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闻言陷入了沉思之中,的确有韩非子这样的存在为臣,对自己这个皇帝而言的确算是好事。既然自己做了大秦的皇帝,并且知道走什么样的道路才是对大秦最好的选择,他自然不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旗号后世沿用了两千年,虽然只是表面,虽然两千多年来历代优秀的帝王打着独尊儒术的旗号,骨子里做是内圣外王的事,但终究还是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因素。既然如此,扶苏打算一开始就不这么去做。
他给大秦制定的国策就是内圣外王,依法治国,这里面的法是法律的法,也是法家的法。在这个基础上各家由朝廷出面并重发展,如此才是对这个国家最好的选择。想要依法治国,韩非这个今后历史上真正的法家人物的代表,自然对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存在。
想着扶苏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韩非微微拱手,打趣道:“韩非子,今后还望鼎力相助!”他这话说起来虽然有些戏谑之意,但却也是他这个大秦皇帝的肺腑之言。
韩非子闻言却是满眼惶恐退后一步对扶苏行礼道:“陛下,君臣有别,陛下万不可如此。无论韩非今后究竟是个什么身份,在陛下面前臣都只是陛下的臣子,陛下可是天下至尊!”
扶苏闻言却是眉毛一挑,正色道:“天下至尊又如何?天下至尊也要尊师重道!”
说罢扶苏转身,朝着荀子微微拱手,恭敬的道:“夫子,您既然到了这咸阳城,见到了朕,若是不去朕家里坐坐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还请夫子随朕前往阿房宫!”
荀子闻言笑来着捋了捋胡须道:“自热自然,老夫早就听说阿房宫与长城一般,是祖龙耗费莫大心力建造而成,乃是集成了各国建筑之精华所在,无论如何都要好好看看。”
扶苏闻言上前扶住了荀子的一只胳膊,就好似方才一般,皇帝的这个举动其实极为温暖学子们的心灵,这说明皇帝对儒门有足够的重视,再有也说明皇帝陛下尊师重道,在荀子面前以学生自居。荀子被扶苏那么扶着也感觉十分受用,内心也是非常的欣慰。
荀子甚至有些怀疑这位年轻的皇帝难道真的是儒门之下,便好奇的开口问道:“陛下,据说陛下早年有许多的先生,对我儒门而言十分看重,最终可是在宫中入了儒门?”
扶苏闻言不由的心中一动,若是说起这个来,若不是他这个扶苏突然来到了这个时空的大秦和原本的扶苏融合,原本的大秦太子扶苏倒是真的愿意入到儒门之中。如果那样的话,即便扶苏真的纪委,大秦的发展也是很有局限性的,因为扶苏本人十分的有局限性!
心中想着,扶苏笑道:“是啊,朕刚打算入门,结果父皇派我去了上郡,此事就不了了之。后来朕也想清楚了,以一家为师只会降低朕格局,朕的目标就是以整个天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