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都市小说 > 案台演绎 > 第一章

铃声响起,我是今天这节语文课的听课老师。
走进这节课的时候,同学们还在嬉闹着准备一会儿上课的表演。
没错,这是一节有同学上台进行情景表演的公开课。
我从前门走入,有个小胖子正好跑到我面前,抬头问我:
老师你来了,我们准备得差不多啦!请看我们表演吧!
我微笑:你好,快去座位上坐好,要上课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我这一生的最后一节课,这节课是为我准备的。
1
这间教室有
40
多个学生,我坐在最后一排的单独课桌边。
桌上摆着这节课要讲的两篇文章,为了带入情节,还有同学用宣纸毛笔抄了一些片段,和课文一起放在我桌上。
这都不算什么,最离奇的是我桌上还放着一碗面和一套衣服。
我刚打算问问学生咋回事,上课铃声响起,陈老师进来了。
都到座位上坐好,准备上课。
陈老师看了我一眼,露出了笑容:欢迎我们这节课的旁听老师,邵老师。
同学们一边鼓掌,一边大声说:邵老师好!
我站起来给大家简单鞠躬,示意陈老师开始上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两篇课文,站台和送情。上节课已经安排了几个同学进行演绎,班长你上来讲下分工。
说完,陈老师叫班长王莹上台。
王莹是个扎了一个马尾的女学生,看着就很沉稳可靠。
我看着她上台开始在黑板上写课文名,想着桌上这些奇怪的物件就先放着,看看他们是怎么回事。
王莹写完转过身来。
今天这节课我们由几位同学,共同演绎站台和送情两篇课文中的片段,我负责读旁白,其他同学都有参与演一些路人角色,下面请站台的几位主演同学做好准备哦。
底下的学生已经开始准备起来,课文事先都预习过了。今天的演绎课结束之后,陈老师会进行点评。
这是一个北方城镇的小车站,只有慢车才会停靠
5、6
分钟。快车疾驰而过,很多路过的旅客也许都没听说过站名。
班长开始在讲台念起了课文开头这段,我也拿起课文看了起来。
这是讲的上世纪
90
年代,一个普通的火车站,在等候室发生的故事。一对母女送别,虽然是一个小站,但是给旅客带来了温暖。
饰演母女的两位同学,走到了讲台和第一排课桌中间特意留出的一片空地上,搬了两个凳子坐下。
头上还特意戴了个手工做的帽子,写着母亲和女儿。
母亲的演员我看着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哎呀,我特地给你煮的面,你都没吃,怕来不及,现在又早早到了。这边的东西又贵,你总不能饿肚子出远门啊,我去给你买点吃的吧。
别买了,我一点不饿,这会儿吃了,车上晕车难受。
我看看桌上的面,是为了这个铺垫的吗过会儿要去吃碗面
课文里讲述的是母女在车站吵了一架,之后女儿被路人劝和,送别之后外出务工的故事。具体情节,学生自己发挥了些。
妈,你回去吧,我车还有好一会儿才到,不用送了。
哪能啊,这里好些人,你一个人在这儿我怎么放心。
女儿露出不耐烦的样子,眉头已经皱起来了。
课文里这个女儿却是有点暴脾气的,是家里的老二,从小家里多顺着她,长大了脾气就有点蛮不讲理了,因此才在这里吵起架来。
能有啥事,大庭广众的,我一个健健康康的大活人,还能有啥事。一天天的瞎操心。
说到这里,母亲的脸色有点僵硬,说:我去看看有没有卖面条的,去给你弄点吃的。
说完先走开了。
我想着这是吵架之后分开的场景了。
这时候,旁边的同学也开始准备起来了,一个男生走到女儿旁边,头上手工帽子写着货郎。
小姑娘,山货买吗,带点出去,在外啊还能吃着这口。
不用,我不买东西。
货郎一副走累了的样子,在旁边坐下。
我看你年纪轻轻的怎么一个人在这里,要出去闯荡啊。
出去找找工作,在这里待一辈子有什么前途。
说完,女生摸了摸辫子,有点骄傲的样子。
那你家人呢,家里都还有人照应啊。
就我妈一个人,在家务农,以前我还有一个姐姐,后来也不在了。
说到这里女生露出伤心的表情,往外看了看。
我拿着课本,有写这对母女原本家里还有一个大女儿,嫁人去了远的地方,后来生病一直到去世了都没再回来。家里收到消息已经是病逝的信件了。母亲伤心了很久。
可能这次又送小女儿出门,想起了以前的事,因此格外在意和伤怀。
你妈也是关心你,年轻的时候都想出去,但是哪里都没有家里好,到了那边多来信,给家里报平安啊。
女生点点头没说话。
我看着这个男生模仿一个中年大叔说话,还挺逗的。
摇了摇头就下去了。
这边扮演母亲的女生走到了过道里,假装看看两边的课桌,可能在演一个挑货的样子,看看给女儿买点什么吃的带着。
我看着这个女生的身影,一瞬间觉得有点眼熟,好像曾经见过,想想演得太好了,像模像样的。现在的学生都早熟,演个戏代入感特别强,个个都是戏精。
