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以唐代内府栩书官,冯承素所临摹的为最。
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
故称“神龙本”。
因使用“双钩”摹法,
为唐朝五摹本中最接近兰亭真迹者!
但可惜的是,
这个世界有不一样的地方,
那就是在于几乎所有摹本都有残缺,
而神龙本最全,也拢共有二十多处的模糊和缺失。
根据一些撰录记载,全文共324个字,
而神龙本只剩下200余字,
实在是惜哉叹哉!
这些模糊缺失就如同大夏历史的伤疤,
但是今天,他要让它重现于世!
“同学们,接下来,听好了!”
听到陈墨如此说,
观众嘲讽声更甚,
“就这点能耐,怎么还要教啊?我就搞不懂了!”
“你教的明白么你?”
段八哥哈哈大笑,
“不是,哥们儿,被戳穿了,你就硬演呐还?”
“真有职业素养!”
夏初禾瞪大了眼睛,看着直播,银牙紧咬,
胸口起起伏伏,
上上下下,
“气死我啦!陈老师,你到底在干嘛呀!”
“快点直播武术,找回场子,狠狠的打哪段八哥的脸呀!”
而陈新助则是停下锻炼,
坐在了沙发上擦了擦汗,侧耳倾听,
他也想听听陈墨能说出什么东西来,
毕竟刚才陈墨的书法,可是得到杭城历史文化研究院的院长肯定的。
“陈老师,必有深意!”
“或许暗含武学之道,得好好听听!”
陈墨正襟危坐,
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仿佛闲言碎语在他面前不值一提。
他拿起一只笔,缓缓开口,
声音温柔且富有磁性,
仿佛真的如同一位老先生在谆谆教导新入学的学生,
“侧锋取势如醉剑,中锋立骨似藏锋。”
“提按随腕生韵律,笔锋活则字势活。”
“一笔一墨见枯润,浓淡随情自然生。”
“行气贯通如流水,字距疏朗似云游。”
“笔墨本是性情物,随心挥毫方见魂!”
众人闻言一愣,
直播间再次出现一瞬间的平静,
说罢,
陈墨扬起一丝洒然的微笑!
提笔,
落墨!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陈墨字侧锋如惊鸿掠水,
他只觉耳畔传来曲水击石声,
他能清晰感受到书圣,王羲之提笔时的意气风发。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陈墨挥毫自如,
洋洋洒洒,
如同亲自感受到了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
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
尽情地享受此时此地的美景!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生死毕竟是件大事,怎能让人不悲痛!?
写到这儿,
陈墨笔锋骤然一顿,
那是他突然抬头望见山阴晴空,山清水秀,
念及当下,集会乐趣,
自己却年近半百,
对时光的喟叹!
胸腔里的曲水击石声尚未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失重的空茫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但须知,
盛事不常!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悲从中来,欢从中去!
此刻,
书圣王羲之与他的身影仿佛重叠,
共同落笔,
写下最后的一句,
寿命长短虽不可控,
但可寄情于诗文,传至永久!
写此序言,供后人阅之!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当最后一笔收锋时,
陈墨看淡生死,随性洒脱,
将狼毫轻轻一甩,掷于砚中!
此刻,
直播间里,早已死一般寂静,
只闻,
陈墨轻声开口,
“此乃,书圣行书之道!”