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东迫不及待,当即追问道:“曲工,这一批稀土合金,怎么加进去?”
曲令颐没回答,只是冲着不远处的张立军招了招手。
“张工,我让你准备的东西呢?”
张立军笑道:“曲工,在这边,都准备好了!!”
许文东定睛一看,整个人都愣住了。
那是什么玩意儿?
一堆用薄铁皮敲打成的空心小球,旁边还放着几根长长的、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钢管......
这,这有什么用途吗?
这薄铁皮球和钢管,能干什么?
他本来以为,这个年轻的女工程师,会有什么来自海外的秘密武器的。
就在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曲令颐已经开始下令了。
“把称量好的硅稀土合金,装进这些铁皮球里,封好口。”
工人立刻动手,将之前称好的、灰褐色的硅稀土合金块,小心翼翼地装进空心铁球,再把封口敲紧。
“然后,”曲令颐指向那几根长钢管,“把钢管连上氮气瓶,搭建一个临时的底吹氮气装置,管口对准底部。”
底吹氮气?
许文东一怔。
难道是,用来搅拌?
许文东有点忍不住,求知欲作祟之下,他上前道:“曲工,这是......这是做什么用的?”
曲令颐看了他一眼,目光还有点惊讶,但还是耐心地解释道:
“哦,这个啊,叫包内压入法。”
她指了指那些装了稀土合金的铁皮球。
“待会儿出钢的时候,我们用长杆把这些铁球快速、用力地压入到钢水深处。铁皮外壳会瞬间融化,把里面的稀土合金释放出来。”
她又指了指那个正在搭建的简易吹氮装置。
“与此同时,我们从底部吹入氮气,对钢水进行搅拌。我们都知道,惰性气体搅拌,可以让稀土元素在钢水中迅速、均匀地分布,同时也能避免它们上浮被过快氧化。这样一来,不仅能大幅提高稀土的收得率,还能保证它在钢材里分布均匀,不会形成聚集偏析......”
她说的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当然,就好像在说“我们都知道,人要吃饭”一样。
许文东:“......”
神特么的“我们都知道”啊!!!
我怎么就不知道啊?!
包内压入法?底吹氮气搅拌?提高收得率?分布均匀?
许文东这位金属研究所的主任,人都傻了。
这方法,相当于最简单、最廉价的材料——薄铁皮和钢管,解决了一个困扰了稀土炼钢领域最大的难题!
稀土元素效果好,但为什么一直难以大规模应用?
不就是因为收得率低、损耗大、分布不均吗?
这就全都解决了?
他一拍自己脑门。
“我咋之前没想到呢?!”
“曲工这、这咋想出来的。”
方才许文东就想要掏出笔记本,这会儿他是真的给掏出来了。
“唰唰唰——”
“包内压入法......薄铁皮......包裹稀土合金......”
“压入钢水深处......同时......底吹氮气......搅拌!”
他甚至开始在旁边画起了示意图,一个钢包,一个长杆压着一个球,底部一个管子冒着泡泡......
他画的太专注了。
他自己都没注意到,他一开始对于曲令颐的怀疑态度,已经直接变了。
现在他简直跟曲令颐的小跟班没什么差别......
“出钢!”
随着曲令颐一声令下,电弧炉倾斜,滚烫的钢水涌入下方的钢包之中。
“压入!”
早已准备就绪的工人,用特制的长杆,将那几个铁皮小球,狠狠地压进了钢包深处!
“吹气!”
另一边的工人猛地打开氮气阀门,一股气流通过钢管,从钢包底部吹入。
“注意,控制气体流速,避免卷渣!!”
搅拌持续了将近三到五分钟,曲令颐便果断喊停。
“停!静置!让夹杂物上浮!”
钢水重新归于平静,表面很快就浮起了一层薄薄的渣。
“扒掉浮渣,准备浇筑!”
钢包被吊车吊起,缓缓移动到一排小小的模具上方。
金红色的钢水被倾倒而出,准确地注入到一个个模具之中,很快就浇筑成了十几块方方正正、每块大约十几公斤重的小钢锭。
随着钢水渐渐冷却,颜色从刺眼的亮白,变为金黄,再变为暗红。
曲令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摘下护目镜,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她看着那些还散发着惊人热量的钢锭,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差不多了。”
她转过头,看向已经完全呆住的许文东和张立军。
“等钢锭冷却到合适温度,就进行油淬处理,然后送到回火炉里回火。”
她顿了顿,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技术参数。
“回火温度,控制在700到750摄氏度这个区间内,保温两个小时。”
许文东听到这个温度,心里又是一跳。
这个回火温度,是典型的高温回火,目的是消除淬火应力,获得稳定而强韧的索氏体组织。
这个温度选得太准了,再高一点可能就软化了,再低一点韧性又不够。
专业!太专业了!
别说,这个曲工绝对在材料学领域上,水平相当出色!
曲令颐没理会他的震惊,又扭头对张立军吩咐道:
“张工,等热处理完成之后,你马上安排车间,从这些钢锭上取样,给我加工一批板状的试样出来。”
她比划了一下,
“就做成薄板,大概2mm。等会儿,我们要对它的性能,进行最终的测试。”
“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准备之前的耐热钢,也加工成同规模薄板,咱们进行对比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