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技术难度降下来?
听到曲令颐这话,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刘厂长和张立军面面相觑。
他们见过的工程师,不管是国内的还是苏国的,哪个不是想方设法地追求更高精尖的技术?
怎么到了曲工这里,反而主动做起了减法?
他们好不容易搞的顶吹转炉技术,难道就这样要降级了吗?
曲工难道不准备喷煤工艺了?
张立军心里有点担心,他觉得,曲工是不是因为测试失败,有点受打击了,所以想找个简单点的法子绕过去?
他想问,但又不敢问,生怕打扰了曲令颐的思路。
曲令颐可没管他们怎么想,她直接坐在了旁边,铺开图纸,拿起了铅笔,开始准备画图。
她心里也在反思。
可能是由于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原因,她回过头去看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技术......
总觉得差不了多少。
可是技术这东西,十年一个迭代,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末,那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她搞设计图,总想着加一点,再加一点。
多加一点相当于能少走一点弯路嘛。
可是她忽视了加工技术水平的差距,导致了这第一次失败。
这次的失败,算是给她提了个醒。
不过,她还是很乐观的。
既然现在的加工精度暂时提不上去,那就不提了呗。
工具不好使,那就改零件的设计,不要求那么严格的精度,想办法规避开。
多大点事儿。
她一边想,手里的笔就没停过,在稿纸上飞快地写写画画。
旁边的张立军大气都不敢出。
他伸长了脖子,死死地盯着曲令颐的笔尖。
他看见曲令颐三下五除二,就把原来氧枪喷头设计给改了。
“张工,你看这里。”
曲令颐用笔尖点了点图纸。
“咱们的加工精度不够,内壁不够光滑,导致射流发散。那咱们干脆就不追求那么小的孔径了,把中心氧气喷口的直径,稍微增大一点。”
张立军一听,心里就有点不安。
这不就是牺牲了射流速度吗?速度慢了,穿透力不就差了?
曲令颐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继续说道:
“然后,咱们把这个直筒型的入口,改成这种......带个微小喇叭口的渐缩型。”
她在图纸上,画了一个截面示意。
张立军看着那个喇叭口,脑子一时没转过弯来。
这......这是干啥用的?
曲令颐解释道:
“这叫利用流体自身的特性。气体在进入这个喇叭口的时候,会自然形成一个收束的效果。这样一来,就算入口这一段的加工精度不足,气体流到这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修正’,把那些紊乱的流场重新稳定下来。这样,从出口喷出去的时候,射流就能相对集中稳定,不至于产生那么多没用的涡流了。”
张立军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瞪大了眼睛,盯着图纸上那个小小的喇叭口,脑子里飞快地琢磨着。
好像......好像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用气流自己的力量来规范气流!
这......这想法也太绝了!
他怎么就没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