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圣旨退婚,全家懵后摆烂
天启元年,春和景明。
镇国公府的垂花门外,青石板路被昨夜的春雨润得发亮,门房老张正踮着脚,往街对面的胭脂铺张望
——
再过半个时辰,铺子里新到的桃花膏该上架了,夫人特意吩咐他去买两盒,说是给小姐沈清欢添妆用。
府里的氛围,这些日子一直是喜洋洋的。自上个月太子萧景渊登基为帝,整个京城都知道,镇国公府的嫡女沈清欢,就是未来的皇后。虽还没正式举行册封大典,但宫里早已送了三波赏赐过来,绫罗绸缎、奇珍异宝堆了满满一库房,连下人们走路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喜气。
沈清欢坐在窗边,指尖捏着一枚刚绣好的并蒂莲荷包,针脚细密,配色雅致。这是她要送给萧景渊的,算起来,两人已有三个月没见了。上次见面还是在太子府,萧景渊握着她的手,温声说:清欢,等我登基,便风风光光娶你入宫,让你做这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那时他眼底的温柔,让沈清欢记了许久。这些天,她除了跟着母亲柳玉茹学些后宅管理的琐事,其余时间都在为婚事做准备,绣嫁妆、学礼仪,连梦里都是红绸漫天的景象。
小姐,夫人让您去前厅一趟,说是国公爷回来了,有要事商量。
贴身丫鬟晚翠轻声禀报。
沈清欢放下荷包,理了理裙摆,跟着晚翠往前厅走。刚转过回廊,就见父亲沈毅的贴身小厮急匆匆跑过来,脸色发白,撞得廊下的灯笼都晃了晃。
小厮,慌什么
晚翠皱眉呵斥。
小厮却没顾上回话,只朝着沈清欢匆匆行了一礼,就往书房方向跑。沈清欢心里莫名一紧,沈毅向来沉稳,就算朝堂上出了大事,也从没见过他的人这般慌乱。
前厅里,柳玉茹正坐在椅子上,手里捏着帕子,神色不安。沈毅站在屋中,背着手来回踱步,平日里总是带着笑意的脸上,此刻满是凝重。看到沈清欢进来,柳玉茹立刻起身拉住她的手,指尖冰凉:清欢,你来了,快坐下。
沈清欢刚坐下,就听到府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是太监尖细的嗓音:圣旨到
——
镇国公府接旨!
这话像一道惊雷,炸得前厅里的人都愣住了。沈毅反应最快,立刻整理好衣袍,对着柳玉茹和沈清欢道:快,摆香案接旨!
一家人慌慌张张地到了府门前,沈毅带着妻儿跪在地上,府里的下人也都齐齐跪了一地。传旨太监是宫里新来的李公公,脸上没什么表情,展开明黄色的圣旨,慢悠悠地念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国公府嫡女沈氏清欢,性情柔缓,温婉有余而果决不足,非后位良选。今朕登基伊始,需选贤后以辅社稷,故特解除沈氏与朕之婚约,许其另行择配。钦此。
最后一个字落下,整个镇国公府鸦雀无声。
沈清欢跪在地上,脑子里一片空白。她甚至没听清李公公后面又说了些什么,只反复回响着
解除婚约非后位良选
这几个字。怎么会这样萧景渊明明说过,要娶她做皇后的,不过才三个月,怎么就变了
柳玉茹的身子晃了晃,若不是沈清欢扶着,差点栽倒在地。她声音发颤:李公公,您……
您是不是念错了我们清欢与陛下早有婚约,怎么会……
李公公斜了她一眼,语气冷淡:夫人,圣旨岂容有错陛下也是为了社稷着想,沈小姐能另行择配,已是陛下开恩了。
说罢,他将圣旨递到沈毅面前,国公爷,接旨吧。
沈毅盯着那明黄色的圣旨,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在朝中为官三十年,历经三朝,什么风浪没见过可今天这道圣旨,却像一把钝刀,割得他心口发疼。他知道萧景渊登基后,需要拉拢权臣,可他没想到,萧景渊会用牺牲婚约的方式
——
镇国公府虽不算顶级世家,但也手握兵权,萧景渊这么做,无疑是打了他的脸,也毁了他女儿的一生。
臣……
接旨。
沈毅接过圣旨,声音沙哑。
李公公见他接了旨,脸上才露出一丝敷衍的笑意:国公爷是明事理的人,陛下说了,日后镇国公府若有难处,宫里会酌情照料。
说罢,便带着小太监转身离开,马蹄声渐渐远去。
直到那身影消失在街角,柳玉茹才再也忍不住,抱着沈清欢哭了出来:清欢,我的儿,这可怎么办啊退了婚,你以后可怎么做人啊……
沈清欢的眼泪也终于落了下来,她死死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晚翠在一旁看着,也红了眼眶,却不敢多言。
