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 玄幻小说 > 潮汐日记-海 > 第一章

潮汐日记
转化年后三月初六

浪高0.5米
水温16℃
今天鱼缸里的泡泡跟我说话了。
不是像以前那样摇尾巴或者吐泡泡,是真的说话,声音像从水下传来的,咕噜咕噜的但我能听懂。它说:你妈妈在珊瑚区很快乐,那里的水比眼泪咸。
我把这句话记下来,因为陈老师说写日记能让记忆更清楚。但我的记忆好像越来越不清楚了——昨天我明明记得把书包放在椅子上,早上却在鱼缸里找到它,课本都湿透了,上面还有鱼鳞。妈妈以前说过,鱼的记忆只有七秒,那我的记忆呢
后颈的胎记又开始发烫,像有小鱼在皮肤下游动。张婆婆说这是深渊之母在跟我打招呼,因为我是海语者的孩子。但我不喜欢她打招呼的方式,每次发烫后,我就会做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在水里呼吸,脖子上长出鳃,手指间有蹼。
今天上学路上,我看到镇广场的潮汐日历又变了。石墙上的符号早上还是晒盐,中午就变成了转化,下面还刻着三个名字,其中一个是隔壁的王叔叔。放学回家时,王叔叔家的门就锁了,窗台上放着一盆海水,里面泡着他的眼镜。
陈老师是新来的民俗老师,他说要研究雾隐镇的海洋信仰。今天他在课堂上问谁见过深渊之母,全班只有我举手。他让我描述她的样子,我说她是银色的,有很多眼睛,声音像所有的海浪一起唱歌。陈老师的眼睛亮了,下课的时候偷偷问我:你能带我去见她吗
我没有回答。妈妈说不能带外人去珊瑚区,那里是海居者的家。三个月前妈妈就是去了珊瑚区,然后再也没有回来。临走前她给了我这个回声贝壳,说想她的时候就放在耳边,能听到她的声音。但我只听到海浪声,还有偶尔夹杂的、像指甲刮玻璃的噪音。
晚上我把泡泡的话告诉张婆婆,她正在用海藻编织渔网。听完后她突然哭了,眼泪滴在海草上,变成了珍珠。傻孩子,她说,珊瑚区的人不会难过,因为他们没有眼泪了。她的手指间有半透明的蹼,在灯光下像蝴蝶翅膀。
现在我把耳朵贴在回声贝壳上,除了海浪声,还听到别的声音——像是很多人在同时说话,又像是只有一个人在说很多种语言。突然,我听懂了一句话:明日转化日,带着日记来。
是妈妈的声音!
我摸了摸后颈的胎记,那里已经烫得像要烧起来。鱼缸里的泡泡兴奋地转圈,用尾巴在水面上写字:
(鱼说:回家的时候到了)
【鱼类符号注释:这是阿渔自创的记录方式,对应日记中回家的时候到了,后续符号将不再单独注释】
转化年后三月初七

