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 第八十七章 版权

这天下值后。
回到家,拿了钱,再叫上两个仆役帮忙搬书,李可便在自家周边逛了逛。
你还别说!
现如今的大明的书籍印刷业,还挺繁荣的。
走到了一条街,李可便可以看到一整条街,都是干这一行的。
几乎就是前面卖书,后面印书。
李可也一个个去看,看他们都印些啥。
不过好像正经史书印的不多,反倒多是一些传奇故事。
李可便问一个伙计道:“你这里没有旧唐书、宋史什么的吗?”
伙计便道:“客官您这真的是说笑了,那些书内容那么多,除非是有人、又或者是官府特地订制,否则哪有人经常印那么多字的书籍。”
李可紧接着又到了一个名叫‘王氏勤有堂’的书店。
一进去,就看到了伙计在推销他们最新的书。
“客官家里有孩童?”
“什么意思?”
“若是客官家里有孩童,那总得读书识字吧?最近我们‘王氏勤有堂’新印了一本专门用来给小孩子识字的,你看,上面甚至还画了图画,图文结合,绝对适合拿来教育小孩子。”
李可拿过对方的书一看,差点都有些震惊了,这特么不就是跟后世能挂墙上的那些识字挂图差不多吗。
只不过后世的识字挂图往往是很大、很精美的图案,然后旁边有个字,而这个则是只有很小很小的一个图案,旁边有一个字,或者是一个词,李可随手翻了翻,上面居然还有‘龙眼’、‘荔枝’这样的图案,更别说‘眼’、‘耳’、‘口’、‘鼻’这些了。
果然就连古人都知道,消费能力排行是:女人>儿童>老人>狗>男人。
都打起这学前教育的主意来了,卷起来了。
李可问对方道:“这样一本要多少钱?”
伙计便道:“不贵,只需三十文钱即可。”
李可翻了翻,这书一共也才三十页不到,也就是平均每页一文钱。
多吗?
好像多,但好像又不多。
李可指挥了一下公主府的仆役,道:“给钱,这本我要了。”
李可接下来又问了问如果是《汉书》这些,要花多少钱。
对方直接道:“这大部的书,那怕是得至少几两,到几百两不等,主要是看书的质量。我们‘王氏勤有堂’如今库房里,倒是记得还有一些存货,属于是精校精印,一册二两银子,一共是大概二十册,共四十两银子,客官您是不是要,您要我立马就去拿?”
李可一听二两银子一册,难怪宋濂说自己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这四十两,几乎等同于大明普通城镇居民差不多两年的收入了吧。
当然!
如果是在他们专利局当值的话,八个月不吃不喝就行了。
但即便是如此,也还是有点贵啊。
李可便道:“你这还有没有别的书,全都给我来一套。我先预定!之后派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看来了个大主顾,那伙计也是顿时精神了三分,连忙喊出正在里屋的掌柜。
而李可离开之时,还不忘买本鬼故事来看看。
其实相比起那些大部头的书,还是这些鬼故事卖得多,且更容易赚钱。
李可从掌柜的口中也得知了,一般一部书印的话,大概也就是几百、一千份那样去印吧,有的销量好的,倒是能摸到两千份的边。
反正……这书肯定是印得越多,利润也就越大。
毕竟印多了以后,这成本就只有墨汁跟纸张了。
这刻板的费用,就不需要再另外去算。
李可随口地问了问对方印书的利润,对方很委婉就拒绝了李可,毕竟这吃饭看家的本事,哪能随随便便地告诉你一个外人。
当天晚上……
李可便抱着朱镜静一起静悄悄地看鬼故事。
只是有一说一,这大部分的鬼故事都根本不恐怖!
可能是因为知道自己永远也遇不上吧,因此就会缺了一种代入感。
当然!
对于没怎么见过世面的朱镜静来说,感觉却是刚刚好。
李可自己主要是见到过太多的世面了。
以至于对很多的恐怖的东西,都提不太起兴趣。
翌日。
李可照常当值,而朝廷里,也基本没发生什么大事。
直到到了差不多中午时分,张尚贤这才从宫外过来找到了李可。
因为就张尚贤一个人有官身,可以出入皇城。
张尚贤便跟李可提了提,说那本《三国演义》的专利谈下来了。
至于接下来该怎么操作,怎样才能让天下人都清楚,以后这《三国演义》的版权由他们专利局罩着,这就得看李可的后续操作了。
而李可也是很快便想到了办法,下午,去跟姚广孝商量了一番,干脆先利用圣旨告知天下百姓,以后《三国演义》这本书,谁都不能乱印。
你想印的话,只能通过跟作者本人商量,又或者是来到专利局,专利局帮忙联系作者,等征得作者同意后,这才可以印。
至于你说怎么才能让作者同意,那很简单,谈分成。
又或者是直接一锤子买卖。
其实通常而言,古代都是直接一锤子买卖。
比如说这个湖海散人,应该就是罗贯中本人,说我的书整本卖二百两,然后书商这边就给罗贯中二百两,之后这书怎么印、印多少,那罗贯中就不管了。
反正他已经收钱了。
如果是有别的盗版书商盗版了书籍,罗贯中也没有损失。
只是这样的一锤子买卖肯定没有按卖出去的比例分成赚钱。
李可便跟姚广孝,如何对正版书籍进行防盗。
“你说……如果是印一本,我们盖一个章,才算是正版,那行不行?”
姚广孝便道:“只有这《三国演义》这一本,当然可以这么做,可如果是到了后面,有很多本呢?我们有多少人能给对方的书盖章?”
“可若是我们不弄点特殊的标记,那些书商肯定有多少印多少,根本无从统计销量。”
在古代想要弄成分成的模式,印出来多少本,就算多少本的分润,必然是很难的。
只不过这也并非意味着专利局就没用。
毕竟对于打击一些用粗糙的纸质,去印刷的一眼假的伪劣产品,只要专利局知道了,还是可以协调官府的人,去进行打击盗版的。
但似乎也仅此而已了。
商量了一下午,也没个很好的方案出来,最后……
李可干脆先把《三国演义》的版权信息,以及专利法的相关内容,都先通过中书省发布出去再说。
目前手段不够完善,日后可以慢慢去完善。
而专利意识,则必须要尽早地给大明所有百姓灌输。
又或者说……
其实他们可以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只要谁举报盗版书籍,到时候,这盗版书商赚了多少钱,届时专利局可以分一点出来,给到这举报的大明百姓。
李可接下来也是让姚广孝继续往这个方向去想,去完善相关的制度。
至于他自己,则是通过中书省,通过朝廷,先把相关的消息都给散出去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