沈毅深吸一口气,将圣旨递给身后的管家,沉声道:先扶夫人和小姐回房,这事……
容后再议。
柳玉茹被丫鬟扶着,一步三回头地看着沈清欢,嘴里还在念叨着:都怪我,早知道就该多带清欢去宫里走动走动,让陛下多记着些……
沈清欢回到自己的院子,关上门,终于忍不住蹲在地上,失声痛哭。晚翠递上帕子,轻声安慰:小姐,您别太难过了,国公爷和夫人一定会想办法的。
可沈清欢知道,圣旨已下,木已成舟,再怎么想办法,也改变不了退婚的事实。她想起自己这些天绣的嫁妆,想起梦里的红绸,只觉得像一场笑话。
不知哭了多久,沈清欢渐渐止住了眼泪。她擦干脸,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红肿的双眼,心里忽然生出一股寒意
——
萧景渊为了权力,能如此轻易地舍弃她,这样的人,就算真的嫁了,又能得到多少真心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沈清欢疑惑地起身,走到门口,就看到沈明轩和沈明宇两兄弟匆匆走来,脸上满是怒气。
小妹,你没事吧
沈明轩一把推开房门,看到沈清欢苍白的脸,心疼地问道。
沈明宇也跟着进来,咬牙道:萧景渊这忘恩负义的东西!当初若不是父亲在朝堂上支持他,他能顺利登基如今刚坐稳皇位,就翻脸不认人,真是可恶!
沈清欢摇了摇头,声音还有些沙哑:哥,我没事。
没事才怪!
沈明轩皱着眉,我刚从吏部回来,就听说了这事,立刻跟二弟赶回来了。父亲呢他打算怎么处理
话音刚落,就见沈毅和柳玉茹走了进来。柳玉茹的眼睛还是红的,但情绪已经稳定了不少。沈毅坐在椅子上,喝了口茶,忽然叹了口气:罢了,这破官谁爱当谁当!
这话一出,满屋子的人都愣住了。
柳玉茹愣了愣,问道:老爷,你说什么
沈毅放下茶杯,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决绝:我刚才已经让人去宫里递了折子,请求辞官。这官我做了三十年,天天熬夜批公文,为朝廷劳心劳力,到头来,连自己的女儿都护不住,还有什么意思
柳玉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这些年,沈毅为了仕途,确实付出了很多,常常忙到深夜,连陪家人的时间都很少。她以前总劝他多休息,可他总说
为了清欢的前程,再累也值,如今清欢的婚事黄了,他大概也觉得心灰意冷了。
父亲,您真的要辞官
沈明轩有些惊讶,他知道沈毅对仕途有多看重。
沈毅点了点头:嗯,辞了。以后啊,我就天天遛鸟品茶,好好陪陪你们娘俩,也看看你们兄妹几个的日子过得好不好。
这时,沈明宇忽然开口:父亲,您要是辞官,那我也辞了!我在兵部当这个郎中,天天看那些人的脸色,早就烦了。正好,我想去江南看看,听说那里的风景不错。
沈明轩也跟着附和:我也辞!我在翰林院天天写那些歌功颂德的文章,没什么意思。不如回家帮着打理家里的产业,也能多陪陪小妹。
柳玉茹看着父子三人,忽然笑了:好啊,你们都辞了官,那我也不管家事了。以前为了清欢的婚事,天天算着账本,操着心,现在啊,我就钻进厨房,研究些好吃的,给你们做点心,做小菜,咱们一家人好好过日子。
沈清欢看着眼前的家人,眼眶又红了。她原本以为,退婚后,她会成为整个京城的笑柄,家人也会因为她而愁眉不展。可没想到,他们非但没有责怪她,反而为了她,放弃了自己多年的追求,选择用这样一种
破罐破摔
的方式,陪她一起面对。
晚翠在一旁看着,也忍不住笑道:小姐,您看国公爷、夫人和两位公子多疼您啊!以后咱们府里,肯定天天热热闹闹的。
沈清欢吸了吸鼻子,露出了退婚后的第一个笑容:好,那咱们就一起好好过日子。
当天晚上,沈毅果然没去书房批公文,而是陪着柳玉茹在院子里散步,聊起了年轻时的往事;沈明轩和沈明宇则在自己的院子里收拾东西,计划着辞官后的行程;沈清欢也把那些绣了一半的嫁妆收了起来,重新拿出布料,打算给自己做几件喜欢的衣裳。
第二天一早,沈毅没像往常一样去上朝,而是提着鸟笼,带着管家去了京城最有名的茶楼;柳玉茹则让丫鬟搬了个小桌子到厨房门口,自己坐在那里,研究起了新的点心方子;沈明轩和沈明宇也递上了辞呈,吏部的人收到辞呈时,还以为他们是在开玩笑,直到确认了好几遍,才敢相信。
data-fanqie-type=pay_tag>
消息传到宫里,萧景渊正在批阅奏折,听到太监的禀报,愣了愣,随即皱起了眉:镇国公府这是在闹什么不过是退了个婚,至于辞官吗
