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卧龙觉醒 > 第一章

第一章
南阳异兆
建安十二年的春雨来得比往年更迟些。诸葛亮跪坐在草庐前的青石上,指尖轻抚过焦尾琴的纹理。二十七岁的他隐居南阳已有五载,每日不过耕读弹琴,与好友崔州平、石广元等人清谈度日。
琴弦突然发出不和谐的颤音。诸葛亮蹙眉停手,发现右手食指不知何时被木刺划破,一滴鲜血正渗入琴身纹理。
刹那间,眼前的景象扭曲了。
他看见烽火连天的城池,看见长江上燃烧的战船,看见自己站在五丈原的秋风中吐血而亡。无数画面如走马灯般闪过,最后定格在一幅奇异的地图上——天下被划分为三块,分别标着魏、蜀、吴。
孔明孔明!
崔州平的声音将诸葛亮拉回现实。他这才发现自己已瘫倒在地,冷汗浸透白袍。
你脸色煞白,可是染了风寒崔州平递来一杯热茶。
诸葛亮接过茶盏时,指尖碰到杯壁,又一阵眩晕袭来。这次他看见自己站在军帐中,向一个双耳垂肩的男子献上地图。画面转瞬即逝,却清晰得可怕。
我无事。诸葛亮勉强笑笑,却暗自心惊。他尝试触碰身旁的竹简,果然又看到片段——自己手持这卷竹简,在殿堂上侃侃而谈。
当夜,诸葛亮辗转难眠。他反复试验这突如其来的能力,发现只要集中精神触碰物品,就能看到与之相关的重要未来。但这种看见消耗极大,三次之后他便头痛欲裂,鼻血流了半宿。
此乃天授还是妖异诸葛亮望着窗外的残月喃喃自语。他想起老师司马徽曾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当时只当是笑谈。如今看来,或许冥冥中自有定数。
第二章
明主之验
三日后,诸葛亮站在隆中的山岗上,远眺襄阳方向。根据昨日从商旅处得来的消息,刘备正败走新野,投奔刘表。在触碰一枚五铢钱看到的画面中,这个汉室宗亲将在不久后造访自己的草庐。
刘玄德...诸葛亮轻捻长须。他听说过这位仁义布于四海的皇叔,却不知是否值得辅佐。犹豫片刻,他从袖中取出新制的八卦盘,闭目凝神。
预知的洪流汹涌而来。
他看见刘备在长坂坡摔阿斗收买人心,也看见他临终托孤时的泪眼;看见关羽骄傲走麦城,也看见张飞因暴虐被部下所杀;看见蜀汉建立时的欢庆,也看见邓艾兵临城下的绝望。
最令诸葛亮心惊的是自己的结局——六出祁山,星落五丈原。他猛地松开八卦盘,大口喘息。未来并非固定不变,但大趋势却如滚滚长江,难以逆转。
先生在看什么
稚嫩的声音打断思绪。诸葛亮低头,见是邻家孩童阿牛,正捧着个竹编的蚱蜢玩耍。
在看天下大势。诸葛亮蹲下身,接过蚱蜢把玩。预知画面闪现:这简陋玩具将在七年后成为军中传递密信的载体。他微微一笑,将蚱蜢还给阿牛,好好收着,它日或有大用。
回到草庐,诸葛亮取出一卷空白竹简,将所见未来谨慎记录。写至关羽失荆州时,他忽然停笔。若自己出山辅佐刘备,这些悲剧是否能够避免又或者,正是自己的参与才导致这些结果
需得亲眼验证。诸葛亮下定决心。他换上粗布衣裳,背着药篓向新野方向走去。
第三章
初遇皇叔
新野城外二十里的驿站旁,诸葛亮佯装采药,实则暗中观察。根据预知,今日刘备将从此经过。
黄昏时分,一队人马缓缓行来。为首者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正是刘备。诸葛亮假装不慎滑倒,药篓滚到路中央。
小兄弟无恙否刘备立即下马相扶。近距离观察,诸葛亮发现这位皇叔眼中确有忧国忧民之色,手上老茧也表明并非养尊处优之辈。
触碰刘备手臂的瞬间,预知画面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强烈。诸葛亮看见白帝城的托孤,看见刘备颤抖的手抓住自己衣袖:君才十倍曹丕...若嗣子可辅,辅之...
先生通医术否刘备的问话将诸葛亮拉回现实,我部将赵云连日头痛...
