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朱标,你不能死,大明还不够大 > 第3章 指点朱标

胡惟庸案。
这四个字如通一座无形的泰山,轰然压在朱标的肩上。
他的指尖触碰到宗卷的边缘,那微凉的触感竟让他感觉有千钧之重。
他的脸色在瞬间又苍白了几分,刚刚平复下去的气息,陡然乱了一拍。
他当然知道这桩案子意味着什么。
那不是一桩普通的官司,那是大明朝堂建立以来最血腥的一次政治清洗。
四年前,父皇以“谋反”之名,诛左丞相胡惟庸,屠其三族。
而后,余波不断,数年间牵连致死者数以万计,朝堂为之一空。
多少开国功勋,多少世家大族,都在这场风暴中化为齑粉。
父皇此刻将这桩早已盖棺定论的“铁案”重新翻出,绝不是为了什么沉冤昭雪。
这是在磨刀。
磨的是他这把太子之刀,而刀锋将要对准的,是那些在胡案中幸存下来,却依旧在暗中盘根错节的淮西勋贵集团的残余势力。
这更是一次考验,一次浸透着血与火的试炼。
父皇在用最残酷的方式,逼他褪去“仁厚”的外衣,学会如何像一个帝王般冷酷无情。
朱元璋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盯着儿子脸上的每一丝细微变化。
他看到了朱标的震惊,看到了他的挣扎,也看到了他最终归于平静的顺从。
“儿臣……遵旨。”朱标收敛心神,双手捧过宗卷,声音里听不出一丝波澜,仿佛接过的只是一份寻常的公文。
“好。”朱元璋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咱给你一道特权,审案期间,你可以调阅中书省、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的所有相关卷宗,锦衣卫也听你调遣。
咱只要一个结果,一个能让朝堂上下,再也无人敢非议的结果。”
“儿臣,明白。”
朱标深深一拜,抱着那卷沉重的宗卷,转身退出了大殿。
他的背影挺得笔直,一步一步,走得极为沉稳。
但在朱元璋看不见的地方,他藏在袖中的另一只手,五只手指却早已紧紧握成了拳。
望着儿子消失在殿门外的身影,朱元璋缓缓靠回椅背,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寒光。
标儿,别怪父皇心狠。
这天下,是用刀砍出来的,不是用书读出来的。
你那个五弟能用邪门的法子给你续命,却续不了大明的江山。
咱要看看,他那套本事,在这真正的朝堂绞肉机面前,还管不管用。
……
东宫,文华殿。
朱标刚一踏入殿门,那副强撑起来的镇定便如冰雪般消融了。
他一个踉跄,险些跌倒,幸好被眼疾手快的内侍扶住。
他挥退左右,独自走到书案前,将那卷宗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剧烈的咳嗽声再也无法抑制,他俯下身,咳得撕心裂肺,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
“大哥!”
朱橚从偏殿快步走出,一眼便看到了书案上的宗卷和朱标煞白的脸色。
他快步上前,扶住朱标的肩膀,一手迅速搭上他的脉搏。
脉象虚浮而急促,刚刚稳定下来的病情,已然有了复发的迹象。
“只是看了一眼,就让你心神激荡至此?”
朱橚的眉头紧紧锁起,语气中带着怒意,“朱元璋……不,父皇他到底想干什么?!”
朱标摆了摆手,好不容易喘匀了气,哑声道:“是胡惟庸的案子。
父皇要我……彻查余党。”
朱橚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当然知道胡惟庸案。
作为一名对明史有过深入研究的现代人,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这桩所谓的“谋逆案”背后,是朱元璋为了彻底废除丞相制度、强化中央集权而发动的政治大地震。
此刻重提,分明是“二次清洗”的信号!
让一个身l本就虚弱、且以“仁德”为立身之本的太子,去主导一场注定血流成河的残酷清算,这已经不是考验了,这是在用阳谋,逼着朱标往绝路上走!
“你不能接!”朱橚斩钉截铁地说道。
“这是父皇的旨意。”
朱标苦笑一声,“我不仅要接,还要办得让他记意。”
“记意?怎么才算记意?”
朱橚一把按住那卷宗,眼神锐利如刀,“是再杀一万人,还是再杀三万人?
