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二院就到三院了。
三院的沙家是整个四合院人口最多的人家,三个大人五个孩子,足足八口人。好在他们是坐地户,住的房子是私产,和奚家一样有三间屋子,不用发愁住的地方。虽说房子够住,但他们家是整个四合院里过得最差的人家之一,原因无他,男人不行,还拖后腿!
沙家的男人沙德清是个酒蒙子,曾经也是机械厂的工人,在工作时间喝酒误事给厂里造成了重大损失,还伤到了手不能工作。本来厂里是想开除他的,但他媳妇刘婶子带着五个孩子和老婆婆跪在了厂子门口苦苦哀求,以死相逼才算保住了这份工作。虽然沙德清不能再回去工作了,但厂里同意保留工作岗位,等沙家大儿子高中毕业了就能接班,这期间厂里每个月发10块钱的基本生活费。
靠着这10块钱,还有一家人打零工、糊火柴盒,日子总算熬下来了,沙家老大沙国繁今年高中毕业,现在已经开始准备进厂的事情。
在三院里还有一户姓朱的人家,女主人曹大妈比起何张氏不遑多让,同样是出了名的泼妇,只不过他家男人朱大爷还在,平时好歹会管一下。他家是两个儿子,大儿子朱海洋高中毕业后家里花钱买了个工作,小儿子朱海涛运气就没那么好,年前的时候下乡了。
赵大柱对面的人家是孙家,人员配置和奚家有点像,都是只有一个独生女。但不同的是,奚棠虽然随母姓,唐东明却不是上门女婿,只是家里情况特殊。孙家的男人孙玉坤是实打实的上门女婿,他媳妇田凤莲是个恋爱脑,在父母都没了之后,火速把女儿田新云改姓了孙。这也就算了,她还死心塌地养着男人,自己一天到晚上班,工资却是孙玉坤去领,家里的一切家务也都是母女两人干的,孙云坤翘着二郎腿当大爷。
院里的老住户们提起他家直摇头,感叹田凤莲父母那么精明能干的人,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女儿。
四院的面积小一点。一户是叫赵大柱的单身汉,今年不到三十岁,亲妈死的早,亲爹和一个寡妇跑了,全家就剩下他一个人,无牵无挂无负担,在厂里当锻工。
还有一户人家是郑家,男主人郑天德是车间里的一个小组长,第一个媳妇没了之后,二婚娶了现在的媳妇毛秀秀,两人生的儿子今年才10岁。郑天德前头的媳妇给他生的一儿一女都主动申请下乡了,他也因此从普通工人一跃成为车间里的组长
这几户是鲁兆兴和邹春荣重点进行介绍的,话里话外的意思是都比较能折腾,剩下的人家大都是这几年结婚的小夫妻或者新调过来的技术人员,平时存在感比较低。
拜访完了院里的人家之后,奚棠和父母回了自己家。
姥姥李老太正靠在炕上歇息,她年纪大了,舟车劳顿之后累得不行,下车进了屋子就直接躺下了,歇到现在才好了点。看到他们回来,打起精神问道:“院里的邻居都是啥样的?好相处不?”
奚惠宁一一说了,李老太听得直皱眉:“听起来就没几户人家是好相处的。”
她年纪大见识也多,轻而易举就听出了其中的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