一旁的太监小心翼翼地说:陛下,听说镇国公府上下,如今都不怎么管事了,国公爷天天去茶楼喝茶,夫人忙着做点心,两位公子还打算去游山玩水呢。
萧景渊放下朱笔,心里莫名有些不是滋味。他原本以为,退婚后,沈清欢会哭着求他,沈毅也会为了女儿的前程,继续在朝堂上支持他。可没想到,沈家竟然会是这样的反应。
而此时的镇国公府,沈清欢正坐在院子里,看着母亲柳玉茹端来的刚做好的桃花糕,拿起一块尝了尝,甜而不腻,满是桃花的清香。她抬头看向天空,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忽然觉得,没有了皇后的头衔,没有了萧景渊,她的日子,似乎也能过得很好。
晚翠走过来,笑着说:小姐,刚才街上的人都说,咱们国公府这是‘摆烂’了,不过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比以前轻松多了。
沈清欢笑着点了点头:是啊,挺好的。
她知道,这场退婚,对她来说,或许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第二章:清欢搞事业,新帝来纠缠
镇国公府
集体摆烂
的消息,不出三日就传遍了京城。
茶馆里,说书先生拍着醒木,把沈家众人辞官、遛鸟、研究美食的事说得绘声绘色,底下听众听得哈哈大笑。有人说沈家是破罐子破摔,也有人羡慕:镇国公这才叫活明白了!官当得再大,不如一家人过得舒心。
沈清欢坐在自家马车里,听着窗外的议论,指尖轻轻摩挲着袖袋里的香料方子,嘴角藏着笑意。这几日,她没再纠结退婚的事,反而琢磨起了自己想做的事
——
开一家书坊。
前世她在闺阁中,最爱读诗词话本,可市面上的书坊大多只卖正经典籍,有趣的话本少之又少。如今没了婚约束缚,她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小姐,前面就是崇文街了,顾公子的‘云舟书坊’就在街角。
晚翠掀开车帘,指着前方说道。
沈清欢抬眼望去,就见街角处有一家古色古香的书坊,门楣上挂着
云舟书坊
的匾额,字迹温润雅致。她下车走进书坊,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几个书生正坐在靠窗的桌子旁,安静地看书。
沈小姐
一个温和的声音从柜台后传来。
沈清欢转头,就见一个身着青衫的男子站在那里,眉目清秀,气质温润,正是书坊的主人顾云舟。上次在赏花宴上,两人曾有过一面之缘,顾云舟谈吐不凡,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顾公子,冒昧打扰了。
沈清欢拱手行礼。
顾云舟笑着回礼:沈小姐客气了,快请坐。不知今日前来,可有要事
沈清欢坐下后,开门见山道:实不相瞒,我也想在崇文街开一家书坊,今日来,是想向顾公子请教些经验。
顾云舟愣了愣,随即了然地笑了:沈小姐有此想法,实在难得。崇文街虽有几家书坊,但大多风格相似,沈小姐若能做出些新意,定能吸引不少客人。
他耐心地给沈清欢讲了开书坊需要注意的事项,从选址、进货到打理,都说得十分详细。
两人聊得投机,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时辰。临走时,顾云舟还送给沈清欢几本市面上少见的话本:这些话本很受女子喜爱,沈小姐可以看看,或许能给你些灵感。
沈清欢接过话本,感激道:多谢顾公子,日后若有不懂的地方,还要向你请教。
顾云舟笑着点头:随时欢迎。
接下来的日子,沈清欢开始忙着筹备书坊。选址时,她特意选了顾云舟书坊旁边的一家铺面,这里位置好,客流量大,而且两家书坊相邻,也能互相照应。沈明宇得知她要开书坊,立刻放下了游山玩水的计划,帮她打理装修事宜;柳玉茹则每天做些点心送到铺子里,给工匠们当茶点;沈毅也时不时来看看,还帮她疏通了官府的关系,让手续办得格外顺利。
半个月后,清欢书坊
正式开业。书坊的装修风格十分雅致,一楼卖各类典籍和话本,二楼还设了几个雅间,供客人喝茶看书。沈清欢还别出心裁,在书坊里摆放了自己研制的香料,淡淡的香气萦绕在空气中,让人心旷神怡。
开业当天,顾云舟特意送来一幅亲手写的字画,挂在书坊的正墙上,引来不少客人驻足观赏。沈清欢的书坊因为风格独特,加上有沈家众人的捧场,生意格外红火,第一天就卖出了上百本书。
小姐,您看,这才开业半天,账本上就记了这么多银子!