2
走到我这边的时候,眼睛突然就亮了。
老板,您这里有面啊,怎么卖啊
我一笑,配合他们走剧情。
现做的面,您看价目表,不贵。
给我一碗。
说着开始掏钱,在口袋里掏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金额,放在了我的桌上。然后端走了面前的面条。
我乐得看她们表演,继续坐着。
母亲端着面走到了女儿身边。
吃一碗吧,刚做的。
女生正有点烦闷呢,看她这碗面也不说话。
快吃吧,一会儿冷了。
我不饿,去解手。
说着,就走开了。
母亲有点难过,坐在位子上沉默。
我看着是不是马上要到路人劝和解的剧情了,看着扮演女儿的女同学走下来,坐在我前边的桌上,有点气呼呼的。
她旁边的同学,头上戴着路人的帽子。
好奇开口:小姑娘这是生什么气呢,车子一会儿到了,别耽误了。
我看着这个小姑娘,想着故事里的这个人,当时肯定是年轻,生的小女生脾气。其实也没什么好生气的,原文也只是简单说了,重点还是讲站台人物风貌的,重点也不在这些情节上。体现的是一个小站的烟火气。
唉,其实我不是在气别人,我在气我自己。
还有气自己的,怎么了这是。
我其实不想跟我妈吵架的,但是说着说着就开始了。
年轻人嘛,都这样,你跟你妈说两句好话就过去了,家长哪有较真的。父母不会真的怪孩子的。
说着还拍拍女生的肩膀,安慰的口吻。
我这种经常出去的,后面才发现回来一趟不容易,出去之后忙着赚钱,忙着生活,忙着自己的家庭。有很多话写在信件里,流失在漫漫路途中,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人。你在这头牵挂着,对方在另一头牵挂着,但是渐渐的两头就断了,那份情感就没有了寄托。
路人说得很有感慨的样子,可能自己经历了很多,开始劝解小姑娘不要留下遗憾了。
我看到宣纸里就有这段话,看来是路人的话劝说了主角。
我都明白,其实我妈她不想我出去,想我在家陪她。但是我不想一辈子都这样留在这里。
父母都这样,怕子女离得太远了,以后见不到了。
女生想说什么,又没开口。转过头来看着我。
我有点懵,我这里还有情节吗以为刚刚客串一个卖面的店家就可以了。
老板,您觉得呢,我做错了吗
我只好配合:没错吧。
那你觉得是应该出去打工,还是留乡
我又硬着头皮:出去也是为了谋出路,去和你妈和好吧。
这以后有我的剧情,要给我台词啊,我在这儿现场随机应变啊。
女生定定地看着我,仿佛我这个回答很重要似的。下了某种决心一般走到了讲台前,坐了下来。
开始吃起了面条,母亲看了看她,眼里流露出感动的泪水。
班长王莹开始念起了旁白:女儿虽然什么也没说,但是刘母看着她吃起了这碗面就没有说什么。有些话双方已经说了很多,无需在离别的这个时刻再仔细分辨。离别在即,不过是都希望对方将来能过得好。车也到了,刘母看着女儿远远上了列车,眼中满满都是回忆。
刘母也知道家里状况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很多年轻人外出找工作,不能拦着女儿外出谋出路。这次离别,不知下次相见是何时。
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们在下面鼓起了掌。我也鼓掌,这些学生演得确实不错,尤其演刘母的学生最后感动落泪,这一幕很有感染力。
正在这时,我感觉脑中一阵晕眩。脑海中闪过一幕幕画面,有和一个女人在激烈争吵,有一个人上了辆车出了远门不知道去了何处,又有后面一些光怪陆离的画面看不清究竟是什么。
摇了摇头,再睁眼,发现自己还在教室里,同学们收拾着,在准备下一场送情的情景演绎。
data-fanqie-type=pay_tag>
3
这次上台的是一男一女,头上的帽子写着,新娘和新郎。
送情。
在一个遥远的村落,今日有一对新婚夫妻办婚礼,从此他们的人生将开始新的篇章。
班长在旁边尽责地讲起了她的念白。
我看了看课本,这是送情对应的故事。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村落办婚礼的故事,主要讲了一些婚礼习俗和人文环境。
也是一个小短篇,没有讲太多新人的具体故事。
看样子学生丰富了故事情节,打算演一段小故事。
而我桌上还有一套衣服,看起来是新人的婚服了,不过比较简单的,不是很华丽。
一开始我也就没看出来是婚服。
看样子过会儿我要充当下临时演员,配合演一下送婚服的情节了。真是很有参与感了。
班长开始念旁白,此时新娘正在闺房中紧张地准备着。
扮演新娘的女生坐到了椅子上,同时上台了几个女生围绕在她身边。
一个瘦小伙儿跑了过来。
准备得怎么样了各位吉时马上到了,别耽误了啊!