诸葛亮顺势为赵云诊治。把脉时,他看到这位白袍将军将来在长坂坡单骑救主的英姿,也看见他晚年因谏阻伐吴而被冷落的落寞。
当夜,诸葛亮婉拒了刘备留宿的邀请。回程路上,他折下一段柳枝。预知显示:三年后,他将用此处的柳木制作推演沙盘的木杆。
天命乎...诸葛亮仰望星空。预知能力已证实刘备确是明主,但蜀汉终将败亡的结局也如乌云笼罩。是避世保全,还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第四章
三顾之礼
第一顾那日,诸葛亮早有准备。他提前触碰了草庐的每件物品,知道刘备会冒雪而来,会在等待时翻阅他的《梁父吟》注解。
崔兄,今日有贵客至,且随我去后山赏雪。诸葛亮故意带友人出游,只留下童子接待。
通过预知,他看到刘备在雪中伫立两个时辰的背影,也看见关羽张飞的不以为然。这些画面让他确信刘备确有诚意,但同时也担忧关张二人将来会造成的祸患。
第二顾前,诸葛亮做了个实验。他将《孙子兵法》放在案几显眼处,又在墙角藏了卷《商君书》。预知显示:刘备会注意到前者而忽略后者,证明其重军事轻内政的倾向。
果然,第二次来访的刘备对《孙子兵法》大加赞赏,却对《商君书》只字未提。诸葛亮在暗处观察,心中已有计较。此人确为仁义之君,但治国方略尚需引导。
下次该让他看什么诸葛亮摩挲着新得的青铜鼎。预知画面显示这鼎会在将来用于祭祀,而祭祀的场景中,蜀汉旗帜仍在飘扬。
第三顾前夜,诸葛亮彻夜未眠。他触碰草庐的每根茅草,看到它们未来可能见证的历史。其中最清晰的画面是自己与刘备对坐畅谈,案上铺着绘有三分的舆图。
隆中对...诸葛亮喃喃自语。他研墨提笔,将预知中看到的天下大势绘成草图,又反复修改至天明。这不是占卜,而是基于预知信息的战略推演。
当刘备第三次叩响柴门时,诸葛亮已胸有成竹。他知道这位皇叔会问什么,也知道该如何回答。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改变某些未来的可能性——比如让关羽早些认识东吴的重要性,比如劝阻刘备伐吴的时机。
data-fanqie-type=pay_tag>
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诸葛亮最终躬身行礼。在双手相触的瞬间,他同时看到了两种未来:一种是蜀汉最终统一,另一种仍是三国归晋。区别只在于几个关键节点的选择。
第五章
博望试锋
建安十三年春,曹操派夏侯惇率精兵十万进攻新野。刘备军不过数千,众将惶恐。
军帐中,诸葛亮轻摇羽扇。他早已通过预知看到此战结果,但需要让它看起来像精心设计的计谋而非神机妙算。
军师可有良策刘备忧心忡忡。
诸葛亮取出新野周边的沙盘。触碰每面小旗时,他都看到不同的布阵结果。最理想的是在博望坡设伏,但需精确计算风向和时间。
恐军心不服。刘备看着张飞关羽的冷眼,低声提醒。
诸葛亮早有准备。他取出一卷竹简递给刘备:此乃《火攻十二法》,请主公三日后考校诸将。通过预知,他知道张飞会偷看竹简并提前在博望坡演练,正好落入算计。
战事发展一如预见。夏侯惇果然中伏,火光中曹军自相践踏。诸葛亮站在高处观战,每处火起的位置都与预知分毫不差。但当他试图预知下一场战役时,突然头晕目眩,咳出血丝。
军师!赵云急忙搀扶。
诸葛亮摆摆手,心中了然。预知能力并非无限,每次使用都在消耗他的精气。为了改变蜀汉的命运,他必须谨慎选择干预的节点。
当夜庆功宴上,刘备举杯相敬:今日方知卧龙之才!众将拜服,唯有关羽眯着丹凤眼,似在思索什么。
诸葛亮饮酒时触碰酒杯,看到未来关羽会因骄傲轻敌而败走麦城。他暗叹一声,知道这将是下一个需要改变的关键节点。
第六章
江夏决策
长江水拍打着江夏码头的木桩,诸葛亮俯身掬起一捧江水。水流从指缝间溜走的刹那,预知如潮水般涌来:
——曹操的千艘战船连成一片;
——江面燃起冲天大火;
——自己站在祭坛上挥剑指天...