晚翠拿着账本,笑得合不拢嘴。
沈清欢看着来往的客人,心里满是成就感。她终于明白,不依附皇权,凭借自己的能力,也能活得精彩。
可她没想到,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麻烦就找上门了。
这天下午,沈清欢正在书坊里整理书籍,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她走出柜台,就见一群穿着官服的人簇拥着一个明黄色的身影走了进来,正是新帝萧景渊。
书坊里的客人见状,纷纷吓得跪地行礼,原本热闹的书坊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萧景渊走到沈清欢面前,目光落在她身上,语气带着几分试探:清欢,许久不见,你倒是越发能干了,竟开起了书坊。
沈清欢垂下眼帘,行了一礼:陛下驾临,臣女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她的语气平淡,没有丝毫往日的亲近。
萧景渊看着她疏离的态度,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这次来,名义上是
体察民情,实际上是特意来看沈清欢的。自从听说沈家众人
摆烂,沈清欢还开了书坊,他就一直心神不宁,总想来看看她过得怎么样。
朕只是路过,顺便进来看看。
萧景渊故作随意地环顾四周,你这书坊布置得不错,很有心思。
沈清欢没有接话,只是站在一旁,沉默不语。晚翠在旁边看着,心里暗暗着急,生怕小姐不小心得罪了皇上。
就在这时,顾云舟从隔壁书坊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几本书:清欢,我刚整理出几本……
他话没说完,看到萧景渊,顿时愣住了,连忙跪地行礼:草民顾云舟,参见陛下。
萧景渊看到顾云舟,眉头微微一皱。他认得顾云舟,上次在赏花宴上,顾云舟和沈清欢相谈甚欢,当时他还没在意,如今见两人在书坊相邻而居,心里竟生出几分醋意。
起来吧。
萧景渊语气冷淡,你与沈小姐很熟
顾云舟起身,恭敬地回道:回陛下,草民与沈小姐是邻里,偶尔会互相照应。
萧景渊
嗯
了一声,目光重新落在沈清欢身上:清欢,朕听说你还研制了香料,不如拿出来让朕看看
沈清欢无奈,只好让晚翠取来几个香料盒子。萧景渊打开盒子,一股清冽的香气扑面而来,比宫里的香料好闻多了。他拿起一个绣着兰花的香包,递到沈清欢面前:这个香包很别致,朕很喜欢,不知清欢可否送予朕
沈清欢看着那香包,心里有些不情愿。这香包是她特意为顾云舟准备的,感谢他这些日子的帮忙。可面对萧景渊的要求,她又不好直接拒绝。
就在这时,沈毅提着鸟笼,慢悠悠地走进了书坊。他看到萧景渊,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走上前拱了拱手:陛下怎么来了臣女这书坊小,怕是容不下陛下的圣驾。
萧景渊没想到沈毅会来,愣了愣,说道:朕只是来体察民情,看看百姓的生活。
体察民情
沈毅挑了挑眉,陛下若是想体察民情,不如去街上看看,这里都是些读书人,没什么可看的。再说,臣女还要忙着招呼客人,怕是没时间招待陛下,陛下还是回宫吧。
萧景渊被沈毅一番话堵得说不出话来。他没想到,以前对他毕恭毕敬的沈毅,如今竟然敢这么跟他说话。
柳玉茹也提着食盒走了进来,看到萧景渊,脸上没什么表情,径直走到顾云舟面前,打开食盒:云舟公子,这是我刚做的桂花糕,你尝尝。
说着,就给顾云舟递了一块,完全忽略了旁边的萧景渊。
萧景渊看着这一幕,脸色更加难看。他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在镇国公府受到如此冷落,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
镇国公,镇国公夫人,你们……
萧景渊刚想说话,就见沈明轩和沈明宇走了进来。
沈明轩看到萧景渊,脸色一沉:陛下,这里是臣妹的书坊,不是皇宫,陛下若是没事,还请不要在这里打扰臣妹做生意。
沈明宇也跟着说道:陛下当初既然已经退了婚,就该与臣妹保持距离,如今频频来找臣妹,若是传出去,对臣妹的名声不好。
萧景渊被沈家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怼着,心里又气又恼,却又发作不得。他看着沈清欢,希望她能为自己说句话,可沈清欢只是站在那里,低着头,连看都不看他一眼。
好,好得很!
