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以右扶风、京兆尹、左冯翊为三辅,士族联系紧密,新朝末年,三辅豪杰共谋大事,诛杀王莽,传首宛城(河南南阳)。
如今的扶风郡,便是旧时的右扶风。
杜骥出自京兆杜氏,高门子弟,在扶风郡不说朋友遍地,但他自诩交游广阔并非虚言。
毕竟,就在去年时,关中仍是一体,杜骥并未出仕后秦,一直在结交各郡士人,直到刘裕入关,他才被引入刘义真的幕府。
机会始终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凭着朋友多的优势,他揽下了北上游说士族的重任,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二月初五,距离杜骥来到渭北已经两天,晋军已经在渭水架设了三座浮桥,明日,刘义真就将渡河北上。
而杜骥,也由窦明送出了窦家的坞堡。
窦明有感而发道:“有赖杜别驾的辩才,方能说服窦氏为府主效命。”
他耻于自己位在马晟之下,回到窦氏坞堡后,便致力于为刘义真争取窦家的全力支持,可惜收效甚微,直到杜骥的出现。
“非我能言善辩,倘若府主没有收取渭北之心,纵使杜某舌绽莲花,又怎能说动众人。”杜骥并不居功:“况且,如今天下三分,太尉已得其二,又兼府主之明,早晚复归一统,扶风窦氏本为华夏高门,后汉时,更是显赫一时,然至魏晋,不复昔日荣光,无非是魏武起于河南罢了。”
窦明深以为然:“不错!我们扶风窦氏错过了魏武创业,因此没落二百余年,如今刘氏将得天下,倘若再错过这次机会,何时才能重振家声!”
魏晋南北朝的士族,简单来说,只专注两件事,一是如何在乱世中生存,二是如何拔高自家的门,如今他主动北上,正合寡人意,且看寡人如何擒他。”
渭北士族此前首鼠两端,暗中向晋、夏两方传递情报,刘义真就是明知这一点,才会让杜骥北上做说客,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他们有子弟纳了投名状,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
就在一众胡夏文臣武将们恭维之际,赫连勃勃又提起了数日前因为劝阻他南下,而被杀死的张渊:“张渊无智,寡人若听信他的谗言,留在安定按兵不动,如今义真小儿渡河,渭北危矣。”
众人又是齐声称赞赫连勃勃英明。
叱干罗引起身进言道:“天王!晋军明日渡河,臣请率骑兵星夜南下,待其半渡而击。”
赫连勃勃深深看了叱干罗引一眼,摇头道:“义真小儿狡诈,你又怎知这不会是他设下的陷阱,无需冒险,寡人亦能胜他。”
因为赫连勃勃的积威,叱干罗引不敢据理力争,无奈只得坐下。
他与太子赫连璝随军南下,但赫连勃勃一直防着二人,不让他们领兵,这使得赫连璝与叱干罗引头疼不已。
此前跟随赫连璝逃回去的溃卒,也全被赫连勃勃留在了安定。
就算是要兵谏,前提是手头要有兵,没兵的话,他拿什么兵谏。
赫连璝见赫连勃勃否了叱干罗引的提议,面上不动声色,实则暗暗握紧了拳头。
父亲防备儿子,竟然到了这种程度,哪还有父子亲情可言。
赫连伦究竟给他灌了什么迷药!竟然完全不顾自己这个嫡长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