军师,主公急召!赵云的喊声打断预知。诸葛亮拭去鼻血,发现掌纹间多了几道诡异的红线,像是被火焰灼烧过的痕迹。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刘备将曹操的劝降书传阅众人,诸葛亮注意到竹简边缘有暗色污渍——预知显示那是曹操谋士程昱的鼻血,他们在书写此信时已经起了杀心。
诸位以为如何刘备环视众人。
诸葛亮轻摇羽扇。通过昨日触碰孙权使者带来的玉佩,他已看到孙刘联盟的必然。但直接说出将显得未卜先知,他需要引导众人自己得出结论。
亮有一计,可遣使者联结东吴...他故意只说半句。
果然,糜竺立即附和:孙将军坐拥六郡,必不甘心降曹!
诸葛亮点头,同时触碰案几。新的预知片段闪现:自己与鲁肃同舟渡江,周瑜在帐内暗中布置刀斧手...他暗自记下这个危险时刻。
离席时,关羽拦住去路:军师似已成竹在胸丹凤眼中闪着探究的光。
诸葛亮递过自己的羽扇:云长可要试试当关羽手指碰到扇骨,诸葛亮同时触碰他的手腕,看到未来麦城的暴雨和吴字大旗。这次预知比往常更清晰,代价是喉头涌上的血腥气。
扇子太轻,不合关某性子。关羽将扇子抛回,大步离去。
诸葛亮咳嗽着擦去嘴角血迹。改变关羽命运将是最艰难的挑战。
第七章
江东险局
诸葛亮的扁舟刚抵柴桑,就感到一阵心悸。触碰船舷的预知显示:今晚的宴会上,周瑜会在他的酒中下毒。
孔明先生!鲁肃热情相迎。握手瞬间,诸葛亮看到这位老实人未来会在自己与周瑜间艰难调停,最终忧愤而死。
宴会如预知所示进行。当周瑜举杯走近,诸葛亮假装袖中铜钱落地,弯腰避开毒酒。听闻都督善弈,亮偶得古谱一卷...他取出早准备好的棋谱——这是触碰鲁肃玉佩时看到的破局关键。
周瑜接过棋谱,脸色微变。这卷失传已久的《阴符十三篇》正是他苦寻的兵法。先生博学,改日请教。毒杀计划暂时搁置。
接下来三日,诸葛亮遭遇了七次意外:松动的栏杆、脱缰的烈马、突然倒塌的书架...每次他都依靠预知侥幸躲过。代价是眼中血丝密布,十指指甲全部泛紫。
第四日清晨,诸葛亮在孙权府前的石狮旁静候。预知显示:今天孙权会在此处犹豫不决。当年轻的吴主踱步而出,诸葛亮触碰了石狮的眼睛。
将军请看。他指着地上蚂蚁搬运蝗虫的尸体,弱蚁合力尚可制强敌,况孙刘乎
预知画面与现实重叠:孙权拔剑砍断案角,宣布联刘抗曹。但诸葛亮也看到了更远的未来——同样的宝剑会架在关羽的麦城使者脖子上。
第八章
祭风代价
赤壁战前夜,周瑜终于亮出杀招。欲破曹军,须用火攻。然时值隆冬,独缺东风...他盯着诸葛亮,先生能借否
帐中一片死寂。诸葛亮通过昨日触碰东风旗,早已看到三天后风向会变。但此刻承认将坐实妖术嫌疑。
亮愿设坛祭风。他平静地说,若三日无风,甘当军令。
回到营帐,诸葛亮呕出大口鲜血。频繁预知已让他的身体濒临崩溃。最危险的还不是周瑜——通过触碰七星剑,他看到祭风时会有东吴死士放箭。
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诸葛亮披发执剑登上七星坛。他知道真正的危险将在午时三刻来临,那时东南风将准时出现,而暗箭会从东南角的松树射来。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他故意高声念着太平道的咒语,让周瑜的人放松警惕。当第一缕风拂动袍角时,诸葛亮突然侧身——一支弩箭擦过咽喉,钉在身后的幡杆上。
东南风越刮越猛。诸葛亮继续舞剑,实则通过预知调整站位,避开后续三支暗箭。祭坛下的人群只看到狂风卷起他的衣袍,宛如天神下凡。
孔明真卧龙也!鲁肃的赞叹淹没在风中。
但诸葛亮知道代价有多大。他下坛时几乎无法行走,七窍都渗出血丝。最糟的是,预知能力开始变得不稳定——触碰长江水时,他同时看到两个未来:曹操败走华容道和被关羽擒杀。
第九章
华容抉择
主公当亲率一军埋伏华容道。军帐中,诸葛亮指着地图。实际上他并不确定曹操是否会走这条路,预知给出了矛盾的信息。
刘备疑惑:军师前日还说曹操必走乌林...