萧景渊气得脸色发白,转身就往外走,朕倒要看看,你们沈家能‘摆烂’到什么时候!
看着萧景渊怒气冲冲地离开,书坊里的人才松了口气。
柳玉茹走到沈清欢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清欢,别理他,有我们在,他不敢欺负你。
沈毅也说道:没错,以后他要是再敢来,爹就把他赶出去!
顾云舟看着沈家众人护着沈清欢的样子,眼底闪过一丝笑意。他走到沈清欢面前,温和地说:沈小姐,别往心里去,陛下只是一时糊涂,过些日子就不会再来了。
沈清欢抬起头,看着眼前关心自己的家人和顾云舟,心里暖暖的:我没事,多谢你们。
经过这件事,沈清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萧景渊虽然是皇帝,但他根本不懂珍惜,这样的人,就算当初嫁了,也不会幸福。而顾云舟温和体贴,总能在她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他在一起,她感到格外安心。
接下来的日子,萧景渊果然没再来书坊。沈清欢的书坊生意越来越红火,她还推出了
定制话本
的服务,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专属的话本,这一创新吸引了更多客人,连京城的不少贵妇小姐都成了书坊的常客。
顾云舟也经常来书坊帮忙,两人一起整理书籍、讨论话本剧情,感情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升温。晚翠看在眼里,心里暗暗替小姐高兴,她觉得,顾公子比那个薄情的皇帝好多了。
可谁也没想到,萧景渊并没有放弃。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开始频繁地给镇国公府送赏赐,绫罗绸缎、奇珍异宝源源不断地送到府里,却都被沈毅让人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
陛下这是想用钱收买我们
沈明宇看着那些赏赐,冷笑一声,他以为我们沈家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吗
沈毅哼了一声:他这是心里不安,想弥补,可当初他怎么不想想,退婚的时候,我们清欢有多难过现在说这些,晚了!
柳玉茹也说道:就是,这些东西我们不稀罕,还是给那些需要的人吧。
沈清欢看着家人坚定的态度,心里十分感动。她知道,有家人在身边支持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勇敢面对。
这天晚上,沈清欢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明月,手里拿着顾云舟送她的话本。晚翠走过来,笑着说:小姐,顾公子人真好,不仅帮您打理书坊,还经常给您送话本,我看啊,顾公子对您有意思呢。
沈清欢的脸颊微微泛红,没有说话,只是嘴角的笑意更浓了。她抬头看向隔壁顾云舟书坊的方向,那里还亮着灯,想必顾云舟还在忙着整理书籍。
她心里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或许,她真的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第三章:拒新帝求婚,清欢觅良人
天启元年秋,一场突如其来的朝堂风波,再次将镇国公府推到了京城舆论的风口浪尖。
那日早朝,新帝萧景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突然提出要重新册封沈清欢为后,理由是
念及旧情,且沈氏才德兼备,堪当后位。此言一出,朝堂哗然,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附和,也有人面露难色
——
毕竟当初是萧景渊亲自下旨退婚,如今又要重新册封,实在不合常理。
消息传到镇国公府时,沈清欢正在书坊里和顾云舟讨论新话本的剧情。晚翠急匆匆跑进来,脸色发白:小姐,不好了!宫里传来消息,陛下在朝堂上说,要重新册封您为皇后!
