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浪迹在秦时的贩剑生涯 > 第32章 世道无常,又起烽烟

“春生、夏荣、秋枯、冬灭,此乃天地循环之纲常,万物生息之根本。以此四象为基,衍化二十四节气,每一节之气机流转,皆蕴藏造化无穷……效法自然更迭,此乃天地伟力……”
将“春生”剑交付田光后,徐青便与之分别了。
田光以为自己占到了便宜。
毕竟,徐青卖剑,不要钱财,只要签订一纸古怪的剑契,表明剑是从徐青这里获得的就行。
在田光,还有很多人看来,这是徐青的怪癖,一如剑客想要在江湖扬名,徐青则是想要自己所铸造的剑名扬天下,连带着他这位铸剑师,也成为传奇人物。
总得来说,这样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殊不知,他们可能会赚,徐青却永远不亏。
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
当徐青之剑落入他人之手,持剑者所精通的武学、习武的根骨、练剑的天赋……有形无形,总有一物,会化作“报酬”,经由那玄奥莫测的系统,悄然汇入徐青囊中。更遑论,日后他们每一次挥动此剑,每一次扬名立万,皆为徐青积累着无形的声望。
罗网之中,顶尖杀手被唤作“剑奴”。
他们掌名剑,以剑为名。
然与徐青相较,罗网竟显得“仁慈”。
持有徐青所铸之剑者,方为真正的“剑奴”。可叹的是,这些持剑人自身懵然不知。他们借剑成名,不过是在为徐青奔波效力罢了。
客栈幽室,徐青正潜心揣摩农家的“地泽二十四”。
此物,自然得自田光。
它既是合击战阵之法,亦是武道修行根基。原著之中,农家万千武学,莫不由此生发。
徐青虽鲜少与人动手,
却从未懈怠自身修为。
毕竟剑的世界,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和善的,万一哪天就碰到神经病,在获得剑之后,想要杀自己。
这样的人,在上辈子徐青所看的老电影之中,可是极为常见。
那种老电影之中,铸剑师也是一种倒霉的职业,穷尽一生,好不容易铸造出一柄好剑,结果,得到剑的人,却担心铸剑师铸造出更好的剑,直接杀人灭口。
除此之外,世道动荡。
你可以不和人战斗,但自保的能力,绝对是要有的。
光阴荏苒。
数日倏忽而过。
徐青似乎并无明确去处。
他如一片漂泊之叶,
随波逐流,游荡于天下。
齐鲁大地上,悄然印下了他的足迹。
他终究未去拜访儒家小圣贤庄。
缘由?并无缘由。
或许是觉路途迢迢,千里奔波只为观一柄剑,且儒家未必肯示人,徒耗光阴。
恰在此时,战端再起的消息,传入他耳中。
此间乱世,烽烟不息。
七国混战渐成过往,不知何时起,已成秦国独强,压得山东六国喘不过气。六国并非未曾联手抗秦,然人心各异,各怀鬼胎,诸般图谋,终是功败垂成。
“可惜我不是魔修,也没有万魂幡,否则在这个世界上,炼制万魂幡,还是挺方便的。”
徐青无端的想着。
能不方便吗?
动辄爆发大战,死伤万人、数万人,碰到狠角色,更是可以一口气葬送数十万人。
徐青可是记得,赫赫有名的长平战场,在两千多年后的现代,都能够挖掘出人骨,可见昔年那场战争之血腥程度。
不管怎么说。
他还是打算过去看一看。
仇恨往往能够滋生动力。
在温室之中,是很难长出参天大树。
每一次的战争爆发,对于黎民苍生而言,算是一场灾难,不知道多少人,会因此家破人亡,看着家人亡故,有人会心生仇恨,复仇驱使着他渴望力量,而这样的人,若得利刃,必将在江湖之中掀起腥风血雨,借剑而扬名。
对有的人来说,战争是灾难。
对徐青而言,这则是机遇。
当初的濮阳之战,他堵到了荆轲这位进入到了“刺客列传”之中的人物。
但徐青却不认为,只有那些原著里出现过的角色,才是合适的剑主。
说到底,原著的背景实在太过宏大了,然而,其展现出来的内容,却只是那宏大背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
烈焰张天,吞噬着一个赵国边境的村落。
每逢战起,流寇最为猖獗。
他们躲避大军锋芒,却将屠刀挥向无力反抗的庶民,趁火打劫。
此时焚村灭迹,当事之国,难辨是敌军所为,还是贼寇造孽。
火光燎原,抹尽一切痕踪。
尸骸、罪证,俱在这场冲天大火中化为飞灰。
噼啪爆响声中,一栋屋舍轰然倒塌。
废墟之下,一只染血的手臂猛地探出,五指痉挛般抓向虚空,挣扎着,渴求着最后一丝生机。
然而,气力太过微弱。
就在绝望弥漫之际,轰隆一声,塌陷的梁木瓦砾被沛然巨力掀开。
“还活着?”
平静的声音,穿透烟尘,落入废墟下少年耳中。
少年瘦骨嶙峋,满面烟灰血污。
闻声,他喉头滚动,挤出微弱的回应:“……嗯。”
“既尚存一息,便当竭力活下去。”
徐青注视着少年,语气罕见地带上一丝郑重。
战争洪流,非徐青所能阻挡。
他甚至借此寻觅身负“主角之资”者,行那“投资”之举。
但当弱小者深陷绝境,徐青亦不吝施以援手。
一路行来,他已记不清援手过多少弱小。
行侠仗义之事,亦未曾少做。
传授少年一套粗浅却实用的武学,赠予一柄寻常铁剑,留下些许盘缠。
少年能否在这炼狱般的世道活下去?徐青无从知晓。
他已仁至义尽。
兜兜转转,他终至秦赵两国边境。
此地原属赵国上党郡,长平血战后,便牢牢握于秦国之手,这也是徐青游走魏、赵、燕、齐多时后,首度踏入新的国境。
此地,另有一名——
屯留!
而如今,带领秦国大军,攻赵之人,正是长安君成蟜。
成蟜领兵,在来到这屯留之地后,只需要再往前一段距离,便抵达到了赵国的境内。
偏偏在这个时候,他率领大军,止步不前。
这一幕显得无比诡异。
成蟜这是在畏战?
不,熟知历史的徐青知道,他这是要发动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