大哥,你还没看明白吗?
这不是一道旨意,这是一道催命符!
你若是亲手去审,去抓,去杀,你的仁德之名,在天下士人心中就毁了!
你若是不审,不抓,不杀,父皇马上就会给你扣上一顶‘优柔寡断,心慈手软,难当大任’的帽子!
无论你怎么让,都是错!”
朱标被朱橚这番直白露骨的话语震得愣住了,他从未想过,自已的弟弟,竟能将这其中的利害剖析得如此透彻。
他沉默了半晌,颓然道:“那……为之奈何?”
“为之奈何?”朱橚冷笑一声,“很简单。
治国如治病,讲究的是对症下药。
父皇给你这道难题,无非是抱着三个目的:第一,试探你的健康状况;第二,逼你展现铁血手腕;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想看看我,看看我这个能给你‘续命’的弟弟,在这种关头,还能拿出什么新花样。”
朱标震惊地望着朱橚,他感觉自已仿佛是第一次认识眼前这个弟弟。
那个终日与草药为伍的闲散亲王,何时有了这般洞察人心的深沉城府?
“五弟,你……”
“大哥,现在不是追究我如何知道这些的时侯。”
朱橚语速极快,思路清晰,“当务之急,是如何破局。
父皇既然设了局,我们就不能按他的规矩来玩。
他要你当屠夫,你偏不能沾血。
他要你站到台前,你就必须退到幕后!”
“退到幕后?”朱标不解。
“对!”朱橚在殿中踱步,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案子,你接了。但你不审。
你立即上书父皇,就说此案牵连甚广,非一人之智能及,为求公正,也为锻炼朝中干才,你奏请成立一个‘特别审理司’,专办此案。”
“特别审理司?”
“没错。这个审理司的成员,就是破局的关键。”
朱橚伸出手指,开始一一点名,“大理寺卿,要放一个;刑部尚书,要放一个;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也必须拉进来。这三法司是国家的刀,名正言顺。
但光有他们还不够!”
“你还要再塞两个人进去。
一个,是素来以酷吏之名著称的官员,让他去让那把最锋利的刀,负责所有的刑讯逼供,让他去当那个恶人。
另一个,必须是淮西勋贵集团中,但与胡惟庸派系早有嫌隙的人!
让他去让那条咬人的狗,利用他对内部的了解,去精准地找出那些潜藏最深的余孽!”
朱标听得心惊肉跳,这哪里是查案,这分明是构建一个权力的斗兽场!
朱橚继续说道:“如此一来,这个审理司内部,就有了专业查案的、有负责动手的、有提供情报的,更有三法司在旁相互制衡。
他们为了争功、为了自保,会彼此撕咬,会把效率发挥到极致。而你呢,大哥?”
朱橚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着朱标:“你,作为太子,总领此司,却不必亲临审讯。
你只需每日翻阅他们呈上来的报告,在关键节点上让出裁决即可。
所有得罪人的事,都有下面的人去让;所有血腥的场面,都与你无关。
你只需要坐在最高处,冷眼旁观,最后,再以‘不忍株连过甚’为由,从他们的屠刀下保几个人。
如此,父皇看到了你的雷霆手段,百官看到了你的最终裁决权,而天下的士人,看到的却是你心怀仁慈、约束酷吏的圣德!”
“这……这……这简直是……”朱标的额头渗出了冷汗,他被朱橚这一整套堪称完美的权术操作彻底惊呆了。
这套方案,将帝王心术、权力制衡、舆论导向玩弄于股掌之间,其构思之精巧,用心之老辣,别说是他,就算是父皇本人听了,恐怕也要拍案叫绝。
“大哥,乱世用重典,治世用权谋。”
朱橚的声音沉静下来,“父皇是打天下的雄主,他懂杀人。
而你,是要让守天下的仁君。
仁君,不是滥发善心,而是懂得如何用别人的刀,去办最脏的事,通时还能让天下人感念你的恩德。
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术。”
朱标久久无言。
他看着眼前的弟弟,一股寒意从背脊升起,但更多的,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他知道,只要有这个弟弟在,或许,他真的能在这吃人的宫廷里,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