沈清欢手里的笔
啪嗒
一声掉在纸上,晕开一团墨渍。顾云舟也愣了愣,随即皱起眉头,担忧地看着她:清欢,别慌,有我在。
沈清欢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没想到,萧景渊竟然会做出如此荒唐的事。当初是他弃她于不顾,如今见她过得自在,又想把她召回身边,这根本不是念及旧情,而是自私的占有欲。
我知道该怎么做。
沈清欢站起身,眼神坚定,这事不能连累你和我家人,我必须去宫里,跟陛下说清楚。
顾云舟拉住她的手,语气温和却带着力量:我陪你一起去。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站在你身边。
两人刚走出书坊,就看到沈毅、柳玉茹和沈明轩、沈明宇急匆匆地赶来。沈毅脸色铁青:清欢,我们都听说了!萧景渊这小子,简直是胡闹!走,我们跟你一起进宫,倒要问问他,把我们沈家当什么了!
柳玉茹也握着沈清欢的手,怒声道:对,我们一起去!娘倒要看看,他怎么好意思再提册封的事!
沈明轩和沈明宇更是摩拳擦掌,一副随时要和萧景渊理论的样子。顾云舟看着沈家众人护犊子的模样,心里更加确定,沈清欢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一定能得到幸福。
一行人很快来到皇宫门口,守卫见是镇国公一家,还有顾云舟随行,不敢阻拦,连忙进去通报。
萧景渊正在御书房里等着,他以为沈清欢接到消息后,会满心欢喜地来见他,却没想到,她竟然带着全家一起来了,而且每个人的脸上都没什么好脸色。
清欢,你来了。
萧景渊强装镇定,试图露出温和的笑容,朕知道,突然提出册封的事,你可能会惊讶,但朕是真心的,朕……
陛下不必多言。
沈毅打断他的话,语气冰冷,臣今日来,是想问问陛下,当初是您亲自下旨退婚,说臣女‘非后位良选’,如今又突然要册封臣女为后,陛下这是把圣旨当儿戏,还是把我们沈家当笑话
萧景渊被问得哑口无言,他没想到沈毅会如此直接。他张了张嘴,想解释:当初是朕考虑不周,如今朕已经想明白了,清欢才是最适合朕的人……
陛下怕是想错了。
柳玉茹接着说道,我们清欢如今过得很好,有自己的书坊,有我们家人陪着,不需要什么皇后的头衔。陛下若是真为清欢着想,就不该再打扰她的生活。
沈明轩也说道:陛下,强扭的瓜不甜。当初您弃了臣妹,如今臣妹已有心上人,陛下就不要再纠缠了,免得大家都难堪。
萧景渊的目光瞬间落在顾云舟身上,眼神锐利:你说的心上人,就是他
顾云舟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草民与沈小姐情投意合,愿此生相守。还望陛下成全。
萧景渊看着顾云舟,又看看沈清欢,心里又气又急。他一直以为,沈清欢心里还有他,只要他提出册封,她一定会答应。可现在看来,他彻底错了,沈清欢早已放下了过去,心里装着的是别人。
清欢,你真的不愿再给朕一次机会吗
萧景渊看向沈清欢,语气带着一丝恳求,朕知道错了,朕以后一定会好好待你,给你至高无上的尊荣,让你成为天下最幸福的女人。
沈清欢看着萧景渊,眼神平静无波:陛下,您所谓的幸福,从来都不是我想要的。当初您为了权力弃我,如今又为了自己的私心想把我留在身边,您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过我,也没有真正尊重过我。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顾云舟,眼神瞬间变得温柔:我想要的,是一个能懂我、支持我、与我并肩同行的人,而不是一个只把我当作权力附属品的帝王。顾公子他懂我喜欢的书,支持我开书坊,在我需要的时候,他总会陪在我身边。对我来说,与他相守一日,比拥有整个后宫的尊荣都更让我幸福。
陛下,
沈清欢的语气变得坚定,后位于我而言,不过是个冰冷的头衔。我已经找到真正能让我幸福的人,还望陛下收回成命,不要再打扰我们的生活。
萧景渊看着沈清欢眼中对顾云舟的温柔,那是他从未见过的模样。他终于明白,他彻底失去沈清欢了。他一直以为,只要他拥有皇权,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可他没想到,沈清欢竟然会如此坚定地拒绝他,选择一个没有权势的世家公子。
他颓然地坐在龙椅上,眼神落寞:朕……
知道了。
看到萧景渊妥协,沈家众人都松了口气。沈毅拱了拱手:多谢陛下成全。臣等告辞。
一行人转身离开御书房,沈清欢走在最后,她回头看了萧景渊一眼,眼神里没有怨恨,只有释然。过去的已经过去,她不会再回头,只会朝着未来的幸福走去。
