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是要有点追求的。
所以最好是以《绣春刀》作为敲门砖,获得中影支持,做一个可以掌握的项目。
以沈善登现在的情况,强推《绣春刀》,哪怕韩三平全力支持,他也难以掌握剧组。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有一部中影组局的电影,再沿着大片战略路线,就不可能亏。
等有了几部作品。
不管是个人能力,还是威望,到了一定程度,再来启动《绣春刀》。
借此将古装大片这个题材弥漫的各种迷思、模因,一扫而空。
场面一时静了下来。
韩三平在想什么谁也猜不到。
但韩三平的秘书看沈善登的目光,是大写的服,看神人一样。
太会拿捏领导了。
沈善登再加一把火:“厂长啊,有句话说的好,事缓则圆。厂长有危机感,但不代表其他人也有。”
“我们要等共识的形成,也请你对我的能力有信心,我们要等相关方,也要等观众跳一跳火坑。”
“等到烧着了,烫着了,付出代价了,也就是知道疼了。我觉得《投名状》和《赤壁》算是个节点,这两个项目必然口碑烂掉。”
闻言,韩三平不挣扎了。
默认《投名状》《赤壁》完蛋。
货比货得扔。
这两部当下算是大片,但是比之《绣春刀》确实很垃圾。
叙事、气象、精气神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
韩三平道:“你说说自己想法吧。”
他人老成精,沈善登这一套一套的,一看就早有规划。
沈善登随手一掏,掏出一个本子,说道:“厂长,这是我写的另一个本子,《督公》,讲的是一个遭了灾的少年,进宫做了太监,因为机缘巧合走到了顶点。”
“《督公》是一个尝试,又名《太监升职记》,聚焦于主角的不断升级,也是锻炼我刻画人物角色的能力。毕竟《绣春刀》重要剧情点,就是主角团的成长。”
“同时,我也以不同的视角,不同于将太监定义为反派,也不同于西方叙事下的找人性,或者猎奇、窥私,而是聚焦于太监制度的功能性,是制衡官僚体系的一环,又制约官僚。”
“升级、历史、武侠、动作,保准暴爽!成本不高,也就是一千万。”
这个不高,是相比《绣春刀》。
从难易程度来说,现代都市喜剧比古装电影更容易点。
喜剧,也更容易成功,适合以小博大。
《囧途》《失恋三十三天》,拍出来就是赚。
沈善登对抄,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之所以做《督公》,做一部古装制作,是因为他要紧扣《绣春刀》这个项目。
因这个项目而起,要沿着这个项目走下去。
他要是说用一部喜剧锻炼自己,道理上说不过去。
当然,等沈善登成功了,那就无所谓了。
沈善登介绍完,就见韩三平满眼不可置信的望着他。
“厂长?”沈善登不解。
韩三平这次是真的,真的,真的破防了。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考虑好了,这是把本子都准备好了!
就等着外面压力一来,然后退一步呢!
韩三平想着自己被《大明颂》所震撼,这段时间没少听,就觉得有点像小丑了。
敲了敲桌子,韩三平道:“你说你想拍《绣春刀》,然后转手掏出了《督公》,你糊弄谁呢?”
沈善登冤枉啊:“厂长,你看看本子,只是雏形啊,《督公》是在创作《绣春刀》过程中产生的灵感。”
“我从制度框架出发刻画锦衣卫系统,我就想能不能刻画太监系统,就有了《督公》。”
“而且厂长,我作为一个新人,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因为我输不起啊。”
是啊。
韩三平想着自己面临的压力,以及无人可用的局面。
沈善登这样的苗子,如果没有人保护,很难有机会入行。
就算有机会,也不一定能坚持这股心气。
而且想进步的不只是沈善登,他也想进步。
沈善登分析完《投名状》和《赤壁》,韩三平想了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心都凉了。
这两个项目,要真是到了他顶着才能不亏的地步,那他最多是无功无过。
韩三平的秘书惊呆了。
沈善登太会灌迷魂汤了!
韩三平翻了翻剧本。
见此,沈善登立刻递过去《督公》的项目策划书。
韩三平:“”
项目策划书都做好了,你说这是灵感雏形?
韩三平想打人,不过略微翻了策划书,目光一动,问:“你自己出资三百万?”
沈善登这个时候,也不嘻嘻哈哈了,正色道:“我要和这个项目共存亡,砸锅卖铁抵押房子,要让所有人明白,我在认真做电影。”
可惜,韩三平对沈善登的豪言壮语几乎免疫:“你说点实话。”
沈善登道:“厂长,我要完全、彻底掌握项目,要让电影出品完全贯彻我的意志,我人微言轻,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才能打动别人。”
韩三平心头一震。
敢于承担责任!
协调能力出色!
团结能力突出!
对沈善登评价提高了一个层次,之前他只是觉得沈善登有才气,认知比较深,现在来看,沈善登是能做事的人。
“好。”
韩三平同意了。
让沈善登先做《督公》这个项目。
沈善登目的达到,告辞离开,韩三平让他等等问道:“小沈啊,你还记得对我的承诺吗?”
“我一定好好做电影。”沈善登认真道。
韩三平差点气笑,沈善登这小脸皮也是厉害:“我说做闯将!”
“你要知道,我可以让一步,但不能被人逼着退。”
说到这。
韩三平语气还是一如既往,但是似乎有寒气笼罩了房间。
沈善登的“闯将”还只是名头,韩三平却真是中国电影的守门员。
他不怕有争议,甚至要的就是争议,建中影大楼不也是一堆人反对,还是让他强力推行下去了。
一些人反对也不是真的反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好处,这个时候不能退。
很快。
沈善登见识到了韩三平的行事风格。
在中小制作上韩三平几乎一言而决,上午拍板放行《督公》,中午《督公》这个项目便正式立项。
沈善登个人出资三百万,中影出资四百万,其中两百万会先打进来,另外两百万要走流程。
到了下午,韩三平亲自主持了内部立项会,给《督公》定位,是立足于古装大片类型,做好大片战略升级的一个试点尝试。
既然是试点,就不要怕出错,放手大胆的干。
连后患都提前拔除了。
不仅如此,也是以退为进。
之前的初审,准确的说,是立项的初审。
《绣春刀》这个项目,不是已有ip,也不是中影有个先想法,要做一部大片战略、中国电影的升级之作。
而是沈善登拿着项目找来的,本身在中影没有这个项目。
审批讨论的是立项与否。
等项目成立了,接下来才是项目组的初评会,后续还有专家讨论会,然后是终审会。
而给《督公》的定位是试点尝试,意味着等《督公》成功上映,《绣春刀》项目也就正式启动。
至于怎么算成功,定义权掌握在韩三平手里。
看似退了,实际上迈出了实质性一步,跳过了内部的扯皮。
沈善登算是初窥韩三平的大刀阔斧和纵横捭阖的手段,只能说有叫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
忙了一天,回到家。
短短一天时间,沈善登不是之前的那个他了。
千万制作,放在07年,绝对是中等制作。
有《疯狂的石头》在手的宁浩,《赛车》也不过这个级别。
何况,沈善登还有个上亿的大制作已经挂名,只等摘取。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新人导演了!
沈善登推开家门,发现大蜜蜜在收拾东西。
今天不是周末。
“去哪?”
大蜜蜜不说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用上了演技。
“你要骗我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