房和远处的塔吊。
“秘书长,您看。”
张文东声音不高,说道。
“这是凤湖新区首批安置房工地,这位李德发老伯,是八年前被骗得最惨的拆迁户之一,现在,他是项目义务监督员,八万岭山人,等了八年,盼了八年,就为住上这样由老百姓自己盯着盖起来的放心房!”
他目光迎上苏铭辉镜片后的眼睛,说道。
“您说的对,发展是硬道理,正因为如此,岭山再也经不起任何‘灵活’的折腾了,公平就是对发展最大的负责,也是对所有投资者最好的营商环境,金鼎集团如果愿意遵守岭山的规则,凭实力参与公平竞标,岭山的大门永远敞开,但原则底线,没有妥协的余地,这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岭山几十万老百姓负责。”
这些旗帜举得很高,将苏铭辉暗示的妥协顶了回去。
苏铭辉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捻佛珠的手指停了一下。
他看着张文东平静却坚定的眼睛,又瞥了一眼照片上的红袖标。
公开指责?对方句句在理,他接过照片说。
“嗯,你心系群众坚持原则,精神可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