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张文东拎着行李走向镇委大院门口的旧吉普,他停住了。
院门外站满了人,有包装厂的工人,有生态区的乡亲,有曾经闹过拆迁的村民,有洪灾中被救的老人。
张强也在人群中,拎着个布袋子。
“张书记!”有人喊了一声。
“张书记,常回来看看!”
“张书记,青峰镇是您的家!”
“您给咱们修的路,我们记得!”
“张书记,这是我婆娘晒的菌子,您带上!”
张强挤上前,把布袋子塞进车里。
人群涌动着,话语和自家的东西塞向吉普车,张文东眼眶发热,抱拳向四周乡亲作揖。
车子启动,人群跟着送行。后视镜里,青峰精神的标语牌在阳光下,越来越远。
省城,陈家书房。
陈开山放下报纸,头版是岭山县新任常务副县长张文东到任的简讯,他对旁边的陈芷晴说。
“这小子,我以前小看他了,是块淬过火的好钢,以后的路,你们年轻人自己走吧。”
岭山县的欢迎会很快就开了,县长周国富握着张文东的手开始摇晃。
“文东同志,非常欢迎你来咱们岭山县。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表示欢迎!”
随即,他又看了一眼副县长和负责人们,跟他们说。
“文东同志在青峰镇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一定是新地方、新气象,县委、县府和我本人都会全力支持你的事儿,做你的坚强后盾。”
很快,县委副书记李德林也说道。
“文东同志干劲儿很足,是件好事儿,不过咱岭山县和青峰镇情况不太一样,这边关系复杂、问题多。你刚来要摸清情况,多向老同志请教,能少走一些弯路。”
这话里带着关心的意思,可话里话外却表达得很明白:你年轻又是外人,这里水深,你最好是谨慎一些。
张文东自然是能听出这里面的意思来,直接笑着说。
“谢谢周县长和李书记的关心。我尽快熟悉这里的情况,也向大家学习,在你们的指导下做好工作。”
这个姿态放得很低,自然也是滴水不漏。
很快,县府的文件下发,放在了张文东的办公桌上。
作为县委班子的成员,又是常务副县长,他主持的是县府的日常工作,每一项都是岭山县的运转核心。但是相应的,自然也就是硬骨头。
几天后的首次现场办公会,议题是凤湖新区项目。这个规划近万亩的项目在八年前就开始启动,但现在早就成了烂摊子。
项目选址临近水源地,债务巨大,环保问题还非常严重。
周国富看向张文东说。
“文东同志,凤湖新区是岭山县的心病啊,也是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拖了这么多年,可不能再拖了,你是常务,又分管城建这一块,现在我决定由你来成立一个工作组,把各部门整合起来。你觉得有问题吗?”
还没等张文东表态,李德林就马上接过话说。
“周县长安排很及时!文东同志刚上任,就需要啃点硬骨头来树立威信,我完全赞同,县委也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