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抬起头看着满脸血污表情坚毅的陈子义。
他小小的脸蛋上满是担忧。
可最终什么都没有说。
只是默默的抓紧了陈子义的大手。
很快陈子义就带着李承乾到了最前面的校场。
这些副将校尉都在等着。
陈子义靠近的瞬间便沉声开口!
“陛下驾到!”
哗啦啦!
所有人全部低头俯首!
“拜见陛下!”
“拜见陛下!”
李承乾此时抬头看了一眼满脸微笑的陈子义,他缓缓的朝着前方的主位走了过去!
陈子义看到了李承乾坐好。
这才缓缓的走出来站在最前方俯首道:“拜见陛下!”
“平身!”
“多谢陛下!”
“多谢陛下!”
李承乾此时袖子里的双手死死的握在一起,随后略带稚气但足够坚定的声音传遍校场。
“父皇今尸骨未寒,朝廷有奸臣作乱,外有贼寇叩关,幸赖有禁军将士以身相护,护朕于危难之中。”
“幸有大离京师十万军民誓死相随。”
“如此大功朕不敢忘。”
李承乾说到这里居然缓缓站起来轻声开口了。
“陈氏子义者,幼年投身边关,十六岁便已经是边军骁卫营百夫长。”
“十七岁亲率斥候百余人突袭敌营,面对数倍之敌截断羌人粮道。”
“因功升任校尉。”
“同年羌人叩关,前线全线溃败,又是陈子义亲率本部牢牢堵住了缺口,为朝廷援军争取了时间。”
“十八岁因功升骁卫营指挥使从四品。”
“十九岁南方刘金星叛乱,陈子义仅仅率本部万余人不到两月便平定叛乱班师回朝。”
“二十一岁羌人内乱阿骨里一统漠北,从三个方向叩关!”
“陈子义少年成名独领一军硬抗阿骨里,以两万羸弱之师面对阿骨里主力十三万大军,硬抗八十三日。”
“二十二岁升兵部侍郎,领京营指挥同知。”
“二十三岁封成武侯,领禁军指挥使。”
李承乾说到这里的时候眼神通红!
“国破家亡之时不知多少人要献朕与母后换取前程!”
“危难之时朕孤儿寡母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李承乾说着走到了陈子义的身边轻轻的拉着他的手,虽然年幼但仍旧使劲的将陈子义的胳膊托举起来。
“唯有陈子义不顾生死,救朕于水火,救国家于危难!”
“此战首功成武侯!”
“天下义不出叔父子义也。”
“传旨!”
“锦上添花者不知凡几,雪中送炭者世上几何?”
“危难辨忠奸,板荡识忠诚。”
“朕之叔父,陈氏子义,素有功勋,深得朕心,不负江山不负大离!”
“晋成武侯为离国公!”
“晋兵部侍郎,晋督察员左督御史,领百业司主事。提督京营!”
“加封太子太保。”
“加讨逆大将军!”
陈子义此时有些诧异得看着眼前的李承乾。
“督察院二把手,那是可以监察天下百官的。”
“百叶门可是大离和锦衣卫一样的部门啊。”
“提督京营,自己还掌握禁军。”
“兵部侍郎完全可以调动大离关中之地的大半军队了。”
这可以说一句位高权重。
甚至可以说一句权倾朝野都是不为过的。
李承乾则是看着陈子义笑了。
“传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