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离婚后,前妻跪求我原谅 > 第43章  周文文

孟达的脸“唰”地没了血色,嘴唇哆嗦着:“不……不可能……他怎么会有令牌?他就是个砸错藏品的骗子……”
“够了。”颜管事看都懒得再看他,对李老板道,“管好你的人。若是再在这儿聒噪,别说外围展厅,以后夏川任何一场世家的局,你李家都别想沾边。”
李老板吓得脸都绿了,反手就给了孟达一巴掌:“你个混账东西!还不快给赵小姐和程先生道歉!”
孟达被打得懵在原地,捂着脸看我,眼里满是不敢置信。
他大概到现在都想不通,那个被他踩在脚下的“骗子”,怎么会持着他连见都没见过的令牌,成了能进雅集的贵客。
赵涵没再看他们,侧身对我道:“走吧,雅集快开始了。”
我点了点头,经过孟达身边时,他像被抽走了骨头,瘫在地上,嘴里还喃喃着“不可能”。李老板正对着颜管事连连作揖,额头的汗打湿了衬衫。
周围的客人早已闭了嘴,看我的眼神从鄙夷变成震惊,还有几个藏家模样的人,偷偷记下了我的样子,眼里闪过探究。
走进西厢房的刹那,身后传来颜管事冷厉的声音:“把这两位‘客人’请出去——以后别让我在静心园再看见他们。”
门“吱呀”一声合上,隔绝了外面的喧嚣。眼前的“雅集”与外围展厅截然不同,没有玻璃展柜,只在红木长案上摆着几件器物,灯光昏黄,空气中飘着陈年樟木的香气。
赵涵侧头看我,眼里带着点歉意:“刚才让你受委屈了。”
我摇摇头,摸了摸胸口的令牌,玉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
长案尽头,几个穿锦袍的老者正低声交谈,周德海也在其中。
他手里端着杯普洱茶,看见我时,眼角的笑纹舒展开,朝我举了举杯。
我连忙点头回礼,目光不经意扫过他身边的人——一个穿深灰唐装的中年男人,眉眼间和周德海有几分相似,指尖捏着块玉佩,正听得专注,侧脸线条冷硬,透着股世家掌事的威严。
“那是周海城,”赵涵在我耳边轻声道,“周家现在的家主。”
我心里了然,却没上前打扰。
他们正聊到兴头上,唐装老者手里的玉佩被传阅着,周德海指着玉佩的沁色说着什么,几人频频点头。
周海城身侧站着个年轻姑娘,是全场最扎眼的存在。
在这古色古香的环境里,大多数人穿的要么是中式元素的服饰,要么就是西装或ol,而她却穿了件黑色露腰吊带裙,外面罩着件牛仔外套,长发染成雾蓝色,发尾挑染着银灰,和周围的古雅氛围格格不入。
姑娘手里把玩着最新款的折叠手机,时不时瞥一眼桌上的藏品,嘴像是被迫陪家长来应酬的学生,浑身写着“不耐烦”。
她的眼尾微微上挑,眼瞳是剔透的浅棕,笑起来时左边嘴角有个小小的梨涡,明明长着张娇俏的脸,眼神却透着股桀骜——仿佛桌上那些动辄几百年的老物件,还不如她手机里的游戏有意思。
人群中最与众不同的那个总是容易得到格外关注,我也不例外,眼睛不由自主的就被她吸引去了。
“这姑娘是?”
赵涵语气带了点无奈:“周文文,周海城的独女,这可真是蜜罐里泡大的人,周海城那样的人,对这个女儿宠的也是要星星不给月亮,要不是今天的鉴宝会是几百年来留下传统,她估计都未必来。”
果然,周海城回头说了句什么,周文文立刻皱起眉,嘴型动了动,像是在反驳,随即又不耐烦地别过脸,目光漫无目的在全场扫视着,似乎是想找些好玩的东西。
这样的金枝玉叶我可招惹不起,我没在意她,跟着赵涵往另一侧的长案走。
周德海那边还在聊,我不便打扰,反正后面有的是机会打招呼。
西侧长案上摆着几件金属器物,黑沉沉的,布满繁复的花纹,看着不像中原的东西。旁边围了几个客人,对着其中一件器物指指点点。
“这是啥?看着怪吓人的。”有人嘀咕。
那是件巴掌大的铜制法器,形状像个微型骷髅碗,碗沿铸着十二张鬼脸,每张脸都龇牙咧嘴,眼窝处嵌着暗红色的玛瑙,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
碗底刻着藏文,边缘还沾着点黑褐色的痕迹,像是陈年的血渍。
我掏出口袋里的强光手电照了照,法器上的纹路在强光下变得更加明显。
“西藏密宗的‘嘎巴拉碗’,”我下意识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周围的议论声停了,“不过不是人骨做的,是仿品,用红铜铸的,年份大概在清末民初。”
有人追问:“嘎巴拉碗?就是那种……用头骨做的?”
“对,”我指尖划过碗沿的鬼脸,“密宗里用来盛酒或甘露的法器,真正的老嘎巴拉碗多用修行者的头骨制成,寓意‘破除我执’。但这只不一样,你看碗底的藏文,翻译过来是‘护佑’,而且边缘的黑渍是朱砂混了酥油的痕迹,应该是民间仿的,用来镇宅的。”
我顿了顿,指着其中一张鬼脸:“这十二张脸,对应十二生肖,却故意刻得扭曲,是为了吓退邪祟。你再看这玛瑙眼,里面有细微的冰裂纹,是老料,可惜后来补过,价值跌了一半。”
周围人听得入神,连刚才一直玩手机的周文文也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站在人群外,雾蓝色的长发垂在肩头,手里的手机早就收了起来,眼睛睁得圆圆的,盯着那只骷髅碗,嘴角的桀骜淡了些,取而代之的是全然的惊讶。
她大概没料到,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男人,说起这些暗黑诡异的老物件时,眼睛里会有光。
“那这东西……值钱吗?”有人问。
“收藏价值不高,”我摇头,“但工艺特别,尤其是这十二张鬼脸的铸造手法,带着点尼泊尔的风格,在清末汉藏交界地带很常见,算是少见的民俗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