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命与好性子,常常是相辅相成的。
纪衢端正坐回去,嬉笑说道:“哥哥,我打算三日后回雪棠殿。”
太子颔首:“回去了,留心老七。”
孟津津眼角一抽。
老七?
七皇子?
那个巴结讨好纪衢好几年,才成功成了纪衢好兄弟的人?
她想捂住耳朵,恨不得拔腿就跑。
这些秘密,不是她该听的。
她喜欢听过去的秘密,但正在发生的、尚未发生的,她不敢听啊!
太子瞧了她一眼坐立不安的身影,笑了笑又说:
“早些回去也好,你们的功课拉下不少,该补上了。寒苏,之前漏掉的大字,也要补上,孤要检查的。”
纪衢兴奋激动的脸,一下垮下来。
董寒苏这辈子爱读书,闻言倒没有黑脸,垂眸恭敬道:“是。”
声音平淡,但太子看到她耳根微微泛红。
太子抿唇轻笑,他事务繁多,坐了片刻,见纪衢恢复良好,说了几句闲话便离开了。
临走前,留给纪衢一包蜜饯,特意说:“东宫的厨子做的,喝完汤药吃两颗。”
纪衢欢喜接下,待太子一走,便忙不迭把蜜饯丢得远远的:“我可不敢吃!”
“我尝尝。”孟津津却跃跃欲试,捡回来,尝了一颗,眨了眨眼,“不酸啊。”
她嚼了嚼咽下去,又拈了几颗,接连吃下。
纪衢指着她:“你,你你你......你味觉出问题了?”
孟津津朝他递过去一颗杏儿干:“真的不酸,也不对,不是不酸,你尝尝,是酸甜可口。”
纪衢躲得远远的,嘀咕道:“疯了,你疯了!”
董寒苏看向那包蜜饯。
孟津津忙说:“寒苏姐姐,你来尝,我没撒谎。我味觉也没问题。”
董寒苏拈了一颗,不禁一怔:
“真的不酸。兴许是东宫的厨子得到吩咐,是做给五殿下的,所以特地做成和太子殿下常吃的不一样的。”
纪衢见董寒苏都这样说,也跑来尝了一颗。
果然是甜的。
他眼眶又红了,小声说:“哥哥什么时候恢复正常?”
没人知道答案。
太子因皇后的恐吓而酸甜不分,这心结,也许还得皇后来解。
*
转眼,纪衢回宫已将近半个月。
他恢复了去文心殿上学堂,董寒苏也恢复了每日听课、写大字的日子。
孟津津接种成功,回家的第二天便开始发热,三四天身子恢复正常。
孟家人只当纪衢把风寒传给了她,私下抱怨两句就罢了,不敢有旁的话。
孟津津却知,她这风寒来得不同寻常,或许就与太子和纪衢的秘密有关。
七皇子照旧每日来寻纪衢下棋,纪衢毫不客气,次次把他骂走。
三月底,太子如纪徵预知梦里一般,被皇帝派去大相寺,代天子为先太后做法事、点长明灯。
太子离开的第二日,七皇子约上八皇子、九皇子,在下学后,一起来雪棠殿做先生布置的功课。
四人一道做功课,再一道用晚膳,其乐融融。
用罢晚膳,七皇子拍拍手,命人拿进来三个绣花枕头,腼腆地笑道:
“今日是皇祖母十年祭的第二日。母妃说,皇祖母去世前,因病痛缠身,夜夜睡不安稳,母妃昨日便叫人去大相寺求了几个平安符。
“缝进枕头里,命我送给兄弟们,让皇祖母保佑我们夜夜好眠,睡个安稳觉,长个好身体。这平安符,可是太子哥哥亲口让方丈开光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