边上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瞪着眼说,快了,别催呀,这么关键的时候,肯定要准备好啊,我们新娘要漂漂亮亮的!
瘦小伙看着着急,被瞪了也只好在一边等着。
喜服呢赶紧拿过来。
在桌上呢,小晨,你快去抱过来!
好嘞!
被叫做小晨的女生跑到我的面前。
姐姐,我过来拿衣服,准备好了吗
我作为全场唯一没有剧本的,只好尬演。
早好了,快拿去吧。
小晨笑眯眯地从我这里拿走了衣服,又笑眯眯地走到了新娘身边。
几个女生立马把这套衣服套在了最外面,表示已经穿好了。
看我们新娘多好看,今天你就是最美的人。
新娘在梳妆镜前看了看自己的面容。
女子最美就是这一天了,多少人做梦都想着这天呢。
几个女生笑闹着。
一个饰演长者的同学,拿了把梳子,去给新娘梳头,嘴里说了些吉祥话。
王姑娘真好看啊,你姐姐如果在的话,想必今日也是高兴的。
我姐姐走得早,没机会见到了。甚至她当初结婚我也没能参加。
世上很多事难免遗憾,强求不了,只能自己想通然后放下了。
新娘怔怔看着梳妆镜,闭上了眼。
我看了眼课文,这个文章里也有一个姐姐吗,好像是自己加的剧情啊。
这句话倒是写在了宣纸上,写的字还挺工整的。
不知道最后陈老师怎么点评他们的表演,我们这个学校向来比较开放,不是那种严格抓考试成绩的,还是给了学生很多发挥的空间的。
我看向陈老师,她也在认真看学生的表演,时不时笑笑,觉得很有趣的样子。
学生桌上都摆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大部分是自己做的一些简单的道具,虽然简陋了点,但是放在表演里也不违和,色彩鲜艳,很有氛围。
以后就算离开家了,也要记得常回来看看啊,你母亲就一个人在家,也没人照应。
我会的,我离得不远,肯定常回来。
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吧,我们赶紧去正堂拜堂吧!
瘦小伙看里面已经差不多了,招呼众人前往。
一群人又呼啦啦地散开,开始准备新的场景。
这次他们在讲台下面放了椅子,看样子就要在这里拜堂了。
4
两个学生坐在了讲台下的椅子上,扮演新人的父母,是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
女生还是刚刚站台里饰演母亲的同学,看来她在送情里也是扮演的母亲,估计是女方的母亲。
现在我们欢迎新人入场!
班长带头鼓起掌来,下面的学生也都很入戏,大声起哄,势必要让这个场子很有现场氛围。
座位上的同学还在撒彩色的纸屑和彩带。
曾经他们相爱得不到家里的支持,但是他们的感情最终感动了双亲,最后还是圆满大结局了。
那也是圆满了,今天亲人都到场了吗
到了,你看远处高堂正坐着呢。
扮作吃酒席的学生在下面对话。
听说女方家里只剩她母亲了,有个姐姐早不在了,也是可怜。
好像男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觉得这样的家庭不合适呢。
这怎么了,看看女生知书达礼的,听说还是老师呢。
女方家怎么不同意呢
说是怕自家条件不好,会受欺负,想找个家附近知根知底的。
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后也是好事多磨,还是在一起了。
以后小两口一起过日子,也是新生活开始了。
新人在父母面前站好,看着还有点紧张的样子。
新人拜堂!
新人站定,鞠躬拜了三下。
敬茶!
说着,有两个学生上前,送上了茶杯,等完成敬茶仪式,负责扮演司仪的同学拿起一个小托盘。
父母赐福!
