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河流,城市,道路一应俱全,甚至连县城内部的道路都活灵活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阿桂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出征之前,必须将敌人的分布了然于胸。
越熟悉,战争中才不会犯错误。
“大将军,末将回来了?”
沙盘另一侧,远道而来的伊犁将军富察奎林忍不住开口问道。
奎林也算是清廷中期知名将领,近期在边疆当差。
阿桂没有忘记这位骁勇的副手,请示过乾隆后,把他从伊利召唤回来。
快马加鞭下,奎林耗时半个多月回到京城。
没有过多耽搁,前往紫禁城请安后,直接来到西山大营。
结果却看到大将军阿桂茫然的站在沙盘面前,脸上有着以前从没有见过的困惑。
奎林的声音让阿桂回过神,木然的看了奎林一眼。
“是奎林啊,路上还顺利吗。”
奎林单膝跪地:“托大将军的福,属下一路还算顺利。”
阿桂轻笑一声,脸上慢慢有了神采。
“回来就好,以后咱们又能并肩作战了。”
熟悉的大权在握,熟悉的下属,以及一群陌生的敌人。
“大将军,末将见您一脸严肃,这安省赵逆到底是什么来头?”
阿桂征战半生,参与的战争大大小小不下于百起,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敌人。
能够让他严肃的敌人,还真没有几个。
阿桂苦笑一声:“就是不知,本官才会踌躇。你看”
说罢,从沙盘边上拿出一叠文件,上面是对赵宇的全面调查结果。
“赵逆暴露后,陛下发动粘杆处的所有人员,深入到全国各地寻找赵逆一行人的跟脚。然,一个半月来,始终没有赵逆的行踪,那些人仿佛凭空出现的一般。”阿桂回想着档案上的介绍,疑惑的说道。
赵宇一行数十人,如今已经扩大到数百人。
如此多的数量,不可能从石头中蹦出来,必定有以前的生活痕迹。
奇怪的是,朝廷花了大力气寻找,始终找不到叛贼的出处,这只是其中一个异常点。
“其次,本官一直复盘海兰察出征路线,从京城到安省,路上没有任何异常。然,海兰察大军刚刚驻扎在皋城外围,还没开始攻城之前,大军便被消灭了。”
“哦?莫非有内应?”
奎林放下档案,猜测道。
“安省巡抚奏章上表示有内应,配合赵逆大军用炸药埋伏了海兰察。”
说到这里,阿桂嘴角挂上一丝嘲讽。
“单以火器的威力,怎么可能一举消灭十万大军。”
那是十万大军,不是十万头猪,多少火药才能让十万大军灰飞烟灭?
“那个巡抚有问题?”奎林问道。
阿桂摇了摇头:“巡抚已经入狱,多次审讯下,没有问题。”
诏狱可不是好地方,铁打的汉子也承受不了酷刑,更不用说文弱书生了。
“既如此,赵逆一行用了什么办法消灭征讨大军?”
“是啊,我也很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