浪高1.2米
水温15℃
今天我逃学了。
凌晨三点,后颈的胎记把我烫醒。鱼缸里的泡泡跳出水面,落在我的枕头边,鳞片上沾着海藻和细沙——它从来没有离开过鱼缸,怎么会有这些东西快去找潮汐日历,它用我的声音说,今天的名字有你妈妈。
我抓起外套和回声贝壳冲出家门。雾隐镇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盐粒在月光下闪烁,像撒了一地的星星。镇广场的潮汐日历前站着个人影,是陈老师。他穿着黑色大衣,手里拿着笔记本,正在用铅笔拓印石墙上的符号。
阿渔他看到我很惊讶,你怎么会在这里
我没有回答,径直走到日历前。石墙上的符号已经变了,最上面是转化日三个大字,下面刻着七个名字,第三个就是林秀娟——妈妈的名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巳时三刻,珊瑚区入口,携带潮汐信物。
你妈妈也是海语者陈老师突然问。他的笔记本上贴满了照片,都是雾隐镇的老建筑,其中一张是鱼骨礁电台的废墟,上面站着个穿冲锋衣的男人,长得很像陈老师。
他是我哥哥,陈默。陈老师看出了我的疑惑,三个月前失踪在雾隐镇,最后出现在盐晶海滩。他指着照片,我来这里是为了找他,还有像你妈妈一样的失踪者。
我突然想起泡泡的话,还有妈妈临走前的眼神。他们不是失踪,我说,是选择变成鱼。
陈老师的眼睛亮了:你见过他们在珊瑚区他抓住我的肩膀,力气很大,求你带我去那里,我只想确认我哥哥是否还活着。
他的指甲掐进我的皮肤,后颈的胎记又开始发烫。我看到奇怪的画面——陈老师的哥哥在盐晶海滩上奔跑,手里拿着个录音笔,然后跳进海里,身体变成银白色,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他很快乐。我说,画面消失了,变成鱼以后,就不会难过了。
陈老师松开手,表情很复杂。你真的能看到这些他问。
我没有回答,因为泡泡突然从口袋里跳出来,落在日历上,用身体摆出一个符号——那是海语者的危险信号。我抬头看向镇东头,那里的天空已经变成了墨绿色,像有巨大的阴影在云层后面移动。
我们该走了。我抓起泡泡,放进外套口袋,巳时三刻快到了。
陈老师没有跟上来。我回头的时候,他还站在日历前,笔记本掉在地上,眼睛盯着珊瑚区的方向,瞳孔变成了竖的,像猫一样。后颈的胎记告诉我他很兴奋,像钓到最大的鱼的渔夫。
回家的路上,我在图书馆门口停下来。橱窗里的新书《海洋生物神经图谱》在发光,书签是片银白色的鱼鳞,形状像人的耳朵——妈妈最喜欢用这种书签。
现在我把回声贝壳贴在日记上,希望明天早上能看到妈妈的留言。后颈的胎记已经不烫了,变成了冰凉的,像海水的温度。
【日记边缘用蓝色墨水画着简易地图,标注着从镇中心到珊瑚区的路线,途经盐晶海滩和鱼骨礁电台废墟】
data-fanqie-type=pay_tag>
转化年后三月初八
暴雨
浪高3米
水温14℃
今天我去了珊瑚区。
凌晨的暴雨把雾隐镇笼罩在白色的水帘中,街道上的盐粒被冲刷成溪流,流向大海。我按照日记里的地图走,口袋里的泡泡一直在发抖,不是害怕,是兴奋。今天的浪很舒服,它说,适合游泳。
经过盐晶海滩时,我看到奇怪的景象——那些盐柱在暴雨中融化了,变成银白色的液体,流入海里。液体中似乎有东西在动——不是鱼,也不是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生物,有四肢,有尾巴,皮肤是半透明的,能看到里面流动的蓝色血液。
它们看到我,纷纷停下动作,用头部的侧线指向珊瑚区的方向,像是在指路。后颈的胎记传来温暖的感觉,这是友好的信号,张婆婆教过我。
珊瑚区比我想象的更近,就在鱼骨礁电台的废墟后面。原本的礁石滩变成了巨大的珊瑚礁,各种颜色都有,在暴雨中发出柔和的光芒。入口处站着两个海居者,他们的身体覆盖着鳞片,眼睛是银色的,但我认出他们是以前镇上的渔民——李大叔和王阿姨。
阿渔,李大叔说话的时候,脖子上的鳃在开合,你妈妈等你很久了。他的声音像是从水下传来的,咕噜咕噜的,但我能听懂每个字。
穿过珊瑚隧道,里面是另一个世界。天空是蓝色的,即使外面在暴雨;海水在街道上流动,但不会弄湿衣服;房屋是用活的珊瑚建造的,会随着潮汐变色。海居者们在水中游动,有的有尾巴,有的有鳃,有的皮肤是透明的,但他们都在笑,没有人流眼泪。
妈妈站在珊瑚广场中央,她穿着银白色的长袍,其实不是长袍,是她的鳞片变长了,像衣服一样覆盖身体。她的眼睛是银色的,手指间有蹼,但我还是认出了她——她的左眼角有颗痣,和我的位置一样。
阿渔,妈妈伸出手,她的指尖有细小的吸盘,你终于来了。
我跑过去抱住她,她的皮肤冰凉,像海水,但很柔软。为什么不回家我问,眼泪流了下来,滴在她的鳞片上,变成了珍珠。
妈妈轻轻擦掉我的眼泪:这里就是家。她指向广场中央的水晶柱,和《盐柱回响》里描述的放大器很像,深渊之母在帮我们进化,人类的身体太脆弱了,不能在海里呼吸,不能和鱼说话。
水晶柱发出嗡嗡的声音,频率和后颈胎记的跳动一致——23Hz,张婆婆说这是深渊之母的心跳声。我突然想起陈老师的问题:你能带我去见她吗
她就在我们身边,妈妈说,她是海水,是珊瑚,是所有的鱼。她不是神,是生命网络。她把回声贝壳放在水晶柱上贝壳突然发出耀眼光芒,投射出影像:陈老师的哥哥陈默在水中游动,身边跟着一群发光的鱼;王叔叔在教小海居者用侧线说话;还有未来的画面——人类和海居者一起在珊瑚城市里生活孩子们在水下学校学习,用鳃呼吸...妈妈说这叫和谐共存。
现在你要做选择了,阿渔。妈妈的眼睛里映出水晶柱的光芒,回到陆地上,忘记这里发生的一切;或者留下来,加入生命网络,成为既不是人也不是鱼的新物种。
我摸了摸口袋里泡泡,它已经变成了普通的金鱼,安静地待在水里。又摸了摸后颈胎记,那里的螺旋符号已经变得很清晰,像只睁开的眼睛。最后,我看向妈妈的手,她的第六根手指正在变成鱼鳍——和我一样,我也是六指。
我选择两者皆是。我说。
妈妈笑了,她的牙齿变成了细小的尖牙,但看起来很温柔。她把回声贝壳挂在我的脖子上:日记要继续写下去,把这里的故事告诉陆地上的人。当他们准备好的时候,珊瑚区的大门永远敞开。
现在我坐在珊瑚区的图书馆里写这篇日记图书馆里的书都是活的,书页是海藻做能自己翻动上面的文字会游动。我旁边坐着陈老师的哥哥陈默,他现在是海居者了,但还保留着人类的眼睛。他说要教我用侧线写日记,这样即使在水里,字迹也不会模糊。
窗外,暴雨已经停了,月光照在珊瑚礁上像撒了一层碎钻。明天我会回到陆地上的学校,继续做人类阿渔,但放学后,我会来珊瑚区,做海居者阿渔。妈妈说这叫潮汐生活——像潮水一样,有时在陆地,有时在海里。
回声贝壳突然亮了,显示出一行字:日记是连接两个世界的桥梁。是妈妈的笔迹,旁边还有个小小的鱼类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