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不会主动从货架上长出来,也不会主动跑到货架上。
从原产地到销售点,这个过程需要长时间的运输。
运输需要运输工具,包括轮船,货车,飞机,汽车等等。
无一例外,以上运输工具全都需要能源。
能源是什么?
除了日常用到的天然气,家用汽车使用的能源有两种,一种是石油,一种是电能。
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谁更胜一筹,一直是家用汽车领域争论不休的话题。
新能源汽车支持者认为,电能清洁环保,价格便宜,大大降低了用车成本,比传统的燃油车优秀。
燃油车支持者表示,燃油车方便,不用考虑充电问题,并且有着几十年的技术积累,燃油车更加安全。
双方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
在赵宇的角度,新能源汽车必将是未来的主流,燃油车肯定会被淘汰。
但一切需要过程,新能源在安全性,便捷性还无法达到燃油车的程度。
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与安全性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他还是会选择燃油车。
当然,能源之争只局限在轿车行业,运输产业没有类似的争执。
不管是飞机,还是货轮,亦或者是长途货车,能源都是石油。
只不过货轮使用的是原油,长途货车使用的柴油。
无他,方便而已。
一辆大型货车,油箱普遍在200升以上,特大型货车的油箱甚至超过1000升,加油时间不会超过二十分钟。
换成新能源货车?
姑且不讨论充电时间,续航就是一个大问题。
拉着数百吨的货物,电池能跑多长时间?
赵宇大学期间刷视频,看过一位用新能源货车送货的博主,对方驾驶的还是小型货车,重量在10吨以下。
运输如此少的货物,博主整个视频只在做一件事。
跑到一百公里左右,就得寻找充电桩。
充满电,休息一下,再接着跑。
一千多公里的距离,新能源货车能跑两天两夜。
让一群看视频的观众恨不得冲进去揍他一顿,能不能不要墨迹。
新能源在短期内,无法取代石油在运输行业的地位。
从九月份开始,现代时空运送了价值近十万亿的商品。
这些商品来自全国各地,由陆运,海运,空运来到首都,穿过时空门来到平行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石油。
穿越小组拿到内阁提供的数据,整整三个月间,石油消耗量暴增了三倍。
石油本身就是东国的经济命脉,作为工业的血液,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一直以来,我国稳坐石油进口的头把交椅,每年进口石油高达553亿吨,价值24万亿华元。
没办法,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
每年石油消耗大约75亿吨,而产量仅有2亿吨,缺口必须通过进口弥补。
如今,伴随着产业增加,国内对石油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据内阁预测,2031年国内对石油的消耗,大概率会突破125亿吨,整整增加了5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