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会怎么看待他们?
*
檀庆宫里。
端妃修身养性多年,头一回怒得摔了茶盏:
“这个李氏,怎地如此贪生怕死、自私凉薄?不为皇长孙考虑半分,皇长孙有一个这样的生母,简直是奇耻大辱!循儿,难道你对她生出了真情,才舍不得她?”
昨日,她回宫之后,便遣人给纪循传话。
皇长孙的生母,端王的侧妃,绝不可以抛头露面上公堂,成为被告,并且案子的结果极可能,她就是杀人主谋。
她命纪循,说服李氏自尽。
只要她死了,她犯下的罪行自然而然便抵消了,毕竟她都以命偿命了,韩家人还想如何?
死者为大,连告都不必告了,此事便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偏偏李氏贪生怕死,不肯自尽。
但李氏肯不肯,其实无关紧要,她不肯,纪循可亲自出手杀她。
纪循尚未开口,端王妃抢先羞惭地说道:
“求母妃息怒,要罚,就罚儿臣吧。昨儿王爷念着李氏到底服侍他一场,开不了口让李氏自尽,是儿臣去劝说的。
“她如何死,是自尽而亡,还是上公堂被判死刑,她的死法对皇长孙的利弊,儿臣反反复复为李氏讲清,甚至许诺,只要她肯自尽,保全王府和皇长孙的颜面,儿臣可以将皇长孙记在儿臣的名下,做嫡子。
“母妃,儿臣着实没料到啊,那李氏当时心动极了,口口声声感谢儿臣为她考虑周全,她答应投缳自尽。
“谁知,我们等了一夜,也没等到她自尽的消息,再考虑旁的法子,禁卫军又不准任何人见李氏了。
“她竟欺骗儿臣!母妃,是儿臣蠢,信了她的花言巧语,以为她当真拿皇长孙当命根子看待。一切都与王爷无关,求母妃责罚儿臣!”
王妃跪在地上,泣不成声,满脸愧悔。
纪循也跪在地上,连忙道:“母妃将事情交给儿臣办,是儿臣没有办好,与王妃无关!
“母妃,都是儿子识人不清,在事情发生时,未能及时惩治李氏,才使得她气焰嚣张,无法无天,归根到底,是儿臣无能,管理不好后宅。”
王妃张了张嘴,想把罪责揽在自己身上,又及时想起,韩夫人是在她入府前死的。
那时后院可不归她管。
端妃怀疑地瞥了两眼儿媳妇。
王妃真的没有在其中搞鬼吗?
皇长孙有个英年早逝的生母,和皇长孙有个声名狼藉的生母,且他自己的出生害死了几条人命,这其中的区别,可大了去。
王妃是否怨恨她让妾室早于她这个嫡妻,生出庶长子?
就如当年的皇后一样,对她生下皇长孙、皇长子,一直耿耿于怀。
每次先帝抱着纪循,笑得见牙不见眼,当着众人的面,大赞皇长孙小小年纪便有皇家气度,皇后都会气得咬牙切齿,总要找她的茬儿,挑她的刺儿。
王妃似没有感受到她怀疑的打量,只一味捂着帕子哭,眼泪扑簌簌掉落,打湿了红色的帕子,留下明显湿润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