诸葛亮咳嗽起来,帕子上满是血迹。过度使用预知导致能力紊乱,他第一次面临无法确定的局面。可分兵两路,他勉强道,亮愿守华容。
真实原因只有他知道:在触碰关羽的青龙刀时,看到了义释曹操的画面。若想改变这个未来,必须亲自在场。
然而战事发展出乎意料。当曹操残部果然出现在华容道时,诸葛亮突然晕厥。等他醒来,曹操已逃脱。关羽跪在帐前请罪,但眼中全无悔意。
天意如此。刘备叹道。唯有诸葛亮知道,这不是天意而是预知反噬——他试图改变本应发生的未来,导致能力暂时封闭。
当晚,诸葛亮强撑病体触碰周瑜的来信。预知画面令他毛骨悚然:周瑜正在策划夺取荆州,而关羽的傲慢将导致一系列灾难。最可怕的是,他看到自己未来会与周瑜在荆州城下对峙,而那时预知能力将完全消失。
必须加快计划。诸葛亮在竹简上写下庞统二字。通过触碰西川地图,他知道这位凤雏将是入蜀的关键。但代价是什么他不敢再尝试预知。
长江的波涛声中,诸葛亮将写满预言的绢布焚毁。火焰映照着他急剧衰老的面容,三十岁的年纪,眼中却已沉淀着六十岁的沧桑。
知其不可而为之...他喃喃自语,咽下又一口鲜血。
第十章
祁山星落
五丈原的秋风格外凛冽。诸葛亮触碰营帐前的旗杆,看到的却不是战场形势,而是自己的灵柩被运回汉中的画面。预知能力已完全失控,不再回应他的控制,像一匹脱缰野马,随时将残酷的未来塞入脑海。
丞相,该服药了。姜维端着药碗走近。诸葛亮接过时碰到他的手指,瞬间看到这位弟子将来九伐中原、最终自刎殉国的结局。药汁泼洒大半。
伯约,若我不在了...诸葛亮突然住口。预知显示姜维会在他死后改变北伐策略,这或许比自己的固执打法更好
营帐内,诸葛亮展开西川地图。触碰纸张时,无数未来分支如洪流般涌入:汉中失守、成都沦陷、刘禅投降...最乐观的一条线也只延续了蜀汉十年国运。他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除了血迹,还有细碎的黑色组织——预知的代价正在从内部吞噬他。
报!司马懿率军抵渭水!传令兵的声音传来。
诸葛亮挥手示意众人退下。他取出珍藏的七星灯——这是根据预知中看到的左慈秘术所制。点燃灯芯需要七日不灭,或许能延寿一纪。但预知同样显示,魏延会闯帐扑灭主灯。
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亮苦笑着摆好灯阵。无论如何,他必须尝试。
第十一章
天命博弈
渭水两岸,蜀魏大军对峙月余。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派使者送去女装羞辱。当使者返回时,诸葛亮触碰他带回的魏营令牌,看到了惊人画面:司马懿在帐中摆着与自己相同的沙盘,甚至预判了蜀军的粮道。
他也懂预知诸葛亮惊疑不定。但更深的预知揭示真相:司马懿是通过多年观察,总结出了他的思维模式。这位宿敌在用自己的方式预见未来。
当晚,诸葛亮冒险使用了最后一次可控预知。他将代表蜀汉的赤旗插入沙盘,闭目凝神。脑海中浮现出两条分岔路:一条是继续对峙直至粮尽退兵;另一条是设计诱司马懿出战,但会导致自己病情急剧恶化。
用火。诸葛亮突然睁眼下令。他看到了第三条路——在陇上麦田放火佯装抢收,实则埋伏弓弩手。这不是预知直接给的答案,而是他综合无数片段后推导的策略。
计划成功大半。司马懿果然派张郃追击,蜀军伏兵射杀魏国名将。但当诸葛亮想扩大战果时,预知突然闪现:自己的军队会在追击中遭遇暴雨,士卒溺毙无数。他不得不鸣金收兵。
丞相为何...魏延愤懑不解。
诸葛亮无法解释。他的眼白已完全被血丝覆盖,视线中的世界如同透过红色琉璃。最可怕的是,预知开始与幻觉混杂——有时他分不清眼前是真实还是未来。
