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中举,便是鲤鱼跃龙门,前途不可限量。
考场外早已人山人海,虽已是十一月,天气渐寒,但考生们的热情丝毫不减。
许多人天不亮就来排队,生怕耽误了时辰。
吴承安和韩若薇站在队伍外,看着王宏发三人挤在人群中,不由得有些担忧。
“食盒里有参汤,若是精神不济,便喝上几口提神。”吴承安叮嘱道,声音沉稳而有力。
“知道啦,知道啦!”王宏发笑着应道,但眼中却闪过一丝紧张。
“切记,莫要贪图写得快,一定要把字写工整。”
吴承安又补充道:“考官阅卷时,字迹潦草的,即便文章再好,也可能被黜落。”
马子晋和谢绍元连连点头,神情认真。
他们知道吴承安说得有理,乡试不比平日小考,稍有差池,便可能功亏一篑。
王宏发却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半开玩笑地说道:“安哥儿,要我说,你当初就该和我们一起参加文试。”
“你参加武举,真是浪费了你的文采!”
吴承安闻言,只是淡淡一笑,目光悠远:“每个人的路不一样,我有自己的路要走。”
王宏发一愣,随即叹了口气。
他知道吴承安志不在科举,而是想以武入仕,走一条不同的路。
只是他始终觉得,以吴承安的才学,若参加文试,未必不能金榜题名。
正说话间,远处传来一阵铜锣声,考场大门缓缓开启。
衙役们站在门口,高声宣布入场规则,随即开始逐一检查考生的身份文书和所带之物。
队伍缓缓向前移动,考生们一个个接受查验。
虽然人多,但衙役们动作麻利,很快便轮到了王宏发三人。
“姓名?籍贯?”一名衙役冷声问道。
“王宏发,幽州人士。”
“马子晋,幽州人士。”
“谢绍元,幽州人士。”
三人依次报上姓名,衙役仔细核对了文书,又检查了食盒,确认无误后,才挥手放行。
王宏发回头朝吴承安和韩若薇挥了挥手,笑道:“等我们的好消息!”
吴承安点头,目送他们进入考场,直到三人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他才收回目光。
韩若薇轻轻舒了一口气,低声道:“我还担心他们会不认王宏发他们的文书呢。”
吴承安摇头,语气笃定:“这件事已经有了定论,那周大人就算再有怨气,也不敢在这个时候生事。”
韩若薇点点头,心中稍安,她知道,吴承安说得没错。
乡试乃朝廷大事,若有人敢在此时作梗,便是自寻死路。
“走吧,我们回去。”吴承安说道:“三天后再来接他们。”
韩若薇应了一声,两人转身离开考场,街道上依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吴承安抬头看了看天色,朝阳初升,洒下一片金色的光辉。
他深吸一口气,心中默默想着:“接下来,该专心准备武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