走出皇宫,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明亮。柳玉茹拉着沈清欢的手,笑着说:太好了,清欢,这下终于能安心了。
沈毅也笑道:是啊,以后再也不用被宫里的事烦扰了。咱们一家人,还有云舟,好好过日子。
顾云舟走到沈清欢身边,轻声问道:清欢,你还好吗
沈清欢笑着点头:我很好,谢谢你,云舟。
傻丫头,跟我说什么谢。
顾云舟温柔地揉了揉她的头发,以后,我会一直陪着你。
沈明轩和沈明宇看着两人的互动,相视一笑。沈明宇打趣道:小妹,顾公子这么好,你们可得早点成婚,让我们也沾沾喜气。
沈清欢的脸颊微微泛红,没有说话,只是嘴角的笑意更浓了。
半个月后,镇国公府传来喜讯,沈清欢与顾云舟定在下月初六成婚。消息传开,京城的百姓都纷纷送上祝福,大家都觉得,温柔儒雅的顾云舟,比薄情的皇帝更配沈清欢。
成婚当天,镇国公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沈清欢穿着大红的嫁衣,头上盖着红盖头,坐在花轿里,心里满是期待。顾云舟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喜服,身姿挺拔,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迎亲队伍从崇文街走过,街上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大家纷纷撒着彩纸,欢呼着祝福这对新人。沈清欢的书坊和顾云舟的书坊都挂起了红灯笼,门口贴着大大的
喜
字,格外喜庆。
拜堂的时候,沈毅看着女儿幸福的模样,眼眶微微泛红。柳玉茹更是激动得流下眼泪,拉着顾云舟的手,反复叮嘱他要好好待清欢。
婚宴上,沈明轩和沈明宇忙着给客人敬酒,脸上满是自豪。沈毅则和几位老友坐在一起,喝着酒,聊着天,不再提朝堂上的事,只说着家里的趣事,笑容轻松而满足。
顾云舟走到沈清欢身边,拿起酒杯,温柔地说:清欢,往后余生,我定不负你。
沈清欢举起酒杯,与他碰了碰,眼里满是爱意:云舟,我也是。
月光洒在庭院里,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欢声笑语回荡在镇国公府的每一个角落。曾经因退婚而起的阴霾,早已消散得无影无踪。
沈清欢看着身边的爱人,看着笑容满面的家人,心里充满了幸福。她知道,当初那场看似不幸的退婚,其实是命运给她的礼物。若不是那场退婚,她不会有机会摆脱皇权的束缚,不会开起自己喜欢的书坊,更不会遇到顾云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而沈家众人,也在这场
摆烂
中,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沈毅不再为仕途劳心劳力,每天遛鸟品茶,陪伴家人;柳玉茹专注于自己喜欢的厨艺,把家里打理得温馨和睦;沈明轩和沈明宇一个游遍了名山大川,一个把家族产业打理得井井有条。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清欢和顾云舟的书坊越开越大,还一起出版了许多深受百姓喜爱的话本。他们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像顾云舟一样温润儒雅,女儿像沈清欢一样活泼灵动。沈家上下,其乐融融,成为了京城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偶尔,沈清欢会从别人口中听到关于萧景渊的消息。听说他最终还是册封了权臣之女为后,可后宫并不和睦,朝堂上的纷争也从未停止。萧景渊时常会站在宫墙上,望着镇国公府的方向,眼神落寞,却再也没有打扰过他们的生活。
沈清欢对此只是淡淡一笑,不再放在心上。她知道,她的幸福,早已在自己的手中,在家人的陪伴中,在与顾云舟的相守里,再也不需要依靠任何人,任何权力。
这世间最珍贵的,从来都不是至高无上的尊荣,而是能按照自己的心意,过好每一天,与心爱的人相守一生,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而这一切,沈清欢和她的家人,都已经拥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