第十二章
灯灭魂归
第七夜,七星灯的火苗忽明忽暗。诸葛亮强撑病体批阅文书,笔尖在姜维名字上停顿。通过白日触碰弟子佩剑看到的未来,此人将是蜀汉最后的屏障。
文伟,取我锦囊来。诸葛亮唤来费祎。这些绣着危时开启的绸袋,是他根据残存预知制作的最后礼物。其中一个要给远在成都的赵云,里面写着东吴必背盟的警告;另一个给蒋琬,注明不可重用杨仪。
突然,一阵剧痛袭来。诸葛亮撞翻案几,竹简散落一地。他抓起最靠近的竹简触碰,看到自己死后蜀军撤退,杨仪与魏延内斗的场景。这竹简恰好是《出师表》原稿。
原来如此...诸葛亮恍然大悟。他挣扎着在竹简背面加写密令: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杨仪押粮。这样调整将避免内讧。
子时三刻,帐外传来喧哗。诸葛亮知道魏延来了,正如预知所示。他平静地整理衣冠,将最重要三个锦囊贴身存放——这是给刘禅、姜维和未来灭吴将领的。
魏延求见!帐门被粗暴掀开。七星灯的主灯剧烈摇晃,诸葛亮没有去扶。他早已通过预知知道,延寿之术终究逆天而行。
灯灭的刹那,诸葛亮感到某种解脱。失控的预知洪流终于停止,他的意识清晰起来,仿佛回到南阳那个初获能力的下午。最后的画面是五丈原的星空,比预知中看到的更加璀璨。
告诉陛下,臣...尽力了...
第十三章
余烬长明
成都丞相府,姜维捧着诸葛亮的遗物——一个漆木匣子。触碰匣盖时他莫名颤抖,仿佛有电流穿过。里面整齐排列着十二卷竹简,每卷都标注着未来某年的危机与对策。
景耀五年,钟会伐蜀,当守阳安...
炎兴元年,邓艾偷渡,阴平有险...
姜维不知老师如何预见这些,但他决定严格执行。展开最后一卷时,一片枯叶飘出。触碰叶片的瞬间,姜维恍惚看见诸葛亮站在五丈原的营帐前,对他微笑颔首。
丞相...姜维泪流满面。他不知道这是预知残留的影像,还是自己太过思念产生的幻觉。但从此之后,他作战时总有种奇妙的直觉,仿佛有人在耳畔提醒危险。
千里之外的洛阳,司马懿把玩着从蜀军缴获的羽扇。触碰扇骨时,他忽然皱眉——这触感似曾相识,仿佛在梦中见过诸葛亮持此扇指挥千军万马。
孔明,你到底还藏着多少秘密司马懿喃喃自语。他下令将羽扇随葬,却不知这正应了诸葛亮最后的预知:司马氏将因过度防备蜀汉而忽略内部隐患,最终导致八王之乱。
建兴十二年冬,诸葛亮的灵柩抵达成都。百姓自发沿街跪拜,有人声称看见棺椁上方有七颗明星排列。刘禅亲自扶灵,哭晕三次。当他触碰丞相遗表时,突然打了个寒战,仿佛有冰冷的手指拂过脖颈。
翌年春天,刘禅按遗表所言,提拔蒋琬、费祎共掌朝政,并开始秘密训练水军——这是为将来东吴背盟做准备。没人知道年轻的后主为何突然如此果决,只有他清楚:那夜梦中,丞相带他看到了未来东吴偷袭荆州的惨状。
终章
卧龙长眠
公元234年10月8日,诸葛亮葬于定军山。下葬时发生奇事:当棺木放入墓穴,突然有白虹贯日,而后云气结成八卦形状,历时一刻方散。围观者皆言丞相显圣。
陪葬品中有一卷特殊竹简,记载着诸葛亮毕生预知所得。千年后,当考古学家触碰这卷竹简时,仪器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竹简上的文字已模糊难辨,唯有一段清晰可读:
天命可畏,然人谋亦可转乾坤。后世君子,当知三分乃时势使然,一统终为民心所向。卧龙醒复眠,长待风云会。
当夜,参与发掘的年轻学者梦见自己站在南阳草庐前。一个羽扇纶巾的男子背对他说道:下一次,换你来执棋。
学者惊醒,发现手中紧握着一片不知从何而来的柳叶,叶脉组成清晰的六边形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