父亲从司仪托盘上拿了两个红封,分别交给新人。母亲拿起针线,将两人牵在一起的两只手的衣袖,快速缝了一道,寓意两人永结同心。
母亲的手倒是很稳,缝得也很快,缝好后还拍了拍两人的手。
恭喜新人!
下面的同学又开始撒彩屑和彩带。
我看到飘到我身上的彩带,无奈笑笑,这些学生太皮了,过会儿打扫多费劲。
还找了两个学生在一旁拍照。
合影!
前面参演过的几个演员,一起过来照了一幅全家福。
之后又开始散场了,准备下一场女儿和母亲告别的场景。
正是送情的最后场景。
看来又是一场送别,站台的送别是离乡,送情的送别是从自己的家来到了另一个家庭,虽然没有离开故土,但是至此也很少会回去了。
三个人来到台前,正是新婚夫妻和新娘的母亲。
从此你嫁为人妇,不可以再像以前一样耍小性子了啊。要相夫教子的。
知道了。我会常常回去看您的。
你也要好好对我女儿,要是我知道她过得不好,我不会放过你的。
说着母亲又看向新郎,警告道。
您放心,如果我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不用您教训,我自己负荆请罪。
那就好。
曾经不想你们在一起,也是为了你们好,别嫌我啰嗦。
我都明白的,别说这个了。新娘向母亲撒娇,都这时候了,也是不想再提过往了。
唉,我再舍不得你,你也出嫁了,以后好好过日子。三天后回门我们再碰面,还好你嫁的不远,不然要是像你姐姐那样……
放心吧,我会常回去的。
好好好,我也不多说了。
母亲看着又像是想抹眼泪,不过想起今天是个好日子,忍住了,红着眼睛看着女儿。
我看着又觉得这个母亲抹眼泪的样子有点眼熟,看来演技真的很好了。
班长开始念起了旁白,一场送情,不仅仅是双方的离别,更是长久的分别。王小姐和丈夫送别了母亲,虽然以后还有见面的时候,但是从此再不能像以前一样每日陪伴在母亲身边了。
面对着全新开始的生活,心中既是期待,又有一丝迷茫。所幸三天后的回门就可以见面,暂时没有那么伤感。
人总是在一个阶段,匆匆告别,又奔赴向下一个未知。
同学们开始鼓掌,今天的两场表演也结束了。
简单收拾时,陈老师走上了讲台。
今天同学们都表现得很不错啊,来给大家鼓掌。
说着下面同学又开始鼓掌。
虽然课本中没有这些具体情节,但是我们让同学们自由发挥,演这么两段。真的很放得开啊,点名演母亲的同学。真的很棒。
陈老师看向这个学生,大家也都起哄,热烈地鼓掌起来。
我也看向这个学生,她站起来向大家鞠躬,也看了我一眼。
此时我突然感到一阵头痛,比刚刚那会儿还要剧烈。
脑海中开始闪现一幕幕的画面,刚刚学生扮演新娘的画面在我面前划过,又有新娘服的画面出现在一双女人的手中,一群人在欢呼。
这次仿佛还听到了女人的哭声,是谁,是谁在哭泣。
我想睁开眼仔细看看,仔细听清这些混乱的声音,但是感觉自己沉浸在一些模糊的画面里,一直没办法清醒过来。
感觉周围一片混沌,时间仿佛过了很久又仿佛没有。
5
突然听到一阵摇铃的声音,我一下子清醒了过来。
眼前,原本在教室的场景一下子变了。
变成了一个灵堂,四周挂着白布,还放了花圈、摆着祭祀品。
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什么新的场景吗
我抬起自己的双手,发现还是透明的,我是一个灵魂。
我现在正站在供台上,供台上点了一排蜡烛。大堂中间摆着一个棺椁,周围围着一群做法事的白衣人。
棺椁里的人,我仔细看了看面容,不正是我吗原来这是我的葬礼。
下面还有不少头戴白布条的人,看样子是来参加这场属于我的葬礼了。
那刚刚那两场戏是什么,是我生前的故事吗
他们演了一遍,为了重现我生前的场景。
我一眼看到了班长王莹。
她变了一副面孔,仔细看有点眼熟。
哦,是她。
是我上学时候,话剧团的团长。
其他人,我转了一圈看了一遍,我想起来了,这些人都是我以前的同学。
那我是谁我是话剧团的社员,曾经在学校的时候,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也很喜欢演配角。就算只是一个小角色,我也很投入,经常有种自己成为故事里的角色的沉浸感。
经常参加各种社团表演,情感完全沉浸其中,有时候回去了,吃饭睡觉还会想剧情,想表演。
同学偶尔还会笑我,将来是不是想去当演员,成为明星。
我也想过自己将来是不是要成为一个职业演员呢,在大荧幕里多么光鲜亮丽,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和身份。
表演开始,我醒过来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带入进去了。
亡灵者,请安息!
