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穿越小说 > 家师方孝孺,开局就被诛十族? > 第9章  小命保住了,但是似乎不太理想!
大明以孝义立国,若李子城真敢动手殴打授业恩师,那便是自绝于天下,绝无活路。
面对恩师方孝孺的厉声斥责,燕王朱棣竟未动怒。
他对着方孝孺沉声道:“你说孤不该起兵靖难,可曾想过孤的处境?建文初登大宝,便听信黄子澄、齐泰谗言,急不可待地要削藩!”
“他囚禁周王,废黜代王,软禁齐王,逼死湘王!更遣兵围困顺天,对孤步步紧逼,如视仇寇!”
“孤被逼至绝境,为求活命,不得不装疯卖傻,在那肮脏猪圈里,与猪同食,苟且数年!”
“方先生!你口口声声念着世受皇恩,既为帝师,当时为何不直言进谏,规劝建文远小人、施仁政?反倒坐视奸佞当道,将孤生生逼上这条绝路!”
说到激愤处,朱棣猛地转头,目光如电,射向李子城:“你,为何不跪?”
李子城骑虎难下,只得硬着头皮道:“学生既已拜入恩师门下,恩师视殿下为逆,学生自当同仇!”
不料朱棣闻言,竟放声大笑:“哈哈哈!方孝孺,你倒是收了个好弟子!”
他踱近两步,锐利的目光审视着李子城:“小子,你方才那番话,孤在门外听得一清二楚。若非亲耳所闻,孤真不知这普天之下,竟有人比孤自己更懂孤的心!”
“孤再给你一次机会。”
朱棣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跪下!之前种种,孤可一笔勾销。你老师是块硬骨头,不畏死。可孤不信,你这年轻后生,也不惧粉身碎骨?”
“只要你此刻归顺于孤,”朱棣抛出诱人的筹码,“孤可助你成为第二个方孝孺!让你做天下读书人心中的楷模,万世敬仰的清流砥柱!”
朱棣此言,绝非虚妄。
身为即将登临大宝的永乐皇帝,更是《永乐大典》的奠基人,他确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之能。
若他愿意,足可让一个籍籍无名的书生,一夜之间名动天下,位极人臣。
然而,身为穿越者的李子城,岂会轻易被这帝王心术所惑?
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若此刻低头应允,等待他的下场,只怕比方才那只被分食殆尽的老鼠,更加不堪!
念及此,李子城深吸一口气,朗声道:“燕王殿下厚意,学生心领。然学生宁愿追随恩师同赴黄泉,也断不敢因一己贪生之念,玷污了恩师一世清名!”
李子城这番掷地有声的回应,不仅令方孝孺眼中泛起一丝欣慰,更让朱棣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笑意。
李子城此前关于削藩的洞见,让朱棣顿感豁然开朗;而他削弱锦衣卫的构想,更是令这位即将登基的王者眼前一亮。
然而,对于李子城,朱棣心底始终存着一份戒心。
他以“靖难”、“清君侧”之名起兵夺位,终究难逃“得位不正”之议。
此刻他忧虑的,已非天下悠悠众口,而是百年之后,子孙是否也会重演这同室操戈的惨剧。
李子城确是可治国的能臣,但若他骨子里是个阿谀奉承、结党营私的软骨头,朱棣同样会毫不犹豫地除掉他。
为君者,既要知人善任,更需杀伐决断,绝不可为后世留下半分祸根!
朱棣面上笑意淡淡,李子城后背却已沁出冷汗。
若非他多了一世记忆,深知这些上位者的狠辣手段,换做旁人,方才那番试探,恐怕早已身首异处。
朱棣心中虽喜得此才,面上却不露分毫。
他先冷冷扫了李子城一眼,转而对方孝孺道:“方孝孺,你屡次对孤大不敬,论罪当诛!念在你是太祖老臣,孤今日网开一面。自即日起,你师徒二人便去孝陵,为太祖皇帝守陵吧!”
此言一出,方孝孺面色微变,李子城心中却是暗喜。
朱棣改变心意,派他们去守陵而非处死,显是起了惜才之念。
方孝孺本欲再度拒绝,可瞥见身边尚显青涩的李子城,终是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
他年事已高,死不足惜。
但这新收的弟子,胸怀治世之才,若陪自己共赴黄泉,实在可惜。
先前痛斥朱棣,不过是放不下心中那份“君辱臣死”的执念。
建文生死未卜,他岂能屈身侍奉“逆贼”?
见方孝孺不再反驳,朱棣微微颔首,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子城一眼。
“纪纲!”
“卑职在!”
“将方孝孺、李子城师徒押送孝陵,为先帝守灵!”
纪纲眉头微皱:“陛下,那方孝孺的家眷……”
“将其家眷一并送往孝陵,负责日常洒扫。三族之外者,悉数驱离。其门下弟子,一概赦免。若有愿追随者,准其同往孝陵侍奉太祖!”
寥寥数语,朱棣便赦免了方孝孺及其亲族的罪责。
纪纲却因李子城提议以宦官制衡锦衣卫而怀恨在心,看向他的眼神透着阴冷。
朱棣何等人物,岂会不知李子城的处境?
锦衣卫虽忠于皇室,却最是睚眦必报。
他担心纪纲借机报复,遂又沉声叮嘱:“方孝孺之前辱骂寡人,汉王对其恨之入骨。将他二人送至孝陵后,你须增派人手,严加护卫!若他师徒有半点闪失,锦衣卫上下,提头来见!”
纪纲闻言,心头一凛,暗藏的报复心思只得暂且按下。
“卑职遵旨!”
“速去办理!”
至此,李子城不仅凭口舌之利说服朱棣脱罪,更让方孝孺彻底认下他这个弟子,视若亲子。
方孝孺与李子城被发往明孝陵。
方孝孺昔日的弟子获释后,纷纷与其划清界限。
其发妻也选择离异,携一双儿女返回浙江故里。
师徒二人名义上是守陵,实则是被圈禁于此。
孝陵戒备森严,守军林立,他们除日常洒扫、上香外,连陵园深处都无权踏入。
纪纲虽奉旨保护,却暗中使绊。
朱棣命人修建的两间砖房,被他以“山风猛烈,易毁屋舍”为由拆掉,只给二人搭了两间四处漏风的茅草棚。
方孝孺年老体弱,经不起风寒,不过几日便病倒了。
李子城虽算是“白捡”的老师,照料起来却是尽心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