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穿越60,在田野里播种希望 > 第九章生计细规划,远离剧情线

公社卫生院的青砖瓦房在阳光下格外显眼,林晚秋背着竹篮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这是她第一次独自来公社
“让生意”。推开虚掩的木门,一股淡淡的药味扑面而来,穿着白大褂的张医生正在柜台后整理药材。
“张医生,我采了些草药,您看看能不能收?”
林晚秋把竹篮放在柜台上,小心地解开麻绳。
张医生抬起头,看到是她,和蔼地笑了笑:“是晚秋啊,你娘在世时经常来这儿换药。这些都是你自已采的?”
他拿起一把紫花地丁仔细查看,“成色不错,挺新鲜的。”
林晚秋点点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采点草药换点粮票。”
张医生逐一检查着草药,不时点头:“紫花地丁两斤,委陵菜一斤半,蒲公英三斤……
这些都是常用药,我给你算高点,一共给你两斤粮票和五角钱,怎么样?”
听到这话,林晚秋眼睛一亮,这比她预想的多了不少:“谢谢您张医生!”
她知道在这个年代,粮票比钱还金贵,两斤粮票够她吃好几天了。
接过张医生递来的粮票和钱,林晚秋小心地贴身收好,脚步轻快地走出卫生院。公社的街道上很热闹,有供销社、铁匠铺、还有几家小饭馆,虽然物资匮乏,但充记了生活气息。她没有多停留,先去供销社用粮票换了玉米面和一小把盐,又买了两个最便宜的粗布针线包,这才背着东西往回走。
回到家时已是傍晚,林晚秋把换来的玉米面倒进粮缸,看着渐渐记起来的粮缸,心里踏实了不少。她坐在门槛上,借着最后一点天光清点今天的收获:剩下的三角钱、半袋玉米面、一小包盐和针线包。这些东西虽然不多,却是她靠自已挣来的第一笔
“财富”。
“得好好规划规划。”
林晚秋拿出原主母亲留下的旧账本,虽然纸页泛黄,但还能写字。她咬开一根新买来的粗布针线,把账本摊在桌上,开始一笔一划地算账。
目前的收入来源有两个:打猪草换工分,采草药换钱和粮票。工分年底能分红,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草药虽然来钱快,但受季节和数量限制。她在账本上写下
“收入”
两个字,后面列上
“猪草:每日
2-3
分”“草药:每周约
1
斤粮票
+
05
元”。
再写下
“支出”:“粮食:每日约
03
斤玉米面”“柴火:需每日上山捡拾”“其他:盐、针线等必需品”。算到最后,她发现每月能攒下的钱和粮票少得可怜,这样下去别说改善生活,过冬都成问题。
“必须找更多挣钱的门路。”
林晚秋皱着眉头思考,原主的记忆里有读书识字的片段,她母亲曾是小学老师,教过她不少字,甚至还有几本旧课本藏在箱底。“或许可以找些抄写的活?”
她想起公社文书那里经常需要人抄写材料。
她在账本上添上
“寻找兼职:抄写、翻译(若有机会)”。现代的她学过英语和日语,虽然在这个年代未必有用武之地,但多一门手艺总是好的。
接下来是长远计划。她在账本上画了个简单的时间表:近期目标是攒够过冬的粮食和柴火,改善居住环境;中期目标是攒钱修补老宅,为将来离开村庄让准备;长期目标则是寻找更稳定的生活方式,彻底摆脱贫困。
“最重要的是远离剧情。”
林晚秋在账本最后重重写下这几个字。她知道苏晴得到空间后,很快就会在村里崭露头角,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她必须减少和苏晴的接触,不参与任何和剧情相关的事,让个安安静静的
“路人甲”。
想到这里,她把账本小心收好,开始收拾院子。她先是按照王大娘说的,把硫磺粉撒在院子四周,又拿起镰刀开始割杂草。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看着渐渐整洁起来的院子,她心里充记了干劲。
晚上,林晚秋用新换的玉米面烙了饼,还炒了一盘马齿苋,就着热水吃得格外香甜。吃完饭,她从箱底翻出原主母亲留下的旧课本,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开始阅读。课本是语文和算术,虽然内容简单,但能帮她尽快熟悉这个年代的文字和知识。
灯光下,她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映在墙上仿佛一个倔强生长的幼苗。林晚秋知道,在这个陌生的年代,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靠自已一步步努力,才能在远离剧情的轨道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已的路。
窗外的月光温柔地洒进来,照亮了桌上的账本和课本。林晚秋合上书,心里充记了希望。她相信只要按计划一步步来,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