做法事的一个领头人,一边摇着铃铛,一边开始念起了咒语。
我感觉身体变得轻飘飘的。
渐渐地我想起了很多从前的事情。
我叫林语,以前就是站台里那个提及的姐姐,七年前离开了这个村子去了外面,最后生病去世没有回来。
一直觉得愧对母亲,没有能够好好道别,是我心中的遗憾,成了我一直徘徊不去的原因。
后来在外面成婚也是仓促完成,原本有习俗要母亲准备婚服,也早已是不能奢求的事了。
自己给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婚服,安慰自己只要我过得好,母亲肯定也是开心的。
再后来生病,一病不起,直到最后也没能回家。
曾经我写了些信件回来,说了些自己的近况,母亲也寄回信说家里一切都好,让我不要担心。
后来渐渐就没有再写了。
可能是因为觉得对不起母亲,可能觉得自己不知道说什么了。
生病的时候想写点什么,几次落笔都放下了。
临走前,后悔没有回去看一次,不知道母亲过得好不好,以后有没有人照顾她,知道自己离开了,母亲会不会很伤心。
还好我最后还是回来了。
都说人死后,要埋葬在自己的家乡,我也算圆满了。
6
我转向一开始就出现的陈老师,原来是我妹妹,林夏。
当年我从村里离开的时候,她还在上学。七年过去了,她也长大了,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
我离开的那天,她很舍不得我,跟我生气,没去车站送我,是母亲一个人送我去的。
后来在车站吵架,临走前母亲做的面也没来得及吃。
在外常常想起,那是一碗普通的面,但是我再也吃不到了。
没想到现在我回来了,作为一个鬼魂在这里飘荡。
我看了下供台,上面放着一碗面和一套婚服。
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放了回来,原来是给我准备的。
林夏又去案台边拿了毛笔写了一些话语,看字迹原来之前的那些都是她写的。
心里一下子好像没有太多情绪了,看着白色宣纸写着一些话语在火中燃烧,我仿佛听到了纸上这些话。
又仿佛听到了法师的话语,亡者安息!
是的,我是该安息了。
之前我一直在我的身体周边徘徊,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应该做什么。
只是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有点遗憾在心里。茫然地跟着自己身体来到这里。
一直到这时,刚刚一阵铃声响起,我终于清醒了过来,也终于到了我该离开的时候。
这次是真正的离开了。
这时有一个披着白袍的女人走了过来,是我的母亲,也是刚刚在故事里扮演母亲的人。她身后还跟着一些人,都是家里的亲戚,都来送我这一程了。
母亲脸上也是有着痛苦伤心的表情,走上前在婚服上摸了一下,露出释然的表情。
我也凑近仔细看看,这针脚,虽然很多年没见了,但是是我母亲给我缝的。
曾经没有给我做婚服,现在做给我了。这件婚服做工精细,一看就和外面买的成衣不一样。也许母亲从很多年前就在准备这套衣服,只是一直到最后都没能给我穿上。
我一下子有点想哭,但是我是鬼,是哭不出来的。
母亲您可以放心了,法师说我们准备的这些能够唤醒姐姐,让她想起过去,重新放下,可以安心地走了。
是她的遗憾,其实也是我的遗憾啊。
母亲,你不要太伤心了,不然姐姐看到你这样,也不会放心地走的。
是啊,我只希望林语可以安心地走。
母亲看着空中,神情伤感。
我看着她,可惜她看不到我了。
林夏走到供台前,姐姐你放心吧,我会把母亲照顾好的。
我看着这个曾经的小姑娘,已经长大了,是个成熟的女老师,也放心了许多。
这个法事做得太高级了,甚至还来了两场表演,我这个观众看得很满意。
看到了母亲,我可以安心上路了。
感谢这些曾经的同学,今天演的这两场,甚至还让我参与了一下。
我感觉到我的身体越来越轻,不受控制的往上飘,有种要飘散的感觉。
转头看到了法师的脸,原来是一开始撞到我的那个小胖子。
我释然一笑,给你写个好评啊,如果地府有这个业务的话。
临走前还旁听了一场这么有意思的公开课。
终于我安息了,开始化作尘烟飘散。
想起以前看的一个剧本里的唱段,人死灯灭,还有谁会记得你,是你的亲人,是你的爱人,还是你的儿女,终究都会忘记。
烧掉的纸灰随着我一同飘起,飘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